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要是將我購買文物的錢用來買鑽石,足可以買一大簸籮了!」說這話的人就是著名天津收藏家徐世章。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徐世章小像

徐世章(1889-1954),字瑞甫,號濠園,其堂兄徐世昌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徐世章於北京同文館畢業,後入比利時里達大學,獲商業學士學位。1911年,徐世章赴義大利擔任萬國博覽會審查委員,繼赴英、法、德等國考察商業及鐵路行政。1912年學成回國後,徐世章先後任交通部路政司屬官和京漢鐵路管理局副局長、津浦鐵路管理局局長,1920年任交通部次長,全國鐵路督辦和交通銀行副總裁、中國國際運輸局局長、幣制局局長等職。

1922年,在隨徐世昌下台而去職後,徐世章回到天津寓居。作為津門房地產開發的先驅,徐世章因其精通建築學,具有經濟頭腦,又極富遠見,故房地產業做得紅火興旺,為家族奠定了雄厚基業。他購置房產,興辦教育、醫務、實業,樂善好施,熱心公益事業,所以在當時寓居天津的開明紳士中有較高威望。

解放後,徐世章積極投身新中國的建設事業。1952年,徐世章為抗美援朝賣房捐獻15000元購買飛機大炮。為支持國家經濟建設,徐世章認購10年期公債25000元,是當時私人認購公債數額最高者之一。

徐世章一生博雅好古,致力於文物收藏。尤其是他鐘愛一生的古硯,不僅質地精良,且多名家題識、名家收藏、名工雕刻。徐世章好硯如痴如醉,曾名其書室為「寶硯室」。他在《藏硯手記》中寫道:「吾人收集古人之硯,不獨以硯材之極美,刻工之精細,而在充分表現其人之心靈、意境、節操、哲理、情緒、詩意等,形之於硯。」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明十八羅漢洮河石硯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清思謙銘夜雨余雲端硯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清盧葵生仿宋漆砂硯

徐世章的足跡遍及國內大小所有古玩市場。因他肯出大價錢,而被文物商人視為「財神爺」。據說,一次,他外出到南京,在夫子廟看中了一方宋代端硯,因硯商認出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徐世章,所以,把端硯價格抬高了一倍。徐世章當時手頭吃緊,一時拿不出現款。硯商說:「沒錢不要緊,您不是干房地產的嗎?拿地換也行啊!」儘管徐世章知道他這是趁火打劫,但求硯心切,硬是以一塊正在升值的地產換了這塊端硯!事後,朋友拿他開玩笑說:「看你做起房產生意是個精明人,怎麼一看見端硯,你就變成了個頭腦發昏的蠢人了呢。」於是,他在題記中寫道:「當此世亂年荒之際,而以重金得之,人能不嗤我愚也然我以賣地之金易此硯,卻以之為余幸。」

徐世章藏硯非常講究,比如古人視製作硯匣為藏硯、保硯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清吳蘭修《端溪硯史·藏硯》轉引《硯書》云:「硯有匣所以愛護善藏,不使塵蒙、拒墨、傷筆也。匣用漆為上,次用紫檀為雅,漆勝於檀者不滲水氣故也。匣容硯宜稍寬,用綾錦藉之毋傷硯質」「硯匣不可用金」「金堅,石軟,必至碰傷,須用舊墨檀及紫花梨,獨木雕成,蓋內再上洋漆,以收濕氣,則墨不化水而生光,或用舊紫楠,亦盡古雅」。徐世章借鑒了前人的經驗。他收藏的文物,裝潢均有一定特色,形成一種風格,直至今天,一般鑒定工作者一見到這種裝潢,就知道是徐世章故物。

徐世章收藏文物的裝潢特色主要表現為用料考究、做工精湛、雅緻得體。用料中木材多為紫檀木、紅木、花梨木、楠木、雞翅木等,紡織物有錦、緞、呢絨、棉布等。硯台盒是其文物裝潢中大宗。所做硯盒一般為紫檀木內盒,外盒為楠木、紫檀木、藍布幾種。木盒是專程去北京請高手製作,有的內木盒是按硯形整挖,有的雕刻紋飾或鑲嵌飾物,盒內又多按硯形縫製綢墊或裁剪得體的薄呢絨,以防硬碰硬,損傷硯石。硯盒本身幾乎成了工藝品。對於一些雖然破舊但有年份的舊硯盒,請人加以修補,所修舊盒往往天衣無縫,並可於外面再加做一層保護盒。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清代高兆銘赤壁圖端硯及硯盒

除了收藏硯台,徐世章還特別重視硯台拓本。每件硯入藏後,大部分要經過傳拓。每硯拓10張,所用宣紙,均從南方宣紙產地訂購,裁成若干一定尺寸規格,基本上是豎一尺半、橫二尺余對摺,右下印有篆書豎排「濠園硯譜」印,每硯要拓正、反兩面及四側。墨也是用上好的古墨,黝黑髮亮,花紋清晰分明,所拓的平面不是簡單的「平鋪直敘」,而是層次分明,深淺適度,極富變化,既忠實原作,又不板滯,全面而生動地反映出件件硯台的風姿。這些精美的拓片,幾乎與硯同樣具有文物價值。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明曹學佺銘凌雲竹節端硯及拓片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清黃任銘墨雨端硯及其拓片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清林佶銘天成端硯及其拓片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清阮元銘雲林小景端硯及其拓片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清王岫君銘山水端硯及其拓片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明顧從義摹刻石鼓文石硯及其拓片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清小玲瓏山館硯山拓片

這些硯拓出自已故著名篆刻、傳拓專家周希丁及其徒、已故著名文物鑒定家傅大卣之手。師徒二人在徐家傳拓器物達七八年之久。徐世章能請到這樣的高手到家裡來傳拓,真可謂將遇良才,而周希丁師徒亦在硯海中大顯身手。他們施用立體拓,把拓片搞得如同照片,施用著色拓,有些有色澤的硯材用相應顏色拓,把硯台拓美了,拓活了,使硯拓璀璨生輝,大放異彩。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明荷魚硃砂澄泥硯及其拓片

徐世章除了請人拓硯外,還搜集硯拓。有時是先見拓片,按圖尋物;有時是得硯後再搜集硯拓。傳拓留影,可豐富藏硯內容,使硯增輝添彩,欣賞或出版皆可;搜集舊拓,則可查清源流,確認真偽,徐先生之用心可謂良苦矣!

徐世章在1954年去世後,其後人遵其生前遺囑,將所藏古物共2549件全部捐獻國家,今藏於天津博物館。1999年,在徐世章先生誕辰110周年之際,天津藝術博物館曾出版其畫冊,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題辭為:「珍寶無價,愛國情深」。


1993年創刊的《收藏》雜誌,是中國創刊最早、發行量最大的、最具影響力的收藏類期刊。《收藏》填補了中國期刊界無一本收藏類期刊的空白,背靠豐富的文物資源和強大文博專家顧問團,全方位拓展雜誌的活動空間,反作用於中國的民間收藏,促進了收藏知識和收藏經驗的傳播和普及,催發了收藏品藝術市場的發育和成熟,推動了收藏理論的研討和收藏學的建立,影響和帶動了收藏類傳媒,包括收藏類報刊、收藏類專欄專版、收藏類書籍的創辦、出版熱。

新浪微博:收藏雜誌

微信公眾號:收藏雜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雜誌 的精彩文章:

麵粉貴過麵包?品品白楊與趙丹當年的風雅故事
沉船魔咒,畢加索生命中的7個女人
陝西九家拍賣公司推首屆聯合拍賣,傢具等拍品獨具一格
大朴之美:北朝青瓷
從一張手稿破解李可染《韶山圖》背後的密碼

TAG:《收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