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的北伐,為何都很難成功?

中國歷史上的北伐,為何都很難成功?


中國歷史上的北伐,為何都很難成功?



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歷史上南征取得的勝利比較多,北伐取得成功的例子很有限,一般大家都以偶然來看待這個問題,也有部分人是宿命地看待這個問題,但是這其中還是有必然的道理。

具體的戰術,往往決定的是暫時的成敗,經濟的基礎才是最關鍵的,諸葛亮可以招招領先,但是也在經濟上奈何不了司馬懿,而且諸葛亮進行的也是北伐。


決定這個成敗的關鍵在於古代的作戰半徑問題,我們設想一下,在古代一頭牛拉著自己吃的草和趕車人的糧食,能夠走多遠,這個距離除以二就是一般情況下的作戰半徑,超過這個半徑糧草就供應不上了。


沒有糧草的供應,是難以作戰的,諸葛亮對於司馬懿也是屢屢輸在這個糧草的供應上。而中國實際的情況是南方糧草豐富,人口密集,糧草的很大一部分可以在作戰地就地解決,但是北伐就不同,北方寒冷的冬天是很容易進行堅壁清野的,這樣一來南征與北伐在經濟上的壓力絕對是不對等的。


為了增加作戰的半徑,古代也有一定的解決方法,首先是建立逐級的傳送體系,比如,是一人作戰,一人從一級的糧庫送糧草,然後再二人把糧草從二級的糧庫送到一級糧庫,再四人把糧草從三級糧庫送到二級糧庫,依次類推。這種方法在漢武帝的時代使用,結果是一個作戰人員需要14個運送糧草的人員,取得對於匈奴的勝利付出了三代人的積蓄和全國一半的人口。

還有就是提高自己控制區域的糧食運輸能力,古時一般的做法是修建運河,但是這樣的過程耗費巨大,時間太長,也容易在徭役上激發民變。


再者提高作戰半徑的方法就是送糧的人把糧食送到後變成作戰人員不返回,同時殺牛也作為軍糧。這種做法的問題是會造成作戰人員雪崩式的增加,同時一旦不能快速取勝後果就不堪設想。採取這種方案的就是隋煬帝,他多次征伐高麗就是採取這樣的方法,以至於作戰人員迅速增加到根本不必要的百萬大軍,一旦不能速勝,結果就是餓死於道,基本沒有生還。隋朝的滅亡根本原因就在於此,至於隋煬帝的荒淫無恥是後來唐朝人寫的隋史,誇張的成分極大。


最後的做法為文明社會所不接受,卻是行之有效,那就是吃人肉。以前的霍去病干過,後來的成吉思汗還有以此為樂的四犬,朱元璋能夠北伐取勝也干過,元人陶宗儀所著的《南村輟耕錄》里說,「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軍嗜食人,以小兒為上……或使坐兩缸間,外逼以火。或於鐵架上生炙。或縛其手足,先用沸湯澆潑,卻以竹帚刷去苦皮。或盛夾袋中,入巨鍋活煮。或男子止斷其雙腿,婦女則特剜其兩乳,酷毒萬狀,不可具言」。「淮右之軍」就是朱元璋的軍隊,所以朱元璋的北伐勝利也是有不為人道的事情,那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也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這樣吃人肉是很難被倫理所接受的。


實際上,在國際上也是如此,俄羅斯在這方面就佔盡便宜,多個國家征伐俄羅斯也是失敗在經濟供應上,只有蒙古取得了勝利,那個勝利也是建築在吃人肉的基礎上的。


所以南征容易北伐難是有深刻的經濟原因的,絕對不是巧合。(網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婉如清揚 的精彩文章:

史上著名四大空城計:共和國哪兩位元帥也曾如此?
從隋唐到明清,為何從巔峰逐漸衰頹,問題竟然在這!
這個數字,與毛主席一生有緣?
真正的神行太保,日行五百里,比馬還跑得快!
第一謀士:成就蓋世功業,事了拂衣而去

TAG:婉如清揚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屠夫,下場都很慘,只有一位善終!
中國歷史上的六大女將,她們都有誰呢?
中國歷史上的古都:為什麼它被稱為「神都」?
歷史上真實的陳近南,比創立「天地會」的成就更大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秘密:貪官被沒收的錢都去哪了?
中國歷史上最喜歡和史官墨跡的帝王,為了提高自己還是篡改什麼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魔咒,讓王朝都難過三百年
歷史上的趙雲平平無奇,為何卻成為了三國中最受歡迎的武將?
古代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他才是最好的一位?
中國歷史上死得最慘的十大功臣,看後震驚!
太震撼了!中國歷史上的五大預言,竟然全部應驗了?
歷史上為何還有好皇帝?
中國歷史上死得最窩囊的十大戰神,太可惜了!
中國歷史上死的最冤的十大名將都是誰?
中國歷史上最豪邁的一幅對聯,作者還經常被搞錯
中國不南不北的城市,也是歷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
歷史上經典的三次插旗,為什麼說只有中國的才是最真實的?
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幾個謀臣,你認為還有誰?
中國歷史上的帝王都喜歡濫殺功臣?這實際上只是一種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