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善:傅抱石作品真偽鑒定芻議(下)
《中國美術報》第41期 藝術財富
紙張鑒定有門道
曾有人以為從傅抱石作品的用紙來鑒定真偽有較大的意義,或許是這樣。但這裡我們必須注意到傅抱石几乎是什麼紙都試用過——只要是他在當時可能搞得到的。傅抱石比較喜用墨色反應較好的皮紙,據考證傅抱石用的皮紙,抗戰前後多是貴州、四川產的土紙。他對各種紙張的嘗試從來沒有停止過,在試用之後,依據自己的喜好,定其優劣,決定取捨。筆者注意到宣紙,特別是煮錘類的宣紙,傅抱石從來沒有放棄使用過。以用紙來佐證傅抱石作品的真偽,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可能很有力,例如明明是1960年前後生產的紙張,而落款的年份卻是19世紀40年代前後,這顯然就有問題。但問題正如要讀懂和認識傅抱石的作品一樣,用紙問題上也首先要認識各種紙張的特性,包括水墨在紙上反應出的效果。傅抱石喜用較厚實的紙張,因為較厚實的紙張才「吃得消」他那獨特的用筆方式,如下筆重、速度快、猛刷猛掃、反覆加工等等。
傅抱石作品《鐘聲扣白雲》以2352萬元的成交價成為了2016榮寶春拍中價格最高的一件書畫作品
作為研究者只從印刷品來觀察顯然不可能有較完整的認識,甚至從已經裝裱完備的原作上來看,都不一定能全面了解認清。我們有幸能從傅抱石的遺物和遺作中去認識,對比研究古人,這是個得天獨厚的條件,筆者曾見過傅抱石生前用過的紙張,一般都較厚、較結實,有的甚至厚得如已托裱的鏡片一般。皮紙(麻紙)厚得如三層夾宣一樣,而且濕水和不濕水時都可以比較容易地揭開,一分為二,乃至一分為三,但這類紙張尺幅都不很大,且沒有一定的尺寸規範,顯然都是過去民間作坊所為,原本並不是用來畫畫的,在傅抱石的遺作中我們也看到了用這類紙張畫成的作品。不僅如此,因為這類紙張的易揭性,傅抱石生前也曾利用過紙張的這一特性,作品畫完之後將其一揭為二,最上面的一層拿去付裱。這樣一揭,原先用的水、墨、色等有相當部分便留在了下面的第二層上,而上面的一層原作便產生了一種特別明快的感覺,然而要保留用筆很重的習慣,卻又不是很薄的紙張可以承受的,這就是裝裱以後令人費解的原因,誤認為傅抱石用的是薄紙,其實不然。此外,有時剩下的第二層,傅抱石覺得其可自成一畫,再行加工而成一張顯得非常別緻的作品的事也是有的。當然,也有傅抱石生前未及處理,而後有好事者添加使之「完成」,這兩種情況都有,而且有山水,有人物,亦有人景山水。我們有時在某些畫冊上看到兩張傅抱石的作品幾乎一模一樣,只是墨色感覺相異,常常一張有款而另一張無款,或有印無款(印是後人加上去的),就是這種情況。傅抱石自己曾說:「拙作的面目多,幾乎沒有兩張以上布置相同的作品,實際這是造化給我的恩惠。」但是這並不妨礙傅抱石同一個題材畫上許多遍,甚至幾十遍。
傅抱石 夜破東羗圖 紙本設色 106.2cm×60.7cm 1945年 2016香港蘇富比秋拍以2764萬港元成交
這裡的情況大致有二:其一,反映出傅抱石極其嚴謹的創作態度,再三反覆而後成;其二,特別是1949年以後傅抱石名聲愈隆,各種場合求畫者甚,為了應酬,常作某些題材。他在創作《西陵峽》一圖時,一次落墨多達數十張,鋪了一地,他從中選出自認為有加工價值的加工完成;應酬時,常畫《觀瀑圖》《聽泉圖》之類題材。在傅抱石的遺留畫稿中有許多未完成的作品,是每個研究者、鑒賞家十分寶貴的研究材料。因為傅抱石的性格和習慣是只要是他認為不滿意的作品,他的態度是「毀去它」,有的是畫到半途覺得「不能成立」,或「既經寫完而仍不符我之所預期的,我也毀去它,毀了之後,這個題材就暫從緩議」。所以,我們可以說,凡是傅抱石留下來的手稿都有它被留下的理由和藝術價值,因為不是如此,便會被「毀去」。難怪據熟悉傅抱石的同輩人回憶,在傅抱石的洗手間里有很高一大疊被裁作「衛生紙」用的「不能成立」的畫稿。由此,給我們鑒賞者一個啟示,除以上論及的「揭紙」情況之外,傅抱石畫中造型和筆墨幾乎完全一樣的人物是不存在的,山水樹石部分則更加不可能。我們在鑒定傅抱石作品的時候,經常看到一些所謂「高仿」的贗品,常常在這些地方露出馬腳(當然也絕非這一點,假的終歸是假的)。傅抱石喜用吸水性適中的紙張,但完全不吸水的熟紙,他也是很得心應手。筆者曾見過他在熟紙上畫的山水,因為作品未經裝裱,所以從反面看得出是一張熟紙,如若將其裝裱之後,很難讓人相信是畫在熟紙上的。作品全畫水墨,墨法高超而講究。用墨獨到是認識傅抱石作品的要素之一。
傅抱石 湘夫人 紙本設色 105.2cm×60.8cm 2016年春拍2415萬元成交
造假猖獗 權威出版不權威
近年來,傅抱石的作品價位一再攀升,屢創新高,同時,這似乎也刺激了造假者手法的提升。造假者利用現代刊物、現代印刷技術,利用權威性的人和事,利用專家、學者、特殊身份的鑒定者,利用權威性的單位、出版機構等等,製造假佐證。造假先造「參照物」,假畫推出之前假證已經流行,具有更強的隱蔽性、欺騙性,逼迫讀者和藏家就範。這種手法常常需付出較高的成本,但一旦得手則利益更高,故此類手法有愈演愈烈之勢,是近年傅抱石假畫案的重要特點。
傅抱石 林泉高寄 紙本設色 113.5×66.5cm 1945年 2011中國嘉德秋拍以3737.5萬元成交
例如利用香港一權威性書畫收藏性刊物,千方百計使假作在上面刊出,像傅抱石的《雪擁藍關圖》一幅字款多,一幅字款少,但卻都是「乙酉小雪前五日」傅抱石款。傅抱石為何一日之內畫兩幅幾乎一樣的一優一劣的作品呢?!而且,畫幅尺寸長寬只有一厘米之差,手法亦顯得太簡單了,但是請別小看這種手法,它也往往得手。在同樣這本刊物上發表的《毛澤東詩意圖》雖被識破,據說它照樣被人高價收去,說明「權威人士」或具有特殊身份和地位的人故事講得好了。
傅抱石 山鬼 紙本設色 134cm×67cm 1946年 2016年春拍成交價5175萬元
國內某某美術出版社新近出版《傅抱石精品集》,收錄了不少傅抱石精品的同時,也夾帶了傅抱石偽作之「精品」,這著實令人吃驚。國內美術出版社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往往讓人們不會懷疑、不敢去懷疑,就像利用有名的博物館展出傅抱石的偽作一樣,讓人不敢相信其偽,比真的還要堂而皇之。
2003年,有人專程帶一幅傅抱石的作品《松風觀瀑圖》來南京傅抱石紀念館要求鑒定,畫一打開便知是一件明顯的偽作,而且水平低下,可是來者聲稱這件作品曾發表於1986年4月的《新美術》和《浙江美術》第四期,以及12月出版的《浙江美術學院學刊》,作品尺寸為94cm×47cm。同時,來人當即從包里取出一本十分陳舊的上述「學刊」。此份「學刊」之真偽筆者未加仔細鑒別,但略加比對,顯然「學刊」封底所刊署名傅抱石的《松風觀瀑圖》,就是來人帶來要求為之鑒定的作品。注意,1986年前傅抱石的作品在海內外已經有較高的價位,但尚未有飆風之勢。
傅抱石 秋江放艇 紙本設色 80cm×48cm 1962年 保利廈門成交價564.25萬元
2003年至2004年期間,有人給傅抱石紀念館來函呼籲隆重舉行傅抱石百年誕辰紀念活動,提出了宏大的計劃和建議,同時寄來了一些傅抱石作品的照片,並表示如若需要可提供作品參加傅抱石百年誕辰活動中的展覽。此外,還提供了一些收藏者的名單、工作單位和身份及收藏的傅抱石作品目錄,從照片上看作品的水準並不很差,其中有一幅《攜琴詩友圖》上題款:「商吾先生囑政。甲申九月新喻傅抱石東川寫。」商吾先生是誰,不得而知,但是1943年(癸未)、1944年(甲申)與傅抱石交往頗多的卻有一位「王商一」先生。「癸未雙十」傅抱石曾給王商一去「信」,書信內容題在一幅人物畫的右上段,並於此前的「癸未六月」曾贈畫《蕭然放艇學漁人》一幅給王商一先生,此畫王商一先生後又轉贈別人,在傅抱石款下方王商一題:「紹唐我兄惠存,王商一轉贈。」印有王商一白文章一枚,此畫現存南京博物館。僅此一點可知作偽者並不了解史實。另傅抱石給王商一的「信」上將商字寫成「啇」並非一字,只是漢字中的一個偏旁,傅抱石寫道:「啇一吾兄……」而作偽者卻變成了「商吾先生」,誤認「啇一」下的「一」為多餘,豈不可笑。其實這一誤是致命的,傅抱石是不可能有此失誤的,儘管他將「商」字誤寫成了「啇」。
略舉傅抱石偽作案例一二,以證前論,不知當否,還請專家學者賜教,不勝感激。
傅抱石 平沙落雁 紙本設色 1958年
弘揚中國美術精神 彰顯中國美術氣派
關注美術前沿熱點 報道中外美術新聞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單位:中國國家畫院
國內統一刊號:CN11-0292
國內郵發代號:1-171
海外發行代號:C9257官方微信:izgmsb
聯繫我們:zgmsbvip@163.com
※章方松:「以勢寫象」與「就勢觀象」——讀《楚簡書法探論:清華簡〈系年〉書法與手稿文化》
※鄭工:區域研究與福建美術
※閻海軍:藝術鄉建開花容易結果難
※秦家驄:尋訪九百年前的祖先墳墓
※「藝道日新——張曉凌師生作品展」在北京恭王府開幕
TAG:中國美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