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殺愛爾蘭人等於殺一條狗」,英國人的中世紀大屠殺

「殺愛爾蘭人等於殺一條狗」,英國人的中世紀大屠殺

公元十一世紀的愛爾蘭擁有統一的語言、宗教、文化與法律。統治階級通行中古愛爾蘭語,這種蓋爾語言吸收了一些來自挪威的諾斯人所操「古西諾斯語(Old West Norse)」的辭彙;教會人士通行拉丁語,但其中多數人也喜愛使用中古愛爾蘭語。愛爾蘭作家和詩人,早在六世紀末·七世紀初便開始用愛爾蘭語創作了許多詩歌、戲劇、傳奇史詩及民間故事。愛爾蘭人是阿爾卑斯山脈以北的民族中,最早用自己的語言創作大量文學作品的。這種文化上的優勢地位,在諾曼人(Normans)入侵愛爾蘭後起到了重大的現實作用。



「殺愛爾蘭人等於殺一條狗」,英國人的中世紀大屠殺


1166年,在愛爾蘭內部戰爭中陷入孤立無援境地的倫斯特國王逃往不列顛求援。當他從威爾士帶來的諾曼人冒險家陸續登上愛爾蘭島,幾十人、四百人、上千人……「諾曼人入侵」就此開始了。最高國王為了應對入侵而召集的愛爾蘭聯軍擁有龐大的兵力以及北歐僱傭軍的相助,卻在6百諾曼騎兵的突襲下被一舉擊潰。連1千來號諾曼冒險家都打不過,何況對陣於1171年率領4千軍隊登陸的英王亨利二世(Henry II)呢?



「殺愛爾蘭人等於殺一條狗」,英國人的中世紀大屠殺



英王亨利二世

愛爾蘭統治階級選擇了暫時歸順,之後數個世紀中的多數英王也正如愛爾蘭人在歸順前所預計的那樣、基本無暇大張旗鼓介入愛爾蘭事務。而無論在軍事技術還是軍事戰術上都遠遠領先於愛爾蘭人的諾曼人殖民者,則在英王「投機性封贈」的刺激下瘋狂佔據土地。英王或者將某塊屬於愛爾蘭王公貴族的土地賜給殖民者,促使其攻佔;或者在殖民者奪取某塊愛爾蘭人的土地後,予以事後承認。合法化的殖民侵略把愛爾蘭帶上了封建化軌道。堅持鬥爭的愛爾蘭貴族雖則一時被逼進西部的偏遠荒地,時不時的卻還是能取得一些軍事勝利。


更關鍵的、說法語的諾曼人最終也拜倒在愛爾蘭的文化優勢之下。音樂和文學作品擄獲了諾曼人的心靈,同凱爾特人·諾斯人不斷的通婚淡化了諾曼人的血統。隨著改說愛爾蘭語、穿著愛爾蘭服飾、遵循愛爾蘭習俗、給後代取愛爾蘭風的名字……又一群侵略者逐步被同化·融合,成了愛爾蘭人的一份子。



「殺愛爾蘭人等於殺一條狗」,英國人的中世紀大屠殺



愛爾蘭文化之都—戈爾韋


「殺愛爾蘭人等於殺一條狗」,英國人的中世紀大屠殺



當然,諾曼人殖民者給愛爾蘭人造成的苦難亦很大。島內長期的混亂形勢,帶來了大面積的飢餓與死亡。英王政府既不滿於只能直接統治都柏林一郡之地,又不滿於英國殖民者一步步愛爾蘭化。於是抓住一切機會向愛爾蘭島內施加影響力:1228年,強制用英國法律和慣例替代愛爾蘭法律;1297年,建立了其中半個愛爾蘭人都沒有的愛爾蘭議會;鼓勵英格蘭化的殖民者進入愛爾蘭;不斷發出歧視愛爾蘭人,以避免殖民者愛爾蘭化的法令……以至「殺死一個愛爾蘭人等於殺死一條狗」。然而這些措施的作用都不大,時間似乎站在愛爾蘭人一邊——不幸的是,這只是一個幻覺。



「殺愛爾蘭人等於殺一條狗」,英國人的中世紀大屠殺


諾曼騎士


十六世紀,英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的宗教改革帶來了新的殖民方式。英格蘭國教會與蘇格蘭長老會的信徒,作為新教教徒與愛爾蘭人這些天主教徒有著不可調和的宗教矛盾,難以被同化·融合。再加上英國迅速增長的綜合國力,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各類差別只會越來越大。亨利八世之後的歷代英國統治者藉助顯著的國力差距進行殘酷鎮壓,加大殖民力度。其中的「集大成」者是護國公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



「殺愛爾蘭人等於殺一條狗」,英國人的中世紀大屠殺


亨利八世


在英王查理一世(Charles I)與英國國會的衝突中,愛爾蘭民眾妄圖通過支持查理一世來建立一個天主教的愛爾蘭國家。1649年內戰結束、保王派失敗後,作為虔誠清教徒的克倫威爾旋即帶兵征服了愛爾蘭。在英軍的鐵蹄下,短短三年里,約150萬人口的愛爾蘭島就由於屠殺·饑荒·疾病·移民而減少了41萬。英國國會為了解決軍隊欠餉和英國資產階級的土地要求,更是沒收與拍賣了愛爾蘭全部2千萬英畝耕地中的1千1百萬英畝。之後的日子愈發難過:1648年,愛爾蘭天主教徒還擁有全愛爾蘭土地的59%,到了1751年,他們手中只剩下全愛爾蘭土地的5%。他們還不能僱傭兩名以上的學徒,不能出國留學,不能在大學申請學位和獎學金,不能擔任公職、陪審員、律師和教師,不能出席議會,沒有選舉權,不準購買土地,甚至連個人財產價值都受到限制(譬如不能擁有價值超過5英鎊的馬匹)。



「殺愛爾蘭人等於殺一條狗」,英國人的中世紀大屠殺



查理一世


愛爾蘭被禁止向海外輸出商品,工業基礎(比如曾經發達的毛紡工業)被摧毀,完全淪為農業國。更糟的是,這種農業國地位甚至都是附屬的。為了保證工業發展所需的糧食供應,英國完全控制了愛爾蘭的糧食出口,絕大部分大麥·小麥·燕麥等都必須提供給英國,而愛爾蘭農民只能依靠高產而又廉價的馬鈴薯果腹。這簡直與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英國政府·地主·工廠主·教區牧師聯手竭力把麵包從工人餐桌上奪走的情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逼迫勞工改變飲食習慣、以馬鈴薯為主食,這樣就能保證在儘可能壓低工資之後、勞工還能活得下去。而「節約」下來的糧食,則可以用來滿足英國國內不斷增長的(有足夠購買力的)需求,做到利潤最大化。



「殺愛爾蘭人等於殺一條狗」,英國人的中世紀大屠殺



處決查理一世時,「圍觀」的數百新模範軍


愛爾蘭人並非沒有進行反抗。當發現國王靠不住後,愛爾蘭的民族解放運動開始向較高層次發展。特別是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後,激起了愛爾蘭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獨立·共和·革命」的理念就此形成。雖然歷次起義都由於各種因素而失敗,但精神的確在一點點傳承下去、力量的確在一點點積累起來。英國政府也看到了這一點,於是慌忙採取措施試圖解決問題。結果卻只是讓愛爾蘭人進一步認清現實:1801年英愛合并後,英國政府根本無意推動愛爾蘭像蘇格蘭和威爾士那樣與英格蘭融合。愛爾蘭的殖民地地位絲毫沒有改變,殖民當局依然將愛爾蘭人視作被殖民者來殘酷剝削。



「殺愛爾蘭人等於殺一條狗」,英國人的中世紀大屠殺



1789年法國大革命


1817年英愛各自的國庫實行合并。由於英國政府強迫愛爾蘭將因愛爾蘭人舉行起義而產生的一切費用,以及法國大革命戰爭和拿破崙戰爭期間「理應」由愛爾蘭提供的軍費,作為單方面債務承擔下來。愛爾蘭的債務竟然從225萬英鎊飆升至1億1千3百萬英鎊。許諾了很久的解放天主教徒法案,到1829年才被英國國會通過。這不僅是一個不完全的解放法案,法案中還將選民的收入要求由原先的40先令大幅提高到10英鎊,愛爾蘭天主教徒選民的人數因此從23萬銳減至1萬4千。「英國人永遠指望不上。」而1845~1849年的愛爾蘭大饑荒,則用無盡的血與淚進一步教育了愛爾蘭人民。



「殺愛爾蘭人等於殺一條狗」,英國人的中世紀大屠殺



一夥愛爾蘭新教徒志願騎兵(Yeomanry)正準備絞死一名愛爾蘭反抗者。這種私刑在英軍鎮壓1798年5月24日~9月24日的聯合愛爾蘭人起義(United Irishmen Rebellion of 1798)中,是常見的


1843年開始,馬鈴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right)在北美與歐洲蔓延,引發了饑荒。當饑荒結束時,情況次糟糕的尼德蘭有近1萬人因此死亡,情況最糟糕的愛爾蘭死亡人數卻高達1百萬。加上期間逃離愛爾蘭的1百萬移民,1845~1849年,850萬左右人口的愛爾蘭總計失去了2百萬人。這絕不是饑荒正常發展的結果,英國難辭其咎。當饑荒爆發時,英國媒體將這場災難視為上帝對愛爾蘭人「奢侈」及「無憂無慮」生活的警告,並直斥馬鈴薯是一種「最不可靠的作物和最差的食物」。搞得好像愛爾蘭民眾有麵包不吃、自願吃馬鈴薯,所以活該受懲罰似的。



「殺愛爾蘭人等於殺一條狗」,英國人的中世紀大屠殺




「殺愛爾蘭人等於殺一條狗」,英國人的中世紀大屠殺



而英國政府於1845年11月採取了三項措施來應對饑荒:第一,從美國訂購大批玉米到愛爾蘭,由政府低價出售——先不提這美國玉米到1847年春天才能運抵、緩不救急……更重要的是,絕大多數愛爾蘭農民種植的小麥等糧食是用來交地租的,他們平常完全依靠馬鈴薯過活,在絕收後又不免租、怎麼可能還有任何購買力?玉米價格再低他們也買不起吶。第二,對所有輸入英國與愛爾蘭的糧食免除保護性關稅,以降低麵包價格——豐年都吃不起麵包,現在麵包價格降點,愛爾蘭農民就吃得起了?第三,在愛爾蘭各地興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賑——這是唯一有效的措施,但崗位不多、工資低廉,最多時也只能解決不到3百萬人(包括勞工及其家屬)的口糧。何況資金根本不足以長時期維持,工作時有時無,告別饑荒則遙遙無期。



「殺愛爾蘭人等於殺一條狗」,英國人的中世紀大屠殺



到了1847年7月,政府只能用(相對比較省錢的)直接發放救濟口糧的方式代替以工代賑。政府的撥款相當有限,英國民眾的捐款相比愛爾蘭裔美國人的捐款也不算多。許多英國民眾卻認為愛爾蘭人忘恩負義、不思進取,救濟愛爾蘭人是浪費稅金。渾然不顧英國政府於饑荒期間,仍在愛爾蘭照常收稅不誤,光從愛爾蘭徵收的濟貧稅和收回的貸款本息就已經超過850萬英鎊,而英國政府提供的援助總共才810萬英鎊(其中一半以上居然還是作為需要償還的借款)。對於1847年開始的大規模驅逐浪潮,英國政府也沒有進行干涉。



「殺愛爾蘭人等於殺一條狗」,英國人的中世紀大屠殺



自從愛爾蘭的耕地集中到英國殖民者手中去了之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不在地主(即與在地地主相對的概念)」群體。這些英國人地主居住在倫敦等大城市,有些甚至一生從未到過愛爾蘭。他們往往把土地整塊租給身處當地的農場主、抑或遙控指揮代理人經營土地,坐享地租,且幾乎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同意減免租子。饑荒爆發後,一些中小農場主被地主拒絕減免的地租以及政府強制徵收的稅負壓得喘不過氣來,由是決定驅逐交不上租子的佃農。然而不少農場主家庭在一個個佃農家庭被驅逐後,也緊接著被地主驅逐了。然而他們不像佃農般一無所有,往往早已攢下一筆去北美安家落戶的錢。


驅逐行動由地方官員在警察與軍隊的幫助下執行,佃農全家被趕出家門,房屋被推倒,膽敢收留他們的鄰居往往會在被發現後一起遭驅逐。在債務、抵押等負擔,抑或貪婪之下,只有很少一部分地主本著人道主義精神不實行驅逐,一些地主願意用一點現金換取被驅逐家庭的順從,多數地主則表現得無動於衷。



「殺愛爾蘭人等於殺一條狗」,英國人的中世紀大屠殺



遭驅逐的一家愛爾蘭佃農,他們的房子已被推倒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簡述古代機射類和索擊類暗器
艾因賈魯特會戰:在野戰中擊敗蒙古軍的馬穆魯克軍隊
漢帝國最優秀的兵源、當時的中產階級:良家子
弓與弩、箭與矢的區別是什麼,你知道嗎?
他們是歐洲的「唐門」,揭秘最善於用毒的波吉亞家族

TAG:冷兵器研究所 |

您可能感興趣

「殺死一個愛爾蘭人等於殺一條狗」,英國人靠這個屠殺愛爾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