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地圖是個「瀏覽器」,讓我們覽盡數千年文明史

地圖是個「瀏覽器」,讓我們覽盡數千年文明史

文/嚴傑夫


2012年底,我在土耳其旅行時曾短暫地在加里波利港口停留。這座小港口面朝大海的地方樹立著奧斯曼帝國著名的海軍將領、地圖繪製師皮瑞·雷斯(Piri Reis)的塑像。皮瑞·雷斯一生中最神奇之處就是製作了地圖史上那幅著名的「雷斯地圖」。後世的學者驚呼,這幅製作於16世紀的地圖第一次把南極、美洲等新大陸呈現了出來,並且其精確度堪比現代地圖。不過,後來也有許多學者質疑,「雷斯地圖」里描繪的並不是南極和美洲,而是部分亞洲和非洲地區。

地圖是個「瀏覽器」,讓我們覽盡數千年文明史


加里波利港口的皮瑞·雷斯塑像


事實上,「雷斯地圖」之謎並不是地圖史上唯一的未解之謎。前兩年,英國歷史學家家加文·孟席斯宣稱發現的那幅「鄭和1418年地圖」也一時引起歷史學家和地理學家的爭論。儘管最後這幅地圖被大部分專家鑒定為「贗品」,卻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地圖史領域研究的風雲詭譎。


一直以來,地圖作為地理信息載體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不僅是幫助人們從一個地方到達另一個地方的工具,同樣也展現了人類對自身與廣大物質世界之間關係的理解。約翰·布萊恩·哈雷大衛·伍德沃德合作主編的《地圖學史》里,就將地圖定義為一種「圖像表達」,這種圖像是在幫助人們以空間方式理解人類世界中的事物、概念、狀況、過程或事件。

所以,在以哈雷為代表的這類現代地理學家看來,地圖就不僅僅只是啟蒙時代的學者們所認為的那種「地形關係模型」,還是「對特定國家或地區社會結構的評註」。這樣來看,在我們眼前鋪開的一幅小小的地圖,裡面呈現出的信息比想像的要豐富許多。

地圖是個「瀏覽器」,讓我們覽盡數千年文明史



有意思的是,英國歷史學家傑里·布羅頓撰寫的《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就是藉助不同歷史時期的十二幅世界地圖,串起了人類3000年的文明史。這似乎正是地圖作為「人類歷史評註」這一觀點的最佳佐證。


布羅頓挑選的這十二幅地圖,均勻、零散地分布在各個歷史時期和不同地區。其中包括:公元150年左右誕生於埃及亞歷山大港的托勒密《地理學指南》;1300年左右誕生於義大利奧爾維耶托的赫里福德《世界地圖》;1402年朝鮮繪圖師繪製的有關中國遼東半島的《疆理圖》;16世紀中葉傑拉杜斯·麥卡托繪製的《世界地圖》;20世紀出哈爾福德·麥金德《歷史的地理樞紐》中談到的那些世界地圖;以及誕生於互聯網時代的谷歌地球等等地圖史上大眾耳熟能詳的作品。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托勒密《地理學指南》自然是這些作品裡最聞名遐邇的一件。它與亞歷山大這座城市一起,代表了古希臘文明在晚期所達到的高峰。布羅頓強調,正是在托勒密生活的這座城市裡,現代製圖術呱呱墜地。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布羅頓也指出,儘管托勒密的《地理學指南》可能是製圖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但在這部作品裡卻並不一定包含有地圖,或者說我們今天所說的那種地圖。這可能意味著在人類文明的搖籃時期,地理學可能並不佔據獨自的位置。

地圖是個「瀏覽器」,讓我們覽盡數千年文明史



亞伯拉罕·奧特柳斯繪製的世界地圖

希臘地理學最早誕生於有關宇宙起源和創世的哲學與科學思考之中,也因此,我們很難將托勒密的地理學思考放置在純粹的製圖史中去考量,在本質上它是屬於希臘哲學體系的一部分。在今天,我們會更多地將托勒密視作地理學家,但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托勒密可能更多地被看作是一位數學家、天文學家,甚至是哲學家。


托勒密對於宇宙、地理和人類的思考,是在對人類和世界秩序觀察和探尋過程中形成的。這種「新柏拉圖主義」的思想也是希臘文明晚期放射出的最耀眼光芒。這種光芒不僅投射到了中世紀的基督教神學中,而且還穿越千年,為照亮17世紀開始的啟蒙運動,提供了一縷微弱的燭光。


正如托勒密《地理學指南》一樣,在啟蒙運動時代之前的人類歷史中,表達人類與神、與宇宙、與世界的思考,始終都是地圖最重要的功能。例如,12世紀製作的伊德里西的世界地圖上,就有依照古蘭經經文繪製的帶有火焰般金色光環的邊框;而屬於基督教世界的赫里福德《世界地圖》,也同樣是展現了十三世紀基督徒嚴重的世界,它是對「中世紀基督教世界的神學、宇宙學、哲學、政治學、歷史學、動物學和人種學信念的反思和再現」。

地圖是個「瀏覽器」,讓我們覽盡數千年文明史


傑拉杜斯·麥卡托繪製的《世界地圖》


這些經院式的哲學思考,在中世紀前的世界地圖裡比比皆是,也成為這些地圖中的鮮明特色。不過,隨著近代以來,宗教革命的展開,人類世界進入到了所謂的「民族-國家」時代,有關國家、民族、政治、貿易等代表意識形態的要素,開始取代神學思考和哲學迷思,成為地圖裡最常出現和表達的元素。


不用說約翰·布勞雄心勃勃想要製作卻未能完成的《大地圖集》,背後潛藏的是新興資產階級對金錢和財富的慾望;17-18世紀,卡西尼家族製作的《卡西尼地圖》則傳達了這樣的信息:「一幅地圖、一種語言和一個民族,共享同樣的一套習俗、信仰和傳統」,它隱喻著民族主義正取代古代宗教,成為人類的新「神祗」;而到了19世紀末,英國地理學家哈爾福德·麥金德更進一步將地緣政治的思考注入到了地理學研究和地圖製圖術之中。地圖和製圖術在很多場合,越來越成為人類爭奪和宣稱財富和權力的工具


不過,談到地圖背後的意識形態鬥爭,我們仍舊必須提到上個世紀70年代地理學界對彼得斯投影法的辯論大戰。1973年5月,德國歷史學家阿諾·彼得斯公布了一幅新的世界地圖,是以他所謂的「彼得斯投影法」繪製。彼得斯聲稱,他的這幅世界地圖將取代稱霸了地理學界400年的麥卡托1569年投影法。

地圖是個「瀏覽器」,讓我們覽盡數千年文明史



19世紀初,奧斯曼帝國眼中的世界


彼得斯之所以要推出新的投影法,主要目的並非是為了創新製圖方式和推動地理學研究,而在於抨擊麥卡托投影法背後體現出的「歐洲中心論」觀念,並推動「平等」對待地球上的所有國家。他認為,傳統的麥卡托投影法將歐洲置於地圖的中心,導致歐洲和「發達」世界面積不恰當地增大,但「第三世界」的面積則由此縮小,尤以非洲和南美洲為甚。而他創設的投影法是所謂的「等積」投影法,可以根據國家和大陸的尺寸,精確地保持「正確」的尺寸。


彼得斯投影法背後體現出的激進觀念,迎合了20世紀70年代的改革思潮,因此其甫一發布就贏得了媒體和進步性組織的支持。在後來的20年中,彼得斯的地圖成為「史上最流行、最暢銷的世界地圖」。然而,另一方面,學術界卻對彼得斯的「創新」懷抱恐懼和蔑視,他們反駁彼得斯的投影法對基本的地圖投影原理缺乏基本了解,也很難稱得上精確,甚至有學者將其斥為「一場出色的詭辯和製圖詐騙」。


彼得斯的投影法最終使得人類社會對地理和地圖的理解出現了歷史上罕有的大撕裂。在《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里,布羅頓並沒過多地評判彼得斯的投影法究竟科學與否,他更關注這場大辯論背後所體現出那個時代的特徵。布羅頓指出,即使彼得斯的方法疑點重重,並且他的世界地圖也的確沒有如期所稱的那般精確,但他卻揭示了「一個有關製圖術的更重要的真相:所有地圖都有意無意的是背後社會和政治環境的產物」。


在布羅頓看來,彼得斯挑起的這場論爭之所以能在西方世界掀起軒然大波,就因為他看到了人類對地圖的觀念出現了微妙的變化:「十八世紀的人相信製圖術能夠提供透明、理性及科學客觀的世界圖像……而從十九世紀末開始,這種信仰漸漸瓦解,因為民族主義、帝國主義和各種意識形態的政治原則利用地圖學,製造具有說服力卻又有選擇性的地圖,目的是使它們各自的世界政治構想正當化。」另外,從十九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專業人士和普通民眾間對製圖術的認識,也出現了巨大鴻溝,正如一切專業學術領域內的從業人員一樣,專業的製圖師也越來越變得「貴族化」和「精英化」,他們將一般民眾看作是輕信的烏合之眾,認為他們根本就看不懂地圖,而很容易就被彼得斯這樣的人欺騙。


在書的最後,布羅頓還將一個有趣的互聯網應用程序納入到他的「地圖清單」中,那就是谷歌地球。在他看來,谷歌地球的出現標誌著地圖史今天已經出現了新的變化,這種變化則揭示出了地圖長久以來承載的一個重要功能——媒介。不過,對於這一「發現」,阿諾·彼得斯的對手、美國地理學家亞瑟·羅賓森居功至偉。是他率先指出,「地圖只是一條管道,信息通過這條管道從地圖製作者傳輸到使用者那裡」。

地圖是個「瀏覽器」,讓我們覽盡數千年文明史



谷歌地球


正是羅賓森主張和建構的地理信息傳輸模型,與美國數學家、資訊理論的創始人克勞德·艾爾伍德·香農的信息傳輸理論結合在一起,為谷歌地球這類產品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基礎。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谷歌地球等產品將羅賓森的理念付諸實踐並進一步往前推進,最終開創出了地圖史的新時代。正如有專家評論道的那樣:谷歌地球「顛倒了作為應用的網路瀏覽器和作為內容的地圖兩者扮演的角色,結果產生了一種地圖本身成為瀏覽器的體驗」。地圖的信息媒介功能在互聯網時代得到了大大的加強。


不過,對於谷歌地球這一「世界地圖」的新形式,布羅頓仍然認為,它依舊錶明的是「製圖師自己的觀點」,而並非是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亞伯拉罕·奧特柳斯所稱的那種「全面、能被普遍接受的」理想中的世界地圖。正如阿爾弗雷德·科爾茲布斯基所稱「地圖非疆域」,谷歌地球最終呈現的也只是它的資料庫和代碼描繪出的景象,與特定地區的現實風貌仍然有著不小的差異。


讀完《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我們能夠發現,布羅頓藉助這些地圖講述的十二個「動人故事」,是想去強調地圖背後所蘊含的無比豐富的人文內涵。透過二維的平面,布羅頓為我們投射出的已經不僅是那些繪圖師眼中的世界,更是架構出了包含了數千年時空的多維圖景。這些圖景穿越歷史的長河而抵達讀者眼前,讓我們體驗到了人類歷史的波瀾壯闊,也感受到了各個時代不同觀念和思潮的衝擊和碰撞。在這樣的壯麗圖景前,我們才能拋開為了追求當下一刻的「真實和客觀」而帶來的束縛,從而沉浸到歷史的魅力之中。就像西塞羅所說的那樣:「將永恆盡收眼底,了解宇宙之浩瀚的人,怎麼會在乎人類歷史中的區區一刻?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訂閱號「嚴傑夫的約櫃」,搜索「yan_jiefu」)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餘的話 的精彩文章:

TAG:多餘的話 |
您可能感興趣

瀏覽器界的「千年老二」是誰你造嗎?
瀏覽器插件可是個好東西!
世界之窗瀏覽器,說實話,我有點想你了
看到瀏覽器排名,微軟又哭了
不要點進來,此文會導致瀏覽器癱瘓
神級插件,讓你的瀏覽器無所不能
你用的瀏覽器能迅速打開上千個標籤頁嗎?火狐可以!
什麼是區塊鏈瀏覽器
谷歌瀏覽器有可能會出現個人信息泄露
四方框框|如果瀏覽器變成時尚美女~你會喜歡使用那款瀏覽器呢?
國內瀏覽器廣告太多?一個插件讓它乾淨美如畫
瀏覽器提示「證書錯誤」到底是什麼意思?
背靠UC瀏覽器這顆大樹,追求極簡之道的夸克瀏覽器將何去何從
如果從瀏覽器的視角來了解一個人,雖有偏頗,但卻未嘗不可
我叫夸克瀏覽器,我升級了最新版本,還不快來下載
火狐瀏覽器,把耳朵伸直了,我有悄悄話和你說
咦?瀏覽器都能做人臉檢測了?
傲遊5雲瀏覽器嗅探器:沒有下載不了的網頁視頻
你不知道7個iPhone瀏覽器秘技,第六個最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