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孔子的故事六則,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全

孔子的故事六則,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全

孔子的故事富有哲理,他所蘊含的仁愛精神教導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為人處事的道理,下面編者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孔子的故事十一則。


一、智慧圓融


故事來源:《列子:仲尼篇》

孔子的故事六則,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全



孔子有一個弟子叫子夏。有一天,他問孔子,有關他的一些同學們的修養情況。


他問道:「老師,顏回同學為人怎麼樣?」

孔子沉吟了一下答道:「顏回的仁愛之心比我要好。」


「那子貢呢?」子夏接著問。


「他呀!他的辯才比我好。」孔子笑著說。


「那子路,子路同學呢?」子夏又接著問。


孔子開心地笑著說:「要說勇武精神,我們都不如他。」

「那子張呢?子張難道也有過老師之處?」子夏滿臉狐疑。


孔子頓了頓,說:「子張同學,為人處世,莊重嚴謹的作風,比我這個做老師的要強。」

孔子的故事六則,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全



子夏聽到這裡,禁不住站了起來。他曲躬作揖地問道:「老師,這我就不明白了。既然那四位同學,都有超過老師的地方,那麼為什麼,他們還要師從老師您,學習呢?」

孔子見子夏這樣,忙舉手向下按了按,並和藹地對子夏說:「子夏!你別著急,先坐下,聽我慢慢說。顏回同學雖然他很仁慈,但有時他過分的仁慈,導致的不忍之心,使他變得一味地遷就他人,影響了自己對事態作出正確的決斷,從而反而害了別人。所以說,他雖能仁,卻不能忍。(註:佛家有時說慈悲生禍害,也是這個意思)」

孔子的故事六則,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全



孔子接著對子夏說:「至於子貢,他的口才的確很好,可謂辯才無礙。他精通語言的妙用,卻不識語言的局限,不懂得沉默的力量。所以,他能辯不能訥。」

「關於子路,」孔子繼續說:「他英勇過人,敢作敢為,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但有時不懂得謙沖退讓,持弱守雌,蓄勢而動。這樣難免會意氣誤事。所以說,他能勇,不能怯。」

孔子的故事六則,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全



「而子張呢,」孔子說到這裡沉了沉,然後說:「他過於莊重嚴謹,以致清不容物。不能和煦接眾 ,不能容納有污行的人,讓人見之生畏,敬而遠之。所以,他能庄,不能諧。」


「因此,」孔子最後總結道:「如果將這四位同學的長處都加起來,來對換我的修養,我也是不願意的。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要一心跟從我,學習的原因。」


二、神武不殺


談到儒家的君子,人們往往會聯想到溫文爾雅、謙恭禮讓、文弱書生形象。對作為儒家祖師的孔子,我們也容易印象成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先生。然而,查看古籍對孔子天資與外貌的描述,卻令人,大跌眼鏡。

孔子的故事六則,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全



據《孔子家語》和《淮南子》的有關記載說,孔子長得寬額、獅鼻、闊口,大顱頂部微陷。身長(周制)九尺六寸。周制一尺,約現代二十到二十三厘米。也就是說,孔子當時的身高,至少在一米九二以上,可謂一標準的山東大漢。記載還說,孔子的智慧,超過周朝的萇弘,一位通曉天文、地理、人事的仕大夫。孔子的膽氣,壓倒當時著名的勇士孟賁。孔子挪步輕追,可足踩亡命竄逃中的野兔。孔子力擎雙臂,能托起城關落下的城門。然而,儘管孔子勇力過人,伎藝超群,卻深藏不露,很少有人知道。他只是一心內修本來仁德,外宣先王仁道,終成一代素王,萬世聖師。所謂素王,古稱有帝王之德,無帝王之位的人,為素王。

孔子的故事六則,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全



孔子所處的時代,當時只有幾百萬人。但跟從孔子學習的弟子,卻有三千之多。他們都是各國來的精英人物,什麼樣的人才都有。以孔子本身的智慧與人格魅力,加上眾弟子的輔佐,在當時,如想謀取一國權位,是不難做到的。然而,孔子深知,社會的安定,大眾的幸福,如果沒有純正的道德思想作基礎,文化教育沒有跟上,僅靠權謀勢力的支撐,是不會長久的。而且,在這種狀況下的安定與幸福,也是不究竟的。


所以,孔子寧可自己一生窮苦受累,寂寞凄涼,被人誤解不識時務,也要擔當起繼承發揚,傳統的優秀文化、優秀政治智慧的大任,為萬世開太平,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礎。孔子這種在任何環境下,不計個人得失,始終注重世人的德性培養,注重社會純正思想的引導,從根本上,拯救世道人心的行徑,這在當時,也是很少有人理解的。甚至,一些個人道德修養較好的道家隱士,對此也頗有微詞。然而,「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正是孔子,也是後來真正儒者們,過人之處。

孔子的故事六則,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全



禪宗祖師達摩,來中土前,定中觀察到中土有大乘氣象,這與中土有儒家精神的存在,不無關係。所以,有禪師說,孔子如按佛家的標準衡量,當屬八地以上的大菩薩轉世。


三、窮通皆樂


故事來源:《莊子:讓王篇》

孔子的故事六則,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全



一次,孔子受楚昭王邀請,到楚國去訪問,途經陳、蔡兩國之間。而陳、蔡兩國的大夫,害怕孔子被楚國重用,會對本國不利,所以,他們派兵將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圍困在陳、蔡之間。孔子一行,因此連著七天沒生火做飯。熬的野菜湯里,也沒有一粒米,弄得不少弟子無精打采,面有菜色。而此刻,孔子卻依然在室內,弦歌不止。


這時,弟子顏回在屋外擇野菜,見子路與子貢兩人在一起嘀咕道:


「先生兩次被魯國驅逐,在衛國也未能待下去,在宋國講學,連背靠的大樹都被人砍倒。到周地拜訪,又受老子的數落。現在,又被人圍困在陳、蔡之間。追殺先生的無罪,欺凌先生的無有禁止。先生倒好,依然在這裡弦歌鼓琴,自得其樂。難道做君子的,就這樣的沒有羞恥心嗎?」


顏回聽到這裡,無言以對。只好進到屋裡,告訴孔子。孔子聽後,推琴長嘆道:「子路、子貢呀!難道你們真的是小人?召他們進來,我有話要跟他們說。」

孔子的故事六則,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全



子路、子貢進屋。子路抱怨地對孔子說:「老師,我們行到這種步田地,可以說是末路窮途了吧!」


孔子聽到這裡,厲聲喝道:「子路!這是什麼話?君子明於道謂之通,昧於道謂之窮。我們抱仁義之道,處在這少仁少義的亂世,遭受磨難,這是很正常的事,何窮之有?內省無愧於道,臨難不失己德,大寒至,霜雪降,因此才會知道松柏之真強茂。過去,齊桓公因在莒國受辱,反而樹立起王霸之志。晉文公在曹國受欺,因此產生稱霸之心。越王在會稽遭受奇恥大辱,卻使他更加堅定復國的志願。這次,我們遭遇這般磨難,難道不也會是件很幸運的事嗎?」


說完,孔子截然返身回到琴案,操琴而作。子路聞後,也隨之持兵器,昂然合拍而舞。子貢見此,愧然自嘆道:「我真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呀!」


所以,古代有道德的人,得意也樂,失意也樂,所樂非關得失。有道德怡養於內,外境的得失,不過如寒暑風雨之替換,無足擾亂自心。


四、藝通他心


故事來源:《韓詩外傳》

孔子的故事六則,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全



一日,孔子閑居無事,在室內演琴自娛。弟子曾參、子貢,坐在外廳,側耳細聽。


一曲終了,只見曾參喃喃自語道:「咦!怎麼會是這樣呢?老師的琴聲里,怎麼會流露出,貪狠邪僻的情調呢?琴音中,趨利不仁的味道,怎麼會這麼嚴重呢?」


對曾參所說的話,子貢在心裡,也以為然。不過,他沒接曾參的話,而是站起身子,朝室內走去。


孔子見子貢進來,面有犯難進諫之色,便放下琴瑟,等他說話。子貢便將剛才曾參所說的話,如實稟告。


孔子聽完子貢的話,對曾參讚嘆不已。他說道:「曾參真是天下一位大賢人呀!他已經通曉音律的奧秘。」

孔子的故事六則,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全



接著,孔子繼續對子貢解釋事情的原由。他說:「剛才,我正在几案邊彈琴,有一隻老鼠在室內遊動,被一隻貓發現了。那隻貓,便循著房梁,悄悄地向老鼠接近。然後,選好地點,眯縫著眼睛、躬曲著身子,等待時機,撲住老鼠。後來,貓的如意算盤,終究沒有得逞。因當時那隻貓的心態,反映在我的心裡,我便很自然地通過琴瑟,將它表露出來。所以,曾參說我的琴音里,有貪狠邪僻的情調,是很恰當的。」

孔子的故事六則,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全



儒家經典《禮記:樂記篇》說:大凡音樂,都是產生於人的內心。人的情感動於衷,體現在外就是聲音。聲音的變化有文理,就成了音樂。所以,在太賓士世,流行的音樂,通常都洋溢著安適與喜樂。它也反映此時的國家政治,處於清明祥和的狀態。在動蕩的亂世,流行的音樂,往往會充滿著怨恨與憤怒。它也反映此時的國家政治,處於政令不暢,上下乖離的境地。而一個接近亡國的世道,它的流行音樂,會瀰漫著哀傷與憂思。它說明此時的人民,已陷入難以自拔的困苦,只能靠回憶往事,來慰籍自己。所以,聲音之道,與政治之道,是相通的。


五、為善知度


故事來源:《淮南子》、《說苑》

孔子的故事六則,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全



曾經,魯國的法律規定,如果有人,將在其他諸侯國做女奴的魯國女子,贖回本國,那麼,這個人,可以到官府去領取賞金。


有一次,子貢在一諸侯國,贖回了一個魯國人,卻辭謝了官府的賞金。孔子聽說了這件事,就對子貢說:


「子貢呀!你這件事就做錯了。聖人做事可以移風易俗,可以讓人效法,可以影響後代,而不會只是為了適合自己的興緻。現在魯國富裕的人少,貧窮的人多。如果贖人回去領賞金被認為是不廉潔,那得不到賞金的刺激,願去贖人的人就會減少。所以,你這種僅僅只考慮自己德行修養的行為,將會造成今後魯國人,不再願到其他諸侯國去贖人。」

孔子的故事六則,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全



子路在一旁聽了孔子的這番教導,深受啟示。後來,當他救了一位落水者時,別人要送他一頭牛來答謝,子路就很恭敬地接受了。孔子知道了此事,欣喜地說:「今後願救人於危難之中的魯國人,會很多了。」


不久,子路被任命為蒲城的官長。為了防備水災,官府調集民工,春修各處溝渠。子路見大家工作勞苦,帶的飯菜也不充足,就用自己的部分薪水,接濟每人,一份飯菜,一份湯水。孔子聞說此事,連忙派子貢去掀了那些飯菜,毀了那些做飲食的器具。子路發現了,非常氣憤。他氣哼哼地跑到孔子那裡叫道:


「老師難道會嫉妒我行仁義之事嗎?子路在老師這裡所學的,不過仁義二字而已。仁義之人,與天下共取所有,共取所利。如今,子路將自己多餘的糧食,與大家分享,行仁義之道,老師為何禁止不許呢?我想不通!」

孔子的故事六則,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全



孔子聽完子路的訴說,搖著頭道:「子路呀!你還是那麼粗野,那麼處事單純。你如果覺得民工們飲食不足,為什麼不去告訴魯君呢?讓魯君開糧倉去接濟他們呀?你用私人的俸祿做公義,這種行為,是在障蔽魯君的恩澤,顯示你自己的德義。現在速速停止,或許還不算晚,否則,降罪你的日子,馬上就會到。」子路聞此,無語而退。果然,不久相府派人來找孔子說:「先生派弟子救濟民工,是不是要跟魯君爭奪百姓呀?」


孔子見此情形,知道解釋已沒什麼用了。於是,便帶著弟子,離開了魯國。


六、善易不卜


故事來源:《說苑》

孔子的故事六則,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全



在魯國,有一位君子叫漆雕馬人。他曾事奉臧文仲、武仲、孺子容,這一家三代魯國大夫。


一次,孔子問漆雕馬人道:「先生曾事奉過臧氏一家,三位做大夫的。您可不可以說說,哪個要更賢明一些呢。」


漆雕馬人回道:「臧氏家族有一塊很名貴的龜殼叫『蔡』。如遇有什麼大事不能定奪,就會用『蔡』來占卜決疑。在文仲主事時期,三年內,用『蔡』占卜過一次。在武仲主事時,三年內,用『蔡』占卜過二次。孺子容主事,三年內,用『蔡』占卜過三次。這都是我親眼所見。至於這三位大夫誰最賢明,馬人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的故事六則,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全



孔子聽完笑著說:「先生真會說話!」


孔子回到家裡,跟弟子們談及此事,讚嘆不已地說:「馬人先生可真是一位君子呀!他不願在別人面前議論主人的賢愚,但卻很巧妙地舉了一個實例,將事情的真相,表露無遺。他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因智識無力察遠,德慧無足見機,所以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問卜。而古人云:善易者不卜。也就是說,一個真通易道,真有智慧的人,不用卜卦,也能直覺洞悉,事物變化的規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聞趣事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守宮砂是真的嗎,真的能夠驗證女人是不是處女嗎
關於海神媽祖的傳說,媽祖為什麼叫林默
愛迪生的故事簡介,愛迪生大戰特斯拉險將交流電扼殺

TAG:奇聞趣事俱樂部 |

您可能感興趣

孔子的故事十一則,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全
史上最全的孔子故事,這才是真實的孔子!
孔子與旅卦的故事:孔子占卜嗎?
孔子見美人南子的前塵舊事
孔子和米飯的故事
《孔子聖跡圖》,孔子鮮為人知的故事
老子與孔子的關係,耐人尋味
關於孔子你不知道的幾個故事
孔子:什麼才是真正的大善事?
孔子與老子的胸懷
孔子死後,他是混的最好的弟子,權傾朝野,卻不許任何人詆毀孔子
老子西行前與孔子對詩論戰後,送了孔子一本什麼書,改變了中國
此人是孔子最忠心的弟子,權傾朝野,不許任何人詆毀孔子
劉邦的墓地,孔子弟子曾為孔子選過,但子貢卻看不上!
孔子之子是尊稱,那麼戲子的子呢?
孔子問禮於老子,太經典了!
孔子、鬼谷子大同世界的兩位通關聖人
《孔子曰》:孔子的舉一反三
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孔子是个婚姻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