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小小的香球,經了潘金蓮的手,竟成了俗物?
這(潘)金蓮慌忙梳畢頭,和玉樓同過李瓶兒這邊來。李瓶兒還睡著在床上,迎春說:「三娘、五娘來了。」玉樓、金蓮進來,說道:「李大姐,好自在。這咱時懶龍才伸腰兒。」金蓮說著舒進手去被窩裡,摸見薰被的銀香球兒,道:「李大姐生了蛋了。」
這個似蛋的銀香球兒是什麼呢?
這香球兒是中國古代盛香料熏被褥的球形小爐,又稱「香熏球」、「卧褥香爐」、「熏球」「被中香爐」等等。
唐代的大詩人元稹還為它專門寫過一首《香球》詩呢:「順俗唯團轉,居中莫動搖。愛君心不惻,猶訝火長燒。」短短的四句話已經把功能介紹的一清二楚。
將裡頭放入火炭和香餅,置於被中,就成了中國古代用於冬天取暖、薰香的神器。奇特的是,不論香爐在被子里怎麼翻滾,香爐四周的環形支架都能保證香爐呈水平放置,絲毫不用擔心火炭會掉出來。
這麼牛的設計,是怎麼做到的呢?
你且來看,它的球形外殼和位於中心的半球形爐體之間有兩層或三層同心圓環。爐體在徑向兩端各有短軸,支承在內環的兩個徑向孔內,能自由轉動。同樣,內環支承在外環上,外環支承在球形外殼的內壁上。爐體、內環、外環和外殼內壁的支承軸線依次互相垂直。爐體由於重力作用,不論球如何滾轉,爐口總是保持水平狀態。
點擊播放 GIF/388K
其實,香球最初是叫作鉔[zā]。漢代的俊男兼大文豪司馬相如,曾寫了《美人賦》,說他進入美人房中,只見精美的傢具陳設一應俱全,還有金鉔[zā]在室內散發著幽香。如此看來,這精緻的香球,至少已經存在了兩千多年了。
誰的妙手巧發明?
《西京雜記》記載:「長安巧工丁緩者,為常滿燈……又作卧褥香爐,一名被中香爐。本出房風,共法後絕,至緩始復為之。為機壞轉運四周,而爐體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為名。」在漢武帝時,首都長安有位叫丁諼的巧匠,他製成了當時已經失傳的「被中香爐」。在香爐中貯存著香料,點燃以後,放在被褥之中,隨意滾動,香爐能始終保持水平狀態,不會傾翻,香火也不會傾撒出來。
按照《西京雜記》的說法,這香球出現的時間應是比漢朝更早,因為丁諼只是將這種失傳的技藝復活而已。
可惜的是,目前還沒有發現唐代以前的香球實物。
到了唐代,貴族們已經很普遍地使用香球了。1963年在西安沙坡村出土的唐代銀質的香球,球體外徑50毫米,製作精細、鏤刻雅緻。
1987年,在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塔基地宮內出土了一大批唐代宮廷稀世珍品,在出土的大批金銀器中,就有兩件鎏金雙蜂團花紋鏤空銀香球,其中一件直徑128毫米,是國內現存最大的一枚銀香球。
在香球的流傳過程中,它的功能是多種多樣的。
暖被熏香
將它放在被褥之間,在不經意的推碰下滾來滾去,而球殼內的圓缽始終保持水平平衡,缽里的燃炭不會傾灑出來,發生燙傷肌膚、灼燃被褥的事故。於是,漢人也將這種香器稱為「被中香爐」,從宋代起則改而呼作「香球」,甚至直接叫「滾球」,通過稱呼突出了它的造型與功能特色。
同樣用來在被窩裡取暖,這香球就比現代的暖水袋高明多了,因為它能在散熱的同時發出芬芳香氣,想想就覺得舒服!徹夜被清香怡人的氣息包圍,睡眠質量也會非常好,估計失眠神馬的都不會有了!
陸遊在《老學庵筆記》里記載了一則軼事,北宋末年的權貴太監楊戩某天獨自睡在卧室中,忽然闖入一名盜賊,楊戩被驚醒之後,隨手把床上的一隻銀香球扔給他,說:念你也是貧窮所迫,這個你拿去吧。如此看來,這銀香球可以當錢使的呀!
手中把玩
香球工藝精美,上面往往會有各種金銀紋飾,拿在手上把玩也顯得很有范兒,而且在寒冬還可以暖手,大詩人白居易就曾經在手上把玩過這小香球,並為此發了個朋友圈:「拂胸輕粉絮,暖手小香囊。《江南喜逢蕭九徹因話長安舊遊戲贈五十韻》」
袖中香
香球也是可置於袖中的,唐詩中的「袖香」「香袖」即此,放在袖中時,先把香球裝入小絲囊,或許就是香囊稱呼的來由。
唐代高僧慧琳《一切經音義》載:「香囊者,燒香圓器也,巧智機關,轉而不傾,令內常平。」在同書的另一處寫到,「香囊者,燒香器物也,以銅鐵金銀昤曨圓作,內有香囊,機關巧智,雖外縱橫圓轉而內常平,能使不傾。妃後貴人之所用之也。」看來大師除了佛法高深,對用香也是很有研究的,應該也喜歡用香。
懸掛房內和車上
在香球上加根鏈子,便可以懸掛了。除了室內可以懸掛,因香球便於攜帶,外出時還常掛在車上,法門寺供奉佛舍利的地宮中所出的兩個香球,當是皇宮迎舍利到長安供奉時懸掛在車上之用。
宋代婦女乘車出行時,車廂懸掛小香球是當時的一種時尚,或丫環手持香球,或貴婦袖中自持小香球,車駕所經之處香煙如雲,塵土皆香,數里不絕。正映照了李清照的詞句:「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原來所謂的「香車寶馬」,竟是這種懸掛香囊的乘車。
在很長的歲月里,香球是王公貴族、廟堂高官們家中的用品,一般人是想都不敢想的。但隨著時代發展,這香球慢慢地成了一般富足人家即可使用的物件,已經不再那麼稀奇。從「陽春白雪」變成了「下里巴人」。
潘金蓮手中拿的那個香球,正說明了在明朝時像西門慶這樣的市民富戶家中都已經很常見了。明朝末期一個叫文震亨的士大夫,將這一現象寫在了自己的著作《長物志》中:「被爐有香球等式,俱俗,竟廢不用。」
只因為普通人都用的起了,精巧的香球就成了俗器,竟在人間絕了跡。但我只想說,請給我來個香球,讓我盡情地俗一次吧!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新版「看展覽」APP上線啦!
更及時、更全面的展訊正在那裡等你!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QQ群:博物館.看展覽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掃下方二維碼即可
※維多利亞女王的非洲養女
※看不見的女人
※這個超棒的展覽,經常去首博的你,可能都沒有留意到
※樊錦詩:我的命就在敦煌
※它是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最早的中國畫,但是畫家的名字,99%的中國人都沒有聽過
TAG:博物館看展覽 |
※這隻鴨子竟成了保姆,照顧小寶寶,畫面太有趣了
※在她的手下,普通的彩紙竟成了女神節最火的禮物!
※男子養了十年的烏龜竟成了這模樣,村民都說是怪物,男子卻當寶貝
※小小的馬鐙,竟成為「五胡亂華」的幫凶
※撞臉李小璐周迅,被爆整容,她如今竟成了小三?戲外和初戀攜手十年,她嫁給了最美的愛情!
※漢武帝經營了一生的茂陵,最後竟成了賊窩,聰明一世的漢武帝,還是被東方朔怱悠了一把
※一塊俄仿籽竟成了玩家們的心頭大患!這樣的玉料不值得收藏?
※睡了一覺小和尚竟成網紅,還俗後的他你還能認出嗎?
※兒童節,見媽媽一面竟成為了小美艷的奢侈品
※唐朝,令漢人糗大之事:他們眼裡的廢物,到了胡人手中竟成了至寶
※妹子仿妝安迪妝容,半個小時後竟成了這樣!真的太像了
※日本一「假小子」10年後竟成了女神,除了學了牛掰的化妝,她還經歷了這些…
※這些詩詞,一不小心竟成了真
※睡了一覺小和尚竟成新晉網紅,還俗後的他你還能認得出嗎
※田間地頭的這些野菜,竟成了餐桌上的寶貝!你吃過幾樣?
※她曾是趙薇的接班人,出軌、家暴、整容,兩次離婚後的她竟成了這樣!
※楊冪換了條裙子,竟成這樣?趙麗穎也最愛!
※三十年前買下的翡翠手鐲,現在竟成了罕見的極品!
※就睡了一覺小和尚竟成新晉網紅,還俗後的他你還能認得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