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偶遇海岩:就缺這根弦兒

偶遇海岩:就缺這根弦兒

偶遇海岩:就缺這根弦兒


海岩近照

「現在我也不想寫東西。」儘管海岩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里,還是他2013年推出新小說《長安盜》,但眼前的他提到這個話題卻有些怵頭。在崑崙飯店岩花園的一間包廂內,也許因為剛開完會,他的神情略帶幾分疲憊。

不想寫東西,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海岩太忙,作家、編劇、企業家、設計師、收藏家……這些林林總總的身份交織起來,海岩已經很難被界定,也很難從中抽身。

▌20年前,大家坐而論道

「日常的俗事兒太多,工作上的公務也多,事情一多,心就不在寫作上。寫東西還是希望專註一點,不受干擾,就像想一個問題,總要先持續地向一個方向去想,才能把問題想透,想出更大的空間來。」海岩說,「寫東西,需要閑一點,所以我現在基本不再強迫自己寫東西。」

偶遇海岩:就缺這根弦兒

黃花梨涼榻

偶遇海岩:就缺這根弦兒


黃花梨螭龍紋官帽椅

小說《長安盜》的情節設置,是以一個棺槨失竊案為主線,由失竊的棺槨,牽扯出一段上千年前的宮闈內幕,兩線交叉並進,最終,引出一個價值觀上的拷問:人到底該如何看待利益。這樣的情節,讓人覺得跟海岩20來年的收藏經驗有著某種瓜葛。

「如何看待利益,利益如何使人變瘋,又如何讓一部分人冷靜,這是必須面對的一道檻兒,自古以來,概莫能外。只不過古代有古代的表現方式,今天有今天的表現方式,但悲劇總表現為對利益的過度渴求。」 海岩感慨道:「好像這個時代還沒有哪些醜惡的事兒,與利益無關,與追求利益無關。我覺得每一個活在這個時代的文化人吧,都會被這個事兒困擾——這是一個太逐利的時代,太唯利是圖的時代了。」

逐利對於收藏圈來說太司空見慣,但是通過收藏升值變現,這樣的事情似乎離海岩很遙遠。海岩的解釋是,這不是他高尚,只是天生就缺這根弦兒。不僅缺升值變現的弦兒,還缺成為大收藏家,再由大收藏家變成大專家的弦兒。

偶遇海岩:就缺這根弦兒


黃花梨平頭案

偶遇海岩:就缺這根弦兒


紫檀半桌

「20年前的環境還不像現在這麼商業,還是挺愛坐以論道的,掙錢嘛,沒覺得多時尚。也沒想從一個專業的藏家,變成一個專家,沒這麼大的抱負。就是興之所至,看著喜歡,經濟上又能支撐,就願意擁有。」

▌說「相聲」的馬未都

海岩收藏傢具,還是緣起20年前,當時傢具收藏方興未艾。

他的第一件傢具,是一張獨板兒的黃花梨平頭案。買這張案子時,海岩找了一個參謀:馬未都。當時馬未都把他帶到一個叫馮朗銓的古董商的店裡。海岩一眼就看上了這張案子。馬未都和馮朗銓熟絡,價錢由他來談,海岩在一旁聽門道兒。

那時馬未都還不紅,現在,紅了。2015年,他在自己的脫口秀欄目《都嘟》中,拿出一集單講海岩,題目是「我的小夥伴之海岩」。而今,問及對馬未都的評價,海岩一時有點不知從哪兒說起。

偶遇海岩:就缺這根弦兒


紫檀嵌大理石內翻馬蹄足香幾

他還是先想到了馬未都的聲音:「他的聲音特別像以前一個相聲藝術家——劉寶瑞。在我認識的人當中,馬未都算是一個超級能說的人,口才極好,這個口才極好不是說會耍貧嘴或者辭彙量豐富,而是他不論談什麼事兒,都能找到一個獨特的角度,而且又比較能夠自圓其說。他其實可以做很多行業,比如說做生意,比如說做收藏,比如說做學問,但在所有這些行業里,一定不能缺了說相聲。」

在收藏之初,為收藏什麼好的問題,海岩也諮詢過馬未都。馬未都給的建議是,傢具。這和海岩的想法不謀而合。

海岩說:「一般來說,喜歡傳統文化的人,對傳統文化主要的門類,比如說字畫、瓷器、金石、玉器、傢具,都會有喜愛之心,我也一樣。」

或許和從事酒店經營有關,海岩喜愛空間設計,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也是拿牌兒(室內設計師資格證書)的設計師」,崑崙飯店裡的一些空間就出自他手。而傢具作為空間的一部分,他自然也多關注幾分。此外,海岩進入傢具領域,還有另一個原因。

「傢具的特點是入門容易,深入難,曾經有一些收藏家比較過傢具和瓷器,瓷器是入門難,深入容易。我不是收藏瓷器的,收藏界對這個說法是不是都認同,我不肯定,但有這個說法。因為入門容易嘛,人總是先做容易的事,所以就收藏傢具。」

偶遇海岩:就缺這根弦兒


紫檀雕龍紋六方桌

傢具,現在已經成為海岩出世的一扇窗,但他也說,買傢具會上癮,上了癮,也有哭笑不得的時候。

「錢包里不能有錢,一有錢就想逛去,一逛,就可能買一件,自己的收入幾乎都耗費在這上面兒了。這種上癮,像小孩兒喜歡吃冰棍兒,你說吃冰棍兒就長高了?就有勁兒了?也沒有,就歇不下口來,吃瓜子也是,已經成了不自覺的慣性,結果就是手裡一有錢,就老想去看、去買。」

跟很多藏家不一樣,海岩只進不出,從不賣藏品,一臨拍賣季,就會有朋友問,去不去拍?他現在別無他詞,回答常常只有倆字——「沒錢!」

「傢具跟瓷器不一樣,可以用,淡化了好多藝術品給你的感受。買一幅珍貴的畫,怕光,得捲起來;買一件珍貴的瓷器,怕打了,藏在保險柜里……和買傢具整天在上面撒潑打滾的感受都不太一樣。傢具上收穫的快樂,是一種生活的快樂。」

▌懷舊中的工匠精神

傢具收藏帶給海岩很多感受,這些感受遇到適當的場合便會噴薄而出——

「前些天,參加一個活動。我指著一件古人製作的黃花梨傢具,問幾個做傢具的年輕人,這件傢具你們能做出來嗎?他們說,給我尺寸我完全可以做出來。我問,做得好不好呢?他們說,肯定跟這個是一樣的。我說,你不應該這麼回答,你應該回答『比這個做得強多了』。因為現在的生產條件比過去可進步太多了。從尺寸到榫卯、從線腳到打磨這些技的層面,完全可以做到跟古人一樣。但是,能不能達到藝術的高度呢?就不好說了。然後,又能不能從中悟出道來,就更不好說了。而這件傢具,它貴就貴在藝和道的方面,而不在技的方面。他們又問,怎麼才能達到道呢?我說,技可以學習,藝只能修鍊。不是一般的背誦和記憶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反覆地揣摩和實踐。成就道,需要天分,需要投入精力,也要看你的悟性。」

這個時候,海岩身上的文人氣質表現得很充分,而古傢具本身也凝結著同樣的氣質,所以,他會感慨:「從藝術的角度來說,過去講一匠一器,一木一器。設計和製作的過程,由藝術家、文人、匠人共同參與,他們相互碰撞,彼此啟發,直至作品完成。這樣往往能夠產生一些非常偉大的作品。這是現在工業化、車間化、工廠式很難達到的。」

偶遇海岩:就缺這根弦兒


紫檀提盒

偶遇海岩:就缺這根弦兒


紫檀小印匣

偶遇海岩:就缺這根弦兒


黃花梨荷塘紋鏡箱

偶遇海岩:就缺這根弦兒


黃花梨帶束腰內翻馬蹄足方凳

偶遇海岩:就缺這根弦兒


黃花梨條桌

海岩似乎沉浸在懷舊的氛圍里,這是屬於年代的烙印,同時也包含著一個思想者在收藏中特有的感悟:

「過去的工匠以此為終身的職業和驕傲,傾其畢生心血磨練自己的技藝,甚至世代相傳,使其達到一個近乎藝、近乎道的高度。而現在的工匠基本還停留在技的層面。為什麼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本來是中國傳統文化一個非常閃光的點,現在反而非常衰弱。中國歷史上很多朝代都出現過偉大的輝煌的藝術品。現在純粹為了逐利的目的、商業的目的,而進行那種大規模的、模式化的、車間化的、分工式的生產,就比較難抵達古人的工匠精神。」

※ 本文原文刊載於2016年《收藏》雜誌第10期,敬請關注。


1993年創刊的《收藏》雜誌,是中國創刊最早、發行量最大的、最具影響力的收藏類期刊。《收藏》填補了中國期刊界無一本收藏類期刊的空白,背靠豐富的文物資源和強大文博專家顧問團,全方位拓展雜誌的活動空間,反作用於中國的民間收藏,促進了收藏知識和收藏經驗的傳播和普及,催發了收藏品藝術市場的發育和成熟,推動了收藏理論的研討和收藏學的建立,影響和帶動了收藏類傳媒,包括收藏類報刊、收藏類專欄專版、收藏類書籍的創辦、出版熱。

新浪微博:收藏雜誌

微信公眾號:收藏雜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雜誌 的精彩文章:

2016年11期《收藏》雜誌提前看
陳仁毅:我為什麼要出版《中國當代傢具設計》
有這麼一枚錢,老拉風了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中國陶瓷傳奇

TAG:《收藏》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海岩的風花雪夜捧紅了多少女星?孫儷袁立這些戲骨不會忘了知遇之恩吧
海岩:黃花梨世界的頑主!
作家海岩:有人说黄花梨是炒高的,怎么可能?
海岩·一個喜歡用肥皂洗臉的愛情教父
他是海岩欽點男一號,長相俊朗有演技,無奈未能走紅淪為三線小生
海岩:水深浪急談「花梨」
王朔、海岩曝馬未都的第一桶金來自於她
海岩愛黃花梨成狂,引兒子強烈不滿
盛一倫侶皓吉吉三生三世,《崑崙歸》他還是男主海岩做編劇
她是內地四小花旦,長得像白百何,出演海岩劇,因《奮鬥》走紅
父親是海岩,想晒黑卻曬毀容,整容又失敗,改名當導演捧紅盛一倫
錯過周星馳成了龍女郎,海岩為了她得罪成龍,如今胡歌叫她嫂子
薛之謙為她寫歌,海岩為了她得罪成龍,如今卻嫁給武松成路人
《大明宮詞》最帥太子,曾演海岩劇男一號,如今為何銷聲匿跡?
岩女郎曹曦文岩男郎張峻寧再合體,海岩還捧紅孫儷劉燁陸毅等明星
盛一倫三度與侶皓吉吉合作,這回侶皓吉吉找來了爸爸海岩
海岩侶皓吉吉加持 《崑崙歸》中誰能成明日之星
20歲被海岩發掘,出道演男一號,一直不紅,最近搭檔鹿晗火了!
她演海岩劇走紅,曾和趙薇入圍視後,卻因搶角退出娛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