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宋怪事,大臣處處同皇帝作對,竟還連連陞官

北宋怪事,大臣處處同皇帝作對,竟還連連陞官

北宋怪事,大臣處處同皇帝作對,竟還連連陞官


文/晏建懷



北宋怪事,大臣處處同皇帝作對,竟還連連陞官


北宋非常重視台諫制度(中央監察制度,設御史台和諫院),尤其是宋仁宗一朝,官員因讜言直聲而名震天下者不在少數,像范仲淹、歐陽修、包拯等人,最初都是成名於御史、諫官任上。當時,還有一位赫赫有名的諫官,不但敢說,而且敢做,多次與皇帝叫板,連宋仁宗都怕他三分。


同時,他不僅在性格上耿直,在事業上亦極其勤奮,詩歌藝術聞名當時,書法成就享譽古今,有才情、有識見、有追求、有擔當。尤其是在福州、泉州等多地主政期間,他發展教育,建設水利,打擊豪強,破除陋習,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想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實事好事。他,就是被老百姓讚頌為:「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萬古長清風」的千古名臣蔡襄。


蔡襄,字君謨,興化仙遊人(今福建仙游)。十九歲即以開封府鄉試第一的突出表現考取進士,名動京師。進仕後,他歷任西京留守推官、知諫院、知制誥、翰林學士、三司使、知福州、知泉州等職,以正直端方、敢於言事的特點孑然獨立於士林,不入時流。


北宋怪事,大臣處處同皇帝作對,竟還連連陞官



1036年冬,范仲淹因彈劾宰相呂夷簡獲罪,落職饒州(今江西鄱陽),歐陽修、余靖、尹洙上書抱不平,結果也被貶出京城。當時,蔡襄還只是小小的西京留守推官、館閣校勘,言微資淺的他,公開站出來仗義執言,作組詩《四賢一不肖》,稱頌范、歐、余、尹為「四賢」,臭罵在范仲淹貶官時推波助瀾的高若訥為「不肖」。其中,《右范希文》一詩曰:「中朝鶯鶴何儀儀,慷慨大體能者誰。之人起家用儒業,馳聘古今無所遺。當年得從諫官列,天庭一露胸中奇。矢身受責甘如薺,沃然華實相葳蕤……」蔡襄這一組詩洋洋千言,氣勢磅礴,士人爭相傳閱,一時洛陽紙貴。據說,當時恰有契丹使者來宋,他們購得此詩,攜帶至遼國,張貼於幽州館舍,供人品鑒。


1043年,蔡襄與歐陽修、余靖、王素等四人,被宋仁宗任命為知諫院,出任諫官。這給了正直無私的蔡襄一個施展才華、報效國家的平台,他更加執著於上書言事,匡時濟世。蔡襄生活的時代,北宋王朝已經有了七八十年的發展,朝廷承平日久,許多舊的制度已經不適應新的形勢,積弊叢生,危機四伏。當時,災情頻發,京東旱災,江淮蝗災,秦州地震,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憂心如焚的蔡襄向宋仁宗上《言災異》奏摺,直言不諱地指出:「不顓聽斷,不攬威權,使號令不信於人,恩澤不及於下,此陛下之失也」,認為災害連連,是因循守舊、人事不修的結果,他要求宋仁宗自我反省,更加勤政務實,樹立朝廷威信。此奏一出,聞者悚然,把當時朝廷內外在大臣們嚇出一身冷汗。


1044年,開寶寺發生火災,安奉佛牙舍利的靈感塔被毀,朝野震驚,許多宮人甚至燒炙手臂,剃去頭髮,表示對佛的崇敬歸命。宋仁宗也信佛,深感惋惜,他安排人把靈感塔地宮中所藏佛牙塔移入內宮供養,並計劃重新建塔安奉。蔡襄聽說後,極力反對,他上書說:「非理之福,不可徼幸。今生民困苦,四夷驕慢,陛下當修人事,奈何專信佛法?或以舍利有光,推為神異,彼其所居尚不能護,何有於威靈。天之降災,以示儆戒,顧大興功役,是將以人力排天意也。」(《宋史?蔡襄傳》)蔡襄的意思是,舍利若真有靈性的話,那它為什麼連自己居住的房子都保護不了呢?他不但把宋仁宗重修佛塔的想法嘲笑了一番,還認為不修人事、專信佛法,那是以人力逆天意,本末倒置,勞民傷財。蔡襄的話,擲地有聲,如同一支支離弦的響箭,紛紛射向了宋仁宗。好在宋仁宗心懷仁慈,除了繼續潛心佛法、關愛舍利之外,對蔡襄的話,倒也沒怎麼計較。


北宋怪事,大臣處處同皇帝作對,竟還連連陞官



後來,蔡襄出任知制誥,當上了宋仁宗的秘書,負責起草詔令。歷代秘書崗位都是前途無量的美差,只要順從了皇帝的旨意,出將入相幾乎指日可待。蔡襄卻一點也不懂得珍惜崗位資源。參知政事梁適,因結交內侍當上了宰相,遭到御史馬遵、呂景初、吳中復的多次彈劾,梁適的追隨者上書宋仁宗,說如今御史濫用職權,而宰相卻動輒得咎,以後誰還敢當宰相?


左右為難的宋仁宗,一面聽從御史建言,把梁適罷相,又以彈劾材料中有風聞之詞為由,把三位御史貶出京城。當宋仁宗安排蔡襄起草貶三位御史的詔書時,蔡襄卻認為按照祖制,御史彈劾官吏,風聞之言亦可參考,御史不必擔責,竟然拒絕起草詔書,致使宋仁宗作出決定後,卻無法完成誥命手續。不過,奇怪的是,這樣一個處處作對,常常讓皇帝不快的人,宋仁宗非但沒有貶他的官,降他的職,反而對他格外厚遇,曾感嘆說:「有子如此,其母之賢可知」,主動給蔡襄母親賞賜帽子、披肩之類的珍貴服飾,親筆書寫「君謨」二字,安排特使拿著詔書,專程送達蔡襄家裡,以示寵幸。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帝國的臉譜 的精彩文章:

翰墨詩書之家,扶貧濟困之人,為何一夜之間被逼瘋了?
李白也有仗勢欺人的作派:皇上給我調過羹,貴妃給我捧過硯
韓信造反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他即使有那個賊心也沒那個賊膽
這樣一個英勇善戰、果敢決絕的英雄,為什麼只能稱王而無法稱帝?
史上第一個建立「人才庫」的宰相,只問才幹不論親疏

TAG:帝國的臉譜 |

您可能感興趣

兒子登基做皇帝之後,處處與皇帝作對,她究竟是為何?
這位牛人處處與皇帝作對居然還不斷被升職 ?!
僅次於粟裕的第二大將,為何建國後成為死對頭,處處作對
這位大臣處處為外國說話,為何後世還評價他是忠臣,而非漢奸
歷史上真實版的「小燕子」,在皇宮處處遭凌辱,連死都不安穩!
這大俠保駕孫中山,攻打閻錫山,卻處處碰壁,結局太慘!
奕訢之痛:有做皇帝的本事卻只能做王爺,還處處被慈禧壓制
為何韓世忠處處跟秦檜對著干,秦檜卻不敢對他下殺手?
吳昌碩作畫,處處都是書法
美國小姐背後的故事,處處是艱辛
此人外祖父為李鴻章,畢生才華橫溢,卻因一事被魯迅處處譏諷
蔣勛說紅樓:處處都是慈悲,處處都是覺悟
南北朝君王:蕭綱,本有才能生於亂世,處處受制結局凄慘
海賊王趣談:身為四皇之一,這個海賊團怎麼好像處處受欺負?
此人是益州才俊處處和劉備作對,諸葛亮曾為他求情但仍難免一死
卓偉處處打壓楊冪?僅僅是因為楊冪得罪在這個背景深似海的人!
職場老好人,處處想著八面玲瓏,卻處處都不是人
她是清朝生育子女最多,生一兒子成大清皇帝,卻處處與子作對!
劉德華皈依師父:為什麼你做事會處處都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