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主席指示彭總兩圍此城,意在聚殲城外援敵,打得妙

毛主席指示彭總兩圍此城,意在聚殲城外援敵,打得妙

史海拾記


【筆記君簡述:毛主席轉戰陝北期間,西北野戰軍主力一直在尋機殲敵,在青化砭、羊馬河、蟠龍戰役之後,彭德懷在上報中央新的作戰計劃時,確定了攻打榆林的目標,其目的是調動胡宗南主力部隊北上,減輕對黨中央圍網搜尋的壓力,當然如果可以拿下榆林也是一件好事,不過由於榆林乃國民黨重鎮,重兵把守,且得到蔣介石親自的部署救援,兩次圍攻,都以撤圍告終,但在戰略上打擊了敵人的狂妄氣焰,此後解放軍在陝北進入戰略反攻階段,意義十分重大。今天的筆記就聊聊榆林之戰。】



毛主席指示彭總兩圍此城,意在聚殲城外援敵,打得妙



1947年7月26日,西北野戰軍決定發起榆林戰役。我軍向西北開進。


榆林市位於陝西省最北部,地處陝甘寧蒙晉五省(區)接壤地帶。東臨黃河與山西相望,西連寧夏、甘肅,北鄰內蒙鄂爾多斯市,南接本省延安。


1947年7月,國民黨軍共1.5萬餘人駐守陝北榆林縣城及其周圍地區。為調動西安「綏靖」公署所屬部隊北上,策應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一部挺進豫西,彭德懷遵照中共中央軍委統一的戰略部署,指揮所屬8個旅,於7月31日由綏德地區北上進攻榆林。8月6日進行外圍作戰,7日包圍榆林城,10日攻城。


毛主席指示彭總兩圍此城,意在聚殲城外援敵,打得妙



在此期間,國民黨軍統帥部一面令榆林守軍堅守待援,一面令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調8個旅自安塞、保安分路向綏德、葭縣(今佳縣)方向急進,另以主力取捷徑馳援榆林。11日,分別越過青陽岔、子長(舊稱安定),另支部隊繞過長城,逼近榆林。西北野戰軍鑒於調動胡宗南部主力北上的目的已經達到,遂於12日撤圍榆林。


此次作戰,共殲國民黨軍5200餘人。



毛主席指示彭總兩圍此城,意在聚殲城外援敵,打得妙


10月,黃龍、延清戰役後,國民黨軍胡宗南部退守延安、甘泉等地,榆林及其周圍地區僅有晉陝綏邊區總部指揮第22軍主力及保安部隊共9000餘人駐守,處境孤立。西北野戰軍為解除南下作戰的後顧之憂,決定先奪取榆林。



毛主席指示彭總兩圍此城,意在聚殲城外援敵,打得妙



戰役期間,毛澤東在佳縣密切關注戰役的進程,一再電告彭德懷打援是最終攻克榆林的法寶。蔣介石為了保住榆林,再次忙碌起來。命令呼和浩特、太原、洛陽、西安的空軍,不分晝夜飛臨榆林上空,投彈、投糧,並對城外的解放軍進行狂轟濫炸。整個戰役中,國民黨空軍共出動飛機五百餘架次,空投糧食一百多噸、彈藥近百噸,這在國民黨空軍歷次戰役中,都是罕見的。


毛主席指示彭總兩圍此城,意在聚殲城外援敵,打得妙



為了讓寧夏的馬鴻逵派兵援助榆林,蔣介石發了一份措辭嚴厲的電報:「限你部二十四小時內必須出兵,不得遲遲不動,也不得派小部隊應付。」馬鴻逵只得派兩個兒子(馬敦厚、馬敦靜)率全部主力三萬餘人援榆。元大灘一仗,西北野戰軍重創了馬家軍。馬家軍撤出元大灘後,並沒有回撤寧夏,而是繼續援榆。再加上鄧寶珊親赴北平搬來的傅作義援兵(暫編十七師一個加強團)也靠近了榆林城,彭德懷只好命令部隊撤圍榆林。


第2次榆林地區作戰,共殲滅國民黨軍6800餘人。

其實兩次只圍城打援是一著狠棋,試想如果攻下榆林,勢必會遭到國民黨軍的再次全力圍攻,而當時我軍的各項準備工作尚不充分,西北野戰軍還不具備城市管理的能力,直到1948年底,黨中央毛主席真正重視城市管理的工作,所以,圍城打援消滅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才是榆林之戰的重點。


如果您覺得略有收穫,體諒小編辛苦工作,打賞自由或者點下面廣告(免費),鼓勵小編一下下,謝謝您啦!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春筆記 的精彩文章:

毛主席曾在粗布手帕上給他題詞,他單人一槍殺三百敵
毛主席為何稱此戰為「模範的戰例」,一戰全殲敵整旅
毛主席指示猛將啃下硬骨頭,一下解決困擾全軍大問題

TAG:陳春筆記 |

您可能感興趣

明代少林寺法師,親率武僧聚殲倭寇,卻不幸為國捐軀
日本戰史上最大的慘敗,幾十萬日軍被聚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