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時喝汽水,除了象徵身份,還跟養生之道有關

民國時喝汽水,除了象徵身份,還跟養生之道有關

最先在中國製造汽水的是英商老德記藥房,時間大概是咸豐、同治年間。剛剛傳入中國的荷蘭水和其他很多洋玩意,比如跳舞場、西餐廳、夜總會等,都是那個時代上海摩登的一個標誌,也是上層社會或時尚人物的身份標識。

穆時英是上個世紀上海的時尚作家,這是他開出來的周六節目單:

1,一頓豐盛的晚宴,裡邊要有冰水和冰淇淋。

2,找戀人;

3,進夜總會;

4,一頓滋補的點心,冰水,冰淇淋和水果絕對禁止。

民國時喝汽水,除了象徵身份,還跟養生之道有關穆時英

看上去似乎沒什麼特別出色的安排,不過背後可是有伏筆的,熟悉中國式養生之道的人都看得出,最後一條特別提到不能吃生冷食物,已經暗示著在進夜總會後必有「事情」發生。

水果是歷來有的東西,所以晚清小說《檮杌萃編》中,出現男主角在一夕之歡後,不慎吃了井水冰鎮的西瓜而得傷寒去世的情節,並不稀奇。不過自從汽水從西方傳入中國,這個小說中常常用作暗示的道具也趕時髦,換成了當時還叫「荷蘭水」的汽水。

最先在中國製造汽水的是英商老德記藥房,時間大概是咸豐、同治年間。剛剛傳入中國的荷蘭水和其他很多洋玩意,比如跳舞場、西餐廳、夜總會等,都是那個時代上海摩登的一個標誌,也是上層社會或時尚人物的身份標識。《海上花列傳》裡面的痴情派代表陶玉甫送自己的戀人李漱芳的靈柩下葬,因為悲傷過度身體虛弱,被太陽一曬就暈倒在地,幸虧旁邊有所外國酒館,進去稍作休息,又喝了一瓶荷蘭水,「內外全都涼爽,神志登時就清醒了」。

不光是上海如此,民初的北京,汽水也是有身份的飲料。《春明外史》中的楊杏園隨友人到西山八大處的別墅消夏,在西山旅館吃點心,看到兩個洋人帶著兩個來路可疑的「女友」,狀甚殷勤,坐下來後用不規則的京話問她們是否願意喝汽水。那裡的消費水平是三份茶點帶煙捲汽水,一共五塊多,加上小費是七塊,當然不是尋常百姓可以享受的。

民國時喝汽水,除了象徵身份,還跟養生之道有關民國正廣和汽水廣告

至於從什麼時候開始,汽水在「時尚飲品」之外,在小說中取代瓜果成為帶有暗示功能的道具,卻不可考。最常見的情節是在妓院留宿一夜之後,一班促狹朋友拿冰汽水來「逼供」,如果一夜坐懷不亂,那當然可以一飲而盡,只要被測試者稍有遲疑,則必有不可告人之事。這幾乎可以視為小說帶給我們的「養生常識」教育之一。

雖然帶有幾分旖旎春光,那個時代的人喝汽水與現在大為不同,喝時必得加幾分小心。學者薩孟武回憶小時候喝汽水:「玻璃瓶之底是橢圓形,不能站在桌上,只能倒在桌上。瓶塞用軟木,以鐵絲纏住,開時,要慢慢地把鐵絲解開,再慢慢地將木塞移動,轟然一聲,木塞飛到一丈以外,瓶中汽水隨之噴出。此際須趕緊用手掌遮住瓶口,否則瓶內汽水也全部噴光,不留余滴。我喜歡吃汽水,更喜歡看大人開汽水瓶,其聲有似放炮。」難怪1876年的《滬游雜記》中介紹荷蘭水這個新鮮事物時,不忘特別提醒,汽水瓶「開時其彈爆出,慎防彈中面目」。如今的所有飲料中,大約只有香檳還會如此麻煩,難怪那時喝汽水,而今開香檳,都是有身份的事。

民國時喝汽水,除了象徵身份,還跟養生之道有關民國汽水瓶

民國時喝汽水,除了象徵身份,還跟養生之道有關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早講史 的精彩文章:

一百年前,騎車調情很時髦,自行車地位堪比現在的跑車
照相有什麼妙用?晚清也流行出美女寫真集
目睹清華遊行隊伍掀翻了汽車,梁實秋退出了「五四運動」
反對改良,宣傳革命,章炳麟、鄒容因言論獲罪
留學等於中狀元?季羨林留學一為了飯碗二為了面子

TAG:楊早講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往喝完的汽水罐里塞錢,放在路邊也沒人會知道
【美物】隔壁思密達人民又搞事情了!韓國國民汽水竟然推出這款周邊,簡直亮瞎眼!
這些「汽水」不能喝,看到的人卻都是口水直流
他爆改汽水廠,驚艷了騎樓老街!這樣的民俗,你想去嗎?
這年頭,汽水還玩得出什麼新花樣?喝汽水都能「減肥」!
喝完的汽水罐不用丟,它可以變成是你買不到的財富
在上個世紀的香港,女孩們最想收到的約會禮物竟然是…汽水?
你還在喝市面上碳酸汽水嗎?現在都流行喝這種汽水了
用刀切開汽水罐的拉環,吃水果的時候可以方便很多
喝完汽水罐子不要扔,穿幾個洞,第二天就可以煮飯了!
在汽水桶上掛一個瓶子,打完水後再也不用擔心滴得滿地都是水
可樂用來養花的5大作用,過期的汽水也不要急著扔掉
家中廢舊的熒光棒,將其倒入汽水中,隨即出現讓人不想閉眼的效果
一個泰國汽水廣告而已,要這麼走心嗎?
最初我媽是不準備要我的,路上她買了一瓶汽水,打胎錢就不夠了
情人節到了,這隻單身狗大馬路邊抱著汽水瓶,這是憋多久了哈
天啊這是啥!小貓聞汽水倒退三步嚇到站起來,還喜歡抱水管不放
汽水,咖啡,茶,寶媽孕婦到底能不能喝
朝鮮的汽水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價格不貴但普通百姓喝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