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章方松:「以勢寫象」與「就勢觀象」——讀《楚簡書法探論:清華簡〈系年〉書法與手稿文化》

章方松:「以勢寫象」與「就勢觀象」——讀《楚簡書法探論:清華簡〈系年〉書法與手稿文化》

章方松:「以勢寫象」與「就勢觀象」——讀《楚簡書法探論:清華簡〈系年〉書法與手稿文化》



《中國美術報》第41期 學術月刊

章方松:「以勢寫象」與「就勢觀象」——讀《楚簡書法探論:清華簡〈系年〉書法與手稿文化》



《楚簡書法探論:清華簡〈系年〉書法與手稿文化》


作者:邢文

版次: 中西書局2015年10月版


江南溫州,雖為炎熱的盛夏,然而,時常不歇的微雨,給大地增添了雨韻中的綠意。陋室前的小園子,樹木蔥鬱,草綠花盛,偶有南風徐來。此時,捧讀邢文先生的《楚簡書法探論》,令我感到無比快意的欣然,彷彿從荒野林中發現山水黛綠、景色奇艷的一派生意氣象。讀罷此書,乘興寫下一段隨感性的文字。


楚簡為中國最早的手稿文化源頭之一,由此出發研究楚簡手稿文化,具有審視人類文字學、人類學、思維學諸多人文領域的學術意義。此著依據楚簡與清華簡《系年》發現漢字書法與手稿文化現象與特點,是「第一部系統探求戰國書法筆法,準確地說,是戰國楚簡書法筆法的專書」,「第一部從中國書法的角度探討中國手稿文化的專書」。


我們知道雖然手稿本身就是書法,但手稿文化研究不同於書法研究,因為手稿文化研究從書家的手稿書法藝術的筆墨、線條章法來認識書寫者的情感與思維,以及靈識神性的諸多人文精神意味的,亦即從書寫者的人生學識性情來認識手稿所涵蘊的人性美學價值,將手稿書法的筆墨、線條與章法,作為解讀書寫者的情感與思維、生命狀況、思想意境的諸多心靈秘奧。顯然,從楚簡的手稿文化研究來認識中國書法與手稿文化更為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意義,在於從手稿文化的書法用筆造型,字體構設諸多審美意象中,尋找漢字內在的文化走向流程規律的奧秘。


邢文博通上古文化,「雖然夏代的文字尚無可信的材料發現,商代的甲骨文卻已演進為高度發達的文字系統。殷商甲骨上不論是毛筆朱書還是契刻文字,它們所留存的都不僅僅是古代文字的書寫形式與體系,更是上古中國原始宗教、祭祀禮儀、政治思想與社會歷史文獻,從文字的形式到記載的內容,無不表現著獨特的古代中國的手稿文化」。在此大背景中探討楚簡手稿書法的定義、性質及其與中國手稿文化的關係,提出「至戰國而筆法備」的卓識見解,呼籲建立作為獨立分支學科的戰國書法與手稿文化的研究,試圖把握中國古代書法從西周銅器銘文至東周戰國簡帛所見欹勢的傳統義理與表現特徵,探求「勢」在楚簡書法中的關鍵意義,並提出戰國楚簡書法「以勢寫象」「就勢觀象」的重要特徵。

他分別以橫、撇、捺筆法所見相關筆畫的不同筆法表現為例,詳盡分析探討其基本形式特徵與規律,並從手稿書法的體勢、筆法、結體、章法的微觀技術細節出發,著重提出楚簡書法結體的九大特徵與規律,又回歸中國手稿文化的廣漠文化背景中,探討清華簡《系年》及其書法與中國手稿文化諸多微妙關係的問題。


邢著從楚簡筆法出發提出新觀念:「以勢寫象」與「就勢觀象」。他認為「以勢寫象」與「就勢觀象」,跟「文字字形分析不屬一系」。文字字形,只是漢字造型的形式而已。雖然漢字造型具有「六書」的蘊意,但作為文字元號的載體,跟書寫者的「筆墨」,自然是兩碼事。作為手稿書法藝術的表現,則是書寫者的情感與思維以及智性的載體意涵。邢著所論的「以勢寫象」與「就勢觀象」,認為楚簡書寫過程以「筆墨意象」的「以勢寫象」表現,達到書寫藝術的「就勢觀象」效果。正如他所舉例的「這種筆墨意象,與『兵』字的構字象形無涉,全出於筆墨書勢——以勢寫出,就勢而觀」。


「以勢寫象」,是書者書寫創作的過程;「就勢觀象」,是書寫完成作品的過程。「勢」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書寫者的「勢」由其情感、思維與智性綜合神識的表述過程,並由此表述過程而創造藝術「意象」。鑒賞者以此「勢」的表述過程,來欣賞或評判其具有「獨立性」藝術意象。古人認為,一橫可見長空排雲之勢,一捺可見一波三折之意,此為書者營「勢」之後「意象」的美感形象。因此,「勢」為由「形」化生的書者精神的「意象」。書法之「勢」,內涵底蘊豐瞻深厚,非一般人所能悟識。筆勢,則為書者筆力與筆意雙重組合的創意。筆力與筆意表達的氣勢,營造了空間行氣的力度與態勢及勢能。比如,「末筆的重筆,往往使下字避讓其勢,從而拉開了縱向字距;縱向字距的增大,增加了縱向行氣的空間與力度,進而使縱勢得以強化。」


「勢」包括筆墨意涵的形、神、氣、色諸多因素。「筆墨意象」皆由「勢」所營造。由其「意象」重新深入分解其創作「意」中之豐瞻「味」涵。其豐瞻的手稿書法「意味」,是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的非語言藝術信息載體。也就是反過來從其書寫者筆墨的線條與墨色所產生「筆勢」意象,釋義書寫者的情感與思維以及學識與智性,所表述的豐富人文精神意蘊。由此演繹,邢著為深化中國書法與中國手稿文化研究,提供了許多嶄新的學術思路。


邢著為中國手稿文化下了明確的定義。他認為,手稿文化指以手寫本乃至列印稿等方式記載與流傳文獻信息的文化傳統。「從西周到東周,從甲金到竹帛,中國手稿文化從思想內容、禮儀特徵、文獻形制、流傳方式到藝術觀念、書寫技法等眾多方面,已經形成體大思精、民族特色獨具的書法與手稿文化傳統。」通過深入研究清華簡,他指出清華簡《系年》的文字特點,「不僅竹簡所書楚文字墨跡清晰,字例充分,而且在文字結體規範的基礎上,簡文書寫筆法豐富,章法安排置陳有度,是入門性楚簡書法研究的理想材料。」不過,「書法作為一種文化,自然屬於中國手稿文化的一個部分。然而,見於中國古代手稿之中的手書墨跡,卻並非都是書法。」在中國傳統的觀念中,書法指書寫的法度,也就是說有法度的字,稱之為「書法」,而一般不講究法度的,隨意性的手書墨跡卻稱之「手澤」類的墨跡手稿。手稿一般指信札或草稿類的文書,或在畫上題寫邊款的墨跡。人類每一時期的書寫工具(筆、墨與帛、簡、紙)的轉換,往往成為手稿書法變革的重要推動力。

邢著深入詳盡地考察思索,對楚簡的筆法及用筆進行論證式的分析與考證,為中國書法的承前啟後,打通了研究中國文字與手稿書法的渠道,提供了許多發散性的多維視野的啟發性思考。比如,邢著從楚簡書法的書勢、筆法、結體與章法諸多問題,進行深入仔細分析後,結合清華簡《系年》的書跡字例,提出楚簡書法是先秦中國手稿文化中最具美學特徵的一種文化表現與現象,「中國書法的核心審美價值,取決於中國人的宇宙觀」,「在中國,柔筆兼具的實用性與精神性,柔毫書寫過程中的人筆互動、水墨交融,與古代中國陰陽宇宙觀相合,天人相應,具有無可替代、難以言傳的精神價值與審美價值,從而傳承數千年,在人類文明史上一枝獨秀」。此論點為中國書法與中國手稿文化研究,開闢了新的審視角度。而且,人們常論的「書畫同源」,僅限於「筆墨同源」的探索,往往忽視中國書畫空間審美「同源」的奧秘。中國書畫章法審美構設往往以「計白為黑」的宇宙空間意識表現藝術意味。比如,甲骨文與鐘鼎文、楚簡的空間構設如「星空現象」,與中國山水畫渺小人物融於廣大天地景域的「天人合一」的形式,正是表明甲骨文與鐘鼎文的空間「星空意象」與中國畫「天人合一」的空間意識,皆以中國古老宇宙觀的體現。邢文提出對中國書法與手稿文化的研究,正如他所說「不應該以異域的東方文化去滿足西方世界的獵奇之心與附庸風雅,而是應該切入中國書畫對天、地、人、神之道的悟出,探討中國文化對人類認識自己也認識宇宙的貢獻」。


邢著之所以為楚簡的手稿文化研究開闢了新視角,得益於他對楚簡實物的體悟研究。正如古文字學家李守奎先生所語:邢文教授的《楚簡書法探論:清華簡〈系年〉書法與手稿文化》,「不僅有深入的文獻學研究,而且會受到書法界的關注」。


弘揚中國美術精神 彰顯中國美術氣派


關注美術前沿熱點 報道中外美術新聞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單位:中國國家畫院


國內統一刊號:CN11-0292


國內郵發代號:1-171


海外發行代號:C9257官方微信:izgmsb


聯繫我們:zgmsbvip@163.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報 的精彩文章:

鄭工:區域研究與福建美術
閻海軍:藝術鄉建開花容易結果難
秦家驄:尋訪九百年前的祖先墳墓
「藝道日新——張曉凌師生作品展」在北京恭王府開幕
丁方:我們需要「文藝復興式藝術教育」

TAG:中國美術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書法理論」崔瑗《草書勢》和趙壹《非草書》
書法箴言:梁同書《頻羅庵論書》
文徵明書法欣賞:行書《雜詠詩卷》
俊爽清婉:明 王陽明 草書《象祠記》書法碑帖
庄雅雍容:清 梁詩正 行書《跋仇英清明上河圖》書法欣賞
清代王文治書法冊頁《快雨堂詩稿》
學習書法應知道的《書寫之法 》
試論當代書法理論批評文章的文風
文筆遍天下:明 文徵明 行書《茶歌》書法欣賞
書法風:顏真卿行草書書法欣賞《裴將軍詩》
任政書法欣賞:行書《蘭齋宋詞行書帖》,完整版寫的很美!
平緩舒展、書法極精:北魏 楷書《元纂墓志銘》書法碑帖
文彭書法欣賞:行書《岳陽樓記》
歐陽詢書法與書論之文化境界
書法、《書法清口》與書學討論會
修心與書法:陽明開悟當年草書佳作《象祠記》全本賞析
書法《氣息論》
元代倪瓚楷書書法賞析《靜寄軒詩文卷》
珍藏|《啟功論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