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鄉村漸行漸遠,活在離鄉人的記憶里

鄉村漸行漸遠,活在離鄉人的記憶里

鄉村漸行漸遠,活在離鄉人的記憶里



工具是人類的第三隻手,懂得製造和使用工具是我們相對於一些物種在這個星球上生存所具備的「優勢」之一。在現代城市中生活的人們依賴工具——手機、汽車、計算機、電視...不論生產、生活或娛樂,工具總是帶給我們便利。而漫長的文明路上,工具承載著代代相傳的智慧,在遠離城市的鄉村,工具飽含自然的溫度,披著歲月賦予的溫潤質感 ... ...

鄉村漸行漸遠,活在離鄉人的記憶里 點擊播放 GIF/87K




鄉村漸行漸遠,活在離鄉人的記憶里








火摺子

鄉村漸行漸遠,活在離鄉人的記憶里


用很粗糙的土製紙捲成緊密的紙卷,用火點燃後再把它吹滅,這時候雖然沒有火苗但能看到紅色的亮點在隱隱的燃燒,就象灰燼中的余火 ,能保持很長時間不滅。到需要用時,把蓋子拔掉,然後對著火摺子輕輕吹,當然要吹的有技巧才行,鄉下從前多是用來點煙做火引的。


葯碾子

鄉村漸行漸遠,活在離鄉人的記憶里


中醫碾藥用的工具,由鐵制的碾槽和像車輪的碾盤組成,通過推動銅磙在銅碾子槽中來回壓碾研磨,使藥材飲片分解、脫殼,儘管如今新一代中藥研磨機廣泛應用,但是古老的中藥碾子仍在發揮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石磨盤

鄉村漸行漸遠,活在離鄉人的記憶里



真是難以想像,7000年之前,在如此遙遠的時代,人類就能夠用整塊的石板琢磨出可供穀物脫殼的加工工具,至今,一些鄉村仍在使用這種凝聚著原始人類高度智慧的生產工具。在城市的街頭也偶爾能見到「石磨豆漿」小店,想必勾起我們購買慾的就是那久遠而古樸的自然氣息吧?


風箱

鄉村漸行漸遠,活在離鄉人的記憶里



《老子口道經》用它比喻空間「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這是說,皮橐內充滿空氣而不塌縮,用手拉動活動木箱,又將其內空氣壓出。空氣通過輸風管可進入熔煉爐中。以前農村家家戶戶灶房裡都有用磚砌成的鍋灶,旁邊放著一個風箱。鍋里填好水以後,點燃柴禾放進鍋灶口裡面,右手拉風箱,左手添柴火。


紡車

鄉村漸行漸遠,活在離鄉人的記憶里



喚起人們對歐洲村捨生活方式和印度農村生產力相似想像的家用紡車起源於中國,是從我國用來加工絲綢纖維的機械派生出來的。紡車紡織通常採用纖維材料如毛、棉、麻、絲等材料,通過人工機械傳動,利用旋轉抽絲延長的工藝生產線或紗。


魯班尺

鄉村漸行漸遠,活在離鄉人的記憶里



魯班尺,亦作「魯般尺」,為建造房宅時所用的測量工具,類今工匠所用的曲尺。它從左至右共分四排,其分別是傳統的寸、魯班尺、丁蘭尺、厘米四種標尺。魯班尺長約42.09厘米,相傳為春秋魯國公輸班所作,後經風水界加入八個字,以丈量房宅吉凶,並呼之為「門公尺」。「財」、「病」、「離」、「義」、「官」、「劫」、「害」、「本」,在每一個字底下,又區分為四小字,來區分吉凶意義。


蜂窩煤鉗

鄉村漸行漸遠,活在離鄉人的記憶里



煤是一種常見的燃料,家庭用煤經過了從「煤球」到「蜂窩煤」的演變,如今城市裡的房屋取暖已經摒棄了蜂窩煤爐子,火鉗也就隨之消失了,在鄉村,蜂窩煤火爐仍然為無數家庭釋放著溫暖,記得小時候不止一次將紅薯、土豆、老玉米塞進煤爐子內膛里,熥熟後再用火鉗或火筷子夾出來,兩隻手抱著吃,都說地理君是吃貨一枚,這麼算起來,火鉗帶給我的幾乎是整個童年冬天的樂趣。


不知什麼時候,許多生活中曾經離不開的工具,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有了手電筒,誰還會帶上火摺子來點火照明?有了暖氣,誰還肯用長嘴鉗去將蜂窩煤塊夾進爐子?生活發展日新月異,老工具的消失也就變得再正常不過。道一聲珍重,既向這些曾經為人們提供過無數幫助的工具,也向那個過去的時代。


圖片來自 《中華遺產》2016年03月 司馬公公繪


別錯過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地理 的精彩文章:

你咋不上天呢?
堪察加火山檔案
《鬼趣圖》:在人與鬼之間徘徊
每個夏天都有一場難忘的狂風暴雨
英國發現1400年前最古老的《古蘭經》殘頁

TAG:中國國家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