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說說南宋臨安城的日常氣象服務

說說南宋臨安城的日常氣象服務

八百年前的杭州市民每天早晨起床,就能「收聽」到報曉人帶來的當日氣象服務。他們打著鐵板或木魚兒開始沿街高喊:「天色晴明!」這是好天氣。若是陰天,就喊:「天色陰晦。」下雨就拉著長音:「雨……。」

說說南宋臨安城的日常氣象服務


自從北宋都城開封廢除街鼓制度以後,開封城逐漸出現一批「報曉人」,他們負責每天天明的報曉工作。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沿襲這種風俗,報曉人在每天報曉的同時,還報告天氣情況。根據南宋人吳自牧在《夢梁錄》中的記載,每天清晨四更前後,當杭州城周邊的寺觀開始鳴鐘之時,寺觀中的行者頭陀就會沿街報曉兼報告天氣。若晴則說「天色晴明」,陰則說「天色陰晦」,雨則說「雨」。其報告的方式主要是寺觀庵舍的行者頭陀在劃定好的區域內,沿街敲打鐵板或木魚,口頭報告天氣,為上朝的官員、宿衛的士兵以及市民服務。當時對報曉人可能有較為嚴格的約束,即使是風雨霜雪等惡劣天氣里,報曉人也不敢有一日停歇。


由此可知,在南宋都城臨安已經有了「日常化」的氣象服務。報曉人每日所報天氣是實況的可能性較大,但也不排除是當日的天氣預報,其信息來源可能是位於臨安城中的南宋皇家天象管理機構「太史局」。


早在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十一月的一天,宋真宗與大臣王旦有一段對話:皇帝說昨天傍晚的降雪突然停了,到了夜裡讓人在宮廷中看視,看視的人彙報說雪還會繼續下,而且不小。到了次日積雪果然超過了一尺。在夜晚預測次日雪情,而且結果很準確,如果不是碰運氣,那麼當時24小時內的預測水平還是相當高的。文中雖未提及是何人預測的天氣,但從「於宮廷視之」這句話推斷,應該是值宿於皇城內的翰林天文局的技術官員所為。


宋人的祈禱行為非常普遍,一旦有異常旱澇天氣時,從皇帝到各級官員,乃至普通百姓都要虔誠祈禱。宋代皇帝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威,增強祈雨的效果,在公開祈禱前常事先讓太史官進行天氣預報,以便選擇適當的時機祈雨。北宋慶曆三年(1043年)的夏季,京師開封出現旱情,諫官王公素請求皇帝親自去祈雨。當時的皇帝宋仁宗說:「太史官說本月初二日當能下雨,打算一日去祈雨。」仁宗皇帝根據初二日有雨的預報,決定初一日祈禱,那麼太史官的預報應該是在初一日之前做出的。由此可以推斷,當時的太史官至少已經能夠進行48小時以上的晴雨預報。史書上雖然沒有記錄此次預報結果是否準確,但這是宋代太史局進行天氣預報的直接記載。

根據《宋史》記載,太史局負責測驗天文,考定曆法,觀測日月、星辰、風雲、氣候等事宜。南宋初年的詔令明確規定,太史局必須將每個月的天文、風雲、氣候等觀測事實上報秘書省。由此可見,太史局的工作職責與天氣氣候觀測密不可分。尤其在南宋,太史局已經把風、雲、雷、露、霜等氣象現象都列入天象觀測範圍。詳細記載宋代歷史的《宋會要輯稿》中,還保存著一批南宋臨安(今浙江杭州)的風觀測資料,其資料時序從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立秋到嘉定十七年(1224年)立秋,共持續62年,如此有系統的觀測記錄相信應當是南宋官方所為。


現代研究表明,從東漢時期開始,主持天文台工作的靈台丞就有42個下屬,其中就有3人負責觀測風向,12人負責觀測晴雨。南宋寧宗時期,太史局包括氣象觀測與預測在內的技術官員一度達到125名。據南宋章如愚所著的《群書考索》記載,太史局的技術官員「保章正」就是「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降豐荒之祲……視日旁之雲色降下也,知水旱所下之國」。他們負責占候風氣雲雨,並隨時將天氣情況和占驗結果向皇帝彙報。《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日將午,雷暴震」,當雷暴天氣發生時,太史局會進行觀測和占驗,把天氣情況報告皇帝,並以「占辭」的方式趁機向皇帝進言:「國家發號布德,未及黎庶。」藉此引起皇帝的重視。


在南宋時可能還有大量的氣象典籍存世。南宋學者鄭樵曾系統地列出《占候風雨賦》《雲氣圖》《氣象圖》等氣象典籍目錄17個。《宋史》收錄《雲氣測候賦》和《占候雲賦式》等氣象典籍目錄26個。上述典籍名稱未見重複,可見其豐富程度,我們猜測其中相當一部分典籍應該為太史局所用。從書名判斷,南宋人對於觀雲、占風、測雨等氣象知識和天氣預測已經有了比較高的認識水平。


由於宋末戰亂,大量史料典籍佚失,今天已經很難看到南宋太史局工作全貌和業務流程了。儘管尚缺乏直接證據表明南宋都城臨安已開展日常天氣預報,但是從史料中的蛛絲馬跡分析,特別是關於「報曉人」和「報天氣」的記載來看,南宋臨安城已經有惠及普通大眾的日常氣象服務。開展氣象服務的機構可能是負責「占候風氣雲雨」的太史局,北宋時期該機構更多是為皇家服務,到了南宋,通過走街串巷的「報曉人」使普通市民也能享受其服務,可謂進了一步。


由此我們不妨展開想像,八百年前的杭州市民每天早晨起床,就能「收聽」到報曉人帶來的當日氣象服務。他們打著鐵板或木魚兒開始沿街高喊:「天色晴明!」這是好天氣。若是陰天,就喊:「天色陰晦。」下雨就拉著長音:「雨……。」

(來源:《氣象知識》2016年第三期 責任編輯:王美麗)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嶺氣象 的精彩文章:

TAG:鐵嶺氣象 |
您可能感興趣

白山氣象說天氣
許昌:智慧氣象助力三夏麥收氣象服務
播州區:氣象旅遊合作服務太陽坪花海
氣象專家「問診」:江蘇鹽城極端天氣歷史罕見
陳喬恩自稱雨神,氣象局打臉
美軍在研究能導致地球氣候環境異常變化的氣象武器也稱末日武器
陳喬恩自稱「雨神」引氣象局關注?網友:陳喬恩已在認證路上!
歙縣:精細化氣象服務護航國際馬拉松賽事
氣象穿搭站/姊這樣穿才性感!陳喬恩的夏日逆齡穿搭
南懷瑾:諸葛亮借東風就是通曉《易經》氣象的道理
日本氣象廳簡介
氣象台發布暴雨黃色預警 華南西部江南等地有強降雨
氣象科普 氣象衛星與天氣預報
氣候與氣象武器(三)——各國氣象武器發展
徐悲鴻書法里的「北碑氣象」
邵陽:防汛形勢嚴峻 氣象服務積極應對
中國氣象局全力做好「莫蘭蒂」應急氣象服務
豆瓣日記:唐詩發展歷程二、盛唐氣象
的氣象武器就是通過人工影響天氣和氣候在軍事上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