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天石:沒有不可變的「祖宗之法」

楊天石:沒有不可變的「祖宗之法」

本期作者:楊天石(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中國古代是一個建立在血緣關係上的宗法制農業社會,所以除「敬天」之外,又提倡「法祖」。凡祖宗,都是神,祖宗之法,都是「良法」「美法」,無論如何都動不得,變不得。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冬,康有為第五次上書皇帝,提出「大集群臣而謀變政」等主張。皇帝本來想當面和康有為談談,但格於「四品以下不得召見」的「祖宗之法」,只好命王大臣代為問詢。次年正月初三日,康有為到清政府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西花廳接受召見。代替皇帝出面的是李鴻章、翁同龢、榮祿、刑部尚書廖壽恆、戶部左侍郎張蔭桓五人。本來,恭親王奕、慶親王奕劻二人也是應該參加的,但他們就是不肯出席。康有為到後,初時還算客氣,「待以賓禮」。接著討論「變法之宜」,榮祿劈頭一句就給康來了個下馬威:「祖宗之法不能變!」


楊天石:沒有不可變的「祖宗之法」



翁同龢曾經支持康有為和梁啟超兩人發起的強學會,但是戊戌變法進入第5日,慈禧要求光緒下令免去他的協辦大學士及軍機大臣等職務,逐回原籍。


同年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重新垂簾訓政,行禮如儀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審訊光緒皇帝。她疾言厲色地責問說: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何敢任意妄為!諸臣者,皆我多年曆選,留以輔汝,汝何敢任意不用!乃竟敢聽信叛逆蠱惑,變亂典型。何物康有為,能勝於我選用之人?康有為之法,能勝於祖宗所立之法?汝何昏聵不肖乃爾!變亂祖法,臣下犯者,汝知何罪?試問汝祖宗重,康有為重?背祖宗而行康法,何昏聵至此!難道祖宗不如西法,鬼子反重於祖宗乎?

慈禧太后的話,反反覆復,說了幾遍,但核心還是榮祿的那句話:「祖宗之法不能變。」



楊天石:沒有不可變的「祖宗之法」


慈禧太后



查閱史籍,戊戌時期其他頑固派、半頑固派反對變法的理論武器也無非此語。它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句話,卻像一座大山似的壓在所有要求改革的志士仁人頭上。

康有為第一次上書皇帝,要求變法,是在光緒十四年(1888年)。當時,他竭力爭辯的主題就是「祖宗之法」可變。此後,他二上書、三上書,直至光緒二十四年第七次上書,十年間,每次上書的內容雖有側重,但都要論證同一個主題。


祖宗之法不可變嗎?康有為在接受榮祿等人召見時回答得好:「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也;今祖宗之地不能守,何有於祖宗之法乎?即如此地為外交之署,亦非祖宗之法所有也。因時制宜,誠非得已!」在榮祿的洶洶氣勢面前,康有為一點兒也不怯場,回答得很勇敢,也很有力。



楊天石:沒有不可變的「祖宗之法」


康有為


祖宗之法,有好有壞。那壞的,自當革除;那好的,也當斟酌情況,決定棄取。遙想當年,康、乾之世,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統一、繁榮的大帝國,那時的法,一定有相當好的部分。但是,正如龔自珍所言,「一祖之法無不敝」。再好的法,在歲月的遷移中也會或衰敗,或過時,不能再用。到了戊戌時期,中國人已經被洋人打敗過好幾次,不僅敗於西洋,而且敗於崛起不久的東洋,賠款之外,還要割讓遼東半島和台灣。可說真是丟盡了臉面。喪權辱國,孰此為甚!一切的一切,都足證「祖宗之法」已不能保障「祖宗之地」,必須「變法圖強」了。然而,榮祿和慈禧太后等人卻仍然堅持:「祖宗之法」不能變。


祖宗之法,不僅有好有壞,有適用於當世者,有不適用於當世者,而且更重要的是,祖宗見聞、經歷有限,不可能十分清晰地預見後來的事情,因而他們制定的「法」也不可能包羅萬象,解決後來的各種問題。例如,康、乾之世,和中國來往的「夷人」還不多,還沒有設立外交機關的必要,但是到了道、咸、同、光,進入「海通」時代,不設外交機關行嗎?所以還是康有為說得好:「即如此地為外交之署,亦非祖宗之法所有也。」這一問,問得榮祿等人啞口無言。



楊天石:沒有不可變的「祖宗之法」


榮祿


在和榮祿辯論時,康有為提出了一個原則:「因時制宜。」這實在是一個極為正確、必要的原則。任何「法」,都是特定時代和社會環境的產物,目的在於解決當時當地的問題。歷史發展了,環境變化了,「法」就要相應變化。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一個英明的政治集團,絕不能「執古方以葯今病」,抱住「祖宗之法」不變,而必須根據發展變化了的情況,決定自己的政策,選擇適宜於當時當地的制度。中國有兩句古話說得非常好:一句叫「實事求是」,一句叫「因時制宜」;一句是唯物論,一句是辯證法。


榮祿和慈禧太后堅持「祖宗之法」不可變,並不惜動用屠刀鎮壓變法派,但是,他們並不可能長期堅持下去。戊戌變法後不到兩年就是八國聯軍之役,慈禧太后急匆匆攜著光緒皇帝逃難。大概是風塵僕僕中受到了點教育,到西安之後,慈禧太后就發表詔書,聲稱「無一成不變之法」,「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表示要「取外國之長」,「去中國之短」云云。不過,詔書又稱:「世有萬祀不易之常經」,「不易者三綱五常」,還是不肯徹底拋掉「祖宗之法」。於是就應了康有為的話:「一姓不自變,人將順天代變之。」孫中山起而領導民主主義革命,徹底推翻了清朝統治。


所以,從歷史的某一段來說,頑固派可以得意於一時,而就歷史的長河來說,勝利終將屬於改革者。(作者:楊天石;編輯:鬍子華;本文為作者的戊戌維新運動一百周年感言;文中配圖來自網路。)


作者簡介



楊天石:沒有不可變的「祖宗之法」



楊天石,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生院教授、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著有《中華民國史》第一卷、第六卷、《楊天石近代史文存》(5卷本)、《楊天石評說近代史》(7卷本)、《找尋真實的蔣介石》(1-3輯)、《當代學人精品:楊天石卷》等三十餘種。


圖書簡介



楊天石:沒有不可變的「祖宗之法」


《當代學人精品:楊天石卷》,楊天石著,廣東人民出版社 2016.9



《當代學人精品:楊天石卷》為著名歷史學家楊天石治學多年來的代表性的精品文章和論文結集,收錄了作者各時期、各研究階段的重要作品,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全書共分五大部分,為「論文選輯」「小品·隨筆」「書前書後」「憶人懷舊」「詠史雜詩」。另附作者學術的珍貴自述和著作目錄。《當代學人精品:楊天石卷》涵蓋範圍廣,全面展示了作者的學術人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文化 的精彩文章:

梅然:秦國為何能笑到最後,卻又沒笑多久?
「寒門難再出貴子」其實是社會歷史的常態
暗黑醫療史:東方用甲骨入葯,西方用木乃伊入葯
溫鐵軍:日本的兩個真實經驗值得做客觀研究
不用聰明絕頂,但要有自己的方法

TAG:騰訊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不孝莫入道,無情莫修法,天上沒有不忠不孝的神仙!
沒有任何道是永恆不變的
她是李世民的摯愛,如果不是她的早逝,或許沒有武則天的時代
紀念楊靖宇英雄:不做沒有油的燈芯
設想一下,如果沒有王羲之,也許今天就沒有書法了
項羽雖然英勇,只有為將只能,卻沒有為帥之才
陳喬恩的星途之路——只有你想不到,沒有我做不到
誰是明朝最好的將領,但也是最冤屈的,忠義之人為何沒有好結局
李易峰:我才不是沒有故事的金牛座
但是,沒有夢想、沒有思路才是最可怕的
劉備白帝城託孤說「君可自取」,有沒有威脅諸葛亮的意思?
沒有減不了的脂肪,只有你不知道的方法!
沒有不孝順的媳婦,只有不懂事的兒子!
王小川:可以沒有老婆,但不能沒有搜狗
沒有他就沒有小嶽嶽,可他最愛的卻不是小嶽嶽
抗戰英雄楊靖宇:沒有這些叛徒他不會犧牲!
沒有了你,祖國什麼也不是
她的權力可以隻手遮天,但是出身帝王家,註定沒有美好姻緣!
沒有不孝順的媳婦,只有不懂事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