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長征系列之六:鐵腳板走出來的勝利

長征系列之六:鐵腳板走出來的勝利

長征系列之六:飛兵


堪稱奇蹟的戰鬥,鐵腳板走出來的勝利


周明

摘要:兩萬五千里長征,一路上除了打仗就是行軍,在兩年多時間裡走過了12500公里,平均每天行軍17公里,扣除作戰和休整,真正行軍的話每天都至少在30公里以上,而其中速度最快的當屬飛奪瀘定橋的紅軍第4團,一晝夜急行軍120公里,更是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蹟。



長征系列之六:鐵腳板走出來的勝利



圖1:飛奪瀘定橋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蹟

石達開的前車之鑒


1935年5月,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經會理、德昌、瀘沽等地,進入川西大渡河地區。而紅軍的這條路線與72年前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渡過金沙江後走的路線極為相似。因為在這一地區,這是唯一的通道,西面是雅礱江和大雪山,東面是地形更為複雜而且對漢族仇視很深的大涼山彝族聚居區。只有這條「一線中通」的道路,但在這條路上卻有天險大渡河橫亘在前。


蔣介石於5月中旬飛抵昆明,調動中央軍和川軍共約20萬人,在大渡河沿岸組成封鎖線,準備在這一地區堵截並消滅紅軍。在給各部隊的命令中蔣介石這樣說:「大渡河是太平天國石達開大軍覆滅之地,今共軍入此漢彝雜處、一線中通、江河阻隔、地形險要、給養困難的絕地,必步石軍覆轍,希各軍師長鼓勵所部建立殊勛」。


也難怪蔣介石會把紅軍和石達開相提並論,當時的紅軍和72年前的石達開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在5月冰雪消融河水湍急的季節,都是沒有後方的流動作戰,都是在追兵的圍追堵截下進入大渡河地區,而且人數也差不多都是3萬人。1863年5月14日,石達開率部到達紫打地(就是安順場),當時對岸尚無清軍,石達開派出小隊渡河偵察後又返回。經過三天準備,於5月17日開始渡河,但此時四川重慶鎮總兵唐友耕率清軍趕到了大渡河對岸,石達開進行了試探性搶渡沒能成功。接著因為石達開的王妃生了兒子,石達開下令全軍休息一天以示慶賀。5月21日再次開始強渡,但因上游洪水驟漲而失利。此後直到6月4日多次搶渡都沒有成功,石達開只好率剩下的6000人殘部拚死突圍,到達老鴉漩又被洶湧的河水所阻,完全陷入絕境,只得和本地清軍參將楊應剛談判,先遣散4000人,剩下2000人到大樹堡再接受改編。但唐友耕卻突然率部從楊應剛軍中劫走石達開等5人,並直接押送成都。最後石達開在成都被凌遲處死,而他在大渡河畔的部下大都被害,少數流落到當地,太平天國一代英才就這樣在大渡河軍破身死。



長征系列之六:鐵腳板走出來的勝利


圖2:72年前石達開就是在大渡河軍破身死


這段歷史才過去了72年,同樣的季節,同樣的地點,同樣的困境,石達開的前車之鑒怎麼不令人為紅軍的命運捏一把汗?為了不重蹈石達開的覆轍,進入大渡河沿岸後,中革軍委首先命令紅1軍團參謀長左權率紅2師5團在大樹堡佯渡,並大造紅軍將在這裡過河威脅成都的聲勢,同時紅1師1團在團長楊得志率領下,一晝夜急行軍70公里,於5月25日迅速搶佔了大渡河南岸的安順場渡口,並且找到了三條小船。但是三條小船總共才可以乘坐50人,來回渡河一次需要一小時,也就是一整天24小時才能過河1200人,三萬中央紅軍要一個月才能渡過河,這樣的渡河速度顯然不行,必須另想其他辦法。



長征系列之六:鐵腳板走出來的勝利


圖3:安順場紅軍強渡大渡河的渡口


生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在安順場以北約120公里的瀘定橋。紅軍決定兵分兩路,以紅1師和軍委幹部團為右縱隊,由劉伯承、聶榮臻率領,從安順場渡河後,沿大渡河東岸北上;以紅2師和紅5軍團為左縱隊,由林彪率領,不從安順場渡河而是直接沿大渡河西岸北上,兩路縱隊夾河而上,協同奪取瀘定橋。


大渡河瀘定橋


大渡河,發源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阿尼瑪卿山脈南麓,流經青海、四川省中西部,在四川樂山匯入岷江,全長約1000公里,一般被認為是岷江最大的支流,但從地理上說應該是岷江的正源。大渡河兩岸山勢險峻,河中浪大水急,只要一發洪水,船隻就根本無法渡河,雖然河道並不寬,最窄處僅一百米左右,但堪稱天險。


長征系列之六:鐵腳板走出來的勝利



圖4:大渡河兩岸山勢陡峭,河中浪大水急


清朝初期內陸和西藏的交往逐漸增加,但在從四川進入西藏的要津大渡河上人員和物資來往全靠渡船或溜索,非常不便。公元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康熙皇帝為了改善川藏地區的交通,下令在大渡河上修建橋樑。大橋於1706年建成,康熙皇帝為大橋以「瀘水安定」之意取名「瀘定橋」, 御筆親書「瀘定橋」三個大字,並立御碑於橋頭,碑文正文為「瀘定橋」,橫批為「一統河山」。從此瀘定橋便成為連接內陸河西藏交通的重要紐帶,瀘定縣也因此橋而得名。



長征系列之六:鐵腳板走出來的勝利



圖5:康熙題寫橋名的御碑


瀘定橋橋體由橋身、橋台、橋亭三個部分組成。橋身也就是鐵索,是瀘定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橋身長103米,寬3米,共有12164個鐵環相扣組成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橋台落井裡,9根作底鏈,上鋪木板,4根分兩側作扶手,全橋鐵件重40餘噸。相傳修橋的時候,13根鐵鏈無法牽到對岸,後來有位名叫噶達的藏族大力士,兩腋各夾1根鐵鏈乘船渡過河,當他運完13根鐵鏈後,因過於勞累而死,所以在橋西還建有噶達廟作為紀念。真正修建這座鐵索橋,是用粗竹索繫於兩岸,每根竹索上穿上很多短竹筒,再把鐵鏈系在短竹筒上,然後從對岸拉動原來就拴在短竹筒上的繩索,如此就能把竹筒連鐵鏈一起拉到了對岸。東西橋台之間凈跨度100米,橋亭則是典型的中國風格木建築。



長征系列之六:鐵腳板走出來的勝利



圖6:瀘定橋的橋身和橋亭


兩百年以來,整個川西大渡河300公里河段就只有這一座橋!瀘定橋的重要性由此可見,而紅軍只要拿下瀘定橋,那麼大渡河天險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要是奪不下瀘定橋,紅軍就很可能像石達開那樣在大渡河畔被消滅,退一步說如果能在追兵趕來之前進入西康,但是西康人煙稀少土地貧瘠,糧食等物資補給非常困難,仍然是難以徹底擺脫困境。要是奪取瀘定橋,那就可以北上川陝甘青,可以說是天高任鳥飛了。


而此時在瀘定縣和瀘定橋布防的是川軍劉文輝的第24軍第4旅第38團,於5月27日晚剛剛趕到瀘定縣,該團先頭營到達後立即拆除橋板,沿河岸構築工事。團長李全山率領另一個營也在28日天亮前趕到,兩個營隨即在瀘定橋東岸開始布防。但是劉文輝部隊是各地雜牌部隊中裝備最差的,主要裝備是四川土造的「單打一」(單發步槍,沒有彈倉,每打一槍都要重新裝填子彈),而且使用已久,有三分之一不堪使用,加上兵員缺額也很多,所以戰鬥力非常低下。


蔣介石也很清楚瀘定橋的重要性,他電令劉文輝務必加強瀘定橋的守備,劉文輝不敢怠慢,急調所屬第4、第5旅火速增援瀘定橋。雖然說劉文輝的部隊戰鬥力低下,但兩個旅的援軍如果趕到瀘定橋,再憑藉瀘定橋的險要地形,勢必會大大增加強攻的難度。因此紅軍現在就是開始一場和川軍搶時間的行軍競賽了。


5月27日清晨,左縱隊的紅1軍團第2師第4團,就在團長王開湘、政治委員楊成武率領下從安順場出發,直奔瀘定橋。當晚接到紅1軍團轉來中革軍委電令:「王開湘、楊成武:軍委來電,限左路軍於明天奪取瀘定橋,你們要用最高的行軍速度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的任務。你們在此戰鬥中突破過去奪道州和五團奪鴨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記錄」。這就把奪橋的日期比原來又提前了一天,要在5月29日敵增援部隊到達前奪取瀘定橋、佔領瀘定城。而此時,紅4團距離瀘定橋還有120公里!何況這時紅4團剛經過戰鬥和一天的行軍,已經是疲憊萬分,加上去瀘定橋的山道又窄又滑,又正下著雨,一晝夜行軍120公里再發起戰鬥奪取瀘定橋,任務是相當艱巨的,但是在「不完成就是死路一條!」時動員下,紅4團連夜出發,向瀘定橋急進。



長征系列之六:鐵腳板走出來的勝利



圖7:紅軍奪取瀘定橋的作戰示意圖


飛奪的重點在於「飛」


從28日凌晨開始,紅4團向瀘定橋跑步前進,當時還下著大雨,火把都被雨水澆滅。當紅4團進至鄧油房村附近時,對岸川軍劉文輝部向瀘定橋增援的隊伍也舉著火把在行軍,看到行軍的紅軍便吹號詢問,紅4團就用號聲回答,還索性點起火把,冒充安順場退下來的川軍。兩軍隔河並行了約十多公里,川軍就在杵坭甘露寺停下來宿營。而紅4團滅掉火把繼續行軍,餓了也根本沒時間生火做飯,就乾脆抓一把生米送進嘴裡,邊跑邊吃。這時已經有人體力不支倒了下去,掉隊的也不少,但還是全速向瀘定橋趕去。



長征系列之六:鐵腳板走出來的勝利



圖8:河對岸山腰的小路就是紅4團當年走的路線,河近岸的那片房屋就是川軍宿營的甘露寺


29日6時許,紅4團先頭部隊經過杵壩、下田壩、上田壩、沙壩,冒雨急行軍120公里趕到了瀘定橋西街和觀音閣後山,隨即將守備的民團一部繳械,迅速控制了瀘定橋西岸橋樓和觀音閣。中午前後,紅4團主力也趕到了瀘定橋西岸。紅4團隨即在沙壩天主教堂召開全團幹部會議,進行戰鬥動員,明確各部隊作戰任務。首先1營2連選出22名戰士組成突擊隊,由連長廖大珠率領,每人配備花機槍(也就是德制MP-18衝鋒槍)或駁殼槍,這也是當時紅軍在近戰中最好的自動火器,背挎馬刀,腰纏十二顆手榴彈,進行第一波突擊;第3連在連長王有才率領下,每人除攜帶武器外還各扛一塊木板,緊跟在突擊隊後面,一邊前進一邊把木板鋪在鐵索上;集中全團所有輕重機槍和軍團加強給4團的迫擊炮連為突擊隊提供火力支援;以第2、第3營沿河岸展開,組成嚴密的火力掩護,以阻止兩側增援之敵;以3營7連在下游約2公里尋隙偷渡,進行側翼迂迴,策應突擊隊的正面強攻;軍團臨時配屬紅4團的教導營在打箭爐方向,負責監視、警戒。



長征系列之六:鐵腳板走出來的勝利



圖9:瀘定橋已經被拆去了橋板,只剩下13根鐵索


下午16時,團長王開湘、政治委員楊成武都站在西岸橋頭的觀音閣制高點上指揮,輕重機槍和迫擊炮陣地也設在觀音閣及周圍有利地形,然後全團二十多名司號員一起吹響衝鋒號,在嘹亮的號聲中,輕重機槍和迫擊炮同時開火掩護突擊隊開始衝鋒。突擊隊員或是匍匐在鐵索上,或是扶著橋邊的欄杆踩著鐵索,一邊射擊一邊前進,慢慢逼近了東岸的橋頭,守軍開始放火,橋頭立刻被大火包圍了。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西岸指揮作戰的團長王開湘和政委楊成武大喊:「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為了最後的勝利,沖呀!」突擊隊員在上級和戰友的鼓勵下,奮不顧身衝進大火,殺入城去,和守軍展開了激戰。



長征系列之六:鐵腳板走出來的勝利



圖10:突擊隊攀爬著鐵索發起衝鋒



長征系列之六:鐵腳板走出來的勝利



圖11:二梯隊一邊鋪木板一邊向前推進


而此時在下游偷渡的7連也利用臨時捆紮的竹筏,在隱蔽的河灣處成功渡過河,迅速向瀘定橋攻擊前進。這支迂迴的奇兵突然出現在守軍側後,讓守軍軍心大亂。團長李全山趕緊打電話向正在龍八部的旅長袁國瑞報告受到紅軍的夾擊,照這樣子滬定橋很難守住,請示怎麼辦。袁國瑞這時正受到東岸紅軍右縱隊的襲擊,也是自身難保,因而只匆匆回答「我們這裡也很緊張」就掛斷了電話。這下李全山更加驚惶失措,完全亂了方寸,認為既然後方旅主力的情況都已經大告而不妙,顯然紅軍主力已經夾江而上,自己很快就要受到前後夾擊,決難久持,馬上決定由周桂三營長率部斷後,自己帶著其餘部隊拔腿就退往天全,而周桂三也有樣學樣,派饒傑連長率部斷後,自己也趕緊退向天全。總算饒傑的連隊原來是滇軍,還算有些戰鬥力,在瀘定城裡進行了頑強抵抗。所以當突擊隊衝過橋後,守軍其實只不過一個連。接著3連在鐵索上鋪好木板,4團主力隨即從橋上衝進城裡,肅清守軍,至19時完全控制了瀘定橋和瀘定縣城。在奪橋戰鬥中,擔負最先突擊的22人突擊隊只有4人犧牲,但是很遺憾這22人的名單沒能保留下來,今天能確定姓名的只有8個人。


由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的右縱隊紅1師經過鐵絲溝、石門坎、小寨子、海子山,在龍八部與增援瀘定的川軍第4旅主力遭遇並展開攻擊,擊潰第4旅主力後於22時抵達了瀘定縣城。劉伯承走上瀘定橋,用腳重重地在橋板上連跺三腳,感慨萬千地說:「瀘定橋啊,瀘定橋阿,我們為你花了多少精力,費了多少心血,現在我們勝利了,我們勝利了!」作為四川人,劉伯承很清楚瀘定橋的險要和重要,所以才這樣感慨。


隨後,紅軍主力便從瀘定橋上渡過了大渡河,勝利擺脫了國民黨軍的堵截,粉碎了蔣介石藉助大渡河天險將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夢想。


瀘定橋也因此成為紅軍長征中最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有著「十三根鐵索劈開了通往共和國之路」的壯美讚譽,新中國十大開國元帥中就有七位元帥當年就是從瀘定橋上走過的。


而此戰的勝利,關鍵並不是最後的奪橋之戰,而是此前一晝夜120公里的急行軍,最終成功地搶在川軍援軍趕到前一舉突破僅有一個團川軍據守的瀘定橋,因此飛奪瀘定橋的重點和前提其實就是在飛兵贏得戰機的「飛」上。


是奇蹟還是宣傳


對於飛奪瀘定橋這場戰鬥,近年來出現不少質疑,認為是誇大的宣傳而非事實。


首先是川軍為什麼只拆掉橋板,而不幹凈徹底地將橋一炸了之。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大渡河300公里上下唯一的橋樑,守橋的川軍是當地部隊,深知這座橋對當地交通的重要價值,炸了橋必定嚴重影響當地交通。要知道消滅紅軍和他們並沒有太大的切身關係,但炸斷了這座橋的影響對他們來說肯定比消滅紅軍重要得多,所以只是拆除了橋板做做樣子,畢竟紅軍走了,可日子還得過呀。


其次,一晝夜120公里,還是冒雨在山路上行軍,這樣的神速是否可能?一般正常情況下徒步行軍晝行夜宿一晝夜約30公里,如果輕裝急行軍可以達到60公里,但是在緊急情況下,將人的潛力全部激發出來的話,120公里也不是沒有可能的。比如紅軍之前搶佔安順場,紅1團一晝夜的急行軍也達到了70公里,紅5團在搶佔鴨溪的戰鬥中也曾創造一晝夜急行軍80公里的紀錄。再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時,有一支武警部隊就曾有過20小時冒雨徒步行進90公里的情況。那麼歷經多年機動作戰考驗,本來就是翻山越嶺如履平地的農家子弟,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創造出一晝夜120公里的徒步行軍速度,也是完全可能的。



長征系列之六:鐵腳板走出來的勝利



圖12:紅4團的行軍路線,一晝夜行軍120公里


最後,怎麼能夠一手持槍一手攀鐵索,還要冒著守軍的火力衝鋒,簡直是無法完成的任務。一方面,守軍是裝備最差的川軍24軍,主要是四川土造的「單打一」,不但射速慢,而且射程很近,有效射程只有幾十米,而紅軍突擊隊是配備了最精良的自動武器,MP-18衝鋒槍和駁殼槍,射速快火力猛,還有後方輕重機槍和迫擊炮的掩護,完全可以壓制住守軍。



長征系列之六:鐵腳板走出來的勝利



圖13:在紅軍中俗稱「花機槍」的德制MP-18衝鋒槍,射速快火力猛,比川軍的「單打一」先進多了


另一方面,紅4團7連在下游偷渡大渡河的迂迴行動,和突擊隊的正面強攻形成了夾擊之勢。再加上劉伯承、聶榮臻指揮的右縱隊也正沿東岸推進,並已經和後方增援守軍的第4旅主力發生交火,這種深遠縱深的迂迴直接威脅了守軍的後路,徹底動搖了守軍的戰鬥意志,直接導致守軍團長棄城而逃,接著斷後的營長也逃了,真正的守軍其實就只剩下一個連了,裝備又差戰力又低,自然無法擋得住紅軍的決死突擊了。我們以往只講22人突擊隊的強攻,很少有人知道還有右縱隊紅1師的大迂迴和7連的小迂迴,這雙層迂迴有力策應了正面的突擊,同樣功不可沒。當然,如果單單只憑紅4團的正面強攻,自然會困難很多。而右縱隊其實就是後手,萬一紅4團攻擊不利,那麼右縱隊的紅1師還可以直接從東岸發起攻擊,沒有大渡河的天險,要奪取瀘定橋自然也就是十拿九穩的。也就是說,紅4團的強攻並不是奪橋的唯一手段,沒有紅4團,還有紅1師,當然紅4團能一舉奪取瀘定橋自然是最好的結局了。



長征系列之六:鐵腳板走出來的勝利



圖14:飛奪瀘定橋的紀念碑


所以客觀來說,紅4團飛奪瀘定橋是確實無疑的,他們克服種種困難飛兵急進和面對鐵索橋依然勇敢衝鋒的精神,還是值得我們敬仰和懷念的。飛奪瀘定橋也因此創造了紅軍長征中急行軍的最高速度,成為紅軍長征這段輝煌史詩中的傳奇篇章。


本文首發於看看新聞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軍事 的精彩文章:

殲-20到底有多牛,為什麼總能佔據軍事新聞頭條
長征系列之五:戰略方向的轉變,打造新的領導核心
抗日戰爭:游擊戰和陣地戰哪個好?
二戰日軍最有特色的戰鬥帽和兵種標誌
《湄公河行動》:中國版的海豹突擊

TAG:深度軍事 |

您可能感興趣

步兵的鐵腳板
中國步兵的鐵腳板
軍事地圖:讓長征中紅軍鐵腳板上長眼睛
陸軍必須要有雙舉世無雙的鐵腳板!當過兵都畢生難忘
解放軍的鐵腳板,重裝「快遞」部隊一夜可機動數百公里
鐵腳板 放心游匯川助力高考公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