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忍是智慧,不是怯弱

忍是智慧,不是怯弱

寂天菩薩

忍是智慧,不是怯弱


罪惡莫過嗔,難行莫勝忍,


故應以眾理,努力修安忍。


身心的痛苦有三種,第一種是由其他因素偶然引起的眾苦,比如因為他人而發生車禍;第二種是不論修道與否,由宿世惡業引起的眾苦,比如天生體質容易過敏等等;第三種是由於修持善法才會發起的眾苦,不修善就不會產生,比如在凈土宗當中修持般舟三昧,九十天常行不坐不卧,這是修般舟三昧才會有的苦行,不修就不會有。


對於前兩種苦,是由於宿世惡業力和現前因緣力而決定生起的,對於這些暫時的痛苦我們是沒辦法遮止的,所以必須要學會安然忍受。

從無始劫以來,我們所造的惡業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痛苦的因就含藏在我們的八識田當中,一旦因緣和合,苦果就會現行。痛苦降臨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事情。如果在苦果成熟時我們不能轉為道用,又與無明煩惱結合,就會引發嗔恨或怯懦,這時只會讓自己更加痛苦。


比如,在現實當中,很多人開始不知道自己的病症,還沒有什麼,一旦檢查報告出來,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心裏面天天想:「哎呦!我怎麼辦,我要死了!」一直分別執著,什麼事都做不了,常常陷入恐懼、憂慮、絕望之中,致使痛苦加深、病情惡化得更快了。不到幾天,人就明顯衰老了。這說明心理的作用很大。如果沒有安忍的力量,痛苦降臨時,心就會不由自主地緣痛苦分別執著,結果只能是苦上加苦。這樣只會傷害自己而已。

忍是智慧,不是怯弱



除了讓自己更加痛苦以外,不修安忍還有極其可怕的果報。嗔心一旦生起,就會火燒功德林;而內心怯懦,就會從大乘道中退墮。

很多人遇到突如其來的痛苦和違緣時,因為缺乏修安忍的基礎,很容易退失道心,不想聞思修,不想行持善法,這樣就不對了。


比如我們在發心的時候,道友之間會有一些矛盾,如果沒有修安忍,可能很容易退失發心。這樣的事也是很多的。


經論當中都說,三界六道純粹是苦難的蘊聚處,就南贍部洲的人道眾生來說,四季寒暑的變易、風霜雨雪的侵襲、各種疾病的困擾、他人的打罵和加害……種種的傷害苦難連續不斷,每個人都有重重的身心苦惱。


很多人沒有修安忍,一遇到對境馬上生起嗔恨心,越說情緒越激動,嗔恨心越來越大,這樣對自他一點利益都沒有,這就是不懂修習安忍的原因。


如果能事先學會安忍的方法,依靠安忍的力量就能將痛苦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內,不會引發內心更多的負面情緒。如果能進一步將痛苦轉為道用,就能把苦受的程度降到最低,並以此積累功德,成為修行的助緣。

可見,如果我們不能修安忍,一定會增加我們的痛苦,而安忍則會減輕痛苦,增上功德。這就是修安忍的必要。


其實,痛苦是一種實執或者說是一種錯覺,它只是人們心中誤執的一種感受,和外境並沒有必然的關係。


同樣的外境,隨各人心情的不同,也會引發不同的感受。比如看到一朵花,有的人覺得它非常漂亮,心裡特別高興,觀想供養三寶;有的人說:「哎喲,就是一朵小小的花,你那麼激動幹嗎?」


又比如我們用一塊石頭,如果去擊打脆弱的瓦器,瓦器必然會破碎;如果去擊打堅實的鐵器,鐵器不會有任何破損,而石頭也會破碎的。如果自心就像鐵器一樣堅強,就不會被外境所摧毀而引起痛苦,但是一個人內心脆弱無力,外境小小的困難也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痛苦感受。

忍是智慧,不是怯弱



所以諸多善知識們都異口同聲地說:「苦樂皆具虛偽性,知調心否為要領,煩惱盛衰亦虛偽,對治強弱為要領。」苦樂其實特別虛偽,不被外境所轉從內心調整是特別重要的;煩惱的熾盛或微弱也是一樣虛偽,關鍵是看對治的強弱,我們一定要明白怎樣去對治它。


《大智度論》說:「複次,菩薩大心誓願:若阿鼻泥犁苦,我當忍之,何況小苦而不能忍?若小苦不忍,何能忍大?」


菩薩發大心立下救度眾生、成就佛果的誓願,即使是五無間罪那樣大的痛苦自己都能忍受,何況小苦不能安忍?如果連小苦都不能安忍,怎麼能安忍大苦呢?所以,對目前能修的安忍現在就應當開始修習,從小的痛苦漸次串習,才能安忍大苦,必須要有循序漸進的過程。


我們應將安忍視為證得聖道的扼要或關鍵,現在就從小的痛苦開始修持安忍,暫時不能安忍的,也要發願將來能安忍,從意樂上思惟串習。這樣不斷修持,不斷地去串習,自己在面對痛苦時就有能力轉為道用,從而保證修行精進不退。


此外,對於修行善法產生的痛苦,我們也有必須安受的理由。


如果修行中沒有不顧一切艱難困苦、嚴寒酷暑的決心,就難以成辦聖道。《大莊嚴經論》亦云:「不作難苦行,不得一切智。」為了求得一切正法,菩薩可以上刀山、下火海,捨棄寶貴的生命也在所不辭,安忍大大小小的一切苦行。如果不做這些苦行,不可能獲得一切智智的佛果。


續部當中也說了:「越過刀山與火海,捨身赴死求正法。」《菩薩善戒經》亦云:「渴法情重,不惜身命。」你們有時間看一看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傳記,全知麥彭仁波切作的《白蓮花論·安忍品》,對我們修習安忍有很大的幫助。


《開顯解脫道 · 講記》第48課 希阿慈誠法師 講釋


文章來源>> 菩提洲 普賢講堂


《開顯解脫道 · 講記》


《開顯解脫道》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全知麥彭仁波切所撰著。全知尊者以無礙圓滿的大悲心憫念我等後學者,在甚深的大圓滿智慧中自然流露出此儀軌。


行者依此修學有四大優勢:


一、此儀軌非常精簡,易持易修,能令上上的正行修法獲得穩固與暖相。


二、儀軌雖短,卻圓融無違地涵攝了大、小、顯密諸乘的三藏心要,其中每一個偈頌都含有無量妙義,就像湧泉一樣輾轉生髮,無窮無盡。


三、此儀軌普被各種根器,多有饒益;無論修學哪個宗派的行者,修持《開顯解脫道》都能令自相續與三乘佛法相應。


四、此儀軌具有不共的意傳加持。

忍是智慧,不是怯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菩提洲網站 的精彩文章:

為亡人做法事,是心理安慰還是確有幫助?
行持善法後應迴向功德,你也可以一起
上師瑜伽是無上究竟法門,隨時隨地都可以修持
不帶念珠,就不用再來見我了
蓮師:佛法與世諦的圓融

TAG:菩提洲網站 |

您可能感興趣

小忍是修養,大忍是智慧。
能忍是聰,會讓是明
小忍是修養,大忍是智慧
面對不幸的婚姻,忍是認命,逃是勇敢!
小忍是修養,大忍是智慧(深度好文)
能忍是幸福
忍是一種生活技巧,更是一種生存智慧,幾則小事告訴你
容忍是美德,但必須有界限
我國慢性疼痛患者已超1億人:忍一忍是誤區,當心硬是扛出病!
網友嚷嚷開戰,其實隱忍是一種智慧,這五個隱忍之人最後都成功了
火影忍者:最尷尬的忍者等級,下忍是忍界最強?
季羨林:容忍是美德,但也必須有界限
火影忍者,新時代的木葉三忍是他們沒錯了,目前巳月最強
火影天才大蛇丸身世,殘忍是天性還是其他原因?說說你的想法
安忍是從內心生起的智慧
隱忍是為了之後更好的發展和壯大,這就是中國目前的策略
季羨林:容忍是美德 但也必須有界限
痛經靠忍是解決不了的 哪些方法緩解痛經
《火影忍者》博人傳的真正叛忍是博人?川木可能是唯一清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