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十餘年來,在文化部、財政部和國家文物局的關心支持下,通過積極努力,國家博物館新入藏青銅器、佛造像、書畫碑帖、陶瓷、傢具、漆器、玉器等珍貴文物藏品40 多萬件。這些曾散落民間或流失海外的文物很多是國之重器,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有些已被充實到通史陳列或專題陳列之中。


這些文物的背後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凝聚著國博人的種種艱辛和捐贈者的奉獻精神。為了更好地發揮這些藏品為社會大眾服務的作用,讓更多的觀眾鑒賞,國博特策划了「近藏集粹」專題展覽。


本展覽精選出百餘件(套)近年來新入藏的代表性文物,分為宗邦重器、文人翰墨、出世神韻、傳世良工和國寶回歸五個單元進行展示。

宗邦重器


本單元展出40餘件近年徵集的、首次公開面世的青銅容器。青銅容器出現於夏代,在商周時期達到巔峰,是古代上層社會的專享器物,被賦予豐富的社會政治與精神文化內涵。


作為禮器,青銅容器是貴族地位的標誌、家族永寶的聖物、國運昌祚的象徵,以其別緻多樣的造型、獨特的裝飾紋樣以及鐫鑄在器身的文字而成為中華文明熠熠生輝的瑰寶。此次展出的青銅容器製作精美,且大多數都帶有銘文,具有重要的科學、藝術、歷史和學術價值。


透過這些珍貴文物,不僅可以領略我國古代青銅鑄造的燦爛藝術,還可以進一步了解商周時期王朝的政治管理、祭祀禮儀、商品交易情況以及西周王年斷代、家族形態、家臣制度、貴族家族內部經濟事務等。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西周早期


2014年國家文物局劃撥


盛食器,器內底鑄有銘文4行22字,記載二十八年周王徙封唐伯於晉之事,對於研究西周王年具有特殊意義。

(yao)公一族為殷商舊族,入周后為唐叔虞臣屬,隨之封於唐,後遷至晉。學者根據該簋的形制、紋樣及銘文字體,定其為成王時器,《漢書?律曆志》有成王即位「三十年」的記載,該器銘文中成王二十八年的紀年可與之相互參證。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任鼎


西周中期

2005年徵集


炊煮器,器內底鑄有銘文8行63字。任鼎銘文可與亢鼎銘文對讀,格式體例基本相同,分別記述了周代高級貴族(任鼎為周王、亢鼎為公太保召公奭)購買下級進獻的寶物以及對下級的高規格賞賜。一方面反映了西周社會中不同階層貴族之間存在著商品交易的現象,為研究西周中期的經濟制度提供了重要資料。另一方面從賣主受賞郁草這一釀造鬯酒的重要原料來看,是一次越格祭祀的授權,這種一次性的祭祀授權可以理解為是「以禮假人」的變通方式。文末綴有一字「」,為族名,屬殷商舊族,曾被周王朝遷至豐鎬地區。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饕餮紋罍


商後期


2008年徵集


盛酒器,以幻想的神話動物饕餮為裝飾紋樣主題,肩部上下、圈足飾變形饕餮紋,腹部飾大饕餮紋。商代後期,青銅器製作日臻純熟,器物製作精良,器壁厚重,部分器物體量巨大,裝飾紋樣繁縟精細,這些特點在此罍上都有體現。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蓮蓋蟠螭紋壺(2件)


春秋晚期


2015年徵集


盛酒器,兩壺基本相同,蓮瓣形器蓋,圈足。壺身紋樣以4條綯索紋為界欄隔出5條裝飾紋帶,口部和近圈足部各裝飾一周填充蟠螭紋的波帶紋,器頸肩部位裝飾兩周蟠螭紋,器腹部裝飾一周饕餮銜龍紋,圈足裝飾一周綯索紋,為東周三晉地區流行的裝飾紋樣。形制和裝飾紋樣基本相同的壺出自太原金勝村墓地M673,同墓地M674出土的蟠螭紋壺上的饕餮銜龍紋與這對壺相同。此對銅壺應出自三晉地區,鑄造精美,裝飾繁縟華麗,是極其難得的青銅禮器精品。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王子臣俎


春秋晚期


2014年徵集


切割承載器,祭祀時常與鼎、匕配套使用。俎面兩端共鑄有鳥篆銘文8字,帶有楚文化風貌,器主「王子臣」是楚國王室的一位公子。東周時期發現的青銅俎數量較少,此器是現存唯一的帶銘銅俎,彌足珍貴。


文人翰墨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月雁圖


陳之佛


紙本設色,1947年創作


2012年陳家宇捐贈


陳之佛(1896—1962年),浙江餘姚人,我國著名的藝術教育家、中國現代工藝美術理論與實踐的先驅、近代最傑出的工筆花鳥畫大師。其花鳥畫繼承了宋元以來工筆畫的優秀傳統,將西畫方法與圖案規律融會貫通,形成了既有民族傳統,又不落前人窠臼的獨特風格。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岩前飛瀑


黃君璧


紙本設色,1975年創作


2015年黃湘詅捐贈


黃君璧(1898—1991年),原名允瑄,字君璧,號君翁,廣東南海西樵人,是我國20世紀傑出的美術家和美術教育家,在國內外享有崇高的聲望。在台灣,黃君璧與溥心畲、張大千並稱為「渡海三家」。黃君璧自幼習畫,學貫中西,致力于山水畫創作,師法自然,尤以雲水瀑布為長,筆墨清新,布局雋雅,自成一家。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一籃春色賣遍人間


蔣兆和


紙本設色,1948年創作


2015年蔣兆和家屬捐贈


蔣兆和(1904—1986年),四川瀘州人,中國現代著名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他在傳統中國畫的基礎上融合西畫之長,大大拓展了中國水墨人物畫的技巧,使現代中國人物畫達到一個新高度,其作品筆墨精妙,人物造型生動,表達了深刻的人文關懷和仁愛精神。《一籃春色賣遍人間》描繪了一個衣衫單薄、身形消瘦的賣花女的形象,是蔣兆和最具藝術價值的代表作之一,曾參加過1949年由原全國文代會組織的「第一次全國美術展覽會」。


出世神韻


本單元展出佛教造像42件,其中包括著名的雲岡石窟北魏砂岩佛半身像和宋代夾紵菩薩坐像。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在與本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中,逐漸形成了有中國特點和王朝風範的漢傳佛教藝術,佛造像是其中最燦爛多彩的藝術載體之一,包括佛、菩薩、僧、天王等。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鎏金銅蓮花手觀音像


公元14世紀


2011年國家文物局劃撥


此觀音像頭戴三葉冠,冠頂有一尊化佛,袒上身,左肩披羊皮,飾項鏈、臂釧和腳鐲,腰束長裙,上以雙陰線刻出裙褶,右手施與願印,左手在左膝上牽一枝蓮花。全跏趺坐於仰覆蓮座上。整尊造像四肢粗壯,肌肉結實,為西藏地區造像,但帶有東北印度帕拉風格。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鎏金銅蓮花生像


公元16世紀


2011年國家文物局劃撥


此像以布包頭,戴五葉冠,身著藏王裝束(穿絲綢長袍,腳著靴),掛長花環,左手托碗,右手持手鼓,右舒坐於仰覆蓮座上。蓮座造型規整精美,蓮瓣纖細飽滿,完全模仿永樂宮廷造像的台座。蓮花生為烏仗那國人,公元8世紀中葉應邀入藏傳播印度金剛乘密法,創建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被尊稱為藏密祖師,寧瑪派祖師,在西藏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廣受尊奉。其金銅造像很常見,多數是左手托嘎巴拉碗,右手持金剛杵,右肩依骷髏杖,頭戴寧瑪派的蓮花帽。此造型的蓮花生像少見。


傳世良工


本單元精選20餘件套文物,包括瓷器、瑪瑙器、青銅器、金製品等,它們攜帶著豐富的物質文化信息,展現了我國古代工匠的卓越智慧和高超技藝,是我們了解已經消逝的古代社會的一把鑰匙。這些徵集來的珍貴文物將從製作工藝與創新發展的角度向觀眾展示古人生產和生活的多彩畫卷。秦公的馬佩戴的馬胄到底有多豪華?西漢貴族家的環保燈是怎麼工作的?東漢皇帝用的鋼刀是什麼樣的?唐代美人天天用什麼工具梳妝打扮?瓷器是如何燒制和銷售的?這些問題都能在展覽中找到答案。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鴟鴞形馬胄飾(2件)


春秋早期


2011年郭焱捐贈


兩件造型、紋樣基本相同,以金箔剪切成鴟鴞形,通身捶揲出象徵翎毛的變形竊曲紋,每件在喙、首、背、尾、腹、爪等部位分布有9對釘孔,應是馬胄上的飾物,張家坡西周墓地M196和M198出土有類似尺寸的銅馬胄飾。它們出自遭群體性盜掘的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大墓,盜出後被販賣至歐洲,歷經幾次轉手終於回到中國。這兩件富麗堂皇的馬胄飾製作精美,不僅具有很高的工藝價值,對認識和研究早期秦文化具有重要學術意義。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錯金銀雲紋鼎


戰國中期


2012年徵集


炊煮器,由蓋、器兩部分組成,除蓋頂飾三瓣花紋外,通體裝飾錯金銀雲氣紋。錯金銀是在青銅器表面鑄出淺凹的紋飾,或用硬度較大的工具在銅器表面鏨刻出有淺槽的紋飾,然後在淺槽內嵌入細薄的金銀片或金銀絲,再用厝石將所裝飾的銅器表面打磨平滑,從而使金銀與青銅映襯出各種不同的紋飾色彩。錯金銀工藝約始於春秋晚期,盛行於戰國中晚期至西漢。此鼎紋飾疏密有致,色彩美觀,反映了戰國時期高超的錯金銀工藝水平,較為少見。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彩繪雁魚釭燈


西漢


2010年徵集


作大雁回首銜魚站立狀,由雁首及長頸、雁體、燈盤、燈罩4部分套合而成,可以拆裝。器表施紅、綠彩繪,以墨線勾勒出翎羽、鱗片和夔龍紋,形象生動,裝飾華麗。煙塵通過雁脖頸導入雁體內,融於水中,科學環保。漢代青銅燈造型多樣,有雁足燈、卧羊燈、朱雀燈、牛燈等,這件雁魚釭燈彩繪保存完好,設計構思巧妙,做到了實用功能和形式藝術的完美統一,是難得的藝術珍品。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青花纏枝花紋菱花口盤


明宣德


2010年國家文物局劃撥


十二瓣菱花折沿口,弧腹呈瓜棱狀,盤心繪纏枝番蓮紋,內壁繪卷枝四季花卉,外壁繪折枝四季花卉。纏枝紋在明代也稱「轉枝」,是在圓弧線上綴以葉子和花朵。這種紋樣盛行於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多作主題紋樣出現。


國寶回歸


本單元通過虛擬手段展示國博近年從海外徵集的國之重器,其中包括子龍鼎、北朝石槨、唐代天龍山石窟菩薩坐像和頭像、宋代木雕觀音菩薩坐像、五代王處直墓彩繪浮雕武士石刻和圓明園獸首。


根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約有1000萬件之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不完全統計顯示,全世界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藏有164萬餘件中國文物。剩下的大量文物仍散落在海外私人藏家和機構手中。本單元藉助珍貴圖片展示、補充文字內容,以及多媒體播放手段講述這些國寶是如何流失海外的,又是經過怎樣的努力才得以回歸祖國的。


展廳實景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北19展廳


展期:長期陳列


文章來源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官網,已經獲得授權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新版「看展覽」APP上線啦!


更及時、更全面的展訊正在那裡等你!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QQ群:博物館.看展覽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掃下方二維碼即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物館看展覽 的精彩文章:

大唐最神秘的怕太太高級俱樂部︳我唐日常(八)
重磅大展!法門寺地宮珍藏文物空降深圳,你準備好去看了嗎?
講座預告 ll 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密教文物研究
365件文物中國史NO.57 何尊上的「中國」
提前入場陝歷博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TAG:博物館看展覽 |

您可能感興趣

藏在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海外各國博物館珍藏的中國文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古玉精英
再聚焦!海外各國博物館珍藏中國文物
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珍藏的中國文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非洲雕刻藝術精品展
讀圖: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的中國國寶文物
藏在美國博物館裡的中國古代藝術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寶藏
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文物,真的美醉了!
國家博物館舉辦「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珍品展」
日本國立博物館所藏重要中國文物瓷器篇
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中國文物特展!尋寶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藏品室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中國瓷器
東京國立博物院藏中國古瓷
珍貴航天文物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博物館|芮國文物特展之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