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第四代遠火獨步天下 A300彈頭能主動分離

中國第四代遠火獨步天下 A300彈頭能主動分離


中國第四代遠火獨步天下 A300彈頭能主動分離



在珠海航展上,中國各大防務公司總是換著招兒展示自己的遠程打擊武器,這次也不例外。受國際條約的限制,這類外銷武器的最大射程不能超過300公里。在射程早已達到上限的情況下,遠程打擊武器還能「玩出什麼花樣」?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在本屆珠海航展上給出的答案是「量身打造遠程打擊體系」。《環球時報》記者在航展開幕前,就此採訪了多名專家。

中國遠程火箭彈改進在何處?


A300型號總設計師吳學森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世界範圍內看,中國在遠程火箭炮領域的確可以說得上是「獨步天下」,不但射程遠超其他國家的型號,而且還有很多獨門絕技。他介紹說,遠程多管火箭炮的發展經歷了四代,其中第一代是無控火箭,最著名的就是二戰中的「喀秋莎」火箭炮;第二代以俄羅斯的「旋風」和中國的A100火箭炮為代表,它們採用簡單的慣性控制系統,在中遠距離的命中精度得到很大改善;第三代火箭炮則廣泛採用GPS等衛星系統對飛行全程進行控制,精度進一步提升,但仍採用慣性彈道,無法對著速著角進行控制,不利於充分發揮戰鬥部的效能。如今中國的A200和A300等新型火箭炮不僅實現了全程式控制制,而且可以在飛行中重新規劃彈道,它們屬於第四代,在全球同類產品中也是最強最先進和使用性能最優良的。


儘管從外形上看,這次展出的A100、A200和A300火箭炮與以往區別似乎不大,但吳學森向《環球時報》記者透露,在A系列火箭炮內部做了很大改進。例如現代火箭彈主要依靠衛星導航進行全程式控制制,一旦衛星信號遭遇干擾或被切斷,命中精度就會大受影響。而這次展出的外銷型A300增加了北斗導航系統模塊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導航系統,海外用戶使用時可以根據實際狀況切換不同的導航系統,確保全程式控制制的精準。此外,A200和A300還加裝了「陸軍通用偵察打擊系統(簡稱GATSS)」的數據接收單元,實現對活動目標的攻擊。


更絕的是,A200、A300火箭彈的彈頭髮射後會與彈體主動分離。利用這樣的技術,不但火箭彈的最大射程能大幅提升,而且彈頭還可以重新規劃飛行彈道,具備極強的突防能力。在展台上播放的宣傳視頻中,A300火箭彈在飛行過程中甚至能做出大幅轉彎,令反導系統防不勝防。目前即便在戰術導彈中,也只有號稱「反導剋星」的俄羅斯「伊斯坎德爾」導彈才具備這樣的能力。此外,它在接近目標時,會選擇最優速度,以近乎垂直的角度紮下去,因此具備相當強的鑽地能力,足以穿透數米厚的混凝土層。

吳學森還透露說,「由於部分國家的財力有限,為節省採購成本,我們也考慮提供獨立的作戰單元,將遠程火箭彈整合到適應能力很強的發射平台上,可以方便地用通用車輛等廉價交通工具攜帶,甚至能做成無人值守的發射架」。


A系列火箭炮總指揮王新風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傳統火箭炮偏重覆蓋式打擊,但隨著技術發展和進步,如今更強調定點打擊,在精度上甚至可以實現戰術導彈的效果。例如A200單車齊射時,可以精確命中10×10公里範圍內的8個不同目標,而A300則可以打擊20×20公里範圍里的8個目標。這讓我們能根據戰場的需求,用最佳組合方式,配合不同彈頭,達到對特定目標的最佳毀傷效果。


從單獨作戰到體系作戰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看上去高大威武的遠程對地武器,是歷屆珠海航展上耀眼的明星,而這次展出的「陸軍通用偵察打擊系統(GATSS)」,則顯示出中國在陸軍遠程打擊領域作戰思路上的轉變。


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戰術武器事業部副主任趙長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GATSS系統是以A100、A200、A300、M20、CX-1等遠程火箭炮和戰術導彈為基礎,集合指揮控制系統、無人機和偵察載荷,可以打擊軍事設施、陣地、通信樞紐等地面固定目標,也具備攻擊中小型水面艦船、快艇等海面移動目標和裝甲車輛等地面移動目標的能力。

換句話說,中國推出的這種遠程打擊系統,比之前單純的出售某種導彈已向前跨出一大步,它為用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系統解決方案,並融入了現代戰爭的特點。用戶不僅獲得了一種打擊手段,而且從早期的態勢感知、情報獲取、指揮控制,到火力打擊和最後的效果評估等一攬子配套設備,中國都可以量身打造。


趙長見介紹說,GATSS系統在火力打擊上也有三大改進。首先是打擊射程的遠近銜接。在遠程火箭炮中,A100的射程為40-120公里,而A200和A300的最大射程分別為200和290公里,再結合M20和CX-1導彈280公里的有效打擊半徑,實現了火力的有效銜接。其次是打擊目標的點面結合。火箭彈主要是打擊集群目標和火力壓制,而導彈的命中精度可以達到米級,主要針對高價值小幅員目標。第三是打擊任務的高低搭配。M20配備多種戰鬥部,作戰時可以對地下工事、地面指揮中心、雷達陣地等重要節點實行有效打擊,達到致盲、致聾、致癱的作戰效果,為後續打擊掃除偵測攔截障礙,而火箭彈受戰鬥部限制,對這類特殊目標的殺傷能力有限。此外CX-1導彈能選擇特殊的彈道模式,可充分發揮低空突防和空中滯留優勢。


遠程火箭彈是未來發展方向嗎?


在這次航展上,不僅有A系列遠程火箭炮的集體亮相,其他中國防務公司也展出了「衛士」系列等多種的遠程火箭炮。中國在「遠火」領域的「一枝獨秀」,也引起不少質疑——似乎其他國家都沒在這類武器上下大力氣,中國是否「劍走偏鋒」得過火了?


王新風表示,是否發展遠程火箭炮,得根據國家綜合實力和武力的綜合配備情況來考慮。作為當今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美國選擇以空中力量為主導的作戰模式,通常憑藉空襲就能打擊敵方縱深目標,但美國這種模式是其他國家很難模仿的。很多實力稍次的國家,由於海空軍實力相對較弱,能用得上的遠程打擊手段只有地對地導彈或遠程火箭炮。對於不少國土面積不大的國家來說,遠程火箭炮甚至可以算作「戰略威懾武器」。事實上,大力研製遠程火箭炮的國家也並非中國一家,俄羅斯、以色列乃至美國也都在下功夫,只是中國多年來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和技術,在近年才呈現出一個良好的發展態勢,能為海外客戶提供性價比更高的產品。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白俄羅斯軍隊電視台網站今年6月曾發布與中國聯合研製的「波羅乃茲」新型遠程火箭炮的試射視頻,該火箭炮就採用了A200的技術。

在談及未來遠程火箭炮的發展時,王新風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加強自身生存能力是重要方向,最重要的是快速反應。首先是車速得快,適應路面的能力強,要求比較好的越野底盤。其次,發射車的準備和撤收快,以前發射準備時間長,還需要預置陣地。隨著技術進步,現在發射前不需要測量大氣溫度、風速等環境參數,也不用校射,接到發射指令後只要道路符合要求,將火箭炮大概對準目標區域就可以發射了。此外發射完後,還必須非常快地撤出陣地,防止遭受對手的報復。


另一方面,現代火箭炮的打擊範圍已經遠遠超過雷達或偵察步兵等傳統偵察手段的解決能力,而偵察無人機存在戰場生存能力差、到達戰區的響應時間長等難以克服的弱點,因此彈載偵察設備是未來很重要的配套手段,俄羅斯甚至研製出炮射無人機來解決這個問題。但王新風表示,這種裝在火箭彈上的偵察設備不一定非得是無人機,只要既能隨火箭彈一起快速投射,又具備一定的偵察能力和信息回傳能力,就足以滿足需求。此外未來火箭彈還可以在多平台發射,比如由軍艦或戰機攜帶,通過信息互連和數據鏈,隨時修正彈道,具備打擊移動目標的能力。


讓中國為世界打造「遠火標準」


趙長見承認,當前中國各家防務企業同時向國際市場上推出多種遠程火箭炮,儘管各有所長,能夠在競爭中推動技術進步,但從效益上看,畢竟每個企業都進行了不小的投入,總體上來說是攤薄了利潤。實際上,中國在「遠火」領域取得的壟斷性技術優勢,讓我們有了很大的發言權,有機會制定相關領域的世界標準。由於現代戰爭講究體系化作戰,採購武器也需要統一標準,一旦海外客戶採購了中國的遠火系統,事實上就相當於接受了中國的武器標準,他們後續採購的配套設施,就必須考慮是否能融合進中國的作戰體系中,這是非常關鍵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排它的標準」導致中國「紅旗-9」未能成功出口土耳其,當時北約宣稱中國防空導彈與土耳其的北約武器系統不兼容甚至可能導致泄密。趙長見說,我們在設計GATSS過程中,也考慮了融合其他中國導彈的需求。但目前各家中國防務企業在該領域還沒有完整的統一標準,「希望未來能儘早打通這個障礙」。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軍情 的精彩文章:

殲20放眼世界也罕有敵手 畢竟F22已服役10年
殲20戰機先進在哪?動力強勁配備反隱形戰機殺手
菲總統杜特爾特險遭反政府武裝土炸彈襲擊
敘利亞被燃爆 美俄軍機在空中互撞場面刺激

TAG:說軍情 |

您可能感興趣

全球共有15395枚核彈頭 中國核彈數量位居世界第四
中國能一箭20顆衛星同時上天:換成核導彈能否裝20個分彈頭?
東風41半小時跑遍全球!射程1.5萬公里、12個分彈頭
第六代戰鬥機或10年內服役 專打S400 發射高超音速彈頭
中國海底深藏有504枚分彈頭:每6到7枚便可摧毀一座城市
攜帶超10000枚核彈頭,二炮部隊也被替代,火箭軍是全球之首
水下500米潛伏 載160枚核彈頭12枚核魚雷 重一萬四千噸
重200噸的中國巨炮 專門攔截高空核彈頭 一發射入8萬米高空
中國東風26B中程彈道導彈曝光:彈頭重兩噸射程超6000公里
美媒:美國8500枚核彈頭二十年後全部失效,僅中國能長存氫彈
7000枚核彈頭 俄戰略火箭軍1300發導彈準備
16枚洲際核導彈 224秒內射出 可載96顆40萬噸當量彈頭
4700噸超級火箭 將50噸重物直送火星 或載100顆核彈頭
載20枚核導彈200個核彈頭直接瞄美洲 巨型潛艇水下近5萬噸
新年手握8000顆核彈頭 3200枚核導彈 數量還年年在飛漲
7000枚核彈頭 戰略火箭軍1300發導彈準備 瞄準歐洲美洲
攜帶12枚40萬噸NTN分彈頭,2小時內打擊全球任何角落
中國核彈頭僅排世界第4位,美7000枚,可還在擔心中國!
2噸彈頭能打航母 射程5000公里周邊全覆蓋 機動強可載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