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你所擁有卻不知道自己擁有的智慧:《直覺》書評

你所擁有卻不知道自己擁有的智慧:《直覺》書評

《老友記》里,Ross在Rachel和另一位女性中做選擇,他用了決策平衡單。另一位女性是女科學家、受教育水平高、和Ross有共同興趣、知書達理,是結婚的合適對象,Ross在她的名字下寫滿優點。而Rachel缺乏科學常識、刁蠻任性、大手大腳、經常無理取鬧,在她名下Ross列舉出來的都是缺點,但是最後他寫下「I Love Rachel」——這一條勝過其他所有一切理由。


《直覺》里提到過一個類似的例子。而且作者不無惡毒的寫到:


迄今為止,我只遇到過一個這樣做的人,一名經濟學家,他說自己是按照本傑明·富蘭克林的方法選擇伴侶……最終,他娶了那個期望效用最高的女人,儘管他沒有告訴她這個策略。但是,他現在離婚了。

我對科學家有刻板印象,以為他們都是死硬理性派,沒想到吉仁澤這樣冷幽默。


跨學科大牛吉仁澤

你所擁有卻不知道自己擁有的智慧:《直覺》書評


格爾德·吉仁澤


對《直覺》這本書感興趣,是因為他的作者格爾德·吉仁澤(Gerd Gigerenzer)。吉仁澤是德國人,名字翻譯過來有點拗口,而且吉仁澤出版較早的幾本簡體中文版書名字被譯作了哥德.吉戈倫爾,所以大陸讀者可能並不熟悉他。說起來,格爾德·吉仁澤在認知心理學領域中也算高產的暢銷書作家,已經出版了十幾部英文著作。


其實《直覺》的簡體中文版是再版,同一本書2009年就曾在大陸出版過,此次換了書名、出版方、譯者。讀完《直覺》我還特意找了吉仁澤另外兩本書通讀,在此補充供感興趣的讀者閱讀。《風險與好的決策》(Risk Savvy: How to Make Good Decisions),《簡捷啟發式讓我們更精明》(Simple Heuristics That make us smart),這兩本書不如《直覺》通俗,但能更好的了解吉仁澤觀點的全貌。


吉仁澤是德國柏林馬普所人類發展研究中心的主任,這個研究中心很牛,跨學科涉及心理學、進化生物學、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等眾多學科領域。而吉仁澤為人稱道的是對在不確定條件下人類的決策和判斷的研究。


三種決策理論模型

要讀懂吉仁澤的理論,就不得不先弄懂三種決策理論模型。


決策理論最早的模型是古典經濟學中的「經濟人」假設,認為人具有完全的理性。「經濟人」對所處環境有比較完備的信息,有條理、穩定的偏好,計算能力,能夠計算出最優方案。


後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同時也被視為認知心理學先驅)赫伯特·西蒙(Herbent Simon)對「經濟人」假設提出了疑問,於1955年提出來"有限理性"概念。真實世界中的人並不是模型里的「經濟人」,並不需要尋求「最大」「最優」解,現實條件和作為有限理性的人難以完成以上任務,而是遵循「滿意性原則」,僅考慮幾個有限的選項,一旦感到滿意就停止選擇,做出決策。正如前面所說的用決策平衡單選伴侶的例子,奢望通過無限理性實現最優化目標反而是適得其反的。


而吉仁澤的研究就是基於西蒙的理論,並且將進化論的觀點引入決策研究中,提出人類的決策認知是長期進化的產物,這就是所謂的「進化決策模式」。吉仁澤重點研究了很多人類決策時常用的心理捷徑,他認為這些心理捷徑源於從祖先那裡繼承的最適應生存和繁殖的生物特質。


而這些心理捷徑就是本書所說的「直覺」。正如第五章的標題名「世界如此混亂,不如簡單應對」,感謝進化賜我們心理捷徑。可以說,這是一種你所擁有卻不知道自己擁有的智慧。

你所擁有卻不知道自己擁有的智慧


《直覺》一書中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正向用逆向用。


正向用,在自己做決策時,利用書中的原理可以節約一定分析和求助專家的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儘可能做出有效決策。


比如,第七章中的「識別再認傾向:如果你認識其中一個物體,而不認識另外一個,那麼就推斷你認識的那一個更有價值。」

這能解釋一部分出現在考場上的直覺,在通讀過教材的前提下,如果幾個答案選項中只有一個在書上見過的,那這個就是答案的幾率就很高。


買音響時也是一樣,選擇你聽說過的品牌雖然可能有受廣告引導的因素,但是真的可以節約很多思考的時間。


逆向用,熟知書中的原理也可以應用於市場營銷、產品設計,如何有效地引導受眾或為受眾服務。


同樣是上面的「識別再認傾向」,證明洗腦式廣告對大眾是有效的。又如書中提到Word會自動列出最近使用的文檔,這順應大腦的「順應性遺忘」機制,我們常用的是最近的信息,這樣查閱起來最快。軟體是為人服務的,所以可以依照人的認知特性加以設計。

你所擁有卻不知道自己擁有的智慧:《直覺》書評



《直覺》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


坦白地說,關於直覺的暢銷書不少,並非每個人都有必要再多賣一本回家。但是畢竟其中的很多本都是誕生於這本書之後,包括格拉德威爾的《眨眼之間》。並且大多數書的作者並非正統的科學家,對一手實驗原汁原味的呈現較少,所以本書仍值得推薦一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書 的精彩文章:

性愛機器人真的可以把男人們淘汰嗎?
無限供應幻想
創業者如何發現市場空白並加以填補?
柳宗元: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韓國災難片不止《釜山行》

TAG:簡書 |

您可能感興趣

只有他們不想知道的沒有不知道的,這些小靈通星座!
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道自己有錯
自己的難處,只有自己知道
你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但你的朋友們可能知道
怎樣才知道有沒有人暗戀你?
我們熟悉的太陽,還有哪些是你所不知道的?
你知不知道,沒有什麼能代替你!
刷牙也是有很多学问的,不知道你知道否?
過得好不好,只有自己才知道!
「 不想讓你知道,其實才是真的愛你。 」
關於死亡,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小知識?
關於熊貓,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我們唯一知道的,是不知道
你所不知道的情愛真相
關於忌口,你不知道的還有這些!
说实话,你不一定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插畫心語你永遠都不會知道,為你亂想的人有多麼愛你
你所知道的電梯自救知識,可能都是錯的!
農村野果子,可惜不知道叫啥名,看看有沒有你認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