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在死亡那一刻上弦,核爆居然也可以用來測年

在死亡那一刻上弦,核爆居然也可以用來測年


在死亡那一刻上弦,核爆居然也可以用來測年



科學家說,地球年齡有45.4億年了。

奇怪,他們怎麼知道的? 難道地球誕生時有人在現場?


新聞上經常報道,發現了距今多少多少年的某具古屍或者某件古物。


他們又是怎麼知道的? 難道樓蘭少女玩完的時候他們也在現場?


或者是……

古屍或者古物上都有一個鍾,能明確告訴我們距今多少年?


好一個異想天開!鍾都是人造出來的,且是現代人。


可是……


等等!你敢說自然界就沒有天然的鐘?


科學家說,有!且不止一種!

噢!這都是些什麼鍾呀?可以掛牆上嗎?


水滴里見太陽,原子里看過去


地球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一百多種不同類型原子構成的,比如碳原子,鐵原子等。而所有同類型原子的統稱,就叫元素。人還分黃種人黑種人呢。所以元素下面也有分類,如碳元素下就包括三種不同的碳原子,分別是碳12,碳13和碳14。在地球上所有的碳中,碳12約佔99%,碳13約佔1%,而碳14隻佔到百萬分之一左右。


別看碳14的量很微小,卻作用極大,聲名遠播。因為——它就是我們要找的鐘!



在死亡那一刻上弦,核爆居然也可以用來測年


古人用的沙漏已變成現代人的裝飾品。


古人用「沙漏」來計時,若瓶子中的沙全部漏完就是一天,那,瓶子中的沙漏掉一半,當然就是半天啦。碳14也跟沙漏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它就會「消失」一半。而這個「一段時間」,就是5730年,科學上通常把5730年稱為碳14的半衰期,把那個「消失」的過程稱為衰變。


不對!假如每隔5730年就有一半發生衰變,那地球上最終會沒有碳14!真是厲害,你的懷疑是對的。但事實是這樣的:自然界的碳14雖會源源不斷地衰變,但它也會源源不斷地產生——空氣中氮原子在宇宙射線的衝擊下,會變成碳14。

在死亡那一刻上弦


ok,現在我們有一個鍾了,怎麼運用呢?這是個問題。


所有的植物都要吸收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裡面的那個「碳」,就可能是碳14,也就是說,植物的生長過程中會源源不斷地吸收碳14,但是注意,植物體內的那些碳14同時也在發生衰變。一邊吸收,一邊衰變,於是,植物體內的碳14最終會達到收支平衡。


假如某棵大樹某個時候死了,那麼這意味著其對碳14的吸收就會立即停止,只剩下衰變了——注意注意!發條已經擰緊,鐘錶開始嘀嗒嘀嗒運行啦!



在死亡那一刻上弦,核爆居然也可以用來測年



現在問,這棵大樹是何時死的?很簡單,只要測量這棵大樹體內碳14的含量便知。就像測量沙漏上方的瓶中還剩下多少沙,就知道已過去了多少時間一樣。若大樹體內碳14的比例含量,只有平常樹木中碳14比例含量的一半,那麼你就可以斷定,這棵樹大約死於5730年前,以此類推。


雖然人不直接從空氣中吸收碳14,但人是吃植物的,雖然獅子只吃羊,但羊也是吃草的,所以植物體內的碳14最終也會在動物體內累積。



在死亡那一刻上弦,核爆居然也可以用來測年



碳14測年法示意圖。


考古學家在測量樓蘭女屍的死亡時間時,是通過對棺材裡面的木材、毛布、羊皮、人骨等分別進行碳14測量後,對比得出距今3800年的。



在死亡那一刻上弦,核爆居然也可以用來測年



專家們還把碳14測年法用在敦煌莫高窟石窟的年代測定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有了碳14測年法在前,似乎地球的年齡測定便能如法炮製了。可事實上,沒那麼簡單。


首先,你得找到一個半衰期比較長的「鍾」,哪種鍾合適呢?找來找去,人們發現「鈾238」這位仁兄可擔此大任,因為它的半衰期長達44.7億年。地球之「鍾」算是找到了,可怎麼去測呢?這又是個大問題,找地球誕生時植物的遺骸嗎?笑話,地球誕生時,一片火海,任何植物都不會存在;就算存在,也不會保存至今。而關鍵的是,植物里可沒有鈾238。那麼,什麼地方有呢?


對,就是岩石!可問題又來了,你如何知道哪塊岩石最老?難道你要把地球上每一塊岩石都測一遍?好吧,就算偉大的愚公移山精神,讓你測完了所有岩石,並知道了地球上最老岩石的年齡,那又怎樣呢?你能斷定這塊岩石跟地球的年紀一樣老?幾十億年,滄海桑田,地球誕生時就存在的那些岩石,到現在,早就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怎麼辦?20世紀40年代末,芝加哥大學一位名叫克萊爾·彼得森的科學家對此也頭疼萬分,且持續了七年!不過,你懂的,皇天不負有心人,克萊爾·彼得森最後靈光一閃:為何不用那些天外來客——隕石呢?



在死亡那一刻上弦,核爆居然也可以用來測年



克萊爾·彼得森。


是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很多漂浮在地球周邊並最終掉下來的隕石,其實就是早期構成地球的下腳料,因此保留著原始的內部化學結構。最重要的是,他們一直在外太空,沒有受到污染。


鈾238衰變後會變成鉛206,所以,測定那些掉下來的隕石中,鈾238與鉛206的比例,就可以知道曾經有多少鈾238發生衰變,從而就能基本測出地球的年齡了。



在死亡那一刻上弦,核爆居然也可以用來測年



天外隕石就是早期構成地球的下腳料。


打個比方,一筐好好的紅櫻桃(鈾238),假設每隔十天,就會腐爛一半,而且腐爛得還很徹底,只剩下櫻桃核(鉛206),肉全沒了。


好,在一個密封的箱子裡面有櫻桃,但不知櫻桃在箱子里放了多久。現在我們打開箱子,發現有2顆完好的櫻桃和6粒櫻桃核。於是我們就知道,箱子里最開始其實有2+6即8顆櫻桃。現在,我們從頭來一遍,過了10天,那8顆櫻桃中有4顆腐爛,再過10天,剩下的那4顆,又有2顆也腐爛了,只剩下2顆沒腐爛了。而這跟我們打開箱子時看到的是一樣的情景。所以,從這裡我們就可以計算出箱子里的櫻桃大概已經存在了20天時間了。


你的積蓄決定了你的身價


如果說碳14和鈾238是一種基於「消耗」原理的測年法,那麼下面接著要說的則是一種基於「積蓄」原理的測年法。


人類的生活中從沒有離開過輻射,這些輻射來自宇宙射線、地面、建築物甚至是人體內部。


同樣,陶瓷也在無時無刻接收著輻射,只是它們被輻射的時間要長得多,幾百年,幾千年甚至上萬年。而且,因為陶瓷裡面含有大量的絕緣晶體,所以,它們能把接收到的輻射能量保存起來,這意味著,陶瓷年代越久遠,其對輻射能量的積蓄就越多,一般來說身價也就越高。


如何測定呢?那就是加熱,科學家發現,只要把陶瓷加熱到一定溫度後,陶瓷裡面積蓄的能量就會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這就是熱釋光現象。需要說明的是,熱釋光不同於一般加熱後的熾熱發光,它是積累的輻射能量被釋放的標誌。


而熱釋光測年法的原理是這樣的,在陶器剛開始燒制時,高溫會把結晶體中原先貯存的熱釋光能量全都釋放完,這相當於把熱釋光時鐘重新撥至零點。自此以後,成型後的陶瓷從零開始積累接收到的輻射能量,年代愈久,積累的能量就越多,熱釋光量也就愈多。加熱陶瓷,測量放出光的多少、強弱,就能判斷出陶瓷的燒制年份。曹操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所以有專家建議,可以用熱釋光測年法對其測定,從而能較為準確地確定墓葬年代。



在死亡那一刻上弦,核爆居然也可以用來測年



熱釋光測年法是測量陶瓷的好幫手。


考古學上,知道某個古物距今多少年,類似於天文學上知道某個星系距我們多遠一樣重要。可以說,沒有科學測年法的進步,就沒有考古學的蓬勃大發展。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測年法的方式和類型越來越多,常見的還有電子自旋共振測年法,古地磁測年法,氯-36測年法等等。



在死亡那一刻上弦,核爆居然也可以用來測年



從1952到1958之間的核試驗導致海水受輻射產生大量本來很罕見的氯-36。這种放射性的氯逐漸擴散到土壤和地下水中,因此氯-36可以用來測量50年代以後的地質測年。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許仁華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科普博覽 的精彩文章:

雨傘中也包含力學原理!傘是如何實現自動撐開的?
讓化學美爆了,他怎麼做到的?
近期颱風為什麼這樣瘋狂?拉尼娜來「助力」
空間站里能吃火鍋嗎?恐怕要讓吃貨們失望啦
有點厲害!世界首台「核電寶」將只有集裝箱那麼大?

TAG:中國科普博覽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上一刻还在晒照,下一刻却是死亡
生死只在一瞬間,他們並不知道死亡就要來臨
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我們脫下的只是一件衣服而已
死亡前一刻拍下的照片,原來生命如此脆弱有什麼理由不去珍惜!
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那麼如何更好的死亡?
從死亡邊緣站起來,多虧了他們
在今年忽然死亡的7位明星,每一位都是實力派,只可惜只能成為回憶!
在死亡面前,我們可以左右什麼?
「周末推薦」當死亡已成必然,可不可以走得不那麼痛苦
如果你以為這只是沙子,那下一秒就將迎接死亡了!
地震來了,但我們要做一顆拒絕死亡的樹
狗狗渾身沾滿瀝青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即將死亡之前遇到他們!
死亡基因告訴你!你會死在未來某一天的上午還是下午?
一份死亡通知單,在男人出現之後,她們都死了
它們一生都在等待死亡,死後被人披在身上
一歲多的寶寶突然死亡,如有碰到這種癥狀,請立即就醫!
這皇帝可算出自己的死亡時間,死前活活餓了三天,到那一天才死!
這件事比跑步更毀膝蓋,是離死亡最近的動作,你卻天天在做!
同一路段,接連不斷的車禍,屍檢結果顯示死亡時間卻是前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