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習慣」,不能成為自然

「習慣」,不能成為自然

巨嬰國,知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迄今最重要作品,其中包含了他在近二十年內對於中國現狀人群的大眾心理的深刻研究,並對人性展開了充分的思考。


他在書中就當前國內精神分析學界的基本共識:「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有超過1歲,還停留在口欲期。」這一結論進行了整理和分析。


在弗洛伊德的論述中,他將人的心理發展分為五個階段: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潛伏期、生殖期。這一經典概念為作者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這並不僅僅表面中國人在吃文化上的發達,也代表著中國人在依賴性的極端和自理能力的不足。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心理年齡不成熟。或許意義上有偏差,但比較利於你更簡單的理解。

首先,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我們要理解這不同階段的表現形式有何區別。當我出生髮現這個世界唯我獨一無二,我會驕縱而任性,使喚所有能碰到的一切,用個人意志支配世界達到非黑即白的特點,這一方面武志紅老師採用了最為形象的例子,就是皇帝,他們會在一生的時間裡將個人定位停留在這個層面。


隨著個人的成長,當我知道這個世界並不只是我一個人的時候,我開始對旁邊的人產生情緒和認知,在這個年齡段,我們接觸最多的便是父母,那麼就形成了依賴並且對立的矛盾分裂心理,也就是書中所說的「既需要和媽媽親密,又需要獨立。」在這個時候控制權就成為了我們想要掌握的核心,我們在乎忠誠,可另一方面因為是以我個人為中心,所以我們需要這種不對等的付出,「你要忠於我,而我可以自由。」這就是書中所表述的國人最普遍的心理,我們很難在索取和付出中找到平衡點,我們依舊自私但開始接受他們。


而接下來,我們開始容納另外一個聲音的介入,我可以理解更複雜的感情關係,在這裡,我們依舊會設定一個忠誠底限,但已經能夠控制心理上的憤怒和焦慮,懂得忍讓和避免絕對性。


對比發現,便很好的理解了武志紅老師所說的大眾心理停留在第一個至第二個心理年齡之間的論述。而中國人的情感模式是怎樣的呢,實際來說,就是在找媽。我們渴望被照顧被關愛,又想要為所欲為的佔有和對方無條件的忍讓。但其實在中國人的傳統教育觀念內,特別是「孝順」一詞的束縛,我們在渴望得到重視和偏愛的年紀卻被壓制了正常的心理需求,大多數家庭的孩子的人生軌跡是順從父母,而不是父母順從子女,子女是無意識的,子女的一切選擇首先來自父母的意願,那麼就不免導致了國人心理層面的欠缺和不成熟。對比心理年齡普遍較高的美國,就不難發現,在他們的家庭教育觀並沒有順這個詞,而只有孝。

作者在書中舉了許多有趣的例子,例如他說男人找的是「新娘」,就是新的娘,而同樣的也解釋了為什麼女孩找伴侶會接受大叔這一定義的原因。


那麼,我們通過這本書學習心理學的意義在哪裡,恐怕就是作者本人所想要表達的「人都從合一的能量之流中而來……發展出種種複雜的二元對立,這些需要被理解,被認識到,而後才能不帶對立地看到這股生命之流。」


我們要明白人性的缺憾在何處,才能更好的選擇方法去處理真情,教育孩子要給他穩定有質量的愛,對待父母要孝敬而不盲從,對待妻子或者丈夫,要懂得忍讓和付出,這些都是一路走來的必修課,希望你可以懂得。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瓣 的精彩文章:

太平天子傳奇
人類航海史就是人類流動史
傲嘯商戰必須掌握的商業精髓
有了愛,就有了光
一部小說讓我們認清生活中的四種人

TAG:豆瓣 |

您可能感興趣

習慣成自然
你若能管住自己的生活習慣,就離成功不遠
肥胖的根源,養成生活習慣自然就不反彈了
再縱容孩子也不能讓他養成這兩個壞習慣,不然吃虧的是他自己
想你,成了習慣
好污,女生習慣成自然!
如果你想在球場無所不能,請讓努力成為一種習慣
生活習慣沒有改變,即使瘦下來,也不算減肥成功
養成這些生活好習慣 不可能腎虛
能夠慢慢培養的不是愛情,而是習慣
你不是易胖體質,也不是遺傳,是你錯誤的飲食習慣和不夠努力
養成這些好習慣,能讓你成功瘦下來
這個手勢,真的是習慣成自然了?
朝鮮再射導彈,世界沒人能管,難道習慣已成自然?
真的別小看這事,娃再不樂意,也要讓他自己來再難,連續堅持21天就能養成習慣
原創:良好的習慣能使自己的人生變得卓而不凡,成功的人無不是如此!
讓優雅成為一種習慣,不要吝嗇對自己的愛
「習慣了就好」不是無奈,而是學會了對自己體諒
女人養成這6個習慣,不運動也能瘦身,把你變成易瘦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