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二談名將:粟裕將軍的厲害之處總結,分為五點

不二談名將:粟裕將軍的厲害之處總結,分為五點

不二談名將第一期:粟裕將軍的厲害之處總結,分為五點


(PS:這是不二書開的第二個專欄哦!主要為大家講解中外歷史名將錄,喜歡的朋友關注不二書哦!更多精彩我們一起發現)


首先,粟裕將軍是中國近代史上非常著名的名將,他的一生不算三大戰役中的表現,也能夠稱得上是近代中數一數二的兵法大成者。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粟裕將軍的用兵之道吧!



不二談名將:粟裕將軍的厲害之處總結,分為五點



集中兵力,速戰速決。

粟裕將軍用兵,深諳集中優勢兵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初期,在總體上敵人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粟裕將軍非常注重戰術上的以多勝少戰術,每次戰役必然集中數倍於敵人的兵力,在局部形成壓倒性優勢,以排山倒海之勢速戰速決。


血戰孟良崮之時,粟裕集中5個縱隊、10餘萬人的優勢兵力,團團包圍張靈甫整編74師3萬餘人,只用3天時間趕在國民黨援軍到來之前,就殲滅了蔣介石的五大主力之首。


孟良崮戰役是粟裕將軍的得意之作,毛澤東主席1948年5月在西柏坡接見粟裕時曾說:「能殲滅74師,有兩個人沒想到,一個是蔣介石,一個是我毛澤東本人。」



不二談名將:粟裕將軍的厲害之處總結,分為五點


兵無常勢,出奇制勝。


粟裕將軍長期遠離中央,孤軍作戰,一般情況都是在敵人包圍的形勢下打的仗,不冒險就無法生存,形成了他以智取勝、以奇制敵的特點。


豫東戰役中,粟裕隨機應變,首先考慮中央軍委規定的中心目標——殲滅魯西南的第5軍;當粟裕發現殲敵條件不成熟時,根據敵情變化,旋即制定了「先打開封、後殲援敵」的方案,1948年6月17日到22日,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迅速攻克開封,全殲守軍3萬人。


豫東戰役第一階段勝利結束,粟裕隨即避實就虛,主動撤出已是空城的開封;抓住國民黨部隊相距甚遠、稍縱即逝的戰機,猛虎出洞,在睢杞成功消滅區壽年兵團,打擊黃百韜兵團,完美結束豫東戰役。



不二談名將:粟裕將軍的厲害之處總結,分為五點


臨機專斷,兵貴神速。


戰爭年代,軍情瞬息萬變,需要指戰員擁有高超的預判力和決斷力,而不能事事向上級請示,貽誤戰機。傑出的軍事素養、長期的指揮實踐,使粟裕將軍具備了高人一等的眼光和威震三軍的魄力。


渡江戰役中粟裕將軍指揮所部追殲逃敵5個軍於皖南郎溪、廣德山區,當時出現了是否要繼續追殲逃跑敵軍的問題,總前委建議休整,粟裕敏銳地預測到敵軍動向;為爭取更大勝利,粟裕機斷專行,指揮東西兩線部隊加速形成鉗形攻勢,猛插猛打,全殲逃敵,生俘敵軍長、副軍長以下官兵5萬餘人,取得了郎、廣追殲戰的巨大勝利。

粟裕指揮淮海戰役時,根據戰場局勢變化,機斷專行,決定提前兩天發起戰役,即由原定11月8日晚改為11月6日晚。11月6日戌時,粟裕一面將作戰部署上報中央軍委並告鄧小平、陳毅、華東局,一面下令部隊立即執行。


後來的實踐證明,這一果斷決策打亂了國民黨軍的部署,奪取了戰場主動權,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毛澤東主席後來曾說:「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不二談名將:粟裕將軍的厲害之處總結,分為五點



謀篇全局,運籌帷幄。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粟裕富有戰略遠見,善於把握戰略與戰役和各戰役、各階段之間的聯繫,適時集中和調動兵力,牽一髮而動全身,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戰役的勝利。早在淮海戰役發起一個月前,粟裕充分考慮到後勤保障問題,要求必須備足百萬人3個月以上的糧草供應。


粟裕將軍將自己軍事上精於籌算的特長發揮在後勤上,不但從宏觀上分析整個戰役的糧食供需形勢,還從微觀上精確計算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粟裕將軍指揮淞滬戰役解放上海時,從全局謀劃,認為上海是中國的第一經濟中心,不能大規模破壞;命令力爭不使用重武器,盡量減少城市建築物破壞和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


在激烈的戰鬥中,上海不間斷供電供水,電話暢通,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


周恩來稱讚說:「解放上海,好比瓷器店裡抓老鼠,談何容易!粟裕同志是個追求完美的人,硬是解放了上海,了不起啊!」



不二談名將:粟裕將軍的厲害之處總結,分為五點



斗膽直陳,據理力爭。


粟裕將軍用兵,不唯上,只唯實,一切從實際出發,一旦發現上級決策有不符合戰局的地方,粟裕絕不盲從,而是客觀陳述自己的建議,歷史上留下了粟裕將軍斗膽直陳的美名。


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時,我山東、太行兩區主力實行外線出擊,向南作戰;粟裕將軍建議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再轉至外線,中央採納了他的建議。粟裕將軍指揮華中野戰軍主力發起了蘇中戰役,七戰七捷,迅速打開了局面。


1948年1月27日,中央軍委電令粟裕,要他率領3個縱隊渡江南進,執行機動作戰任務。權衡利弊得失,粟裕認為,集中兵力在中原黃淮地區打大殲滅戰,更有利於迅速改變中原戰局,發展戰略進攻,建議暫不渡江。


1948年6月16日至7月6日,粟裕將軍組織指揮的豫東戰役,迅速改變了中原戰局,並推動全國戰局由戰略進攻向戰略決戰發展。



不二談名將:粟裕將軍的厲害之處總結,分為五點



最後不得不說的是,粟裕將軍戎馬一生,先後6次負傷。頭部兩次負傷,在武平戰鬥中,子彈從他右耳上側頭部顳骨穿過;在水南作戰中,被炮彈炸傷頭部。手臂兩次負傷,在硝石與敵作戰中,他左臂負重傷留下殘疾;在浙西遂安向皖贛邊的轉戰中,他右臂中彈,新中國成立後才取出子彈。


除此之外,1929年攻佔寧都時,他臀部負傷;1936年在雲合開展游擊戰中,他腳踝負傷。兩次傷在頭部(三塊彈片終身留在頭顱內)。頭疼的時候,頭髮都不能碰,也不能摸。他的臉總是異常通紅,經常說腦袋發脹。後來還不能左右環視,吃飯時,要把飯菜擺在正面一條直線上。


1984年2月5日他逝世後,家人從他火化的頭顱骨灰中,發現折磨粟裕後半生的三塊彈片。


文/不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二書 的精彩文章:

劉玄德的草鞋人生,與曹孟德對飲,吃關羽的紅棗
戲說三國之周瑜傳:如果可以,請讓我為你唱首歌!
關羽的臉為什麼這麼紅,原來跟諸葛亮和張飛有著這麼大的關係!
美帝暗殺卡斯特羅的方法,不得不承認他們腦洞真大

TAG:不二書 |

您可能感興趣

孫紅雷談名利:不在乎評獎,獎項水分很大,只在乎觀眾
未被侮辱的,與被損害的——漫談名家遺作的遭遇
蔣欣談名利不想要太多 自曝「華妃」一角背後的故事
非遺傳承,何必獨佔獨享——專家談名人故里之爭
淺談名人效應,為何我們這麼愛提「陳冠希」、「余文樂」或「GD」!
從馬努可能退役再談名人堂標準 僅2次全明星入選夠資格嗎?
麥迪談名人堂:生涯只搭檔過一個全明星,姚明聽了會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