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北大教授怒了:中國最好的大學在培養比貪官更可怕的人

北大教授怒了:中國最好的大學在培養比貪官更可怕的人

來源:綜合海那邊、南方周末、中國教育研究等


在中國的大學裡,包括最好的北大、清華,都正在培養一群20幾歲就已經「老奸巨猾」的學生,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 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一旦這些人掌握了權力,擁有了地位,帶來的危害比貪官污吏更大!央視某男主播就是其中代表。然而,他們也正是我們教育體系中最優秀的一部分,成長的路上有我們的鮮花和掌聲,我們的家長正在千方百計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這樣的人。


著名學者、北大的錢理群教授退休之後,曾經義務到一些場合去講學,錢教授是研究魯迅的專家,講的也是介紹魯迅的課程。但講了不到一個月,原來的座無虛席的教室到只剩下三三兩兩的學生,並不是錢教授的課不好,而是大家覺得,現在聽魯迅對於自己的升學、就業沒有半點幫助,大家都很忙,哪有時間來聽這些「沒用」的課呢?

為此,錢教授感慨萬千,最著名的是他曾經攥文《大學裡絕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這種現象背後的本質揭露了出來,他在文中警告說:「這樣的人,一旦掌握了權力,其對國家、民族的損害,是大大超過那些昏官的。」

北大教授怒了:中國最好的大學在培養比貪官更可怕的人



錢理群教授

以下為錢教授的文位元組選:


大學裡絕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2007年有兩條新聞看得我毛骨悚然。先說第一條。這是暑假以後新學年開始的一個報到,說是大學新生一報到,有些學校領導就約見學生家長,提出現在開始就要為學生未來的職業做準備,要對學生進行職業的訓練和指導,好像我們北大還有專門的組織,指導學生根據求職的需要來設計自己四年的大學生活,還要讓這些學生提前和招工單位的人事部門見面,以便公關。這真的讓我大吃一驚,我曾經感慨應試教育之外的教育都進不了中學教育,現在我又看到了新的危機:要求大學生按照就業的需要來設計自己的大學生活,與就業無關的教育是不是也進入不了大學教育呢?


這就使我想起了暑期我在一個全國高校通識教育培訓班講我在大學講魯迅的情況。講完了一位大學老師舉手提問題,要我介紹一下在大學裡講魯迅課,怎樣有利於學生求職就業。我當時聽了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心裡卻涼透了。我無意責怪這位青年教師,因為他在上課的時候別人也這麼問他:你這個課和就業有沒有關係,有關係我來聽,沒關係我不來了。這就非常可怕。當年蔡元培先生提出警告,說大學不能成為職業培訓班。我想北大還不至於,然而北大也有這個趨勢,今天的整個的教育是圍繞著應試和就業來展開,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現實。

北大教授怒了:中國最好的大學在培養比貪官更可怕的人


這裡涉及一個嚴重的,我們不能迴避的問題:就業和大學教育的關係問題。我曾經多次對80後的大學生講,我非常同情你們這一代,你們中學碰到應試教育,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又面臨著畢業以後可能沒有工作。這在過去沒有過,都集中到你們這裡了。我1956年中學畢業考大學,當年大學招生人數比中學畢業人數要多,我們那一代人不存在應試問題。再早幾年,我想蔡恆平他們那個時候,可能也不存在畢業後的就業問題。你們恰好碰到了,兩個東西都給你們遇上了,這是這一代大學生所必須面臨的現實的問題。因此我們不能否認就業問題給我們大學教育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新的挑戰。正是這一嚴峻的現實,出現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論調,需要在理論上進行澄清。這裡我想談談對大學教育和就業關係的四點看法。


首先,我認為大學就業難,確實暴露了大學專業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比較陳舊,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科技發展的新要求,造成了大學生知識結構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大學應該進行教學內容、課程設置上的更新調整。這是大學教育改革必須有的一個內容。


第二,我們要具體分析一下,大學生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原因在哪裡。在我看來,一個重要方面是精神素質的問題。很多就業單位,對大學生的素質有許多批評,我覺得我們大學生應該聽一聽這樣的批評。他們主要認為現在的大學生,一個是獨立自主能力比較差,一個是缺少團隊精神,不善於和他人合作,還有知識面太狹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不足。


這些問題,其實都是精神素質問題。而這種精神素質問題,就是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和中小學應試教育的後果。正是因為這樣,大學教育就應該補這個課。中學的應試教育造成了你們這些毛病,這些弱點應該在大學裡彌補,大學不僅僅使你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技術有技能的人,更重要的是成為一個健全發展的現代公民。如果不著眼於這一點,只是按職業知識、技能的要求來設計自己的大學生活,那麼,你們中的許多人就很有可能在中學成了應試機器,到大學又成了就業機器,這樣來度過自己的青春時代,且不說會影響自己一生的長遠發展,單就個人生命而言,也太委屈自己了。

第三個問題,我們對就業問題的看法,應該有一個長遠的眼光。我們常說未來社會是一個知識社會,信息社會,這個社會有什麼特點呢?就是職業轉換很快,很少有固定一個職業的人,因為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知識的發展,不斷有一些新的專業、新的課題、新的職業出現。這使得每個人必須不斷變換自己的職業、自己的社會角色,這是現代知識、信息社會的一個很大的特點。這和我們那時候不一樣,我們那個時代分配到哪裡,就永遠不動了,一輩子做這個事兒。現在不行,它是不斷變換的。你們可以問問蔡恆平這些師兄,他們從北大畢業以後換了多少職業。他們現在的職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都不是在北大學的,但北大訓練了他的基本觀念、能力,他們就能不斷地變換自己,適應社會發展和自我發展的變化著的需要。


具體的培訓是可以通過訓練班來解決的,不是在大學裡來解決的。大學適當開一點這種課我也不反對,但大學主要的,我想還是我剛才所提到的兩方面的發展,一個是作為人的現代公民的全面發展,一個是基本能力的培養。否則的話,眼光狹窄地把我們的大學辦成一個職業培訓班,那可能再度耽誤大家,而且可能整個地耽誤我們國家民族的發展。這是我去年感到沉痛的第一條新聞。

北大教授怒了:中國最好的大學在培養比貪官更可怕的人


大學教育究竟要培養什麼人才尖子?


第二條新聞也讓我吃了一驚。說新生未入學,家長和學生就忙成一團,通過一切途徑,找各種關係以求打點、照應。據說很多大學生,還沒上大學,就開始打聽,大學英語課,是某某老師教的?哪個給分數高?團委和學生會哪一個比較有前途?評獎學金是不是只看成績還要在學生會混得很好?還沒進學校就開始打聽這些消息。據說有一個沒有正式報到的新生,把學校里主要領導、團委書記、班主任都摸得清清楚楚。這真讓我目瞪口呆。公關思維、搞關係思維,已經滲透到大學一年級學生中,這是不能不引起警戒的。


因為背後隱藏著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這個問題和我們北大是有關係的,人們經常說北大是全國的尖子的集中地,北大要培養尖子,要培養精英。我自己並不一般地反對精英,但是就我個人來說,我更重視非精英,更重視普通的學生。正像魯迅所說,可能有天才,但是沒有泥土就沒有天才;而且,「天才大半是天賦的;獨有這培養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但是像北大這樣的學校,培養精英是無可厚非的。我們現在需要討論的是,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精英,或者我們每個同學要把自己培養成為什麼樣的尖子?這個問題是更加重大,也許是更加嚴峻的。


我現在恰好對這些尖子學生非常擔心——當然不是全體——但是相當一部分尖子學生,也包括北大的尖子,讓我感到憂慮。在我看來,真正的精英應該有獨立自由創造精神,也是上次我在北大中文系演講時所提出的,要有自我的承擔,要有對自己職業的承擔,要有對國家、民族、社會、人類的承擔。這是我所理解和期待的精英。但是我覺得我們現在的教育,特別是我剛才說的,實用主義、實利主義,虛無主義的教育,正在培養出一批我所概括的「絕對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所謂「絕對」,是指一己利益成為他們言行的唯一的絕對的直接驅動力,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種投資。所謂「精緻」指什麼呢?他們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養,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無可挑剔,他們驚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誠姿態,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體制的力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坦白地說,我接觸了很多這樣的學生,甚至覺得這都成了一種新的社會典型,是可以作為一種文學的典型來加以概括的。下面就是我的文學概括,並不具體指某一個人。比如說吧,一天我去上課,看到一個學生坐在第一排,他對我點頭微笑很有禮貌,然後我開始講課。在一個老師講課的時候,他對教學效果是有一些期待的,講到哪裡學生會有什麼樣的反應,等等。因此,我很快就注意到,這個學生總能夠及時地作出反應,點頭、微笑,等等,就是說他聽懂我的課了,我很高興,我就注意到這個學生了。下課後他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我的面前來,說「錢老師,今天的課講得真好啊!」對這樣的話,我是有警惕的,我也遇到很多人對我的課大加讚揚,但我總是有些懷疑,他是否真懂了,不過是吹捧而已。


但是,這個學生不同,他把我講得好在哪裡,說得頭頭是道,講得全在點子上,說明他都聽懂了,自然也就放心,不再警惕了。而且老實說,老師講的東西被學生聽懂了,這是多大的快樂!於是我對這個學生有了一個好感。如此一次,兩次,三次,我對他的好感與日俱增。到第四次他來了:「錢先生,我要到美國去留學(課程),請你給我寫推薦書。」你說我怎麼辦?欣然同意!但是,寫完之後,這個學生不見了,再也不出現了。於是我就明白了,他以前那些點頭微笑等等等等,全是投資!這就是魯迅說的「精神的資本家」,投資收穫了我的推薦信,然後就「拜拜」了,因為你對他已經沒用了。


這是一個絕對的利己主義者,他的一切行為,都從利益出發,而且是精心設計,但是他是高智商、高水平,他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我能批評他嗎?我能發脾氣嗎?我發脾氣顯得我小氣,一個學生請你幫忙有什麼不可以?這個學生有這個水平啊。


但是,我確實有上當受騙之感,我有苦難言。這就是今天的北大培養出來的一部分尖子學生。問題是,這樣的學生,這樣的「人才」,是我們的體制所歡迎的,因為他很能迎合體制的需要,而且他是高效率、高智商,可怕就在這裡。那些笨拙的、只會吹牛拍馬的人其實體制並不需要,對不對?就這種精緻的、高水平的利己主義者,體制才需要。這樣的人,正在被我們培養成接班人。我覺得這是最大的、我最擔心的問題。我講這番話的意思,也不是要責備他們,這也不是這些學生本身的問題,是我們的實用主義、實利主義、虛無主義的教育所培養出來的,這是我們弊端重重的中小學教育、大學教育結出的惡果,這是「罌粟花」,美麗而有毒,不能不引起警覺。


我今天講這番話是希望在座的同學,你們應引以為戒,並且認真思考,自己究竟要追求什麼,要把自己塑造成什麼樣的人才?不要只注意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而忽略了人格的塑造。這樣的絕對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的問題的要害,就在於沒有信仰,沒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關懷,大悲憫,責任感和承擔意識,就必然將個人的私慾作為唯一的追求,目標。這些人自以為很聰明,卻恰恰「聰明反被聰明誤」,從個人來說,其實是將自己套在「名韁利索」之中,是自我的庸俗化,而這樣的人,一旦掌握了權力,其對國家、民族的損害,是大大超過那些昏官的。


而我們的大學教育,我們北大的教育,培養出這樣的「尖子人才」,就不僅是失職,那是會對未來國家、民族的發展帶來不可預計的危害,從根本上說,是犯罪的。問題是,我們的教育者對此毫無警戒,而我們的評價、選才機制,又恰恰最容易將這樣的「有毒的罌粟花」選作接班人……


為什麼說中國教育就是個精神病院?


笑蜀/南方周末


在我看來,毋寧說,整個中國教育其實就是一個精神病院。如果說運動員是犧牲身體健康來換取獎牌,那麼尖子生不僅是犧牲身體健康,更兼犧牲心理健康。他們往往以心理殘疾為代價來換取所謂優質學位。又豈止尖子生才是犧牲品,數量更為龐大的差生群體,他們一直在公開的歧視中生活,沒有起碼的尊嚴,沒有起碼的自信,他們比之尖子生更悲劇。


這其實是說,無論尖子生,還是所謂差生,他們的命運並沒有根本的差異,他們都是千瘡百孔。這種情況下,或許只有中庸之道,才是一個相對明智的選擇?基於這個思路,一直以來,我都反對給孩子設定一個最高目標,而只主張給孩子劃定一條底線。不求孩子跑在最前面,但求孩子別從底線上掉下來。我以為只有這樣做去,孩子身體上心理上的代價才可能小一些,才是對孩子最大限度的保護。


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我深知做普通人的艱難。所以,我既不願意自己的孩子付出巨大代價去做尖子生,又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做一個像我這樣的普通人。在中國,做一個普通人實在太難了。我們的整個社會體系、教育體系不是均衡的網狀結構,每個人都必須削尖了腦袋往上鑽,必須讓自己成為人上人。不是人上人就會是人下人,這種風險讓每個人都不寒而慄。


尖子生是怎樣煉成的?


孩子初升高,僥倖考上省重點。太太意猶未足,認為孩子本來可以百尺竿頭,之所以不能更進一步,考進最好的中學比如華師附中,責任全在我——都是我一直縱容孩子的懶散。於是孩子初中畢業時,太太專門安排了一個飯局,美其名曰同學告別會,實際上只是請來幾個同學家長——幾個尖子生家長;酒過三巡,我才明白她是要給我上課。


不吃這餐飯,我現在都還懵懵懂懂,這餐飯吃完,我算大開眼界了,原來尖子生都是這樣煉成的呀。整個初中期間,當家長尤其是當媽媽的,基本上就沒正經事兒可干,都做孩子的全陪了。給孩子每天送飯送菜;周末陪孩子上這個輔導班那個輔導班;每年寒暑假放假之前,都要挖空心思到處打聽哪門課哪個老師辦的輔導班最好,然後千方百計把自己的孩子塞進去。甚至自己跟著上課,孩子坐前排,自己坐後排,這樣既可以監督孩子,也可以監督老師。


這麼一來,孩子就跟職業運動員差不多了。幾乎每個所謂尖子生的背後,都跟著一個專業團隊,專職做生活服務,以及戰略戰術研究,情報搜集和分析。相形之下,我的孩子簡直就是一個流浪貓,學習上我基本不管,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信任孩子,但實際上是聽任孩子隻身迎戰一個一個瘋狂的狼群。


還好,孩子還沒有敗下陣來。但我並不想吸取什麼教訓,高中兩年,我對孩子的學習還是不太管。據說但凡省重點,現在都被家長包圍了——他們在附近居民區租下房子,一家老小都住進來,專門陪孩子讀書。


但我的孩子,還是每天起早摸黑趕公車,中間還要轉車。我兒子的同班同學,現在都沒有休閑,甚至上廁所手中都攥著書。但我兒子至少每天一次籃球照打。我兒子有個同班同學,全年級排名第四,考北大清華肯定有如探囊取物。但前提是,他父母對他的時間控制精確到每一個小時。只要有一個小時孩子成了斷線風箏,父母都會驚驚惶惶,不停地電話尋人,直到孩子重新回到書桌前,心裡才算一塊石頭落地。


中國教育其實就是一個精神病院


競技如此白熱化,投入少一丁點,名次就會後退大半截。所以孩子的年級排名,一直徘徊在100到200名之間。很有幾個老師,很多次語重心長地給我說,孩子其實大有潛力的,這樣子可惜了。我都只是笑笑。我的考慮很簡單,成績是不是最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別拼出精神病。


成績最好,精神不正常又有何益?美國愛荷華大學兩次震驚世界的兇殺案,兇手不都是從咱中國去的尖子生嗎?我訪問美國期間,翻譯也多次談到,北大清華好幾個留美生,雖然專業上一直很優秀,但由於精神原因,最終都走上了自我毀滅的道路,要麼進大牢,要麼進精神病院。


在我看來,毋寧說,整個中國教育其實就是一個精神病院。如果說運動員是犧牲身體健康來換取獎牌,那麼尖子生不僅是犧牲身體健康,更兼犧牲心理健康。他們往往以心理殘疾為代價來換取所謂優質學位。又豈止尖子生才是犧牲品,數量更為龐大的差生群體,他們一直在公開的歧視中生活,沒有起碼的尊嚴,沒有起碼的自信,他們比之尖子生更悲劇。


這其實是說,無論尖子生,還是所謂差生,他們的命運並沒有根本的差異,他們都是千瘡百孔。這種情況下,或許只有中庸之道,才是一個相對明智的選擇?基於這個思路,一直以來,我都反對給孩子設定一個最高目標,而只主張給孩子劃定一條底線。不求孩子跑在最前面,但求孩子別從底線上掉下來。我以為只有這樣做去,孩子身體上心理上的代價才可能小一些,才是對孩子最大限度的保護。


在中國,做普通人實在太難


但是,我們的社會卻不是這樣設計的,我們的教育更不是這樣設計的。像我這樣來培養孩子,孩子就只能做一個普通人,而在中國做一個普通人實在太難了。我們沒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來為普通人服務,除非你有警車開道,否則作為一個普通人,你的交通肯定大成問題。我們也沒有完善的公共衛生系統來為普通人服務,除非你有特權或者特別有錢可以享受最尖端的醫療服務,否則作為一個普通人,你看病也肯定是一個大問題。


我們的整個社會體系、教育體系不是均衡的網狀結構,而是典型的金字塔,越往下機會越少,越往下資源越少。所以每個人都必須削尖了腦袋往上鑽,必須讓自己成為人上人。不是人上人就會是人下人,這種風險讓每個人都不寒而慄。


於此不難理解,為什麼我們那麼恐懼,那麼浮躁。就好像背後有一個無形的血盆大口等著,誰落到後面誰就會被吃掉,我們只好沒完沒了地你追我趕,甚至不惜彼此踐踏。


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我深知做普通人的艱難。所以,我既不願意自己的孩子付出巨大代價去做尖子生,又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做一個像我這樣的普通人。


我就只有一條路可以走,讓我的孩子乘桴浮於海,徹底退出競技。只有徹底退出競技,你才有資格不服從它的一整套規則,才可以不受它的擺布。


這其實更辛苦,乘桴浮於海的經濟代價,不是工薪階層能夠承受的。但我寧願多熬夜,孩子也寧願課餘多打工。


退出競技之後,孩子終於可以學學如何做菜,如何洗衣了;終於可以開始長途旅行了。這些其實是我早就想安排的。我對我的孩子其實有過很多安排,我想讓他去武術學校學拳擊,去急救中心學救生,去體育館學游泳,去孤兒學校做義工。總之我認為我的孩子需要全方位的基礎知識,尤其需要學習與人相處、與社會融合。


但是,所有這些安排都只能是紙上畫餅,而又與學校教育絕緣。當我有機會出訪美國和俄國,在劇院看到家長們帶著三三兩兩的孩子一起看芭蕾舞,在美術館看到老師們給成群結隊的孩子講解原版世界名畫,我的感受非常複雜,既羨慕,又絕望:這才是人的教育,愛的教育。可人的教育、愛的教育的春風陽光,什麼時候才能普降到我們中國孩子的身上呢?


只是因為我的孩子即將乘桴浮於海,我才發現,原來有那麼多的家長、那麼多的孩子都在用腳投票,用這樣的選擇來抗議中國的教育。這樣乘桴浮於海的孩子,應該每年不下10萬之眾吧。按每人每年消費15萬計算,那麼我們國家一年流失的教育投資就在150億元左右。這種經濟上的賬,尤其是人心上的賬,我不知道,到底有沒有人算過?


最大悲哀:一群不懂教育的人在瞎指揮!


中國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一群不懂教育的人在指揮懂教育的人!不懂教育的人看上去一個個都像是業內的專家,而真正在搞教育的人卻都像門外漢一樣在角落裡不知所措。


我們應該思考,我們的教育為什麼毀掉了。


中國的改革開放很成功,各方面的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教育也不例外,走在了很多事情的前面。可是我們並不滿意,我們習慣於吹毛求疵,把小的事情無限制的放大,讓壞的東西佔據我們的眼球,使我們難以思考,也無暇作出審視。


我們的學生在世界上贏得了一個又一個第一,我們的人才層出不窮的被培養出來,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到了世界前列,我們的教育讓世界刮目相看。可是有的人還很不自信,把人們引入一個悲觀的境地,讓整個世界沉迷在痛不欲生之中。


我們只有足夠堅強,才可以咬緊牙關向前走,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並且堅持著永遠別回頭。道聽途說的東西似是而非的理念,怎麼可以動搖你我鍥而不捨的前行,像魯迅那樣在人生的航程中走出一條路,一條只有自己懂得的成功的教育之路。


中國教育的「特色」就是外行指揮內行。


不懂教育的人在指揮教育,任何人站在講台上都可以大呼小叫,沒有專業背景,連關注學生的情懷也沒有,就可以大談成功的教育,好像教育真的可以朝令夕改,真的可以隨心所欲。


教育是件漫長的事,百年樹人談何容易,那種一廂情願的做法,缺乏深思熟慮的臆想,只會害了自己,只能害了學生。把自己的心沉下去,讓自己完全的融入,用一生的時間,延著自己所設想的,嘔心瀝血的做一輩子。


現在有很多教育專家和教育領導「言必西方」,「教育國際化」是當下最時髦的話題。


可是這些專家和領導根本就沒弄懂西方教育。他們所「轉述」的西方理論、教育人物以及教育事迹完全是他們自己歪曲的理解。最典型的就是把雷夫說成了是能夠培養出一批「常青藤名校高材生」點石成金者,他們幻想只要我們搞「課改」那我們的學生也會嘩嘩地湧進「常青藤名校」了。最荒唐的就是多少年如一日地把一個以訛傳訛的「中國學生計算能力第一,想像力倒數第一」的謊言當作「權威論據」來給中國教育開藥方。


請你們今後千萬別再把中國教育與外國教育加以比較了!因為你們最不懂的就是人家「外國教育」壓根沒有你們這些專事指手畫腳的婆婆。


現在就以「磨課」為例,來說說中國教育的「病根子」。


假設我是「校長」,我這樣來管理教育,請問您會怎麼看?


下學期「上面」將來校進行「教學質量評估」。「上面」說重點是聽課。


為了迎接評估,我要求全體教師從本學期就開始「磨課」。


啥叫「磨課」?


就是我給出一堂好課的標準,12345……


教師按標準備課,自己先上,其他老師聽課提意見;教師根據所提意見進行修改,再上,反覆多次;最後「領導」再聽,直到滿意為止。等「上面」來檢查時就這麼上。


試問:全世界有誰會如此折磨教育?


假如,我們的高層認為這種「磨課」方法就是好,那草根就無話可說了。


假如,高層認為這純粹是一種胡鬧。那就請就此明確表明態度,制止這種荒誕教育管理行為。


因為,此種教育完全是在迎合「上面」,為了「婆婆政績」而逼迫下面做假。


教育不是演戲。


此種做法足以毀掉教育。


誰是教育最大的阻力?正是這些「教育婆婆」,而絕對不是教師和家長!


教育的創新是最艱難的,沒有孔老夫子的情懷,所有的自以為是,都是愚不可及。而蘇霍姆林斯基的堅持更加的遙不可及,把他們的精神引過來,放到自己的工作中,埋頭苦幹三十年,待到桃李滿天下的時候再來總結吧,再來創造也不晚。


我們的教育太想當然了,標新立異的事情屢見不鮮,這種建構那種理念,讓人不勝其煩,好像任何東西都可以畢其功於一役,只要要勇於實踐了任何奇蹟都可以發生。但我們是在育人啊,我們要雕琢的是靈魂,把一個完整的生命塑造出來,沒有點韌性怎麼行?


是什麼毀了我們的教育?是教育者呀!是你,是我,還有那高高在上的教育主管部門,腦門發亮的教育研究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留學那點事 的精彩文章:

列害了我的哥:留學生在英遇辱華稱呼,兩腳將對方踢成骨裂
美國耶魯大學校長:表達感恩的能力是一種核心競爭力
美國體育教育也變味了,學校成為賺錢機器,孩子是其中一環……
商業性大學排名:排給外行看的生意
出國留學,你會遇到的那些留學生們!

TAG:美國留學那點事 |

您可能感興趣

北大教授:中國最好的大學在培養比貪官更可怕的人
人大教授:我在大學看到了中小學殘酷競爭的後果!
清華北大算啥,它才是中國最牛的大學
民國最好的教會大學在金陵
他為中國創立最偉大的大學,可中國卻容不下他
中國之外最好的中文大學,可惜被一個華人強行關閉了
原來美國大學生通常都在大學裡做這些啊,身為中國人的我都好嚮往
大學的精神:教育是讓一個人成為更好版本的自己
中國最美的大學,你最嚮往的是哪所
中國景色最好的十所大學,有你即將踏入的大學嗎?
新疆大學和西藏大學差別可大了,看完你就知道了
英國最好的大學有哪些?
中國最值得尊敬的大學,堅持「少精尖」教育!
亞洲最古老的大學,學生全是天主教徒,中國人不允許入內
實拍越南大學女生宿舍的真實畫面,不比中國的大學差!
中國最古老的大學 有沒有你的母校
實拍神秘的中國佛學院:成為僧人並不容易,學習比大學生更刻苦
更多人死在了大學裡,而不是養老院里
日本最好的師範大學,相當於中國的北師!很多留學生都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