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窯廠工人挖出一座古墓,雖被盜仍出土大量文物,有一件令專家叫絕

窯廠工人挖出一座古墓,雖被盜仍出土大量文物,有一件令專家叫絕

龍虎四環銅鼓座傳奇

文/周德秀、倪方六

窯廠工人挖出一座古墓,雖被盜仍出土大量文物,有一件令專家叫絕

名稱:龍虎四環銅鼓座

年代:春秋時期|

出土地:安徽省舒城縣

收藏地:安徽省博物館

文物價值:國家一級文物


2008年的夏天, 北京首都博物館舉辦了一次名為「中國記憶」的5000年文明瑰寶展,集中展示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文物明星。多個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也紛紛整裝上陣,被譽為世界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漢代金縷玉衣、三星堆縱目人面具,商代金箔鳥紋太陽神等等匯聚一堂,以期傳達出中國文明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昏暗的燈光下,一件件珍寶爭奇鬥豔,儘管沒有熱清洋溢的氛圍,沒有繽紛炫目的色彩,但它們帶著各具特色的造型和深沉的歷史厚重感展現出各個時代的輝煌文明,令人肅然起敬。

窯廠工人挖出一座古墓,雖被盜仍出土大量文物,有一件令專家叫絕

在這些國寶中,一件名為「龍虎四環銅鼓座」的青銅文物,算得上不起眼的一個,類比同時代的青銅器,它沒有曾侯乙冰鑒那樣響亮的名聲,也沒有王子午鼎那樣龐大的體積,甚至連依託個春秋梟雄的好運氣都沒有,然而這些卻絲毫不能削弱它的霸氣,減損它的魅力,因為正是有它的存在,記憶著中國流傳千年文明之根。

俗話說的好: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中國歷史上許多國寶文物的出土都有機緣巧合的因素,龍虎四環銅鼓座也沒有例外。

1980年9月,安徽舒城縣孔集鎮九里墩村窯廠的工人在取土的過程中挖出一座古墓,隨即省、縣文物工作者趕來,經鑒定這是一座春秋墓,並對其進行搶救性清理。

窯廠工人挖出一座古墓,雖被盜仍出土大量文物,有一件令專家叫絕

窯廠工人挖出一座古墓,雖被盜仍出土大量文物,有一件令專家叫絕

據現場勘察,該墓明顯有兩次被盜掘的痕迹,專家推斷很多珍貴的文物已被盜墓者盜走。但讓專家高興的是,雖然被盜墓者光顧了,但最後仍清理出了183件文件,其中青銅器就有170件。對此,中山大學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商承祚教授拍案叫絕,賦詩讚曰:「莫道春秋舒國小,牛型盆口邈難追。橫鉉遺制真誰偶,拍案驚看振世奇。」

正當文物工作者亦喜亦憂地整理物件時,一件空心鼎狀青銅器引起了他們的興趣。

這件青銅器乍一看去,整體呈圓形,為一圓形銅圈,無底,上部略有殘缺。全座直徑80厘米,高29厘米,重約100公斤。仔細觀摩它的造型,尤為奇特,口沿作虎首和龍盤繞一周,虎耳豎立,怒目圓睜,張口作吼嘯狀。龍獨角上翹,與虎交纏,可謂是龍盤虎踞,形象非常生動。器身滿飾蟠虺紋。

窯廠工人挖出一座古墓,雖被盜仍出土大量文物,有一件令專家叫絕

它的外壁還飾四個銜環鋪首,並鑄有銘文兩周,形象生動。上周約98字,下周約52字。光就銘文字數而言,這就足以讓文物工作者興奮的了,要知道,在安徽出土的青銅器中,除了一九五九年壽縣出土的鄂君啟節,還沒有哪件青銅器有這麼多的銘文。

那麼它到底是個什麼青銅物件呢,又有什麼用途呢?考證結果出人意料!

初時,因其銘文鏽蝕嚴重,難以辨認通讀,幾乎所有人都都不知道它是什麼器物,後來經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專家組的鑒定,辨出「雋鼓」二字,初識為「青銅鼓座」。後因其上有兩個對稱的虎頭和四條相纏繞的龍盤踞,故定名為「龍虎紋鼓座」,又因其側有四環又稱「龍虎四環銅鼓座」。它還有其他的名字「春秋青銅大建鼓座」或「四環形器」。

窯廠工人挖出一座古墓,雖被盜仍出土大量文物,有一件令專家叫絕

歸根到底,此物是一個鼓座,顧名思義,就是承載鼓的座架。在古代,鼓是用於戰爭、祭祀樂舞等活動的樂器。《國語·吳語》中有云:「載常建鼓,挾經秉枹,萬人以為方陣。」從水陸攻戰圖像上看,建鼓作為軍樂器,常與丁寧共同使用。

古代文獻有記載:龍為水族之長,虎是山獸之君,此物把龍虎集於一身,僅從它的雕文就可以看出它至高無上的權威。虎父還無犬子呢,由此可見,它所承載的鼓地位就更加不凡了。我們可以想像到3000年的龍虎四環銅鼓座,坐落在高台之上,聽著頭頂傳來振奮人心鼓鳴聲,睥睨著群情激昂的軍士們,為他們的凱旋祈禱著。

窯廠工人挖出一座古墓,雖被盜仍出土大量文物,有一件令專家叫絕

至於龍虎四環銅鼓座的主人具體是什麼身份,至今還撲朔迷離。但從同時出土的器形較大、製作精細、紋飾精美的青銅甬鍾、鼎、車馬器、戟等青銅陪葬品和已識別的銘文看,可大致推測出,這一墓葬墓主很可能為當時群舒中某一君主。所謂群舒,也就是春秋時期舒國、舒庸國、舒蓼國等聯合成一個軍事集團的7個小國,在今安徽六安、舒城一帶,傳說是皋陶的後裔。

龍虎四環銅鼓座能逃過盜墓者的魔爪,得以保存下來,可謂不幸中的萬幸。


說明:梧桐樹下戲鳳凰 是著名歷史學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內容以歷史、考古、盜墓、風水、收藏為主。文章除註明外,均為倪方六原創,有版權,使用請聯繫作者,微信公眾號jsnjnfl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梧桐樹下戲鳳凰 的精彩文章: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資深盜墓家有「入地眼」咋回事?
古代結婚用被有什麼講究?
天要下雪了,古人冬天蓋什麼被子?
中國春秋時男女關係隨便,齊國一樁兄妹畸戀惹出了一件人命案
「洹子孟姜壺」銘文隱藏的歷史密碼,齊侯違制去親家服喪,為啥?

TAG:梧桐樹下戲鳳凰 |

您可能感興趣

窯廠意外挖出一座古墓,值錢的全被盜走,無法盜走的一樣樂壞專家
磚窯廠里的彝族人 大人做磚頭孩子在磚場玩
小村修路挖出古窯廠遺址,村民瘋搶
直擊在磚窯廠生活的夫妻,男人做苦力,女人帶一堆孩子,生活不易
磚窯廠撿來的商代青銅器,農民想賣最後卻只能上交!
直擊那些跟隨父母到窯廠生活的兒童,課桌對他們來說都是奢侈的
百年前的官窯廠,如今的古玩字畫淘寶之地
一周一墓——景德鎮小珠山御窯廠遺址
建磚窯廠時意外挖出地宮,消失1300年的古寺,出現佛教國寶
九零後夫婦為生男娃,在磚窯廠打工已生4娃
直擊窯廠的酸辣生活,很多張戳中淚點
九零後夫婦在磚窯廠打工生了4娃,準備生第5個孩子
實拍磚窯廠女工的一天:每塊磚1分錢,每天工錢260元
磚窯廠女工的一天:搬磚50萬斤 每人工錢260元
沈建華作品作品展:窯廠 策展人·王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