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張震,他永遠是那個手執電筒,茫然無措的小四

張震,他永遠是那個手執電筒,茫然無措的小四

文 |獨孤島主


上海戲劇學院博士,編劇


今天,第53屆金馬獎的頒獎禮將在台北舉辦。本屆金馬獎的主海報,我特別喜歡,你也特別喜歡,因為海報主人公是張震。


張震,他永遠是那個手執電筒,茫然無措的小四



這個張震,是兩個張震。一個是演員張震,一個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的少年男主角,也叫張震。


只見張震舉著電筒——電筒是這部電影中的一個重要道具——照向幽暗的遠方星空,這是《牯嶺街》里彷徨終日的小四無法企及的未來?還是對電影未來的仰望或探視?


張震,他永遠是那個手執電筒,茫然無措的小四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


張震成為金馬主海報的主角,是因為今年是《牯嶺街》上映二十五周年的紀念日。而金馬影展期間,楊德昌導演的影史經典亦將以修復版同步展映,可謂是影片中的歷史與現實的電影史交相輝映的奇妙時刻。


在這樣的時刻,張震的少年形象在經歷歲月洗禮後,悄然成為了台灣甚至華語電影史的一個近乎不朽的文化圖騰,雖然張震本人也不過剛剛四十周歲。


張震,他永遠是那個手執電筒,茫然無措的小四



張震


張震是華語電影這四分之一世紀中的一個奇特的銀幕現象,當我們把他的大部分作品連綴到一起審視的時候,更會同意他的獨一無二。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自然是張震得到最大公認的成名作及代表作,當時十五歲的少年以自己的名字幾乎本色出演了影片里懵懂的初中學生小四,也許有人知道張震還演過一部電影叫《三角習題》,那只是幼年時代懵懂無知的客串出演,也就不算數了。

在《牯嶺街》中飾演張震父親和哥哥的張國柱和張翰,現實中亦是張震真實的父親與哥哥,張國柱是台灣八十年代有名的小生演員,張翰後來則更多參與電影幕後工作,但這樣的「演藝之家」並未有給張震帶來任何科班或世家的光環。



張震,他永遠是那個手執電筒,茫然無措的小四



張震(左)、張國柱(中)、張翰(右)

父親張國柱在做演員之前是體育老師,這一點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非常突出地體現了出來,張國柱的上海話似乎更多地是倚靠其出生於浙江的背景,而張震在片中多數時候的面無表情、茫然四顧,應該是不諳導演的少年真實反應。


正是這樣一種天然去雕琢的感覺,令小四的角色形象無限接近《牯嶺街》整體的寫實氛圍,張震的「不演之演」,成了對一個時代的完美詮釋,所有寫在臉上的彷徨正與打在字幕上的人人自危的社會氣氛無縫對接。


最後的殺人與暴走,也絲毫看不出表演的痕迹,那種純粹的孩子稚嫩氣質下隱藏的暴戾,我沒在別的年輕演員身上發現過。



張震,他永遠是那個手執電筒,茫然無措的小四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令少年張震聲名鵲起,憑藉此片獲得了當年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開啟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演藝生涯。別開生面在於,張震幾乎和所有華語影壇的大師級導演都合作過,從「大師集郵」這個角度來說,華語電影圈沒有任何演員有張震的資歷深。


比如九十年代他演了楊德昌的《麻將》、王家衛的《春光乍泄》以及李安的《卧虎藏龍》,演技還未完全成熟的張震在這幾部電影中呈現出相當曖昧、妖嬈、多元的姿態,他的外表通常都非常平和,但表面下隱藏著不安分的氣息。這種收放之間的分寸,他幾乎是憑藉天然的直覺在掌握。



張震,他永遠是那個手執電筒,茫然無措的小四



《春光乍泄》(1997)


《春光乍泄》里的小張,談笑風生,純真外表下野性一閃即逝;《卧虎藏龍》的羅小虎正好相反,豪邁奔放里,微微一個眼神流露出大漠孤煙直的寂寞。



張震,他永遠是那個手執電筒,茫然無措的小四



《卧虎藏龍》(2000)


進入新世紀以後,履歷漸豐的張震,在王家衛的《愛神》、田壯壯的《吳清源》中落力發揮出超越年齡的滄桑感。平心而論,張震不屬於歷盡滄桑、具備豐富社會體驗的「老司機」型演員(比如香港「新浪潮」前後的那批香港演員)。


也如上文所言,他也不是以專業的表演培訓背景見長。甚至在偶像當道的九十年代,論外形的英俊,他大概也及不上金城武、林志穎等等。但張震把和擁有豐富經驗的大導演合作當成他磨礪銀幕形象的練級,這卻是任何人不具備的得天獨厚的條件。



張震,他永遠是那個手執電筒,茫然無措的小四



《愛神》(2004)


《愛神》里的小裁縫與《吳清源》中的圍棋聖手異曲同工地展現了一個演員突破自身年齡限制、由「本色表演」超脫成厚積薄發的過程:裁縫不言不語,暗地裡的垂頭抬眼,隱隱透出的傷情;吳清源正襟危坐,不動不移,自身呈現明烈的人生態度,是大部分習慣用某種方法或形式去刻意「演出」的演員無法做到的淡定。



張震,他永遠是那個手執電筒,茫然無措的小四



《吳清源》(2006)


在王家衛導演的《一代宗師》里戲份被刪減得忽多忽少的「一線天」,承載著張震練成全國八極拳比賽冠軍的汗水,然而在片中的雨夜戰鬥里,最令人心動的卻是流落香港的低調宗師一抬頭的明亮雙眸。



張震,他永遠是那個手執電筒,茫然無措的小四



《一代宗師》(2013)


坊間流傳著很多關於張震的傳說,比如為拍好《吳清源》將圍棋練到了業餘三段水平,演《赤壁》中的孫權他熟讀三國,拍《建黨偉業》他又把民國史熟記於心,拍《深海尋人》他考了PADI潛水執照,拍《聶隱娘》他學會了近身劍術……


這些傳說我們不必一一去考證其真實性,它們構成了張震與任何明星都決然不同的公眾形象。可以說,張震的電影表演所獲得的認可,並非直接來自其外在形象,而是一個演員素養與表演姿態的綜合體。



張震,他永遠是那個手執電筒,茫然無措的小四



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將「每拍一部電影就練成一項新技能」這則傳說本身,看作是構成張震演員身份的一個重要元素,這種構成同《牯嶺街》最早帶給觀眾的超凡脫俗的質樸一樣,是觀眾對作為明星的張震的一種正能量想像,事迹可能有水分,但這種想像卻不一定是虛偽的。


這時候我想到了張震一部不太受人注意的普通作品——在劉鎮偉導演的喜劇《天下無雙》里,張震飾演明朝的正德皇帝,他以極盡平民化的窘態完成了一次喜劇塑造,最終以「餘味」取勝,這在喜劇片表演中同樣是另闢蹊徑的,我認為張震的做法不是一種有意識的表演姿態選擇,而是源自以退為進的自我規訓。



張震,他永遠是那個手執電筒,茫然無措的小四



《天下無雙》(2002)


張震明年有兩部新片,一部是我們都知道的《綉春刀2》,這是大受好評的《綉春刀》之續集,由路陽導演,寧浩監製。


另一部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因為這個月才剛剛在長白山開拍,那就是和廖凡、倪妮、黃覺、劉樺合作的《雪暴》,導演是寧浩作品《瘋狂的賽車》《無人區》的編劇崔斯韋。為什麼要到長白山開拍呢?按照官方劇情,這部電影說的是「在災難級的暴雪降臨極北的邊陲小鎮之際,一場驚心動魄的警匪對決也即將上演……」


電影到底講什麼,我們現在不知道,只是合理猜測,有點讓人聯想到昆汀的《八惡人》,當然這種故事模式也非昆汀首創。在偵破推理文學界,有著名的「暴風雪山莊」模式,或者孤島、密室模式,指一群人聚集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內,與外界的聯絡也不太通暢,所有人都無法離開這個環境,然後犯罪發生了……


從劇作上,這考驗推理和邏輯的能力;從導演上,單一場景的場面調度需要很深的功夫。這都是編劇和導演的幹活。同時在表演上,這種極端、有限的情境又為演員飈戲提供了天賜良機,相信張震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想拍「黃暴」電影的人都應拜他為師,他真的來中國了
大導演李翰祥到香港的第一天,為什麼要先洗一個澡?
是的,《神奇動物》沒有讓你們白等
這部偉大的黑色電影背後,竟然藏著兩個書店的故事

TAG:虹膜 |

您可能感興趣

「一隻手電筒就能打遍天下無敵,有沒有」!強光手電筒作用太大了!
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手電筒,卻能持續照明8小時!
有六種光照方式的超亮手電筒,手掌大小,還能砸核桃
她把熱水當充電寶,還發明靠體溫發光的手電筒,這個美女為沒電的菲律賓人操碎了心!
霓虹鋪成了一條光明大道,像父親的手電筒,一直延伸著,延伸著
可以疊成一張薄片的檯燈,還能當壁燈和手電筒
這張紙很神奇:捲起來就是手電筒
寶寶是不是斜視?用一把手電筒,媽媽也能在家簡單判斷
殺手電筒影里無法被超越的一枝獨秀,忘年之戀戳痛你久違的淚腺!
這張紙,輕輕一卷就能當手電筒
為什麼女孩子喜歡這種樣子的手電筒,漲姿勢
男子正為手電筒缺少電池而煩惱,隨後他母親卻拿了張錫紙給他
年輕繼母讓我打著手電筒看她的「桃花源」,她說當初我爹也是這麼看的……
這些心思縝密的殺手們!十部經典殺手電筒影推薦,有的冷血有的柔情
把閃光燈當手電筒,就不要怪電池不耐用!
男子為手電筒缺少電池煩惱,隨後母親卻拿張錫紙給他
盤點自然界中十大發光生物,有這個再也不用手電筒了
閑著沒事做,小伙用超強光電筒照自己手機,結果令人哭笑不得
不用電池,用手搖一搖,手電筒就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