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博士》吞下70%大盤,漫威秒殺DC的秘訣在於這三點
假如上天再給DC一個機會,跟漫威的差距或許不會這麼大。
文丨郭思思 編輯丨於華東
截至11月6日零點,《奇異博士》上映兩天票房突破2億,在首映當日的周五砍下8000萬票房,拿下了當天大盤的近70%,周六更是單日收穫1.2億票房,同樣逼近當日大盤的70%,預計最終票房可達7億,也算給11月的票房來了個開門紅。
奇異博士,漫威宇宙第三階段神一樣存在的人物,在現實世界中也是滿滿的存在感。值得一提的是,《奇異博士》在上周末已經在33個海外國家和地區先行開畫,電影首周瞬間狂卷8600萬美元海外票房成績,不但登頂海外票房周冠軍,同時也引爆觀眾好評如潮,遠超漫威之前三部成功的作品:《蟻人》、《銀河護衛隊》和《美國隊長2》。
近幾年來,漫威在電影行業混得風生水起,而同行業的DC卻開始有些力不從心了。在不少作品裡,就連華納自己也開始調侃自己。比如華納出品的《生活大爆炸》中,DC的閃電俠卻說自己買了漫威的股票。
很多人影迷說,1970年代到1990年代,銀幕超級英雄一直是DC的天下。然而DC漫畫雖然作為超級英雄電影的始祖,但是卻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1998年《蝙蝠俠與羅賓》的慘敗,讓DC徹底放慢了腳步,一直到2005年才推出了新的蝙蝠俠電影。
DC風靡一時,華納卻白握了一副好牌
華納一開始製作《超人》《蝙蝠俠》這兩個系列電影,就不是為了讓這兩個英雄聯動的。可是恰巧之後的市場需要英雄的聯動來引爆市場。
《蝙蝠俠:開戰時刻》(2005年全球票房3.52億美元);《蝙蝠俠:黑暗騎士》(2008年,全球票房10.02億美元);《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2012年,全球票房10.82億美元)。
黑暗騎士三部曲算是DC電影的重啟之作,是完全獨立的系列,在保留黑暗基調的基礎上,拋棄了漫畫色彩過於濃厚的部分,塑造了一個現實化的蝙蝠俠。之前網上有個段子,說是當年布希訪華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看《黑暗騎士》了么?可見這片子在當年有多火爆。
但是,華納只是看中了蝙蝠俠和超人這兩個英雄超高的人氣和世界級的影響力,至於其他超級英雄,以及DC漫畫那一套宏大的世界觀,華納並沒有好好地重視並發揮他們的價值。因為其旗下還有著各種各樣的盈利項目。比如,《哈利波特》系列和《霍比特人》系列等等風險小、獲利極大的項目。
然而,漫威的思想就要開闊得多。2008年《鋼鐵俠》上映(全球票房5.85億美元),漫威雄心勃勃地推出了漫威電影宇宙計劃。先拍各個角色的故事,後拍英雄戰隊復仇聯盟,這樣各部影片的設定是統一的,還在各部影片中埋下相互聯繫的伏筆,形成一個統一的世界觀。
從票房表現上看,漫威系列的前三名,《復仇者聯盟1》(全球票房15.2億美元)、《復仇者聯盟2》(全球票房14.05億美元)、《鋼鐵俠3》(全球票房12.15億美元),全球票房和內地票房均遠超DC系列前三名電影。
直到2011年《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完結之後,華納才把目光重新投向了DC電影宇宙中。但是當時漫威的《復仇者聯盟》計劃已經提上日程,華納太過急切地想要推出關於正義聯盟的電影,於是匆匆趕拍了一部《綠燈俠》(全球票房2.19億美元),結果票房口碑雙雙落敗。
2013年DC製作的《超人:鋼鐵之軀》第二次嘗試開啟DC電影宇宙,票房上算是挽回了一點顏面,全球票房6.63億美元。並決定將在2016年~2020年的未來五年內,陸續推出10部DC漫畫改編的電影作品,這是要放大招的節奏啊!
漫威贏在了逗比無下限,DC輸在了正經太局限
DC電影的製作方式跟漫威影業是不同的。漫威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影視部門,也就是片頭出現的「漫威影業(Marvel studios)」,這意味著漫威在影視方面擁有很大的自主權,除了電影風格整體受到母公司迪士尼的影響以外,製片人、演員、編劇、導演幾乎都可以讓漫威影業決定,漫威影業也在開始的幾部電影之後擁有了自己的發行權,所以漫威影業可以相對自由地製作電影。
而DC呢,長期以來都沒有自己的影視部門。1969年就被華納兄弟公司收購,旗下一切角色的版權均歸華納所有。DC甚至連動畫部門都沒有,動畫電影都是由華納安排工作室製作並由華納發行。這就造成了DC在電影方面很沒有自主權,想要拍什麼,選擇誰,都不能自己決定。
再說DC和漫威的電影風格。DC就像一個中年大叔,穩重但是苦大仇深,一個個就好像背負了整個世界的重任。DC的風格往往是黑暗壓抑,或者人物具備多重身份與性格,時不時還有哥特風,讓人們看完的感覺就是「恩!不明覺厲」。
而漫威就像一個陽光少年,秉承了母公司米老鼠的青春活力且有合家歡的套路。漫威中各種CP和搞笑劇情吸引的受眾群體非常廣泛,不僅能吸引年輕人甚至連孩子也能看懂其中的笑點。
就比如這次的《奇異博士》,雖然劇情還是漫威的老套路沒有什麼驚喜,但是其中的笑點依然不少。比如最後的KO大boss的部分,本以為會是狂拽酷炫吊炸天的打鬥高潮,沒想到「卷福」同學僅僅靠「月光寶盒」式的重複洗腦,就把大boss制服了……
更重要的是,漫威的英雄大多是有自身缺點,帶點愛情友情,且內心有脆弱之處。而DC的英雄大多比較完美,是光明與正義的化身,一切為了社會、為了國家、為了人類!有網友調侃道:漫威里永遠也不會出現羅夏這樣的人物,而DC里也永遠出不來死侍。他們彼此各為自己贏得了一部分的影迷,只不過漫威的受眾群體範圍更廣。
漫威的成功,給中國電影市場帶來的三大啟示
漫威角色對於電影市場來說是新鮮的,而DC在近年來電影質量參差不齊,電影間缺乏聯繫,難以形成長期的發展,不同電影與電影間的互動也難以形成。但是漫威卻一路狂奔,能做到現在的規模也是有一定的套路可循:
1、合家歡
漫威的電影大多以通俗性、情感線、正能量(大團圓結局)來塑造故事和形象,定位合家歡,迎合儘可能多的觀眾口味。
《奇異博士》的劇情也是足夠簡單,所有的邏輯僅憑「時間相對論」就都可以解釋了,這跟國內的《無極》也有點像,觀眾理解起來也不費勁,剩下的就是老少通吃的打鬥、科幻、幽默搞笑了,當然,也少不了年輕人最愛的愛情線——Time will tell how much I love you.
反觀中國的類型電影,這幾年剛起步,合家歡電影的起步更晚,好萊塢的合家歡電影,對於中國電影產業來說,具有很高的借鑒意義。
科幻主題就是合家歡大片的主要組成部分,而且更方便全球化,不會受文化差異的太大影響。科幻題材本身就很受歡迎,它擁有高度視覺化的形式感,能滿足國際消費者對視覺震撼的需求。另外,一個豐富的虛構世界能夠為電影周邊商品和其他商業搭配開發提供無限的機會,再加上合家歡的套路圈粉簡直易如反掌。
2、奇觀
現在人們的欣賞水平逐漸提高,對電影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嘆為觀止的特效以及大場面製作都是吸引觀眾的神之奧義。 「奇觀」,也是電影區別於電視,能夠賣座的關鍵因素。
對於《奇異博士》,觀眾看完之後的第一句話可能就是「特效太贊了」!
就比如張藝謀執導的電影《英雄》,儘管有人認為電影沒有完整的情節,缺乏深刻的主體等等,但是這部電影的視覺文化很深刻地傳達給了觀眾。就算故事情節都忘記,但是觀眾仍會記住那些鮮艷的顏色,比如漫天的黃葉、紅衣的女子、像蜻蜓一樣在水面的男子等等。
從美學上看,電影作為視覺藝術,本身就有語言和視覺形象兩個方面,而奇觀電影是為敘事電影開闢了另一條途徑。
再譬如《大魚海棠》,沒有用科技技術,而是用美術打造了銀幕上的恢弘壯麗。它不僅呈現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式的自然美學,同時還不失中國風,渲染了符合中國人審美觀念的銀幕奇觀主義。
3、接地氣
有時候,人物性格太過完美,反而會讓觀眾覺得那些角色很有距離感,不切實際。人們最好的觀影狀態是投入其中,角色的設定有所性格缺陷,或者能夠貼近生活中所常見的經歷,反而更能帶動觀眾的情緒。
漫威的每個英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夠完美甚至讓人有點討厭的地方。鋼鐵俠的自負和固執、美隊的「心太軟」、黑寡婦的冷血與謊言,每個人的不完美恰好能構建一個相對和諧的世界。
漫威和DC這對相愛相殺的美漫公司,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的地方。一定程度上,漫威就像《奇異博士》中的史蒂芬·斯特蘭奇(奇異博士),DC就像《奇異博士》中的卡爾·莫度(莫度男爵),正如影片中古一法師(至尊魔法師)所說,他們性格不同,但優勢互補。
中國電影市場何時才能出現一家漫威公司呢?這家漫威公司又會是誰?
做電影急不來,我們慢慢等。
※網路大電影能否駕馭科幻大片?
※網路大電影,你敢撩科幻,那就等於血本無歸!
TAG:一起拍電影 |
※《征途2手游》七日數據大盤點 每秒戰死17人
※晚9點整,A股爆出一大驚人利好,大盤劍指3400點!
※神秘A股巨頭髮話:今日大盤必將直奔3300點!
※大盤一片興旺,背後暗藏殺機!有色龍頭從68跌至2元,中報凈利翻增1326%!
※2016年史前神獸大盤點
※太奇葩:大盤在3064點,這155隻股票卻跌到了1849點!
※2017E3場館精彩遊戲大盤點:微軟Xbox篇
※大利好!晚間中國A股接二連三爆猛料,九月大盤目標4000點!
※9.11-9.17十二星座運勢大盤點
※2016年地球十大奇異科學發現大盤點
※7.17-7.23十二星座運勢大盤點,這周哪個星座最好運?
※[EXO][盤點]160227 EXO可愛大爆發 饞到胡亂咬大盤點
※9.13午評:大盤路在何方?下一步,3300點
※A股危險!跌破3200點,大盤亮起紅線,揭秘下跌背後的秘密!
※2016-17賽季大盤點!勇士復仇威少哈登驚艷
※2017年中項目大盤點第二彈
※《學校2017》主角星座大盤點
※水逆結束,9.11-9.17十二星座運勢大盤點
※2017年二、三、四月領證擺酒吉日大盤點及婚禮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