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何邁入科學觀鳥的大門(坑)

如何邁入科學觀鳥的大門(坑)

題圖來源:llee_wu / CC BY-ND

知友|王蛐蛐

昨天被邀請回答個問題「如何入門觀鳥」,感覺這個問題真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明白的,還是克服下懶癌,多寫幾句吧。

其實邁入觀鳥的大門,並沒有什麼難的。

當你看到一隻鳥兒,首先想到的是「真好看」,「有趣」,「它叫什麼名字」而不是「這玩意幾兩」,「紅燒好還是清蒸好」的時候,你已經站在了門口,而當你想要看更多的鳥的時候,就已經邁進一條腿了。

當然,如果想再往裡面走兩步,則還需要多了解一些。嗯,首先就是喜聞樂見的買買買。

圖鑑

圖鑑會告訴你你看到的是什麼鳥,沒有圖鑑,觀鳥就只能停留在大鳥小鳥和麻雀的這一步了。

但是圖鑑和圖鑑的差別還是蠻大的,有的適合新手,有的適合老手,有的好,有的差,有的只能墊桌腳。

首先要推薦的,必然是馬敬能的《中國鳥類野外手冊》。這本書對於中國觀鳥的意義,用什麼樣誇張的語言來描述都不過分。

在沒有野外手冊的時代,中國民間觀鳥的先行者們依靠的是爬檢索表,翻拍國外圖鑑的方式來識別看到的鳥,雖然在手冊之前,也有寥寥幾本圖鑑,但是要麼種類很少,要麼畫的慘不忍睹,而野外手冊文字質量高,繪圖水平高(對於那個年代來說),而且價格又及其便宜(相對於其他圖鑑),觀鳥者一下子就有了利器。

對於任何一個想在國內看鳥的人來說,如果只買一本圖鑑,必然要買《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買好書,還要用好書。很多人看手冊,都只看繪圖部分,但是,文字部分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文字中會描述形態,習性,鳴聲,生境等信息,這些信息對於找到這種鳥或識別是非常有用(為什麼有用,我後面會講)。

此外,對於鳥類的描述,會有一些專門的術語,例如過眼紋,初級飛羽,眼先等等,這些術語指的是哪兒,手冊的最前面也會有圖解的。

這些術語都是觀鳥者要熟知的,要不你聽到別人描述一個全身黃色,過眼紋黑色的鳥你就會抓瞎,或者你向別人詢問,只能說出「大鳥,黑色,有白斑」這樣的描述,多半也不會得到準確的回答。

所以,觀鳥的第一步,先買一本《中國鳥類野外手冊》,然後,反覆地看,熟悉它。

在中國鳥類野外手冊之外,各地都出了一些地方性的手冊,例如適合華北地區的《北京地區常見野鳥圖鑑》,適合華南地區的《香港及華南鳥類》(香港出版),廈門鳥會、武漢鳥會等鳥會還出過介紹本地鳥類的小冊子(非正式出版物), 同樣也適合初學者使用。

拓展一下,《中國鳥類圖鑑》也是本不錯的書,有興趣閱讀更多內容的,可以參考。

當然,對於初入觀鳥大門的人來說,手裡有兩三本圖鑑也就夠用了,隨著水平提高,觀鳥範圍越來越大,可以入手更多的更適合的圖鑑。


圖鑑有繪圖圖鑑和照片圖鑑兩種,各有利弊。

初學者往往喜歡照片圖鑑,感覺更真實,現在國內出的一些圖鑑大部分也是照片圖鑑。

但是照片圖鑑也有不足:照片中很多鳥的姿態並不利於展現全部特徵;鳥本身顏色受光線影響較大;一些罕見物種很難有清晰照片,不得不用極為模糊的照片代替甚至完全空缺,而繪圖圖鑑則避免了這些問題,但是繪圖圖鑑對於繪圖者要求甚高,時間長,費用高,因此國內出版的繪圖圖鑑還比較少。

什麼樣的書對於初入門者沒有價值?

有些書看著還行,但是對於觀鳥來說沒有意義,不需要買,新手需要注意。

1. 大部分 DK 系列的圖鑑

DK 圖鑑是很好的普及書,但是不適合觀鳥者使用。首先,DK 的書並不系統,只是選擇了部分有特色的鳥種予以呈現,在編排上,也不是按照分類系統或地理分布編排;其次,DK 系列通常介紹的是歐美的物種,和東亞物種差別較大。


2. 厚到你背不動的書

例如《中國鳥類生態大圖鑑》。這也還算是一本好書,但是太重太厚,帶不出去。當然,如果有錢,買一本平時在家翻翻,熟悉一下也還算不錯。

3. 過於專業的書

例如中國動物志鳥綱各卷,一些分類群的專著,這樣的書可以留到以後再說。

4. 拼湊的書

就像我之前撕過的那本《常見動物識別圖鑑》,編者自己腦子裡還是水呢。這本書雖然收回了,但是在市面上,這樣的書不在少數。例如這本:

(這 TM 明明是黑鸛好不好,書里這樣的錯誤還很多)

(徐老師我再盜您一次圖啊,承蒙我看得起,回頭您請我吃飯吧)

特別要點出一本《中國鳥類圖鑑》。

本書完全抄襲馬敬能的中國野外手冊,只是在語句上有非常微小的調整,非常無恥。請大家認清這本。



這是這本書在噹噹上的試讀章節。


這是中國鳥類野外手冊中相關內容,大家可以自己對比。

望遠鏡

鳥都是警覺又好動的傢伙,所以望遠鏡是觀鳥者必備的,但是挑選望遠鏡,特別是作為新手如何選擇第一個望遠鏡,還是有點要說的。

首先不要迷信所謂的「俄羅斯望遠鏡」,「軍用望遠鏡」,這些都不是觀鳥的好選擇。天文望遠鏡也不適合觀鳥。

觀鳥用的望遠鏡有兩種:單筒望遠鏡和雙筒望遠鏡。雙筒望遠鏡輕巧,便於尋找,使用方便,單筒望遠鏡放大倍率大,適合觀水鳥,貴,使用不便。

放大倍率大並不意味著就適合觀鳥,有一次我帶一人看鳥,看到有初學者直接扛著單筒去了,說「這個放大倍率大」,但是單筒的視場很小,我敢打包票,他什麼也找不到。

初學者只要買雙筒望遠鏡就好了。等有了一些經驗,再買單筒不遲。

雙筒也分兩種,一種是這個樣子的普羅鏡:

另一種是這個樣子的屋脊鏡:

這兩種各有千秋,他們的成像原理是不太一樣的。普羅鏡便宜,但是重量大;屋脊鏡更好用,但是價格高。

望遠鏡有很多參數,所有的鏡子都有個數字,例如 ,前面一個是放大倍率,後面一個是物鏡口徑。

觀鳥要考慮重量,通光量等因素,一般會選擇 8*42,10*42,8*32 等規格。

為什麼不要更大的放大倍率,因為更大的倍率意味著更小的視場,手輕微的抖動,從鏡子中看去就會晃得很厲害。而口徑太小,看上去就會很暗。

對於體力不太好的,或者想買一個小巧的鏡子隨身帶著也有選擇,那就是口袋鏡,8*20 這樣的規格可以輕鬆地攜帶,但是由於口徑小,所以必須要買名牌鏡子才能保證亮度。

在品牌方面,如果經濟寬裕,毫無疑問應該選擇三大名牌:徠卡,蔡司,施華洛世奇,好鏡子帶給你的體驗是完全不同的。

當然,動輒上萬的價格也是很多人不得不認真考慮的,特別對於初學者,不妨先買便宜一點的鏡子用,有了經驗再換也不遲。

國產的鏡子其實是個入門的不錯選擇,500 左右的就可以用了,1500-2000 就有不錯的選擇了,為避免被說成是軟文,具體品牌就不推薦了,但是請記住一分貨,1000 的鏡子,和一萬的鏡子,差別是很明顯的!

服裝

(什麼?有人說要穿迷彩服?)我個人意見,純粹扯淡。不會接近鳥,穿了迷彩服也沒用。

我們的經驗是,鳥的反應和穿什麼衣服沒關係,和行為有關係:接近鳥的時候,如果挺直身子大步走,穿什麼都扯淡 -- 慢慢走,慢慢接近,讓鳥逐漸適應,儘可能放低身體,比穿什麼重要的多。

很多新手看到個鳥,就興沖沖跑過去,結果什麼也看不到。

觀鳥是個安靜,要有耐心的愛好。

穿自己舒服的就好,保暖,好穿脫(經常會走熱了脫的)。

我覺得穿暗色的衣服的作用是:不顯臟,可以不用洗(大霧)……我有個朋友,有條觀鳥專用褲子,據說好幾年沒洗過……

好了,買買買這事兒說完了,該出門找鳥去了。

如何找到鳥兒呢?

1. 生境

觀鳥要找合適的生境,那什麼才是合適的生境?

反正不是人喜歡的那種,城市綠地大草坪,修建的很整齊的花圃這樣的,鳥都會很少。灌叢,農田邊緣,未修整過的濕地,非單一樹種的林子,都是合適的觀鳥地。

有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山上一片綠,但是全是松樹或者桉樹,這樣的地方基本不會有鳥。不同的鳥也會有不同的生境需求,這時候就該拿出野外手冊看文字了。

一般來說,各地的植物園一般都是觀鳥比較好的地方。當你坐了仨小時車,到了植物園,你會發現好像是有鳥,但是你看不到 2333~ 很多時候,鳥都不會老老實實的呆在枝頭或者大路上,於是你得自己去找。

2. 叫聲

聽叫聲是一個重要的方法,尋聲去找,通常總會有收穫,有的時候聽到一群聲音逐漸接近,那就是鳥浪來了。 

南方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林子很好,但是很長時間都沒啥鳥,突然間聽到一片鳥叫,逐漸靠近。

麻利兒的,緊張起來,會有一大波鳥涌過來(請注意不要斷錯句),這就是鳥浪,鳥浪中會混有多種。

當聽到鳥叫的時候,意味著鳥就在你附近,趕緊找找。

3. 觀察風吹草動

還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樹枝或者灌叢里有不太正常的顫動,不是風刮的那種。

趕緊觀察,這意味著那裡有動物,大部分是鳥,也有松鼠或者小獸的可能。

我見過的最大的動物是一次發現蘆葦中有動靜,還不小,我以為是個比較大的獸呢,最後等出來一個……拉野屎的。


4. 守株待兔

另外一種找鳥的辦法,就是在適合的地方,等。

這個適合的地方,可能是水坑,可能是開滿花的樹等等,能不能等到鳥,一個看運氣,另一個,就是看對於鳥對生境選擇的了解與熟悉程度了。

找到鳥了,下一步就是要識別了。

還沒有開始觀鳥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說「我這裡只有麻雀啊」,但是開始觀鳥一兩個月之後,又會覺得全國的珍稀鳥種都會在小區的花園裡露面,當然,這都是錯的。

當看到鳥之後,怎麼才能知道看到的是什麼呢?這時候需要學會描述。

很多人問鳥問得都很靈魂。我的經驗是:沒看過鳥的和新人的描述,在大小上都不可信。

我們看書上寫的這個鳥 20 公分,但是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大,因為那都是量標本量出來的。

把標本拉直,從頭到尾,還不算腿長。事實上活鳥不會這麼呆著的,天冷的時候鳥會縮一團,受驚的時候會炸開毛。

而且,很多人對於長度缺乏一個確切的概念,特別是在望遠鏡中看到的。因此,對於初學者,不妨找個常見的鳥作為對照:這個鳥有麻雀那麼大,有鴿子那麼大,有烏鴉那麼大。

在大小之外,還需要恰當的描述,如果問「這個鳥頭上有白的,是什麼?」這就不好確定,因為白色頂紋還是白色眼先,差了很多。

熟悉不同的部位名稱,可以快速規範的描述一個鳥。

一隻鳥出來了,又該怎麼觀察呢?我的意見是,看鳥要先看大,再看小,再看大。

什麼叫先看大?一隻鳥出現在眼前,先要迅速判斷是什麼大類的,是鶇?是鵐?是鷚還是鶲?

同一個類群的鳥,會有相似的體型,近似的習性。

每個類群都有自己的特點,剛開始看鳥的時候,要儘快熟悉。

我參與編的一個圖鑑是這樣做的,用剪影做快速索引,熟悉的人,一看剪影,就知道是什麼大類。


初學者一定不要上來就鑽到什麼腳什麼顏色,什麼這個翅班比那個長一點這種細節中去,一定要學會先看大,看型,看類群。

看大之後看小,小就是細節,同一個類群種,眉紋的差異,上下嘴的顏色等等都可能是識別要素。比如褐柳鶯和巨嘴柳鶯,兩者長得很像,但是眉紋有所不同:褐柳鶯眉紋前端邊緣清晰,而巨嘴眉紋前端邊緣模糊。

所以,要熟悉各個部位名稱,更要熟悉什麼類群的觀察要點在哪裡。

《兩岸三地 50 種柳鶯類辨識》

比如鶲鶯類,眼眶顏色,是否閉合,開口在哪裡,眉紋頂紋是否有,顏色如何等等都是重點。

看完小,再看大。這個大,說的是要注意觀察行為,觀察生境。這是非常重要,但是容易被人忽視的。

很多鳥有特殊的行為,比如抖尾巴;比如有一類鳥喜歡站在突出的枝頭,看到昆蟲就起飛捕捉,然後再回到原地。有經驗的聽我一說就知道是什麼鳥兒。

再說生境,大部分鳥只會出現在特定生境。

例如樹林中的沙錐類,在國內沒別的,只有丘鷸。高山草甸濕地中的沙錐類,只有林沙錐。烏雕偏愛濕地,蛇雕喜歡林子,掌握了生境,能夠更好地找到鳥,判斷鳥的種類。根據行為,甚至能夠識別很近似的種。

所以,出門看鳥,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鳥有什麼樣的行為都是很重要的信息。

看到這些信息,可以和野外手冊上文字描述相互印證,非常有助於識別。

再說下拍照。現在有能力購買相機和長焦鏡頭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是相機對於觀鳥,也是有利有弊的。

拍照在很多時候可以留下清晰的影像,便於事後的識別,很多時候也能給拍攝者帶來一種「收穫戰利品」的感覺,但是在拍照的時候,拍攝者往往會忘記了仔細觀察和關注行為,而將注意力投入到對焦,曝光之中。仔細的觀察,對於識別來說還是很重要的。

當然了,有些人喜歡識別鳥種,喜歡追求看到更多的鳥種,也有人就是喜歡觀賞行為,並不在意看到多少種鳥,這都無所謂,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就好了。

當新手入門一段時間後,往往躍躍欲試,想要去雲南,西藏,四川這樣的勝地「朝聖」,但是我的意見是,在一年之內,不要去太遠的地方,就待在自己的城市,看好身邊的鳥,打好基礎再出門。

否則,當你一下子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生境,完全陌生的類群的時候,會像餓了很久的人面對滿漢全席,要麼吃不下,要麼脹破肚子,特別是在雨林中,甚至可能走上好幾天,別人都看了很多鳥而你一隻也沒有看清楚過。

每一個城市,都有一些很好的觀鳥地點,例如北京的植物園、沙河、野鴨湖,上海的東灘,廣州的中大,武漢的沉湖等等,只要多在城市中走走,也會有很好的發現。

最後,附上觀鳥的守則,希望所有的觀鳥者都能遵守:



  • 賞鳥,是賞自然界中野生鳥類,不賞籠中鳥。


  • 不飼養野生動物鳥類或放生進口鳥類,以免破壞鳥類生態平衡。


  • 觀鳥時,遇到鳥類進行築巢或育雛,切記「只可遠觀,不可近看」的原則,保持適當觀賞距離,以免干擾親鳥的行為。


  • 拍攝野生鳥類,應采自然光,不可使用閃光燈,以免驚嚇它們。


  • 有些鳥類,生性害羞,隱秘不易觀察,不可使用不當方法引誘其現身,如丟擲石頭等行為。


  • 不可過分追逐野生鳥類,因為有些鳥可能因氣候惡劣,體能衰弱而暫時停棲某一地區,此時,他們急需休息調養,您的追逐行為,可能導致其步向死亡之途。


  • 不可為了便於觀察或攝影,隨意攀折花木,破壞野鳥棲息地以及附近植被生態。


  • 請尊重鳥類的生存權,不要採集鳥蛋,捕捉野鳥。


  • 請不要用食物等誘拍鳥類,這會造成它們營養不良,失去遷飛時機,嚴重的會造成死亡。

請記住,鳥類的福祉永遠大於我們看到它或是拍到它!

另外,所有的戶外活動都會有風險,觀鳥也一樣,請注意自身安全。

外出觀鳥,需要帶好足夠的飲用水,注意避免被蟲蛇咬傷,遇到毒蛇請驅趕,而不是殺死。


「閱讀原文」
下載「知乎日報 App」
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海賊王邁入科技時代!科學家水平大排名!
技術+變現新碰撞白鷺開發者沙龍邁入廈門
技術+變現新碰撞白鷺開發者沙龍即將邁入鷺島廈門
林允 邁入微胖界的女神允
菲律賓空軍邁入噴氣機時代:總統杜特爾特卻如此評價新型戰機
我國空間科學邁入「原創時代」
邁入美國波士頓,體會外域城市的歷史蘊含
銅陵學霸邁入美國麻省理工 最大遺憾沒參加高考
專訪黃端:閩港合作將邁入新階段
安切洛蒂,邁入千場傳奇俱樂部的和藹胖子
中國海軍將邁入電磁炮時代!黑科技武庫戰艦將吊打美國海軍?
碧桂園的「六脈神劍」——如何邁入福布斯全球300強
郭沫若書法——食古而化 超邁入神
港口邁入發展高速期 專家獻智港城關係「新模式」
皇家藝術學院OFFER喜報!寰球繆斯學員獲皇藝女裝設計碩士OFFER!成功邁入全球第一藝術院校!
即將邁入融合時代,網路文學將如何演進?
我國大型頁岩氣邁入商業化開發階段
成都邁入國家中心城市
恭喜《新木乃伊》邁入年度十大爛片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