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尋衣問道」:從服飾看到的故事都應該是真實的歷史
文 | 春梅狐狸
(「原創」不易,謝絕無權轉載,授權請微博私信@春梅狐狸)
服飾的歷史,皆是過去活生生的故事,我因此愛上服飾史,卻不想別人因此而誤解服飾史是另一個十分便宜的賣弄情懷的場所……
前陣子跟一個面試的姑娘介紹民宿,說民宿大抵都有這樣一個故事——故事主人公多半曾在BAT工作,年薪幾十萬甚至幾百萬,或偶爾遊覽至此或聽人介紹此地,此地必然並非名川大山,然後一見傾心,毅然決然地辭去高薪工作,在這裡開一家民宿過起來喝茶修禪和住客聊聊天的生活……
民宿眾籌
這種故事有一個統一的包裝,叫做「情懷」。同樣的換作傳統手工藝,也可以講出類似的故事,那就叫做「匠人」。
套路走多了,總令人厭倦,也可以抄襲別人的經歷,反正換個主角的名字罷了,也沒人去追究,最後一定會放上微博昵稱、微信二維碼。就跟天下的騙子最後都是要錢,套路的最後都是一家店。
我很喜歡的一個做團扇的大師曾在微博表示有人抄襲他的經歷
「情懷」一開始是很好的,不,直到現在也是很好的,我覺得可以支持讓人去做一些無用而美好的事的心情都很好,不傷害別人,卻也取悅自己。讓它變得不好是很一些人發現了這裡面竟然有利可圖,有一些人會願意為它付出高出市場價值的代價,「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就是這個意思了。
我做這個號的原因是因為我很喜歡服飾史,那種初初讓我心動的感覺,就像一個很美貌的姑娘,風塵僕僕地站在你面前……所以我伸出手,愛憐地為她整理凌亂的髮絲,帶著體溫的手為她溫暖因冷風而蒼白的面龐。讓世人重新看到她無須修飾就足以令人動容的樣貌,講出她經歷過的這些年發生的真實故事,我所感受的觸動,我也希望別人可以看到、聽懂——
「
服飾之傳統,是古人對美的沉澱;
服飾之歷史,是古人對美的追逐。
我們通過服飾去了解古人之趣味、歲月之容貌、審美之變遷,從此歷史不再是故紙一堆、黃沙一叢,而是鮮活的可觸摸的搖曳的喜惡評說……
——我寫在公眾號的介紹欄里,不曾更改的話
」
和一些專門史不同,服飾的歷史可以很生活,也可以很制式,它所發生過的故事必然帶著故人滿滿的痕迹……從這個角度出發,我覺得『無用』搞的「尋衣問道」通過一件件具體的服飾去講訴背後的故事是一個很好的角度,彷彿是一件無言的見證者,通過人的講述令其綻放超越載體本身的光芒。
然而,
一個好故事必然需要有真實的細節,一個不可杜撰的時代背景,一個真實而邏輯自洽的主角……
『無用』「尋衣問道」新聞配圖
「服飾」又是一個健忘的領域,我們又快又徹底地忘記幾十年前、甚至是十年前服飾的模樣,這令人很多轉述者在講述服飾的故事時會加入許多自以為是的細節和自我想像的空間,累積起來就不是真實的故事,而變成了一篇蹩腳的古風小說了……
寫這篇文章的初衷也正是因為『無用』「尋衣問道」的其中一條微博和一張配圖
文字描述里出現了許多和圖片完全不相符的地方,甚至為了襯託了老物的稀罕程度渲染說現在的綉娘無法複製……
這其實就是很常見的也很令人厭惡的套路,其實很多老物的工藝現在的水平複製完全是綽綽有餘,只是工業化的進程令我們選擇更有性價比的方式、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方式,而有些所謂的不能機械化其實真相也不過是不划算,絕大多數機械化都有基本的保底數量,低於基準線就不會有人選擇了它了。
我一直希望大家明白一點,大肆渲染不真實的情懷,其實本身是對真正匠人的傷害。因為真正的匠人其工作時間價值是無比昂貴,絕非普通人的日常消費範圍,我們掂掂腳可以夠到的往往是蹩腳的跟風,最後餵飽了賣弄情懷的二道販子,餓死了僅存的匠人,當初購買的人我可否殘忍而直白地說一句你們其實是送葬者么?
截圖來自蔡念群微博
當代老綉娘的作品(作品來自寧波金銀彩綉藝術館)
打籽綉,手指是參考大小比例用的(膝蓋拿去拿去!)
當代老綉娘的作品(作品來自寧波金銀彩綉藝術館)
上面兩幅皆為盤金綉
當代老綉娘的作品(作品來自寧波金銀彩綉藝術館)
紅色框部分是上面三張圖片的取景範圍
更別說『無用』「尋衣問道」在文章里還杜撰了很多蹩腳言情小說都不見得會寫的情節——
不禁讓人浮想聯翩,江南的一戶人家,養在深閨中的小姐,白日裏臨窗靜坐,呆看著院子裏長得正茂的葡萄樹。驀然,她起了身,原來是從花房那邊跑來了幾只小松鼠,它們身姿矯健一躍跳上葡萄架,追逐打玩,好不熱鬧。小姐順手拿起琉璃盞上的糕點,分成一小塊灑在行廊簷上,不一會兒,一隻小松鼠抵不過美味的誘惑慢慢而敏捷的靠近,它有著一對閃閃發光的小眼睛,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象搽過油,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向上翹著,格外漂亮。她滿心歡喜,用絲帕撣了撣袖口的微塵回到雕花床前,取出繡花繃,用纖細的手指靈巧地繡出她方才所見……
實際上葡萄和松鼠的題材一般只是寓意多子多福而已。清代的建築里大量有蝙蝠題材,難道小編要YY建築師設計的時候看到了一大堆蝙蝠曾經棲居在此地么?寓意本身並不比一則YY的故事差,故事是沒有好壞的,文筆才有。
其實小編不懂手綉,可以去請教懂的人,號稱給第一夫人設計服飾的設計師品牌總不可能連個懂得手繡的人也找不到吧。並且,作為一個正確的公關,面對網友對此的質疑應當正面應對,態度積極,是非分明。懂得手綉並不是所有品牌都具備的技能,但是懂得公關卻是。
然而,『無用』「尋衣問道」小編做的是將責任推給別人,並且拿出一副「雙標」的架勢將自己之前吹捧得高高的現代無法複製的衣服要求別人不要用現代眼光「苛刻」,還口口聲聲說自己在乎的是「衣裳背後的情感和故事」……
圖片來自@澤桑雍楠 微博
連衣服的描述都是充滿了虛偽,情感和故事又有幾分真實呢?對此我很贊同@澤桑雍楠 的回應——
我認為,做一個手藝人,首先需要的就是真誠(但這是很主觀的,見仁見智的)。雖然我只是個手工愛好者,但我也是很真誠的指出了刺繡部分的描述與實際的差距,如果這就是「太苛刻」,那小編還真是玻璃心了……很遺憾,我對工藝更感興趣,對「不禁讓人浮想聯翩」的故事不感興趣,所以並沒有點評其餘的內容。
——@澤桑雍楠 的微博節選
如果只是想要一個故事,我覺得根本無需陪綁一件衣服,又或者『無用』「尋衣問道」只是想要一個和自己品牌關聯度高一點的道具呢?
情感和故事都太主觀了,唯有服飾是客觀的。並非容不下主觀的存在,我們只是希望客觀的本身具有起碼的真實度罷了。都說藝術是高於生活,卻沒說藝術可以脫離生活吧,更沒說藝術可以對篡改生活吧!
可能是太多的人對生活肆意撒謊,對曾經的過去任意塗改,所以歷史本身就是一條迂迴的謎題需要那麼多學者、那麼多學科去追尋真實的答案。而服飾史又是其中很弱勢很邊緣的一員,有人要求它擔起民族的大旗,有人希望它可以承載人生幸福的劇場,有人希望它可以藏匿飛黃騰達的慾望,但是只有很少很少的人願意去珍惜它最卑微的真實……
(所以本文標題叫做『無用』的「尋衣問道」——無用的尋衣問道)
注業餘打理,無暇校對,若有錯字,還請見諒
※毀掉古風小清新:《青花瓷》自顧自無知,我眼帶諷刺
※你這麼說有點瞎哦!關於《十二美人圖》我想告訴你的真相
※宮斗都蔓延到旗頭上了…多讀書是好事,清宮戲為啥學不會?
※褲子的發明者,大概是服飾史上最偉大的人!
※吃貨這種病,已經傳染到了博物館!
TAG:傳統服飾 |
※這才是真相!實拍古人的服飾,還是那個奇形怪狀的枕頭
※日本女人的傳統服飾和服背後的小枕頭是做什麼用的?真是做那事的
※孔府舊藏:看看真正的明代服飾是什麼樣的
※美到飛起!不同朝代的服飾造型和妝容真是賞心悅目!
※真正屬於中國人的服飾,到底是什麼?
※穿破洞的服飾確實平常,但如果破到這種程度,你還能接受嗎
※古代服飾的這些講究,你知道嗎?
※美甲和服飾的時尚搭配,你知道嘛?一起來看看吧
※美甲和服飾的時尚搭配,你知道么?一起來看看吧
※看完大唐的服飾,才知道什麼叫做「人靠衣裝」
※來看看新出的歐式服裝吧,聽說是現在時尚的主流服飾
※春季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你知道該穿什麼樣的服飾嗎?
※中國近代服飾的變遷,老一輩的他們穿的是什麼樣的?
※快看,你的屬相最適合什麼顏色的服飾?准爆了!
※當死神的人物們都穿上中國服飾時,誰最沒有違和感?
※楊貴妃的服飾史:肉肉臉的妹紙總是不會太難看!
※一組罕見的照片古人真實服飾,等等這是什麼?馬戲團周邊亂入?
※古人服飾的實物照片,細節很精美,咦,有一個奇怪的枕頭亂入
※印度的土豪都穿些什麼?這些服飾透露著低調奢華的感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