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請不要讓我們當你的備胎!
河北保定北市區留守墳村,當地農民趕著羊群經過被徵用拆遷的土地。兩年前保定將成為「政治副中心」的傳聞,使這裡的房價漲幅一度躍居全國首位。圖/CFP
北上廣的巨大影子,不僅會遮蔽周邊城市的生長空間,有時還讓它們承受著「吸血式」的疼痛。
文/郭小為
樓市調控已滿一個月,據人民網報道,2016年10月二線熱點城市超半數房價下跌,部分城市成交量銳減超40%,而維持上漲的城市漲幅不到5%,回到較低的水平。
在一線城市樓市已經飽和的狀態下,二線城市的房價仍然很有希望,特大城市的「虹吸效應」將會繼續提升周邊城市的房價。2016年全國大城市房價暴漲,而北京周邊的廊坊8月同比漲幅達到61%,保定30%,張家口23%,均超過了北京。另外,長三角、珠三角周邊的城市,房價漲幅均超過了中心城市。
趁早買,這是當下中國人的心聲。
依附特大城市,這會是二線城市的機會嗎?恐怕它們會成為北上廣的附庸。2014年「保定成為副首都」的消息讓保定一夜躥紅,但很快,人們發現這只是河北一廂情願的想法,甚至是當地房地產商的炒作。當圍觀的人們熱情頓消,「五證不全」的房地產商也悄悄關上了銷售大廳的門。
這些圍繞在大城市的「小夥伴們」想在大樹底下好乘涼,但也承受著大城市轉移過來的一些問題,比如,北京把重污染企業弄到河北去了,河北的晴天就越來越少了。大哥城市與他的小夥伴應該如何相處?大步躍進的中國城市正在努力學習,也在付出代價。
嚴重污染之下的河北省。圖/AFP
小城攀附大城:大樹底下真的好乘涼?
在中國已經形成的10個城市群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是當仁不讓的國家隊。圍繞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座大城市身邊的,是一群有著同樣雄心壯志的「小夥伴」。
幾乎毫無例外,背靠大樹的「小夥伴」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在大樹底下乘涼。「保定成為副首都」的消息是這一心態的最新反映,一個未經中央認可的消息,就引來了各方騷動,房價應聲而漲,市民抬頭挺胸,畢竟好處是實實在在的。
不唯保定,北京周邊的很多城市早就開始 「主動對接」了。它們做好一切準備,時刻關注著北京的一舉一動,隨時準備投入到與北京一起踏步走的行列中去。一個經典的例子是,民間和網上不時有傳言說河北某某地區是不是要劃入北京了。人們在堅決否認的同時,還不忘無奈地加上一句——「已經流傳好多年了還是沒動靜,無奈啊!」
北京周邊城市,個個仰仗北京的護蔭。
同樣的,在上海身邊也聚集一群實力雄厚、活力十足的小夥伴。但大哥的影響一直都在,不管情不情願,都還得圍繞上海打轉。早幾年,無錫市政府的口號甚至就是「依託大上海、背靠大上海、接軌大上海」。
有時即使是同一地區的不同城市,它們要認誰的大哥也是相差甚遠的。在皖南6市中,馬鞍山、銅陵比較親近南京,宣城、黃山、池州就親近杭州,而略略嬌氣自大的蕪湖似乎更加尊重距離最遠的上海。
在各地火熱上馬的各種開發區、產業園區建設大潮中,人們聽得最多的詞就是「築巢引鳳」,它們整齊劃一地把目光投向外面,歡迎隨時「拎包入住」。但是誰會來?誰來了又不會抬腿就走呢?心懷不安的地方政府最終相信「近水樓台先得月」,它們又把最大的希望放在了身邊的大哥身上。
一心攀附的原因,除了政治正確之外,也少不了地方主政者的「政績衝動」。理解了這個,你就不難發現,在一些兄弟城市中,有時為了爭一個來自「大哥」的項目,不惜競相開出讓人大跌眼鏡的優渥條件——投資建廠不僅不要土地費用,還可以倒貼錢。
有了便捷的城軌和高鐵後,周邊城市到上海的時間縮短到一小時以內,房價也就水漲船高。
「環北京貧困帶」:大樹底下長不出草!
定位搖擺不定的河北可以說是中國最尷尬的省份。臨近京津的地理位置既是優勢也是劣勢。所有的地級市都快要通高鐵了,這在全國還是首例,這歸功於環繞北京的地緣,但是省內很多規劃又要服從首都的需要,可以自我表現的機會並不多。
「環北京貧困帶」的存在是這一尷尬角色的現實寫照。河北至今還沒出現一座依靠北京而經濟騰飛的城市,大量的河北人進京務工,卻沒有帶活自己家鄉城市的發展。
首都的巨大影子不僅遮蔽了正常的生長空間,有時還不得不承受著「吸血式」的疼痛。為了改善北京水資源緊缺狀況,河北不僅直接為北京供水,甚至還施行了「退稻還旱」工程——目前張家口和承德兩市,當地的水稻已經全部改種玉米,這在客觀上為北京提供了大量的水資源。
河北自2001年實行「退稻還旱」工程,為北京積蓄水源。2007年,河北人趙俊富指著面前的稻田說,他在這裡已經種了幾十年了。圖/燕趙都市報
但是,本身也缺水的河北,在救急北京的同時,不得不每年花數千萬元從山東的位山閘買黃河水來補充用水缺口。位於北京東南方向的河北廊坊則顯得尤為尷尬——平常河裡的水被北京截流,流量很小;洪水來了,還要承擔泄洪的功能。河北水利專家魏智敏曾向媒體直言,在京津冀三地中,「河北始終是老三,必要時寧可犧牲自己」。
放眼全國,更為普遍的情況是,在政績考察依賴於經濟表現的現實條件下,各地的地方保護主義不時抬頭。廣佛同城已實施多年,但當廣州車牌要「限外」時,佛山車牌依然屬於外人。一位住在佛山的廣州上班族只能苦笑——這明明就是同城異夢嘛!
2010年11月3日,珠三角城際快速軌道交通廣佛線(廣州至佛山)首通段正式投入使用,廣州與佛山在城市軌道上實現無縫對接。工作人員在廣佛線西朗站引導乘客出站。圖/新華社
備胎的出路:成為「會造血的衛星城市」
中心城市是地方龍頭,所以好資源都會往它那裡靠。有學者直截了當地指出:中國從只有一個中央計劃,到有許許多多相互競爭的計劃,完全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中國經濟雖然在國際層次上開放,在地方層次上卻是支離破碎的。
備胎城市也總有自己的宏大抱負。但這種抱負極易滑向重複建設的泥潭,在上海都市圈中,重複建設的典型例子莫過於機場之爭。
目前,長三角地區每萬平方公里機場密度達到0.8個,隨著一系列機場建設工程的出台,這裡將成為全世界機場密度最高的地區。但現實的問題是,江浙兩地大部分機場都面臨著入不敷出的局面,有些機場的年客流量甚至只有區區幾千人次。
很多小城市都在複製北上廣的規劃。
「城市身份的理念在中國不很明顯,幾乎每個城市都要變成北京。其實每個城市都尊重它的身份,遊客到中國來,他就會不斷地看到不同的城市。如果每個城市都有天安門廣場,我去北京看了就可以走了,都是一樣的。」 「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這樣批評中國城市混亂的複製抄襲。
強扭的瓜不甜,愛恨交織的備胎城市應該懂得,只有平視才能獲得尊重與長遠的發展空間。「任何合理的城市規劃必然是區域規劃。」美國社會哲學家劉易斯·芒福德點出了區域規劃的重要性,蘇格蘭社會學家帕特里克·格迪斯則提出了方向——「城市必須不再像墨跡、油漬那樣蔓延,一旦發展,它們要像花兒那樣呈星狀開放,在金色的光芒間交替著綠葉。」
京津地區夜景太空圖。
具體怎麼做?萬科前高級副總裁毛大慶以北京為例,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在周邊布局「會造血的衛星城」來解決北京的「城市病」。他強調說,衛星城與北京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協同」而非「依附」,如果沒有支柱產業,沒有長遠的城市規劃,是不可持續發展的。要解決目前存在的「依附」問題,就必須讓衛星城有造血功能,向自己做蛋糕的方向發展,而這樣一條道路,同樣任重而道遠。
本文節選自《新周刊》11月1日新刊
直播成癮
(點擊圖片即可查看新刊)
李黑帥:用「十級」重慶話直播中國生活
文/鄭依妮,圖/被訪者提供
「哈8」來了!快來加入「拜哈利·波特教」
文/譚山山
賞小新幾個軟妹幣給新周貓買罐頭唄?
※為什麼日本男人普遍有戀母情結?
※當下中國的12種孤獨
※幹了這三碗毒藥,下輩子還做中國人
※「北京癱」閃開,「日本眯」登場
※中國女人為什麼不可愛?因為這七大丑態!
TAG:新周刊 |
※《聊黃的》:你還真不把我們當流氓!
※為什麼今天我們當媽了,卻什麼都不用培訓?
※還記得我們當年,無話不說的時候嗎?
※如果我們當初不添加好友
※如果我們當初不添加好友,故事就不會這麼長了
※紫貝:小組出線我們當之無愧,當然我們運氣也不錯
※推薦丨如果我們當初不添加好友,現在也不會那麼多故事
※其實我們當初都不是「最強精子」,只不過是最幸運的而已!
※如果我們當初不添加好友,現在也不會有那麼多故事
※國際球星做「辱華」動作,網友:不要賺著我們的錢還把我們當傻子
※如果我們當時不添加好友,現在也不會有那麼多故事
※還好我們當年沒有這麼敬業的老師,不然我一定讀的很好
※如果我們當初忍住做朋友,會不會更長久?
※我們當初在一起就是個錯誤 你從來都沒有愛過我 離婚吧
※要不是因為這個人,我們當初也不會被日本這樣欺負
※假如我們當時不放手,結局會不會不同
※婆婆把房子裝好給我們當婚房 看到廁所我想哭了
※總被我們當成奇葩的印度,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樣
※老死不相往來,才能對得起我們當初那麼用力地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