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1919年,剛剛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洗禮的法國開始尋求下一代坦克。法國軍方提出下一代「戰鬥坦克」的要求是既能夠破壞掉敵人工事,炮兵掩體和陣地,又能夠突破敵方的反坦克防線。

1921年,這一構想轉化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新坦克最大重量13噸,最厚裝甲25毫米。車身要足夠低矮。一座較小的炮塔內裝配兩挺機槍用以消滅敵方步兵。車體部分應發展兩個版本:版本一為安裝75毫米榴彈炮,用以支援步兵;版本二為安裝47毫米加農炮,用以反坦克。


法國工業界對軍方的招標予以了較為積極的回應。參與競標的公司包括FAMH海軍冶金公司、迪勞內-貝利維爾公司、施奈德公司和雷諾公司(施奈德公司和雷諾公司組成了聯合競標方)。1924年5月,這些競標公司拿出了自己樣車供軍方測試。


1925年,法國軍方決定以雷諾公司的SRB樣車為基準藍本,保留其發動機、變速箱和轉向裝置的方案,融合海軍冶金公司的懸掛裝置和驅動輪,以及地中海造船廠的履帶。原計劃車體內裝配47毫米加農炮的方案被取消。法軍將這一新型坦克命名為B型坦克。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雷諾公司的SRB樣車】


1926年,法軍同雷諾公司簽訂了製造三輛B型坦克原型車的合同。合同規定雷諾公司為主承包商,其餘參與上述競標的四家公司為輔助承包商。同年,法軍對新坦克提出了新要求。這樣的變動加上各公司自身的原因,使得本應順利的研製工作反覆拖延。直到1931年10月,三輛原型車才被送到測試場進行測試。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B型坦克樣車】


這三輛原型車進行了長達兩年的測試。直到1934年3月,軍方和雷諾公司才簽訂了B型坦克的價格和配置合同。在測試中,法國軍方提出兩點重要改進意見,首先是正面裝甲必須加厚至40毫米。第二點是參考當時法國D型坦克設計,為B型坦克換裝安裝了SA34型47毫米坦克炮的APX-1型炮塔。這樣原有的B型坦克就有了很大改變,法軍將改進後的坦克稱為B1型坦克。1935年,B1坦克開始正式交付法軍部隊。


B1型坦克全重28噸,車長6.52米,寬2.5米,高2.79米。發動機採用一台雷諾直列6缸水冷汽油機,公路最大速度28公里/小時,最大行程200公里。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B1型坦克批量交付法軍部隊】


B1坦克車體正面裝甲和炮塔四周裝甲均為40毫米。B1車體裝甲為鉚接和螺接結合。但炮塔為鑄造件。炮塔內的SA34型47毫米坦克炮為27.6倍徑,僅能夠貫穿25毫米厚裝甲。作為B1坦克最具特色的武器,一門ABS1929型75毫米榴彈炮被安裝於車體右側。該炮為17.1倍徑,初速僅為220米/秒,不具備合格的穿甲能力。其設計目的也僅是為步兵進行火力支援。B1坦克的輔助武器為兩挺7.5毫米機槍。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B1型坦克。注意其較小的坦克炮和車身上的鉚釘】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今天的B1坦克殘骸,可見其車身上鉚釘、鑄造炮塔、巨大的驅動輪和眾多小負重輪】


B1坦克的乘員為4人,即車長、駕駛員、裝填手和無線電操作員。車長負責指揮全車,其戰鬥位置就是APX-1單人炮塔。這樣,47毫米火炮的裝填、射擊,7.5毫米機槍的裝填、射擊,以及觀察指揮,均要車長負責。駕駛員位於車體左側,除了駕駛外,他還要負責75毫米榴彈炮的射擊。裝填手則既負責為75毫米榴彈炮裝填彈藥,也負責將47毫米炮彈遞給車長。這樣忙亂的操作流程也顯示出了法軍對坦克操作設想的不合理。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B1-bis坦克的剖面圖,可以想像操作時乘員的不便和忙碌。】


B1坦克的懸掛和履帶都非常獨特。該型坦克的懸掛為複式平衡懸掛,即彈性元件為立式彈簧和半橢圓片式彈簧。主動輪在後,誘導輪在前,車體每側各有16個小負重輪。


履帶則環繞過整個車體,明顯受一戰英國過頂履帶坦克的影響。履帶為衝壓製造,其結構為互相連接的鋼片,僅有一個加強筋式橫向凸起。這種結構讓B1坦克的防滑抓地性能較差。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在法國戰役中被擊毀的B1-bis坦克,可見其獨特的履帶、巨大的懸掛彈簧和撒落一地的小負重輪】


從1935年到1937年,B1坦克共製造了34輛。


1937年,德國擴軍備戰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針對這一情況,以及西班牙內戰中反坦克武器的應用經驗,法國軍方提出了對B1坦克進行改進。當年B1坦克改進型即研製成功,法軍稱之為B1-bis坦克。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B1-bis型坦克】


B1-bis坦克換裝307馬力發動機。在這一基礎上,坦克的火力和防護都得到了加強。B1-bis坦克的炮塔換為裝配了SA35型47毫米坦克炮的APX-4炮塔。SA35型坦克炮身管提升到了32倍徑,發射穿甲彈時初速450米/秒,可在500米距離內擊穿58毫米厚裝甲,1000米內擊穿43毫米厚裝甲。B1-bis坦克的車體正面裝甲提升了到60毫米,側面和後方裝甲為55毫米。炮塔四周裝甲則提升到了56毫米。B1-bis坦克的重量增大到32噸。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B1-bis的防護和火力都得到了加強】


另外,B1-bis還換裝了車載電台,實現了坦克語音通信。


從1937年到1940年,B1-bis坦克共製造365輛。


隨著戰爭局勢的日益緊張,法軍後來還提出了新的B1改進型計劃。這一型B1坦克被稱為B1-ter坦克。該型坦克計劃換裝350馬力發動機,正面裝甲厚度提升至70毫米,戰鬥全重增加到36.6噸。該型坦克計劃1940年裝備部隊,隨後拖延至1941年。德國入侵時,B1-ter僅造出了幾輛樣車。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B1-ter型坦克樣車】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B1-ter側視圖(遊戲貼圖文件)】


對B1坦克的考驗很快到來了。


1940年5月10日,德國入侵法國。14日,B1坦克初次投入戰鬥。與德國入侵蘇聯遭遇的「T-34危機」有些相似,德軍在面對法軍B1坦克時頗有些慌亂:德國三號坦克根本無法擊穿B1正面裝甲,而B1的火力與三號坦克持平。


據記載,在5月16日的一次戰鬥中,曾經有一輛B1坦克單車擊毀13輛三號和四號坦克後全身而退的記錄。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法國戰役結束後的B1-bis坦克,其龐大結實的身軀與旁邊的德軍小坦克形成了鮮明對比】


德國人對B1坦克最恐怖的記憶來自於戴高樂指揮的第4坦克師。該師實際上是開戰後緊急成立的。5月17日,第4坦克師在拉昂展開反擊,18日該師一度收復蒙科爾內。26日,第4坦克師向阿布維爾反突擊。戴高樂之子菲利普?戴高樂海軍上將回憶父親的戰鬥經歷時這樣描述此次戰役:「左路的重型坦克每隔50米一輛,一路上摧毀了敵方的所有工事。……敵軍的一個營被消滅了。因為這次行動,我父親後來受到了表彰。但是,到傍晚的時候,汽油沒有了。」


古德里安則回憶:「在戰鬥中,我試圖用繳獲的47毫米反坦克炮摧毀B1坦克。因為之前我軍射在它身上的炮彈總是被彈開,沒造成什麼損害。無論37毫米還是20毫米炮都無法應對這一對手。我們因此遭受了一定傷亡。」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B1-bis曾經給德軍造成過一些麻煩,可惜也只是麻煩】


無奈之下,德軍應用穿插戰術襲擊B1坦克保障車輛,待到B1坦克無法動彈後德軍坦克抵近將其擊毀甚至俘獲。至於勇猛衝鋒的B1坦克,則可以用88毫米高射炮平射解決。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德軍在被擊毀的B-bis前合影】


總體來看,B1坦克在法國戰役中表現可以概括為裝甲防護較為優良,火力合格,但機動性較差,耗油大,可靠性低而故障率高。這樣的性能只能讓該型坦克有一時亮眼表現,很難持久作戰。應該指出的是,雖然目前戰史中多提及B1,但從很多跡象看,大部分較為優秀的戰績都應是B1-bis取得的。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一位德軍和一位法國婦女圍觀B1-bis坦克,可見其車體基本完好,應為耗盡汽油後乘員棄車】


有意思的是,雖然B1坦克在實戰中作用不大,但卻對另兩種外國坦克產生了重要影響。


美國早期陸軍裝備頗受法國影響。在20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美國設計新式中型坦克時,就參考了B1坦克的經驗:既有安裝坦克炮的炮塔,又在車體內安裝75毫米步兵炮。這就是著名的M3「羅伯特?李」中型坦克。自然,這型坦克在戰場上的表現也再次證明了「兩炮合一車」設計思路的失敗。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M3「羅伯特·李」中型坦克,可見其「兩炮合一車」的結構。鉚接車體、鑄造炮塔、平衡式懸掛也與B1坦克類似】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有意思的是,雖然性能不足,但他仍然在北非和東線等戰場發揮了一定作用,由於裝甲過於貧弱,被蘇聯士兵調侃為「七兄弟的棺材」】


與之相比,另一種坦克就恐怖的多了。德國裝甲部隊通過和法軍B1-bis、英軍「瑪蒂爾達」坦克的交手深刻認識到,自身在重型坦克領域已經嚴重落後。這樣在法國戰役後,德國加緊研製新一代重型坦克。研製出的結果就是坦克發展史中的傳奇,「虎」式重型坦克。一個流毒甚廣的說法是,「虎」式坦克是德國入侵蘇聯後,為應對「T-34危機」而研製的。實際上,德國啟動新型重型坦克的研製工作是在入侵蘇聯之前,當時德國還對T-34的性能一無所知。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英軍「瑪蒂爾達」重型坦克,其給德軍的衝擊同樣不小】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使用B1車體的105 leFH18B2自行火炮】


法國戰役結束後,德國將部分繳獲的B1系列坦克投入到德軍部隊使用。除一部分直接應用外,還推出了部分改型成。德軍將60輛B1改裝為了噴火坦克。方法是保留炮塔,但將車體內的75毫米榴彈炮換裝噴火器。有16輛B1則在1942年安裝上105毫米榴彈炮成了自行榴彈炮。當然這樣的數量讓這些B1能發揮的作用很有限。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用B1-bis坦克改裝的噴火坦克】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噴火坦克模型】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用B1-bis坦克改裝的105毫米自行火炮】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德軍工程人員在改裝後的105毫米自行火炮前合影】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用B1-bis坦克改裝的105毫米自行火炮線圖】


1946年,剛剛經歷二戰浩劫的法國用剩餘的B1-bis坦克底盤結合安裝了90毫米坦克炮的炮塔,造出了新式重型坦克,成為ARL44型重型坦克,這也算B1坦克留下的最後影響了。



無力回天 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ARL-44坦克,車體的B1-bis特徵很明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克世界 的精彩文章:

馬夏爾坦殲使用準則:瞄準那個匈牙利人然後開炮
我打起羅馬尼亞人來我自己都怕 匈牙利坦克的故事
二戰中的荷蘭陸軍:戰爭對我們來說只有五天
可能會是個可敬的對手 比利時坦克小談

TAG:坦克世界 |

您可能感興趣

重返強國之路:法國戰後第一種重型坦克遭美國扼殺
「鋼鐵巨人的怒吼」二戰吊打德軍的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法國AMX-10RC輪式自行反坦克炮是法國陸軍的裝甲偵察車
法國第一種重型坦克遭美國扼殺,重返強國之路?
法國戰役的主角之一:法軍哈奇開斯H系列輕型坦克
法國DARD120攜帶型反坦克導彈
法國一款設計大膽的坦克 FCM 36輕型坦克
法國AMX-13輕型坦克成為第一款可以自動填裝炮彈的坦克
雄雞一唱天下白:法國AMX-13輕型坦克詳解
一戰怪胎 法國巨型坦克
法國主戰坦克試裝140毫米滑膛炮,中國早已研製類似炮
致郁OR治癒 日本《四重奏》與法國四重奏的強力PK
法國一貴族坦克,讓德國豹2、美國M1自愧不如!
法國部長:數百名聖戰分子已從伊拉克和敘利亞返回法國
法國:「沙蛇」反坦克導彈
法國陸軍城市作戰演習 「輪式坦克」的春天
【天下頭條】俄軍機四天四次飛近美國 特朗普稱槍擊案對法國大選影響重大
RMC體育:M-登貝萊對重返法國毫無興趣
法國稱俄羅斯戰略轟炸機進入歐洲多國領空 俄:正常巡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