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大V:讓孩子活得比我們更像自己
愛心樹最近收到了很多父母的反饋,說新書《羅西想當發明家》《喬伊想當建築師》中的羅西和喬伊像極了自己家的孩子,他們的腦袋裡有著天馬行空的想法,喜歡動手搗鼓各種新鮮玩意,而父母們對於孩子的創造力,卻常常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洞察力去了解與呵護。
今天我們給大家推薦這篇文章,希望孩子們的每一個夢想和創意都能被珍視。
一天冗長的工作後,打開家門,孩子纏著你看他新拆壞的玩具,你幾乎暴跳如雷,根本不會去注意孩子用拆開的玩具搭出的新造型;
走進房間,發現原本雪白的牆壁,滿是歪歪扭扭的字跡,醜陋不堪的線條,你幾乎想把始作俑者扔出家門。原本興沖沖的孩子不明所以,看著你,畏畏縮縮,幾乎嚇得不敢說話。
你無意識、但卻很成功地壓制了孩子那顆想要探索和創造的好奇心。
也許我們總是很忙。忙的時候,知乎心理達人采銅採取的做法是,陪伴而不干預。在今天的專欄中,他系統地表達了自己對於孩子創造力的觀點。也許,我們只需要呵護他身上本來就有的,發光的部分。這樣,孩子將比我們活得更像自己。
——HeyMom養育研究所
讓孩子活得比我們更像自己
采銅
知乎大V,浙大心理學博士。已出電子書知乎鹽系列《開放的智力》、《深度學習的藝術》。五歲孩子的奶爸,HeyMom專欄作者。
1. 呵護孩子的創造力
作為一個全職帶娃業餘寫書的奶爸,每天都要花不少的時間陪四歲的兒子玩耍。兒子很調皮,玩起來瘋得不行,還經常不按常理出牌,我倒也喜聞樂見,並不多加干涉。原因就是一個:呵護孩子的創造力。
成人的世界特別講究秩序,做任何事都要有個軌道,為了不出差錯你必須循著這軌道走,可這樣一年年走下來,創造、創新的能力也漸漸消磨殆盡。可孩子眼中的世界不一樣,在他們眼裡,任何東西都可以拿來玩耍,任何東西都有著神秘和新奇,任何東西都可以激發出想像。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我經常能被孩子獨到的視角和思考所震動。對我來說,在創造力這門課上,他就是我的老師。
比如我以前要求孩子,玩玩具的時候一次只能拿出一種,不能多拿。可兒子卻總是不聽話,總想拿很多出來。可不久後我就發現,他才是對的。比如你們看這幅圖:
磁力玩具搭建的帆船
兒子說:「爸爸,你看!我搭了個帆船!」
真像!很簡單的組合就搭出了一個帆船。並且,這是把兩種不同的磁力玩具組合了起來、發揮了各自玩具的特點才得到的作品。如果一定要按照我要求的只能一次玩一種玩具的死規定,那麼這樣巧妙的作品就不可能出現。
仔細想想,我的要求確實不合理,它只不過是為了滿足我們大人對整潔的需要,卻忽視了孩子發展創造力的自然需求。要知道,創造的一個特質就是不同屬性事物的重新組合和混搭。
還有,我們家長老是說,玩具你可以玩,其他不是玩具的東西不可以玩,可孩子一點都不這麼認為,孩子在發揮創造力的時候,善於物盡其用、就地取材,這也是值得我們家長學習的。比如下面我兒子搭的:
小凳子組成的過山隧道
他把自己的兩個小凳子並排在一起,然後讓軌道從下面穿過去,就成了一個過山隧道。哈哈有趣吧!可我們大人,不可能想到凳子還能這麼用吧!
所以當孩子翻箱倒櫃,把家裡的各種雜物翻出來把玩時,只要沒有安全風險或者涉及貴重物品,就容許他好好玩一下,看他能玩出什麼新花樣!
2.欣賞孩子的創造力
我們大人還有一個思維習慣,認為男孩子只能玩男孩子的東西,女孩子只能玩女孩子的東西,其實大可不必分得這麼開,不同類型的玩具對孩子有不同的思想鍛煉的作用,應該讓孩子「兼收並蓄、觸類旁通」,這不你看,我兒子玩過家家玩得可開心了——
玩過家家的男寶
除了剛才說的三點之外,我們家長還應該做的是,有充分的耐心給孩子充分的創作時間,不強行打斷孩子的創作。如果你的孩子在玩玩具或者進行創作時表現得非常專註,那麼一定要珍惜他們的這種品質。如果他們正在創作一件作品,那麼請盡量在他們完成之前,不要強行打斷或者中斷孩子的創作,這也是對他們創造力的一種呵護。
另外,我們也不要總是用批判的態度對待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往往顯得稚嫩和粗糙,如果我們用成年人的視角去評價它們,當然一定能講出很多缺點來。特別是一些家長可能有急於求成的心態,希望通過高標準、嚴要求來刺激孩子快速提高,但孩子的能力發展是長期和循序漸進的過程,肯定是記不得。從呵護孩子創造力和創造熱情的角度,我們還是要以肯定和鼓勵為主,懂得欣賞孩子的創造。
3.創造力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大多數孩子天生就有很強的創造力。心理學家查理斯·斯卡弗歸納了創造力較強孩子的十個特性:
1. 好奇心和對世界不斷增加的認識
2. 開放的內心感覺和情緒
3. 好奇的、探索的、愛冒險的精神
4. 想像力,形成目前沒有實際感覺到的思想形象,或擁有通過組合以前沒有聯繫的想法去創造新的形象的動力
5. 直覺的思考,不以邏輯的推理解決問題
6. 不依賴已有的觀點,情願自己查明真相也不按權威去接受
7. 親自參與工作,完全專註於富有意義的行為活動中
8. 分散性思考、尋求變化和新穎的解決方式,提出幾種可能而不只是尋找一個正確答案
9. 預先創造,不考慮事情被假定或常規的表示
10. 愛與思想作遊戲,思維上樂於擺弄某種想法的可能性及複雜性
如果你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可能就會發現,他/她很可能符合上述的多條特徵。那麼恭喜你,你擁有一個很有創造力的孩子。作為家長,你一定要珍視和保護孩子的這種天賦,並盡量使其發揮和發展,並讓這種能力陪伴他的求學生涯。那麼當他長大成人以後,就可以成為一名富有創造力的人才。
可以肯定的說,再過十年、二十年,未來的競爭一定不僅僅是知識的競爭,而更可能是創造力的競爭。如果一味盯著考試分數,而忽略孩子創造力的培養,那麼最後可能會追悔莫及。今天才幾歲的孩子們,將會在不久的將來遇到的歷史機遇。延續了幾十年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會變得越來越不重要,「獨木橋」會變成「大廣場」。應試教育仍將存在,但它會變得無足輕重。知識會越來越扁平。
於是乎,未來的人與人的競爭,將絕不是「是否能接受某種教育」、「學習過某種知識」的競爭,當然更加不是「能考多少高分」的競爭。在未來,「知道」將遠遠不如「創造」重要。所以未來競爭的核心一定是「創造力」的競爭。
為了這個目標,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要把孩子創造力的保護和教育作為我們養育系統工程中的重要一環。這樣等到他長大成才以後,你就可以對他/她說:「這是爸媽送給你的最好的禮物」。
創造力是最好的治癒,他們將比我們活得更像自己。
愛心樹童書
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愛書人
轉載請聯繫愛心樹童書
加入愛心樹讀者俱樂部:
※看NASA宇航員在太空中給孩子講故事
TAG:愛心樹童書 |
※你把自己養得再貴,卻一樣活得很憔悴
※讓我們感恩石頭,是它讓我們活得更快樂!
※你總是覺得自己活得不幸福?其實你就是一個傻子
※能讓你活得像自己的人,必定是那個最愛你且你也最愛的人
※看完他們,我覺得自己活得像個廢人!
※我最喜歡你,因為你讓我活得最像自己
※你活得比你自己想像的還精彩嗎?
※自己都活得這麼不快樂,孩子又怎能擁有幸福的模樣
※你活得寬容,就是在給自己攢人品
※只要你還活著,那你就得活得像一個人的樣子
※讀懂它們,你能活得更好
※你眼中那些「命不好」的人,可能活得比你更好
※看完這些老爺爺,我覺得自己活得像廢人!
※王菲:我終生可以活得很幸福,作為我的孩子你們只須享受生活
※再也不敢說自己活得像條狗了
※墮胎的女孩子,你再不這樣做你就活得很可憐!
※生活得一團糟,只是你自己一直不願意過得更好而已
※總有一些人,根本不希望你活得比他們努力
※我們總覺得自己活得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