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人類首次看到一顆死星的「重生」

人類首次看到一顆死星的「重生」

人類首次看到一顆死星的「重生」

哈勃太空望遠鏡1998年拍攝的「魔鬼魚星雲」。ESA / Hubble / NASA

萬物皆在變化。但是許多變化發生得很慢,以致於我們窮盡一生,也未必能夠覺察到。

恆星的演化,就是這樣一個緩慢的過程。通常來說,人類無法對此有一個直觀的感受。但是最近,一些天文學家觀察到,一顆恆星的溫度在短短二十年時間內,竟然就上升了一倍。

這顆恆星的編號是 SAO 244567,位於天箭座。它距離地球約有2700光年,是一個行星狀星雲的中央星。它拋射出來的外層物質,形成了所謂的「魔鬼魚星雲」。天文學家通過可見光觀測這個星雲已有45年之久。在1971至2002年其間,這顆恆星的表面溫度突然上升了將近4萬攝氏度。而最近天文學家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發現,SAO 244567又開始冷卻和膨脹。

雖然並非前所未見,但確實是一種異常現象。假如恆星的原始質量是太陽的3至4倍,那麼它溫度的急速上升就比較容易解釋。然而數據顯示並非如此。所以在這幾十年中,它一直是個謎。

針對這一現象,天文學家的一種解釋是,它溫度的上升,很可能是由「氦閃」引起的。我們現在看到的這顆恆星,正處於「氦閃」觸發後,重新開始膨脹的一段時期。

「氦閃」是指包裹在恆星內核外部的氦,由於恆星持續收縮帶來的溫度上升,而引發的短時聚變反應。根據恆星演化理論,當「氦閃」發生後,恆星很快就會發生膨脹,溫度也會降下來,進而在表象上,回歸到它的前一演化階段。新的觀測結果證實了這一猜想。「氦閃」產生的核能量迫使原本已經很小的中央恆星開始膨脹,回復到原來的大小。

人類首次看到一顆死星的「重生」

公元前10300年,那時恆星的半徑是太陽的152倍,表面溫度大約是3500攝氏度,是一顆橙色星。此時,它已經失去了一半的原始質量。這顆恆星在隨後的10000年中逐漸縮小到了太陽體積的40倍;與此同時,溫度上升到了6800攝氏度,顏色也變成黃白色。當恆星溫度上升到20000攝氏度時,恆星內部的氦聚變被觸發。「氦閃」過後恆星迅速轉變為一顆藍白色的星,表面溫度高達21000攝氏度,而體積只有太陽的4倍。SAO 244567繼續收縮,直至其體積只有太陽的1/3,溫度達到60000攝氏度。2002年它到達的就是這一階段。而最新的觀測結果表明,這顆恆星現在仍然是藍色的,仍然極為熾熱。其表面溫度仍然高達50000攝氏度。但此時它已經開始膨脹,它的體積已經恢復到了太陽的2/3。未來幾百年間,SAO 244567將會繼續膨脹,直至回到它原本擁有的巨大體型和橙色色調。

這可能是人類首次看到恆星「氦閃」後的重新膨脹。

但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對SAO 244567行為的解釋還是不全面的。在人們擁有更好的恆星演化模型之前,它仍是一個謎。

關注微信公眾號 cosmoscape 更有意思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空天文 的精彩文章:

這個太陽臨終時,竟將自己吞噬
首個探測器抵達,兩大航天實體聯手意欲揭開火星生命之謎
還別說,印度探測器拍攝的火星照片也像模像樣的

TAG:星空天文 |

您可能感興趣

不裝逼就會死星人,這幾個星座的人,絕對是
人類是否有可能建立一個「死星」?
人類不用再怕外星人了!NSN造死星來保護地球
二次元中的吐槽帝,不吐槽會死星人
一個「沒有潤唇膏會死星人」的私房好物
不八卦會死星人
不拍經典就會死星人的巨星們,你們看過幾部?
那裡的一天相當於大半年時間,惡劣環境讓它成為一顆「死星」!
死星背後的科學:如何摧毀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我用宜家的燈做了一個死星~
一招拯救「聊天死星人」
解開千年謎題:這些證據證明月球並非是一顆死星
直擊「星球大戰」:這個「死星」激光器能否在現實中出現?
致星戰粉,你可以拎著爵爺的頭,扛著死星在家健身了
舒爽動圖:做一個竹製的死星!
黑洞無情吞噬恆星!科學家聽到了將死星球的「死亡悲鳴」!
地球附近有顆星戰終極殺器「死星」,不是美國建的
火星最新突破,科學家質疑,火星要成為死星了?
有了它倆 就能造《星球大戰》里的死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