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魯白:科學家創業能成嗎?

魯白:科學家創業能成嗎?


?《知識分子》主編、清華大學教授魯白



撰文 | 魯白(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神經生物科學家)




  



今天中國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包括相當資深的科學家,開始進入創業的行列。有人就問:科學家創業的風口是不是已經來了?




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回答yes or no。不如轉換一個角度去看,如何更好地構建中國高科技創業的生態環境。






不斷改善的高科技創業生態




從大的環境來看,首先國家已經深刻地認識到,過去靠規模巨大的市場、靠廉價勞動力、靠改革開放30多年的政策紅利積累的優勢,正在逐漸失去。中國正在變成世界第二大國,真正要成為一個強國必須要靠科技。所以國家在政策上,在資金投入上大幅度支持高科技的發展。




其次,中國採取了相當有力的吸引人才的措施,大批的海歸,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海歸,為高科技發展帶來人才的強力推動。由於人才水平的提高和資金投入,中國的科研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一些領域已經做得相當不錯。原創性研究才是高科技產業的原動力。



第三方面,資本其實是推動高科技發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中國的投資界已經有了相當的積累,也變得慢慢成熟,變得不那麼短見,變得對高科技有興趣。




第四個方面,中國的地方政府作了相當大的努力,有各種各樣的政策,資金以及資源的輔助,靈活的人才引進計劃,以及高科技園區,孵化器等等,也很好地推動了中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還有一個值得提及的重要因素,就是跨國公司在中國建立為數不少的研發中心,他們帶來了高科技創業所需的嚴謹態度和先進的管理和文化,也引進和培養了大批人才,在某種意義上推動了中國的高科技發展。另外,中國的研究外包產業(CRO)近幾年蓬勃發展,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給高科技創業降低了門檻:不需要什麼事情都自己做了。




總體上,這五個方面構成了今天中國的高科技創業生態。同時,政府推動的「萬眾創新,大眾創業」,和近年來國內逐漸形成的企業家精神(勇於創新,甘當風險,務實執行),使有些人認為以色列、美國、中國是少數幾個在世界上比較適合高科技創業的國家。






科學家是否適合創業




高科技創業離不開人,其中重要的主體是科學家。如何看待科學家創業?是不是中國已經到了技術的爆發點?我認為不能一概而論,需要具體分析。有些行業的科學技術可能已經到了一個爆發點,而有些則正在醞釀過程當中,甚至還有一些遠未成熟,所以從總體上很難籠統地說中國是否到了一個技術的爆發點。




具體到生物技術領域,近幾年發展迅速的癌症免疫治療、基因科技、幹細胞與組織工程技術、基因編輯技術、表觀遺傳學、生物醫藥、基因檢測、醫療器械等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重視,無論是科學界還是投資界都非常關注,也許在生物科技領域有相當一部分技術可能會在不遠的將來有比較好的發展。




什麼樣的科學家創業者會受到投資者關注?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年輕科學家,擁有比較獨創而先進的技術,他們富有激情,極其渴望將自己的發明轉化,他們意志堅定,百折不撓,具有極強的執行力、適應性與靈活性。還有一類是資深科學家,具備企業家精神。他們有遠見、願景清晰,對科學的認識兼具深度與廣度,並且有鼓動性與號召力、組織力,善於溝通協調。




但是,成為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他們都需要組建懂得企業經營和市場拓展的團隊,最好擁有可能建立市場壁壘的技術。有時候一個在科學領域已經很成功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成功反而會變成包袱,因為這樣的人創業往往缺乏必須的冒險精神。




一個科學的工作最終變成一個產品甚至商品,是一件相當了不起的事情,但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大學教師們往往敝帚自珍,看重自己的技術,但對於真正實現商業化過程中所經歷的汗水和淚水並不清楚。這裡面有投資人的貢獻、經營管理者的貢獻、企業科學家工程師的貢獻、法律財務後勤人員的貢獻,等等。因此,科學家創業要有一種心態,其出發點應該是怎樣將自己的科研技術推向轉化應用,也就是將自己的科研提高到另一個境界。要有做出造福人類的產品的情懷,而不是科研之餘順便賺點錢。現在的資深科學家中有很多人都在做公司,好像很時髦。但是一個事實是,大部分高科技公司是要失敗的。你把人生中那麼寶貴的時間撲上去,做了幾年後失敗了,那是多大的損失啊。因此,科學家創業要真的有激情,要有巨大的投入,還要充分估計高科技創業的風險和難度,而且找到合適的團隊非常重要,要懂得與大家一起創業分享成功。






創業與投資都需要專業性





?《拜杜法案》的提出者。來源:Boston College Office




眾所周知,美國因為1980年代出台的《拜杜法案》極大地推動了高科技創新,其核心在於國家把發明權利授予發明人所在的大學或機構,但它們不能夠阻礙將這一發明專利轉化,由此大大解放了美國高科技創業的束縛。




中國政府今年5月也出台了《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站在整個國家向現代化,向高科技邁進的角度來講,是相當不錯的政策,值得進一步深入思考的是,怎樣更好地構建高科技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在我看來,任何一個高科技創業,從創意到技術到樣品再到產品和市場,是相當長的過程。中國當前缺乏的是從基礎研究到技術到樣品這一段的投資。基礎研究有國家科研基金投入,到了樣品階段風險資本才敢進來,但兩者中間的階段,是一個空擋,需要有資本投入,進行孵化,後面的成功率會高很多。其實這並不需要太多的錢,希望得到高校、地方政府、私人基金會等資源的支持,會孕育很多可能性。




另外還需要改善的一點是,對科學家創業的企業進行合理的人才配置。這裡非常需要的是職業管理人員,需要有經驗的CEO。清華大學的X-Lab創新創業教育有一點做得不錯,他們邀請了校友中有相當創業經驗的企業家、投資人來指導、幫助年輕的創業者解決創業中的各種問題,這些創業導師還會帶來各種資源,這樣就大大提高了高科技創業的速度和成功率。




創業是從無到有、非常艱難的一個過程,而很多科學家,特別年輕科學家,基本上沒有經驗。某種程度上來說,高科技創業尤其需要創業者與投資人兩個方面都具備相當的專業性,並且很好地結合。




在美國,風險投資者專業度相當高,有很多投資人對某些專業領域的理解非常深入。中國的投資人也正在趨向專業化,很多投資人都會花時間和精力去跟大學教授和研究人員交流,學習專業知識,去了解他所投資的領域,慢慢也變成這個領域的專家,甚至已經有一些投資人開始支持科學共同體的發展,這是中國科技投資的一個趨勢,或者說良好現象。




一個創業者可能擁有某個關鍵技術,但是圍繞這個技術最終做成產品可能還需要許多項其他技術,需要原材料,需要用戶和市場。因此,尋找合適的投資人變得重要。一個好的投資人不僅帶來資本,而且帶來各種資源,包括管理人才的資源,能夠為創業者提供周邊的技術支持,供應商,服務商和下家市場的資源,兩者的優勢結合可能令創業事半功倍。







本文系《知識分子》與《科技日報》聯合出版的系列專欄文章。




點擊訪問已發表精彩文章:




20160912 饒毅:以智力推動科學,以科學貢獻社會 | 與《科技日報》聯合開篇


20160922 王小凡:國產新葯的「制度瓶頸」怎麼破?


20160926 中國需要擴大以人為本的科研資助機制


20161010 魯白:與日本比,中國科學的差距在哪兒?


20161017 張雙南:科研工作者退休年齡應該差異化


20161024 徐星:在韓春雨事件中我們還該關注什麼?


20161031 饒毅:我國今天的新葯創新超過了1970年代嗎?




暢談科學精神、領略科學前沿、欣賞科學文化、促進科學發展,歡迎來稿共談!聯繫地址:zizaifenxiang@163.com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


回國 | 蜂窩煤 | 轉基因紀錄片 | 曹操後人 | EB


屠呦呦 | 王曉東 | 白岩松 | 何江 | 張鋒 | 楊振寧


大隅良典 | 科學隊長 | 冬蟲夏草 | 艾滋 | 疫苗


吃貨 | 盧煜明 | 王小凡 | 核心期刊 | LIGO



知識分子
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投稿:zizaifenxiang@163.com
授權: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知識分子






點擊「閱讀原文」,牽手科學隊長!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在家能成佛嗎
中國科學家又攻克一項黑科技:或能成為破解所有密碼
誰能成為科幻界的「局座」?
哪類家電能成智能家居的主宰者?
你也能成為奧運健將的科學三招
以色列為什麼能成為世界級的創業工廠?
原創「張三」為什麼能成為優秀員工?
「轉基因人類」 真的能成嗎?這些科學家有點瘋狂
陳孝榮_文學創作基礎課_第一講: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作家
每個人都能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嗎?
憑什麼它能成為「國家名片」?科技自己會說話!
宇宙之外還有其他的宇宙嗎?科學家發現的新現象或能成為證據
愛情的賭博你能成為贏家嗎
從動漫玩家到創業贏家,如何能成功逆襲?
斯坦福商學院發布中國學生也能成優秀創新者
任何人都能成為機器學習專家
古董藝術品:或許能成為藏家關鍵時刻的救命稻草
矽谷創業教父霍夫曼:只有這樣才能成長為「獨角獸」
重磅 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神經藥物可能成為癌症治療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