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李鴻章:和尚廟裡的「背鍋俠」
李鴻章是晚清的一代重臣,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在世界上也是鼎鼎大名,與德國的「鐵血首相」俾斯麥、美國南北戰爭的常勝將軍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然而,一提起李鴻章,大多數人眼前浮現的卻是漢奸賣國賊形象。到底是什麼讓他走向身敗名裂的呢?
(在德國李鴻章與俾斯麥的合影)
1、不做和尚卻入空門
這就要從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說起。這是他人生的轉折點,一手打造的北洋水師被日本人一鍋燴。戰後,日本人點名要李鴻章去日本簽約,否則免談。客觀地說,這個要求也是合理的。首先,甲午戰爭中,李鴻章是幕後主帥,無論勝敗,他都得負責任。其次,當時的中國也只有他最懂外交規則,別人都沒法談。
可是,仗畢竟是打敗了,而且是敗得體無完膚。所以不管誰去談,割地、賠款是免不了的。這趟差事,其實就是去「背鍋」。宦海沉浮多年的李鴻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明知是個坑,也只能往下跳。雖然默默喊著「寶寶心裡苦」,也只有豁出這張老臉了。這年3月,他率團前往日本簽署了臭名昭著的《馬關條約》。
果不其然,從日本回來後,李鴻章的「背鍋俠」生涯就正式開始了。不但名聲掃地,而且所有職務被擼光,僅保留了國務委員的虛銜(文華殿大學士)。一下子從「高富帥」變成了「矮矬窮」。雖然以前也「背過鍋」,但級別、待遇基本沒啥變化,而這回則是物質和精神「兩個文明」都沒了。即便如此,歷經風霜,年已73歲的李鴻章仍心有不甘,住進了北京的賢良寺等待機會。
說起這賢良寺,倒也頗有一番來歷。它位於今北京東城區金魚胡同附近,故宮東華門往東約1公里處,原本是康熙帝十三子胤祥的王府。這位王爺幫助四哥雍正奪位成功後,或許是對激烈的權力鬥爭已經厭倦,轉而信奉佛教,主動要求把自家宅院改成寺廟。在他死後,雍正皇帝便將這裡改建為賢良寺。
由於賢良寺靠近皇宮且十分僻靜,因而成了許多地方大員進京時首選的「招待所」。李鴻章對此地更是青睞有加,每次進京必在此住宿,簡直將這裡打造成了自己的「駐京辦」。所以,在這人生低谷期,既要靜心休養,又想東山再起,賢良寺便是最好的選擇了。於是,他便搬到寺里,過起了「躲進小樓成一統」的生活。
(李鴻章談判馬關條約)
2、老憤青是怎樣煉成的
住進賢良寺的李鴻章成了個名副其實的「屌絲」,無人理睬。即便想加入像「強學會」這樣的NGO組織也被拒之門外。而且,好事不上門,倒霉事卻沒完沒了。作為《馬關條約》的談判代表,條約的善後事宜還得他來管。但與其說是善後,不如說是「擦屁股」更為合適。因為《馬關條約》早已是臭名遠揚,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而更讓他鬱悶的是:等到他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悲壯心態,準備再丟一次老臉時,卻發現自己連這麼一點兒用處也沒有了。但這也只能怪他自己。
在和洋人打交道時,李鴻章這輩子最喜歡玩的是「以夷制夷」的遊戲。但這也是個危險的遊戲,其實是你的實力比人家差很多,才不得不如此。到關鍵時候,人家可能就不鳥你了。甲午戰爭爆發前,李鴻章就攛掇英國和俄國來阻攔日本,以求避免戰爭。結果這倆國家最後都放了鴿子,以致中國倉促應戰,結果大敗。
在《馬關條約》談判時,李鴻章又玩了這麼一手。日本人想割走遼東半島,李鴻章成功使俄國、德國和法國參與進來,保住遼東半島。但到了條約善後事宜時,這三個國家直接把李鴻章撇開,自己和日本「暗送秋波」去了。本來嘛,這事能辦成,主要是我們三個拳頭硬,和你老李沒有半毛錢關係。李鴻章也就成了空氣般的存在。所謂「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自己釀的苦酒,只能自己喝下去。
大事辦不了,只好躲在寺里過過小日子。他這段時間的生活有規律而又健康。早上7點起床,然後看書寫字;午飯後做運動和睡覺;下午和人侃侃大山,吃過晚飯後早早休息。但實際上,他的內心卻很不平靜。天天關心國家大事,還化身為時事評論員,說說朝中那些晚生後輩,甚至連光緒皇帝也要噴一噴。一個老年「憤青」就這麼煉成了。
(法國雜誌上的李鴻章)
3、機遇就是一陣風
1896年初,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即將舉行加冕典禮。俄國人點名要求李鴻章前往。清政府也就順水推舟,任命李鴻章作為特使參加典禮,並允許他順道遊歷歐美各國。74歲的他也得以坐著豪華的法國郵輪,來了一次歐美五國半年深度游。除了看洋景、開洋葷,大飽眼福、口福之外,這位老同志的心情也變好了。見了一幫洋朋友,有了洋大人的幫助,估計很快會「出口轉內銷」,自己復出指日可待了。
果然,他又走馬上任了。雖然只是個「總理衙門行走」,相當於調研員的閑職,與期望相去甚遠,但總比窩在廟裡強。久經考驗的李鴻章很清楚,一旦開了頭,就總會有機會。李鴻章正式入職後,他幾乎天天到單位報到。當然,有時也會在賢良寺居所內辦公,尤其是與外國公使見面時。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沒多久,戊戌變法開始了,要精簡機構,李鴻章的那個閑職也被撤掉了。廢了好半天勁,竟又落得一身空。李鴻章有點心灰意冷,只好又回到賢良寺,繼續過著「夕陽無限好」的退休生活。
在這段時間裡,他除了在寺里欣賞欣賞風景,與熟人扯扯閑篇外,慢慢開始關心起家務事來。比如哥哥的身體怎麼樣、孫子的學習好不好、老家的地怎麼弄、自己的文集該送給誰等等。整天忙於這些瑣事,排遣著無聊和寂寞。可他依然渴望著東山再起,不然又何必守著這賢良寺呢?
(美國報紙報道李鴻章訪問歐美)
4、東山再起終成空
機會又來了,一年後,1899年秋,李鴻章突然被任命為兩廣總督。這可是實打實的大官。這官怎麼來的呢?有人說,慈禧太后要廢光緒皇帝,因此把他趕走,免得礙事。這個當然只是流言,李鴻章的能力不是蓋的,賢良寺也不是白住的。廣東洋人多,李老爺子又可以一展身手了。1900年1月,李鴻章千里迢迢來到廣州。
然而,屁股還沒坐熱,義和團已經從山東鬧到了北京,到處沸沸揚揚,天翻地覆。不久八國聯軍進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逃到西安。1900年6月14日,緊急召李鴻章回到北京,負責和洋人談判。
《馬關條約》的場景還歷歷在目,李鴻章心知他又要當「背鍋俠」了。但和當年相比,這回連首都都被人佔領了。這口「鍋」可不好背。李鴻章稟報:談判有風險,簽約要謹慎,是好是壞可不能全賴我啊。之後,他再次住進了熟悉的賢良寺。
一進賢良寺,全副武裝的俄國軍隊就體貼而周到地把他「保護」了起來。這回要談不攏,估計老命也留不下了。洋人的態度很強硬,除了賠錢外,還要懲處支持義和團的官員,還要劃使館區,並駐兵;還要不準設防等等。每一條都是口大黑鍋。
點擊播放 GIF/77K
(與八國聯軍談判的李鴻章)
1901年1月,簽訂完《辛丑條約》。竭盡全力的李鴻章立即被鋪天蓋地的「賣國賊」罵名完全包圍了。這位老「背鍋俠」也承受不住,口吐黑血,被診斷為「胃血管破裂」。
躺在病床上的李鴻章也沒法消停。因為《辛丑條約》的後續事宜還得要他來。既然已經有背鍋的了,還有誰願意來當第二個呢?在多重壓力下,李鴻章病情迅速惡化,不久連話也說不出來了。慈禧太后發旨鼓勵,說養好身體,等待表彰。
但好日子終究沒有等來。1901年11月7日,他的助手周馥前來探望,說:「君有何放心不下,不忍去耶?公所經手未了之事,我輩可辦,放心去吧!」李鴻章忽然嘴唇喃喃顫動,兩行清淚從眼窩中滾出,須臾氣絕,終年78歲。
李鴻章死後,賢良寺歷經風雨,最終隱沒入周圍居民的大雜院中。在1990年的一場改造中,寺里大部分建築被拆除,只留下寺東的一進小院隱藏於峨峨高樓旁。這位晚清重臣的那些如煙往事也盡付於紅塵中,徒為後人留下「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般的感懷與惆悵。
(印有李鴻章頭像的錢幣)
本文參考資料來自:
1、《李鴻章傳》,梁啟超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
2、《李鴻章全集》,顧廷龍、戴逸主編,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
3、《庚子西狩叢談》,吳永著,中華書局,2009年10月.
4、《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李提摩太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5、《夢蕉亭雜記》, 陳夔龍著,中華書局, 2007年4月
6、《河海崑崙錄》,裴景福著,甘肅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
7、《周愨慎公全集》,周馥著,1922年私家刻本
覺 得 好,請 轉 發
※1928年的今天:鐵臂阿童木的作者手塚治虫出生
※1916年的今天:中華民國開國元勛黃興病逝
TAG:萬象歷史 |
※雷頤:晚年李鴻章的為官和自保之道
※晚清的「梁瘋子」:參劾過李鴻章、慶親王、袁世凱,做過溥儀師傅
※曾國藩帳下的八大幕僚:李鴻章、左宗棠、李元度、丁日昌
※歷史上的今天:揭秘天津教案:曾國藩的滑鐵盧,李鴻章的成名戰
※清末三巨頭:曾國藩、李鴻章和袁世凱,誰混的最成功?
※左宗棠和李鴻章之比較:晚清重臣的文斗與武鬥
※組圖:盛裝的李鴻章夫人
※天津教案:曾國藩的滑鐵盧 李鴻章的成名戰
※清末三巨頭:曾國藩李鴻章和袁世凱,誰混的最成功?
※李鴻章與中日甲午海戰
※李鴻章的「富」,張之洞的「窮」
※水煮日報:李鴻章的大雜燴
※李鴻章:清代首席「背鍋俠」,為什麼清代條約都是李鴻章來簽?
※湘騾子與徽駱駝:左宗棠和李鴻章30年恩怨
※李鴻章後代:情種、張愛玲、一步之遙的漢奸
※晚清一名將,功勛卓著,斬殺李鴻章侄子,李鴻章回信:謝謝
※和珅、紀曉嵐、劉墉、李鴻章、曾國藩、林則徐、張之洞、左宗棠等清朝十三名臣的印
※太平天國梁王,綽號「小閻王」,屢敗左宗棠、李鴻章,善終
※太平天國名將,嚇得劉銘傳自殺,李鴻章哀嘆:稱雄十年、騎將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