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倡導文化回歸守住傳統審美理想,讓世界不光知道畢加索 還應知道齊白石!

倡導文化回歸守住傳統審美理想,讓世界不光知道畢加索 還應知道齊白石!

為什麼中國人知道畢加索,外國人卻不知齊白石?為什麼中國書畫走不出中國?陳丹青說過一段發人深思的話:徐悲鴻可能開始了一項錯誤,他認為所有繪畫都要從素描開始學起,這件事情毀了國畫。中國畫是從一根線開始,從一個眼睛開始,從一個局部開始。這在西方繪畫法則看來是錯的,可是用西方那套法則來套中國繪畫,也是錯的。拿西方的素描寫生法則用中國毛筆畫素描,毛筆和線條的表現力完蛋了,中國人那種看對象的方式,永遠失落了。


月雅書畫

倡導文化回歸守住傳統審美理想,讓世界不光知道畢加索 還應知道齊白石!


1中國畫教學捨棄了線條教學


趙利平:當代的中國書畫,除李津等被歸為當代水墨的畫家在國際上還具有一定的號召力外,很多目前國內的一線名家,到了國外卻不被接受。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劉斯奮:其實之前就已經有不少畫中國畫的畫家到國外辦展覽,希望拓展國外市場,但效果都不理想。可能有人會說,這是因為中西方的審美不一樣,老外理解不了東方的水墨藝術,但我覺得關鍵是中國當代書畫喪失了我們原有的最精華的東西。這樣畫出來的東西,失去了中國畫原有的獨特魅力,你說這樣的畫,老外為什麼要買呢?

當然,國家的經濟實力決定了文化的話語權。隨著中國在鴉片戰爭後一百多年的衰落,國人的文化自卑心理日益加重,一味向西方靠攏,同時中國的文化市場也在急劇萎縮,兩種情況加在一起,造成了中國近現代書畫在世界市場上的缺席。


現在中國的經濟強大了,我們的藝術品購買能力不斷刷新世界(9.12, 0.83, 10.01%)紀錄。有了這樣的戰績,老外自然就會來研究你,但這有個慢慢認知的過程。


趙利平:您剛才說,中國當代書畫喪失了我們原有的獨特魅力,這怎麼說?


劉斯奮:近百年來,中國畫從教學到創作一直是在舍長用短,把我們中國畫的長處忘掉了。第一,中國畫的工具是毛筆,這種工具是中國文化圈外所沒有的,這種由圓錐形毛筆畫出來的線條,也是其他的筆所畫不出來的,它的線條的表現力是全世界最高的,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單純一根線條,就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個性、性情、喜怒哀樂,甚至性別。


但是近百多年來,我們捨棄了這種線條教學、書法教學,改用了西方的體面教學。體和面是客觀存在的,而線條其實只存在於主觀想像中,跟人的主觀情感聯繫得很緊。所以其他的畫種不可能跟中國畫這樣,將線條表現得出神入化、淋漓盡致。放棄或弱化線條表現,而強化體面表現,這是第一種舍長用短。

第二,中國畫的傳統是以簡馭繁,用簡單來表現繁複。


徐渭、八大山人都是把這一表現方式發揮到極致的典型。但簡而不空,無能生有。欣賞這種繪畫需要充分調動欣賞者的鑒賞能力,需要以自身的想像力去補充它。比如畫一條胳膊,西方人會畫得很具象,但東方人畫起來就兩條線,你自己去補充想像吧。所以有西方人不理解,問中國畫為什麼那麼多留白,而且留白的地方都要算錢。我認為,藝術的欣賞不能把什麼都塞給讀者,而是要給讀者預留想像補充的餘地,調動他們的欣賞激情,共同完成這件作品。以簡馭繁,這隻有中國畫才做得到,可惜的是,我們又拋棄了這個東西。


第三,中國畫的傳統是偏於寫意而不是寫實。我們的大寫意,意大於實,不是一定要畫得很真實的。早在宋朝的時候,當時的繪畫就已經嘗試過寫實了,甚至畫過明暗面,但實際證明寫實不是中國畫的長處,與其這樣不如寫意。但我們現代的美術教育卻十分強調寫實。但用中國畫的紙、筆和墨來寫實,其實永遠也不可能達到西洋畫那種細緻和深度。

倡導文化回歸守住傳統審美理想,讓世界不光知道畢加索 還應知道齊白石!


2照搬的西方美術教育模式已經過時


趙利平:中西繪畫的融合,早在徐悲鴻、蔣兆和時代就做過許多探索了,當時沿用西方繪畫的教學模式,肯定也有促進的作用吧?


劉斯奮:這有深刻的歷史原因,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國弱民窮要變革,要向外部學習,這不光是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全盤西化,文化也在向西方學習,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美術也是很重要的一塊,於是就把西方早期的那套學院教育照搬了過來。


我們必須承認的是,徐悲鴻和蔣兆和都是我國傑出的畫家,對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影響很大,這兩個人選擇的都是一條中西結合改造中國美術的道路。在面對怎樣對待和改良中國傳統美術,建立中國現代美術教育體系這個問題上,他們堅持的是中西融合的方式,引進西方的色彩學、解剖學、透視學理論。嶺南這邊也有「兩高一陳」折衷中西。

中西美術融合的確提高了水墨人物畫和動物畫的表現手段,我們中國畫長期以來對人體的認識不是那麼深入,在畫人體的時候就比較難把握,接受了西方的美術教育之後,毫無疑問我們畫人體的能力是大大增強了。


但是,整套照搬西方美術教育的結果,是中國人自己畫人物的一整套美學、技法,逐漸失落了。關起門來看,我們的寫實能力似乎很強,但是拿到國外去,老外才不看重你這是用宣紙、毛筆畫出來的,他們就看畫面,這個畫面就是他們擅長的素描。但老外畫素描的工具和我們不一樣,這決定了他們的素描能夠畫得很深入、很細膩,這是我們用毛筆沒辦法表現的。所以在他們的眼裡,你就是我的學生,還是不到位的學生,不及格的學生,他們怎麼可能服氣你呢?


周國城:我們照搬的西方美術教育模式已經過時,西方的美術教育早就不是這種教學模式了,但我們還是在沿用。我們學西方,恰恰丟掉了自己精華的東西,中國畫有著自己獨特的一面,她是唯美的、中庸的、包容的,點到為止,中西方文化的差距就在這個地方。


劉斯奮:現在中國繪畫共性的成分太多了,都是一套模式教出來的,沒有多少個性的東西,但是藝術的價值卻在於個性。有人說過一件事很諷刺,有一個集體畫展,一個老外看完說:「一個人畫這麼多畫,真了不起。」


其實我們看美術史可以發現,真正撐起藝術史的都是一些天才,這些天才不是隨時可以出現的,不是可以培養出來的,他們的天賦是老天爺賜予的。我們可以造就尊重人才、尊重藝術的氛圍,但什麼時候出大師,那就要看老天爺了。在藝術的長河中,很多畫家都只是過客,這由不得自己的選擇。你看歷朝歷代的代表畫家,能夠數得出來的也就那麼幾個人。

倡導文化回歸守住傳統審美理想,讓世界不光知道畢加索 還應知道齊白石!



3要倡導文化回歸守住傳統審美理想


趙利平:那中國的當代書畫要靠什麼去與世界對話?


劉斯奮:舉電影為例,中國人拍的電影能夠得到國際推崇的就一個李安,他的電影《卧虎藏龍》、《斷背山》、《少年pi的奇幻漂流》拿了3次奧斯卡大獎。我認為他之所以能夠在國外獲獎的原因,就是他一直堅持中國獨特的審美理想,其核心是包容的、含蓄的,而不是張揚的。你看國外的動作片都是血淋淋的,《卧虎藏龍》卻把打鬥的場面放在竹林里,拍得那麼美,這跟西方的觀念是完全不一樣的;《斷背山》講述的是男同性戀的故事,如果讓外國人來拍,可能會拍得很難看,但李安拍出來卻是那麼溫馨、那麼含蓄,點到即止;還有去年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本來就是場海上殺戮,但李安用一些象徵性的動物,就把一場殺戮表現得溫馨。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精華,體現的是最高的審美理想:含蓄、內斂、不張揚。這些老外拍不出來,對李安服氣了,所以他連中三元。


周國城:的確是這樣。我們老說要跟世界接軌,難道是用素描跟它接軌嗎?所以我覺得,只有堅持傳統詩書畫印裡面最本質的東西,堅持中國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才能體現出我們的真正價值,這也是西方所達不到的。只有堅持這些,另外加上中國經濟實力的日益強盛以及中國收藏家強大購買力的推動,慢慢地,等世界的拍賣行都關注、上拍中國書畫的時候,老外也就不得不主動去研究中國書畫了。只有了解了才知道,齊白石筆下的蝦,那兩條須要拉到那樣的程度是不容易的。


劉斯奮:對,我們就是要倡導文化回歸。最重要就是守住我們的審美理想,中國的傳統就是含蓄內斂、中庸、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所以中國不管是油畫創作還是雕塑創造,也一定要找到一條與老外完全不同的道路,找到令他們佩服的獨特之處,以中國的特色才能征服世界。


周國城:現在中國的藝術品市場上,似乎工筆畫比寫意畫更受歡迎。但是,中國的現代工筆畫很多一去到國際市場,老外是不屑一顧的,因為這是他們擅長的東西,他總感覺我們的東西還不到位。如果真要走向世界,只能堅持我們寫意的東西。其 實中國傳統書畫一點都不落伍。例如,在明朝的時候,當時西方還在強調寫實,我們的美術已經進入了寫意的階段,這比西方的印象派、抽象派早了幾百年。莫奈等開創的印象派,其中的意象表現其實和中國的寫意畫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劉斯奮:中國之前文化不自信,把自己的優點長處都丟掉了,很可惜。


4畢加索對齊白石推崇備至


周國城:全世界最著名的藝術大師可能就是畢加索了。在中國說畢加索,可能十個人能有六個人知道;但如果在西方國家說齊白石,可能十個人當中都不一定有一個人知道。但當年張大千去拜會畢加索的時候,畢加索卻是對齊白石推崇備至的。畢加索說:「我不敢去你們的中國,因為中國有個齊白石。」「齊白石是我們所崇敬的大師,是東方一位了不起的畫家!」


畢加索不僅這麼說,還搬出一大捆畫來讓張大千一幅一幅仔細欣賞。令張大千瞠目結舌的是,這些畫里居然沒有一幅是畢加索自己的,全是畢加索臨摹的齊白石的畫。畢加索接著說:「齊白石真是你們東方了不起的一位畫家!中國畫師多神奇呀!齊先生水墨畫的魚兒沒有上色,卻使人看到長河與游魚。那墨竹與蘭花更是我不能畫的。」他還對張大千說,「談到藝術,第一是你們的藝術,你們中國的藝術!我最不懂的,就是你們中國人為什麼要跑到巴黎來學藝術?」


劉斯奮:我覺得世界文化的發展趨勢,就是個性越來越解放。西方原來就是經院神學,嚴酷控制人類思想,甚至連畫畫都反對,後來發現繪畫可以表現宗教,這才允許她的發展。一直到文藝復興引入人文思想,可以把人的情感放進神像裡面之後,這才漸漸出現了印象派。印象派剛出現的時候,當然受到傳統的堅決反對和排斥,但個性解放的歷史浪潮已經不可能回頭。


中國畫自古就沒有被那麼嚴格的神學的東西所左右,文人思想空間比較大,所以也較早地就出現了比較個性的東西。所以我們現在完全沒必要妄自菲薄,個性解放的路子,實際上中國走得更早。

倡導文化回歸守住傳統審美理想,讓世界不光知道畢加索 還應知道齊白石!



5用金錢來顛覆中國的傳統審美?


趙利平:在目前中國的藝術品市場上,工筆畫比寫意畫要好。如果以單個畫家論,西方對吳冠中的認可度可能比齊白石還要高,因為吳冠中的繪畫老外看得懂。他的藝術也被認為是中國現代藝術在面臨文化衝突、價值多元、形式變革與傳承流變等眾多壓力下,尋求自我變革與整體轉型道路的縮影。但吳冠中晚年提出的「筆墨等於零」的藝術見解,似乎又跟你們兩位所倡導的文化回歸很不同。


周國城:當年吳冠中「筆墨等於零」的宣言引起中國藝術界的震動和反思,還引發了一場巨大的理論爭鳴。眾多藝術家、理論家、藝術史家從許多不同角度給予了不同的解釋。但我想,如果是在他的老師潘天壽麵前,吳冠中還敢說「筆墨等於零」嗎?我想他是不敢的,因為吳冠中本身不是畫國畫,而是畫油畫的。至於為什麼他有這麼高的市場價位,我認為不排除有人為炒作的因素在內。之前有很多人也分析過,西方若想顛覆中國的傳統審美價值,只要用錢炒高代表他們價值觀的東西,自然就可以發揮作用。就像現在為什麼那麼多人追捧當代藝術,無非就是用金錢來顛覆人們對傳統的認識。


劉斯奮:吳冠中說「筆墨等於零」,我想這種藝術見解應該也是有他的道理的。筆墨不過是一種技巧,如果只是強調技巧,這張畫的確是等於零的。吳冠中的歷史地位我們先不說,他的畫是很強調自己的個性的,表現的是自己的激情,他不是把筆墨的技術放到一個很重要的地方,當筆墨的技術不能表現他的激情的時候,他自己就另外開創了一套新的東西,吳冠中的高明就高在這個地方。如果把筆墨純粹變成一個技術,那確實是沒有多大意義的事。

倡導文化回歸守住傳統審美理想,讓世界不光知道畢加索 還應知道齊白石!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吳昌碩原印,大愛!
俗,限制了齊白石的藝術高度
宋畫中的花鳥對比圖,看完你就知道為啥藝術源於生活?
解析石濤山水畫中的絕招兒「三墨法」
豐子愷:中國畫何必躲在深山裡

TAG:月雅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唐朝你不知道冷知識,不讓吃魚,審美觀讓人難以理解!
皇帝的審美觀什麼樣?看完清朝皇后們的長相就知道!
《海賊王》是否已經讓你感到審美疲勞?
東方文化與審美趨同,那些你不知道如何形容的東方美學!
劉強東自稱臉盲不知老婆美醜?別鬧,他只是「審美有問題」
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解救不了!
顛覆傳統審美?你不能錯過的畫風獨特的神作!
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解救不了
莊子緣而葆真的道德境界與采真之游的審美意境
誰說清朝皇帝審美差,不是所有皇帝都叫乾隆!
以白孝文被抓而劇終才符合我們的審美觀念
審美也是一趟輪迴啊,不看不知道!
唐朝不是以胖為美?那范冰冰演的武則天豈不是不符合唐朝審美!
視頻 | 你知道直男審美們都希望你穿什麼樣兒來赴約嗎?!
中國人審美為什麼差?看看別人家的動物園海報就知道原因了!
孔子學說思想對書法審美的影響
不好意思,我的審美真無法接受土氣的「明星式婚禮」
歪果仁到底對「中國元素」有什麼誤解,我們平民根本不理解你們的審美!
中國人審美差怪我咯?看看別人家的動物園海報設計就知道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