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6旬老人痴迷板刻藝術20餘載 板刻英雄肖像憶抗戰

6旬老人痴迷板刻藝術20餘載 板刻英雄肖像憶抗戰

「運籌帷幄的彭德懷、戰神風采的劉伯承,神情激昂的馬本齋、忠誠抗倭的張自忠,林林總總、形神具備。」在聊城市東昌府區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這些民族的脊樑、抗戰的英雄,就通過孟慶雲老人的刻刀,全都躍然板上。 圖片聯播發(序號攝)



6旬老人痴迷板刻藝術20餘載 板刻英雄肖像憶抗戰


記者拍攝的孟慶雲在製作板刻作品需要的工具。


幾十年來,孟慶雲在刻板畫的藝術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創作了古代人物、著名詩人、十二生肖、人文景觀、毛澤東系列作品等風格迥異的作品,作品和詩歌冊集先後被井岡山革命歷史博物館、西柏坡革命紀念館等多家收藏。曾有位外國古董商想以2500美元購買「一唱雄雞天下白」毛主席畫像,孟慶雲斷然拒絕。他滿懷深情地說:「板刻作品只送給真正喜歡藝術的人,從來不想以此賺錢。」



6旬老人痴迷板刻藝術20餘載 板刻英雄肖像憶抗戰


孟慶雲查看自己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而製作的偉人和英雄人物肖像。



6旬老人痴迷板刻藝術20餘載 板刻英雄肖像憶抗戰



孟慶雲從家中走出準備去儲藏室工作。


痴迷板刻藝術20餘載,源於難忘的軍旅生涯

現年62歲的孟慶雲,在部隊養成了獨有的堅定和執著。偶然的機會,它參加一個浮雕藝術展,當時展出的那些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使得孟慶雲萌發出在五合板上刻畫的想法,每到空閑的時間,孟慶雲就把自己關進屋裡創作板畫,起初手背上被刻刀劃的傷痕纍纍,五合板刻壞的就有幾籮筐,經過自己不斷的鑽研和摸索,孟慶雲終於掌握了油漆、上色、晾曬、磨光等20多道刻板工藝。



6旬老人痴迷板刻藝術20餘載 板刻英雄肖像憶抗戰



孟慶雲的板畫作品,上面有英雄的肖像、簡介、說明以及自己對英雄事迹的感悟。



6旬老人痴迷板刻藝術20餘載 板刻英雄肖像憶抗戰


孟慶雲告訴記者,這是他在部隊的根雕作品「金雞獨立」。


為了在刻板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他把大部分工資拿出來買書籍,去西安兵馬俑、洛陽龍門石窟、湖南長沙韶山參觀學習,假期里,孟慶雲放棄了探家的機會,而是在部隊里繼續搞創作,終於蒼天不負有心人,孟慶雲板刻作品在部隊展出,他本人更是獲得「軍中刻板第一次」的美譽。1998年8月,孟慶雲轉業到地方單位工作,繼續保持對板刻藝術的痴迷,他將自己將自己家的儲藏室用於板刻畫的晾曬,就這樣,孟慶雲業餘時間就在「工作室」與儲藏室埋頭苦幹。



6旬老人痴迷板刻藝術20餘載 板刻英雄肖像憶抗戰


孟慶雲告訴記者這是當時最早一批的板刻作品「猴子獻蟠桃」。



6旬老人痴迷板刻藝術20餘載 板刻英雄肖像憶抗戰



孟慶雲將板刻進行晾曬。



6旬老人痴迷板刻藝術20餘載 板刻英雄肖像憶抗戰



孟慶雲用尺子和鉛筆設計圖案。


紀念抗戰勝利,他為偉人英雄刻肖像


「中國盧溝橋上一聲炮響,日軍侵略者炮轟宛平城上。中華兒女們對侵頑強抵抗,母親送兒妻子送郎上戰場。中國盧溝橋上一聲炮響,國共合作抗擊野蠻侵略者,千千萬萬將士們浴血奮戰,中華民族抗戰到底爭解放。」這是孟慶云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所創作的一首詩。



6旬老人痴迷板刻藝術20餘載 板刻英雄肖像憶抗戰



孟慶雲用矬子打磨割好的五合板。



6旬老人痴迷板刻藝術20餘載 板刻英雄肖像憶抗戰



孟慶雲用雕刻刀刻圖案。


談起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而製作的偉人和英雄人物肖像時候,孟慶雲回憶道:「冷雲、趙一曼、楊靖宇這些英雄的事迹為大眾所熟知,而聊城本地的一些英雄卻不被人所熟知。」所以,在此次的創作過程中,孟慶加入了一些聊城本地的抗日英雄,如金方昌、徐寶珊等。談起金方昌,孟慶雲激動地說:「19歲的抗日英雄被抓去坐牢,在牢房裡用手指蘸著獻血寫下了『嚴刑利誘奈我何,頷首流淚非丈夫』的悲壯語。」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孟慶雲將英雄人物的肖像、事迹、說明以及自己對抗戰英雄的感悟都刻在板子上,供人們學習。



6旬老人痴迷板刻藝術20餘載 板刻英雄肖像憶抗戰



孟慶雲用鋸割五合板。



6旬老人痴迷板刻藝術20餘載 板刻英雄肖像憶抗戰



孟慶雲用鉛筆給板畫上色。



6旬老人痴迷板刻藝術20餘載 板刻英雄肖像憶抗戰



孟慶雲用鉛筆描繪字體,粗糙的手與板畫形成鮮明對比。



6旬老人痴迷板刻藝術20餘載 板刻英雄肖像憶抗戰



孟慶雲用簽字筆為板畫上色,因為年齡原因,孟慶雲需要佩戴花鏡與放大鏡才可以看清細緻的地方。


板刻是個精細活 「靈感」來源於生活


「板刻是個精細活,它不僅需要體力充沛,還將眼、心、手、筆都融合在一起,一幅好的板刻作品要經過構思、選板材、繪畫、刀刻、油漆、上色、晾曬等24道工序,作品完成後,再用框裝裱起來。板刻藝術作品集美術、技術、欣賞、教育於一體,的確需要天賦和靈感「孟慶雲老人說。「立刀深化、撇刀有力、翻刀自然、運刀錯落、勾畫輕巧、塗漆清淡、晾曬適度、上色均勻、裝飾平展」,這是孟慶雲總結出36字「孟氏板刻法」。



6旬老人痴迷板刻藝術20餘載 板刻英雄肖像憶抗戰



孟慶雲用細砂紙打磨五合板表面使其光滑。


每一幅作品都需要「靈感」,沒有靈感的創作都是寸步難行的,在孟慶雲不足10平方米的工作室內,記者看到書架和櫥子上擺滿了各種時期的偉人和英雄的形象,幅幅傳神,在業餘時間,孟慶雲經常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成為舊書籍、雜貨市場的常客,有一次孟慶雲在集市上看到一位老人那有「毛主席在西柏坡」、「毛主席去安源」等文革時期的壁紙畫,他如獲至寶,二話不說買下來,回家後細心擦拭,擺放在書桌上。



6旬老人痴迷板刻藝術20餘載 板刻英雄肖像憶抗戰



孟慶雲在板刻上刷油漆。



6旬老人痴迷板刻藝術20餘載 板刻英雄肖像憶抗戰



孟慶雲在儲藏室內搬運板刻作品。



6旬老人痴迷板刻藝術20餘載 板刻英雄肖像憶抗戰



孟慶雲在紙上繪畫需要板刻的圖案。


為了及時記錄下創作靈感,孟慶雲常常把筆和紙放在身上,一有靈感,他就立即記錄下來。



6旬老人痴迷板刻藝術20餘載 板刻英雄肖像憶抗戰



孟慶雲在自己的工作室內通過圖書、照片、報紙等資料尋找適合的照片。



6旬老人痴迷板刻藝術20餘載 板刻英雄肖像憶抗戰



孟慶雲坐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構想板刻思路。


截止目前,孟慶雲已經創作出300多幅刻板畫,在創作刻板畫的同時,孟慶雲還會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下來,現在已經寫了30餘萬字,準備出版成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刻板畫,一雙刀痕累累、布滿老繭的大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編輯丨南妄(版權圖片 嚴禁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片聯播 的精彩文章:

TAG:圖片聯播 |
您可能感興趣

原創 1804年板刻彩畫:從升堂提審到快刀斬首 外國人眼中的清朝刑罰
古老泥板刻有最古老三角函數表 澳洲科學家:比目前所知還早千年
融合在城市街頭的木板刻,平凡街景里自有小世界
楊冪帶小糯米走秀?這相似度太高了,佟麗婭:一個模板刻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