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朱偉談古典——交響曲溯源

朱偉談古典——交響曲溯源

交響曲溯源


交響曲的源頭究竟在哪裡?


交響曲的Symphony是從Sinfonia演變來的。Sinfonia是希臘文,意思是諸音諧和。義大利作曲家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是最早(1681年)將Sinfonia變成歌劇開場前快-慢-快的三段結構序曲的。斯卡拉蒂是確定義大利歌劇形態最重要的作曲家,一生共作有115部歌劇。

但斯卡拉蒂帶動一批義大利作曲家將Sinfonia作為歌劇序曲,還不能算交響曲的真正起源。在巴洛克時期,Sinfonia可以是器樂,也可以是聲樂。著名的義大利作曲家加布里埃利(Giovanni Gabrieli,1557?-1612)作有兩套《神聖交響曲》(1597與1615),其實是器樂伴奏的經文歌。他的學生,德國作曲家許茨(Heinrich Schütz,1585-1672)因此也將68首器樂伴奏的經文歌稱為《神聖交響曲》(共3集)。


器樂的交響曲形態,大約在18世紀30年代後,才初步成形。音樂史將義大利的薩馬丁尼(Giovanni Battista Sammartini,1700-1775)與波希米亞的約翰·斯塔米茨(Johann Stamitz,1717-1757)稱為Sinfonia之父。

朱偉談古典——交響曲溯源


薩馬丁尼(Giovanni Battista Sammartini,1700-1775)


薩馬丁尼出生於米蘭,1725年起成為宮廷管風琴師,1730年後成為聖抹大拉瑪利亞修道院的樂長,是歌劇史中重要人物格魯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1714-1787)的老師。薩馬丁尼將歌劇序曲第一段中兩種對比的動機,擴大為對比的主題,又通過主題對比處理,形成了發展部,使得第一段真正有了交響的姿態。第二段他又發展了如歌的容量,第三段則改用更優雅的小步舞曲,降慢了速度。薩馬丁尼作了20多首交響曲,基本確定了它的形態。


我們來聽聽薩馬丁尼的交響曲形態。

朱偉談古典——交響曲溯源




朱偉談古典——交響曲溯源



Roberto Gini指揮米蘭古樂團演奏薩馬丁尼的F大調、G大調與降E大調3首交響曲

這3首交響曲分別作於1744、1745、1760-70年間,都是快、慢、快三樂章,每個樂章篇幅都很短,都只有兩三分鐘。3首中最有名是降E大調,它的第一樂章已經非常豐滿,演奏時間要5分多鐘了。這些交響曲中的第一、三樂章都是歡快明亮洒脫的節奏,中間的慢樂章是歌唱。值得注意的是,它們幾乎都作於巴黎。


再對比一下約翰·斯塔米茨。

朱偉談古典——交響曲溯源


約翰·斯塔米茨(Johann Stamitz,1717-1757)


約翰·斯塔米茨出生於捷克的Nemecky,父親是教堂的管風琴師與合唱團指揮,父親送他進教會辦的音樂專科學校,畢業後又進布拉格大學,卻未完成學業,就成了一個炫技的小提琴演奏家。他大約1741年進的曼海姆宮廷,兩年後就成了宮廷樂隊的第一小提琴,後來又成為樂隊指揮。約翰·斯塔米茨開創了曼海姆宮廷樂隊全新的演奏風格。他的晚期,在卡爾·特奧多爾公爵的支持下,曼海姆樂隊已經發展到50多人編製,達到了當時米蘭宮廷樂隊的規模。約翰·斯塔米茨強調演奏中弱到強的力度變化,創造了所謂「曼海姆漸強」。

朱偉談古典——交響曲溯源





朱偉談古典——交響曲溯源



Donald Armstrong1994年指揮紐西蘭室內樂團演奏約翰·斯塔米茨的D大調交響曲與降E大調交響曲


這兩首交響曲,D大調大約作於1750年,降E大調可能作於1754-55年間,時間上要晚於薩馬丁尼。對比斯塔米茨與薩馬丁尼,斯塔米茨的強弱對比是明顯的,效果更突出。這兩首交響曲都是四個樂章,第三樂章是小步舞曲,最後第四樂章是最急板,但斯塔米茨最急板的速度,還不如薩馬丁尼的急板。


斯塔米茨所作50首左右的交響曲中,有三樂章,也有四樂章的。在相當一段時間,作曲家們對三樂章還是四樂章,是猶豫的。


當時的曼海姆,集聚了一批優秀作曲家,因此被稱為「曼海姆樂派」。所謂的「曼海姆樂派」第一代作曲家,除了斯塔米茨,有名的還有霍爾茨鮑爾(Ignaz Holzbauer,1711-1783)與里赫特(Franz Xaver Richter,1709-1789),他們都作交響曲。里赫特1744年就在巴黎出版了《大交響曲6首》,比斯塔米茨要早,當時名氣也很大,但他們的重要性無法與斯塔米茨比。1750年左右,從曼海姆到維也納,應該說,是許多作曲家一起創造了交響曲早期創作的繁榮,除了曼海姆這三位,維也納還有兩位很重要的作曲家:蒙恩(Georg Matthias Monn,1717-1750)與瓦根塞爾(Georg Christoph Wagensell,1715-1777)。


Michi Gaigg指揮慕尼黑L』Arpa Festante樂團演奏蒙恩的G大調、降B大調交響曲

朱偉談古典——交響曲溯源





朱偉談古典——交響曲溯源



這個蒙恩出生於維也納,是維也納卡爾教堂的管風琴師,當時也是才華橫溢的人物,但33歲就因肺結核早逝了。這兩首交響曲作於1749年,都是三樂章形態,維也納宮廷氣息濃郁,慢樂章尤其典雅。但因價值不及薩馬丁尼與約翰·斯塔米茨,這個蒙恩便掉在夾縫裡,掩沒了。我之所以要推薦他的作品,是為說明,曼海姆之外,還有維也納,任何一個音樂潮流,其實都是匯流的結果。


1750年左右的交響曲,總體樂思還單薄。1760年後,曼海姆到了第二代,約翰·斯塔米茨的大兒子卡爾·斯塔米茨(Carl Stamitz,1745-1801)與約翰·斯塔米茨的學生卡納比希(Christian Cannabich,1731-1798)手裡,就已經很豐富動聽了。


我們來聽聽,交響曲到卡納比希手裡,變成了怎樣——

朱偉談古典——交響曲溯源



Matthias Bamert指揮倫敦莫扎特樂團演奏卡納比希的G大調交響曲


這首交響曲作於1760年,四個樂章,演奏時間已經接近20分鐘,第二樂章小行板與第三樂章三聲部小步舞曲都非常好聽,已經接近莫扎特的交響曲了。莫扎特是1756年出生的。

朱偉談古典——交響曲溯源



卡納比希(Christian Cannabich,1731-1798)


卡納比希其實也是位重要作曲家,他出生於曼海姆,自幼便拜約翰·斯塔米茨為師,是樂隊中的小提琴手。約翰·斯塔米茨去世後,他就接替為樂長、器樂總指導。他對管弦樂結構的鑽研,體現在其作品裡。他作有近70首交響曲,老莫扎特曾帶小莫扎特多次去拜訪他,他對莫扎特的影響不言而喻。


卡爾·斯塔米茨與卡納比希一樣,也作有近70首交響曲。音樂史上,卡爾·斯塔米茨的重要性排在卡納比希之前。


1760年海頓28歲,已經創作了第一首交響曲(D大調,三樂章,樂思還稚嫩),巴赫的兩個兒子(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與Johann Christian Bach)也都已經成為重要作曲家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能體會到,從巴洛克到古典主義,其實是由很多優秀作曲家共同推動著發展而成的。這樣來體會音樂史,我們就能享有更豐厚的音樂財富了。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愛樂」

朱偉談古典——交響曲溯源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分心有道,沒什麼大不了
好吃 來一個腦花!
以女性名字命名的颶風比以男性名字命名的颶風破壞性更強?
再見,那個叫傑拉德的傳奇球員退役了
不被「割韭菜」的投資策略

TAG:三聯生活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芳香交響曲
古典交響鳴奏,聆聽醉美旋律
命運交響曲楊冪吻戲 范冰冰劉亦菲孫儷和楊冪誰漂亮
吳磊陳學冬李現「雙商」大比拼 陳飛宇王嘉爾邢昭林觸電「交響樂」技驚全場
空間|黃銅 交響曲
大型交響詩篇《土樓迴響》奏響悉尼
松汝溝:秋與夜的交響曲
空間 黃銅 交響曲
星海音樂廳再放大招,杜達梅爾奏響貝多芬九大交響曲!
京劇交響音樂會梅韻流長
內涵漫畫清晨的交響曲
李德倫與文革交響的時代
精美的園林藝術拙政園 猶如不朽的古典交響樂
隴西李氏跌宕起伏的家族命運,堪比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寂靜中的交響詩:賞析王維《鹿柴》
城市國際交響樂團奏響《命運的敲門聲》
交響樂的拓荒者蘇文星—寫在「樂動綠城」音樂會後
自然傳奇 清晨交響曲
陝西咸陽:普通群眾奏唱的交響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