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由十四萬人組成的天下第一巨陣,為何讓自已傷亡更慘?

宋朝由十四萬人組成的天下第一巨陣,為何讓自已傷亡更慘?

宋朝由十四萬人組成的天下第一巨陣,為何讓自已傷亡更慘?



宋太宗的作戰圖

歷史大學堂特邀作者:李相伯


人們都說,『強漢』、『盛唐』、『弱宋』。


那麼看,宋朝真丟人,怎麼好好的一個獨孤求敗、萬邦來朝的大中國到了老趙家這就變弱了呢?這件事的根本原因還是得找漢奸鼻祖石敬瑭(所以說漢奸可恨)。


當年石敬瑭為了奪得帝位,不惜以割讓燕雲十六州為代價,換取契丹出兵中原的承諾。石鼻祖這大手一揮可不要緊,自此以後三百多年,華北平原門戶大開,中原士兵失去了城池,不得不以血肉之軀來對抗草原鐵騎的橫衝直撞。

同時中原政權也失去了西北走廊這一重要軍馬產地,最凄慘的時候騎兵部隊十個士兵只有兩三匹馬可騎,平時也只能用木馬來訓練騎兵,想想當時的場景,有些凄慘的可笑。


所以宋代在創立之時的北伐屢戰屢敗,並且缺失了騎兵這一重要兵種,這就相當於現代戰爭沒有坦克,二戰沒有義大利炮,北宋的軍事自此全面處於下風,得了個『弱宋』的稱號。

宋朝由十四萬人組成的天下第一巨陣,為何讓自已傷亡更慘?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後晉高祖,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是為(後)晉高祖。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重李牧、周亞夫之行事,隸屬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時後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爭雄,石敬瑭衝鋒陷陣,戰功卓著。

要說塔利班打美國還有個反坦克錐,宋代面對草原奇兵,就沒有一點辦法嗎?宋代人民甘心任人踐踏,被人稱為『弱宋』嗎?


答案肯定是不。


他們要奮起反擊。


宋代人民發現,反擊的武器就來自於老祖宗的書里。


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為了圍捕野獸,開始使用一種最原始的陣法,誰吸引野獸注意力,誰拋石,誰斷路,誰斬殺,各司其職、井井有條,陣法的運用,使他們輕而易舉的就能捕獲到野獸。

後來財產私有化出現,口角演變成了打鬥,又漸漸變成了打群架,再後來就成了部落衝突。戰爭的規模逐漸升級,單憑勇敢已經不管用了,三個臭皮囊還頂個諸葛亮呢。參與戰爭的人數多了之後就出現了分工、協調問題,為了發揮最大的戰鬥力,人們又開始將陣圖運用到了戰爭中。


戰國時期,各國爭奪霸主,往往傾舉國之力去攻擊別國,大集團作戰的出現在中原大地上,為了應對越來越多的士兵蜂擁而至,老祖宗改造了原始的步兵方陣,使步兵方陣擁有拒敵千里之外的強弓勁孥,使人無法近身的長矛,還有近戰砍殺的倒鉤狼牙棒之類,可謂是古代海陸空大全,威力極大,有效的遏制了無序的集群衝鋒。


這就涉及到了一個打架的常識,打群架的時候,致命的傷都是來自背後,你必須與你的戰友背靠背,一人抵擋一面,才能活著進警察局。


這和陣法是一個道理,當鬥毆演變成戰爭之後,往往戰鬥力的強弱決定於士兵之間的配合。所以,經過逐漸升級,什麼雁形陣、鉤形陣、八卦陣就開始大行其道。

到了宋代,步兵方陣成了他們找來克制草原騎兵的一大法寶。


以步制騎這一偉大戰術自此重新在歷史舞台上粉墨登場。

宋朝由十四萬人組成的天下第一巨陣,為何讓自已傷亡更慘?



步兵方陣是由士兵緊密排列構成的一個方形編隊,可以形成一道由盾牌和長矛組成的堅壁;在古代戰爭中,這是最常用的一種步兵戰術。最早使用步兵方陣的是閃米特人,之後希臘人和馬其頓人對其進行了改進;最為常見的戰法是,藉助步兵方陣吸引敵方兵力,然後派騎兵突破敵軍防線。


在古代歐洲,以馬其頓方陣與羅馬重步兵方陣為代表,前頭4、5排士兵手持5-6米的長矛對準前方,後排士兵對準上下兩個方向,從遠處看就是個刺蝟,而且跑步前進,你站在原地都把你扎透了,更不要說騎兵嗷嗷著衝過來,估計直接就串燒了。


這麼一個方陣幾乎橫掃了歐洲大陸。後來亞歷山大東征的時候印度人不是騎馬,是騎著大象衝過來都被捅成了篩子。可見步兵方陣的威力之大。


按說步兵方陣威力很大,能有效克制騎兵,宋朝人民應該很快就能吃上羊肉串了,可為什麼草原騎兵反而愈加猖狂了呢?


當年,宋太宗肯定也是這麼問的。


太平興國四年,五代十國的最後一個割據政權被消滅。宋太宗得意忘形,大手一揮,下令,繼續北伐。


宋軍一路所向披靡,金台、岐溝關、涿州紛紛望風而降。大軍很快就推進到了幽州城下。


在幽州,一路狂飆,已經精疲力盡的大宋軍隊遇到了遼軍的頑強阻擊,幽州久攻不下,儘管宋太宗天天騎著馬在城牆下面督戰,幽州城還是鐵板一塊,眼看著糧草將要吃盡,依然毫無辦法。


這時,遼國的十萬援軍馳援趕到,雙方就此在高粱河平原展開了決戰。


宋軍本就已經疲憊不堪,陣勢尚未擺好,遼軍就沖了過來,宋軍一下子便潰不成軍,遼國騎兵充分運用其機動性,迅速切斷宋軍糧道,幾十萬軍隊沒有了口糧,人心大亂,不戰自潰,這一戰,宋軍死傷數萬,宋太宗隻身逃出,直到涿州才找到輛驢車擺脫了追殺。


待緩過一口氣來,宋太宗意識到這事沒完,你在幼兒園打了小朋友家長還得找到家裡呢,遼國能善罷甘休?


太宗皇帝在屋裡來回踱了幾個圈,遼軍快找上門來了,怎麼辦?


俗話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帶兵打仗吃了虧我不帶兵不就完了嗎。宋太宗想了個決勝千里之外的主意。他充分運用大宋天子的紙張資源,並以超乎人類的想像力,用了幾天時間,繪製出了一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巨型陣圖——《平戎萬全陣圖》


這幅大名鼎鼎的陣圖為什麼有名?因為他是人類誕生以來的第一巨陣,什麼馬其頓方陣鴛鴦陣,在這幅霸氣外露的陣圖面前都是小可愛。


這個天下第一巨陣由十四萬人組成,外圍有戰車保護,內部分為三組,一組四萬人,其中心布置有大量弓弩手,前後左右還有四個騎兵方陣,其中左右各一萬騎,前後各五千騎。


宋太宗設計這個陣法的核心目標就是以步制騎。在他的構想中,遼國騎兵還在遠處時,弓弩手先萬箭齊發,等敵人靠近了,依靠戰車的保護,步兵伸出5-6米長的長槍刺殺,就算過了這兩關還有人活下來,短劍兵上前一人一劍也把你剁成肉泥了。


理想總是很美麗。

宋朝由十四萬人組成的天下第一巨陣,為何讓自已傷亡更慘?



平戎萬全陣圖


先不說以騎射為主的遼國騎兵會不會傻到只讓你射的問題,就問一個最簡單的問題,遼國人為什麼要騎著馬朝你的陣里沖?


雖然說草原民族讀書少,但也不至於蠢到放著大路不走,非要走刀槍密布的戰陣。那麼人家不走,你能怎麼辦?這可是十四萬人的巨陣,動一下都是要地動山搖的,追也追不得,你就只能看著遼國騎兵從你身邊呼嘯而過,直奔市鎮。


其次,那麼大個陣,擺哪?這個陣的周長達到了二十里,而且其中必須一馬平川,什麼都不能有,縱觀中國地圖,能擺下他的除了華北平原,估計就只有蒙古大草原了。


再有,那麼大個陣,從南看不到北,三個小陣每個相隔一百尺,喊一聲都得一會才能聽到,要做到令行則止、井然有序,除了得給統軍大將一個異於常人的頭腦,還得給他配個喇叭,不然一聲將令下去,從南邊傳到北邊就得個把小時,等命令傳下去,仗早打完了。


跪在地上接受陣圖的大將崔瀚也是一臉懵逼,那麼個外星來物般的陣圖確實挑戰了他的想像力(難為他了)。當他看完這幅陣圖,基本確定了一個認識:這次是必死無疑了。


當他把這幅陣圖抱回滿城前線之後,全軍上下史無前例的統一了思想,按這個陣部下去,只有等死。大家紛紛抱頭痛哭,寫遺書的寫遺書,告別的告別,反正都快死的人了,誰欠誰的也都不計較了。頓時,中國在宋代達到了一個短暫的共Chan主義階段。


大家正哭著的時候,遼國騎兵就來了,幾名將領還在為布陣爭吵不止,趙延進等人堅決不同意擺出這個皇帝一拍腦門想出的平戎萬全陣,大將崔瀚卻不敢違抗皇命。


最終趙延進表示願意承擔全部責任,崔瀚才同意集合兵力恢復正常陣型。宋軍陣型收縮,士氣大振,設伏的部隊趁機殺出,加上遼軍統帥確實腦殘這一不可抗力因素,此戰,宋軍大獲全勝。

宋朝由十四萬人組成的天下第一巨陣,為何讓自已傷亡更慘?



宋太宗趙光義(939年-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又改名趙炅。


宋太宗從勝利中得到了莫大的鼓舞,自此以後逢將領出征必授予陣圖,一發不可收拾的走上了繪製陣圖的不歸路。


可是之後,用他繪製的陣圖作戰是屢戰屢敗,再無力大規模反擊,而且丟失了西北的大片土地,被迫採取了稱臣納貢的道路。


看似如此強大,兵種配合、攻防兼備的方陣為什麼沒能在宋代起到效果呢?表面看原因有三:


1、


騎兵固有的震懾優勢,一匹馬瘋了似的向你衝過來,人都會下意識的膽怯。


2、


騎兵來去自如。一看不過掉頭就跑,回去整頓一下又能重新殺回來,反正你也追不上,步兵可不行,一旦潰敗只能被掩殺。


3、


由於宋代方陣規模巨大,行動不便,使得糧草供應變得極為重要,草原騎兵往往先行繞後切段宋軍糧道,使其不戰自潰。


但,這是宋軍屢屢在與草原民族的戰爭中處於下風的原因嗎?


亞歷山大憑藉步兵方陣橫掃歐洲,幾百年後的戚繼光憑藉鴛鴦陣打的蒙古騎兵望風而逃。難道唯有宋代步兵方陣不堪一擊嗎?

宋朝由十四萬人組成的天下第一巨陣,為何讓自已傷亡更慘?



遼宋時期地圖


步兵方陣確實是克制騎兵的有效方法,但宋代方陣的孱弱,究其根本原因,是皇帝信奉將從中御的集權策略,熱衷於親自製作陣圖,戰場情況瞬息萬變,敵人變化匪夷所思,比如按陣圖畫的大量兵力集結於前方,可敵人偏偏繞後偷襲你的糧道,等到你彈盡糧絕,卻動彈不得,只有等死了。


還沒看到敵人時皇帝就在深宮之中繪製好了作戰陣圖,按這個陣圖作戰,豈有不敗之理。


到他兒子宋真宗那裡,這位新皇帝完美繼承了他爹這一偉大愛好,並且變本加厲,咸平二年,授楊延朗陣圖抗遼,次年、咸平四年、咸平六年、景德元年都分別授予將領各式陣圖,按這些陣圖作戰都勝少敗多,根本沒有起到阻擊草原騎兵的作用,不論遼還是金都來去自如,燒殺搶掠,直到蒙古鐵騎南下,南宋滅亡。


宋太宗於千里之外繪製的陣圖就算再機關算盡,也不可能應對戰場的所有情況。面對不斷變化的敵人卻仍用固有的方法應對,失敗是必然的結局。可悲的是,幾百年後的中國又因為同樣的原因倒在了列強的槍炮下。


古往今來,讀史者多,摔倒者,前仆後繼。奮不顧身之舉,壯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梁山好漢一百零八將,為什麼偏偏是文弱的宋江當老大?
此人一輩子只帶一次兵,竟打贏了明朝史上傷亡最慘的一仗
區區一條讖言,為何把三國里最有稱帝資本的此人推上了絕路?
歷史上最貪玩的皇帝,最終引起群臣暴動被殺慘死
宋朝由十四萬人組成了天下第一巨陣,為何輸得更慘?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宋朝由十四萬人組成的天下第一巨陣為何讓自已傷亡慘
宋朝由十四萬人組成了天下第一巨陣,為何輸得更慘?
【好文】宋軍用十四萬人組成天下第一巨陣,為何反而傷亡更慘?
日本傷亡最慘的一次戰役,二十萬人死了十九萬,俘虜也全被殺
明朝的一次戰爭,雙方十幾萬人互砍,就傷亡六十多人,這怎麼打的
最悲痛的一年:三偉人相繼離世,幾十萬人葬身天災
秦始皇打得最艱難的戰役是那一場?五十萬人只剩下幾萬,死傷慘重
宋朝第一良將,官至宰相,五千人追著六萬人打
震驚:看他如何逆襲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又落下個自縊身亡的下場
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後蜀真的是不戰而降宋嗎
「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後蜀真的是不戰而降宋嗎?
歷史上六大毀滅性的瘟疫,每次近幾十萬人死亡,其中一個城市因它滅亡!
春秋亂世的一屠夫,殺了近百萬人,最終卻因一命令自殺身亡
有一味藥害死了中國幾十萬人,但近六百年人們為何對它趨之若鶩?
揭秘!此槍驚動慈禧太后,曾一天打死六萬人,使用了將近一百年!
十大致命動物,第一名就在身邊,每年兩百萬人死於此
中國最後一個被誅九族宰相:因此人被殺幾萬人,成為明朝第一大案
最慘烈戰役,十萬人群毆三萬人,戰後三年老百姓不敢上山
三國兩位「萬人之敵」,都因為部下而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