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奶娃娃與母親同床 弊大還是利大?

奶娃娃與母親同床 弊大還是利大?

奶娃娃與母親同床 弊大還是利大?



圖片來源: Jenn Sagotsky

作者|Dana Wechsler Linden


翻譯|任子秋


最新研究顯示,從增進公共健康角度出發而提倡的母乳餵養,與旨在保障嬰兒睡眠安全的指導條例正在產生越拉越大的矛盾。


最近發布在《兒科學報》(Acta Paediatrica)上的一項研究顯示,越來越多母嬰同床的媽媽在寶寶六個月大時還在進行母乳餵養。母乳餵養能給母親和孩子帶來諸多健康益處,而母嬰同床卻遭到了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和其他一些專家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這會增加嬰兒在睡眠期間因窒息、勒頸等原因而死亡的風險。

這種矛盾也體現在醫院產科病房的管理上,醫院現在越來越提倡讓新生兒與母親住同一間病房,以鼓勵更多的媽媽進行母乳餵養。母嬰同住一間病房還能增加母嬰間肌膚接觸的機會,這種接觸據信也對嬰兒和母親都有益。


不過,一些醫生對「母嬰同室」的潛在危險感到擔憂,儘管能顯示這種危險究竟有多大的相關數據依然有限。這一危險包括嬰兒出現窒息,或是從床上和椅子上摔落。今年8月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一篇觀點文章強調了這種危險,並在醫學界引發一場爭論。

奶娃娃與母親同床 弊大還是利大?



圖片來源:iStock

而在美國,據信有大量父母與他們的寶寶同床而睡,儘管其中許多人不願承認他們沒有遵守相關的安全規則。8月份發表在《兒科學》期刊上的一份研究報告稱,研究人員對美國家庭進行的拍攝發現,年齡約為1個月、3個月和 6個月大的嬰兒與他們父母同床而睡的比例分別為28%、22%和16%。且由於這些父母知道自己正在被拍攝,所以實際比例可能更高。


哈佛醫學院醫學助理教授梅莉莎·巴提克(Melissa Bartick)說,疲憊的父母在晚上還不得不起身喂他們的寶寶,而且並不是每個人都認為「母嬰同床」總是不安全的,有一種廣泛存在的共識是,抱著嬰兒在沙發或扶手椅上打盹要比和他們睡在床上危險得多。

奶娃娃與母親同床 弊大還是利大?



圖片來源: ROBERT CARLIN

美國兒科學會(AAP)上一次更新其有關嬰兒居家睡眠安全性的指導原則還是在2011年,它計劃近期發布修訂版的指導建議。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稱,美國每年因各種原因導致的嬰兒睡眠死亡案例約有4,000起。


35歲的克里斯汀·威克利(Kristin Weekley)是馬薩諸塞州韋克菲爾德的一名房地產經紀人。她說,自己正在對11個月大的兒子奧利弗 (Oliver) 進行母乳餵養。奧利弗起初是睡嬰兒床的,但威克利發現,她在沙發上給兒子哺乳時,常常不知不覺就睡著了,她知道這是很危險的情況。而後,當奧利弗進入生長突增期、開始每晚需要5到6次哺乳時,威克利便把他抱到了床上與自己同睡。


威克利說,我能隨時察覺到他的動靜,但我並沒有完全醒來。他也沒有真的醒來,只是會找尋我、依偎著我,這樣他也能睡得更好。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嬰兒出生的前六個月應進行純母乳餵養,之後再輔以其他食物混合餵養,直到寶寶至少滿一周歲。而相較於20世紀60年代只有25%的媽媽進行母乳餵養,在美國如今這個數字已超過了80%。

聖母大學母嬰睡眠行為實驗室的負責人詹姆斯·麥克納(James McKenna)稱,「母嬰同床」可以被進行母乳餵養的媽媽安全實施,因為媽媽們與寶寶經常是同步醒來的。從研究人員給美國家庭拍攝的起居視頻中可以發現,睡在一起的媽媽和寶寶會自然而然地將身體位置調整到安全狀態,他們會面對面地睡,很少出現寶寶在媽媽身邊臉朝下趴著睡的情況。


哈佛醫學院的巴提克說,那些與嬰兒同床的哺乳期媽媽們,應該通過讓嬰兒仰躺、給他們用硬床墊和薄毯,同時避免使用厚被子、枕頭和在床上放置各種毛絨玩具,來排除「母嬰同床」給寶寶造成的風險。如果你是採用配方奶粉來哺育寶寶,那麼「母嬰同床」對嬰兒來說就是危險的,因為這會導致寶寶睡眠更沉;如果你經常抽煙、喝酒或嗑藥,包括使用鎮靜劑,那麼同樣不適合嘗試「母嬰同床」。

奶娃娃與母親同床 弊大還是利大?



圖片來源:iStock


一些醫生也建議父母們,不管是採用母乳還是配方奶粉進行餵養,都可以使用床旁嬰兒床或者邊附車。這是一種三側有圍擋的搖籃車,可附在父母床邊,讓嬰兒既挨著父母又能獨自睡。


北卡羅來納大學專註於母嬰睡眠行為實踐研究的助理研究員克里斯汀·塔利(Kristin Tully),正幫忙為醫院研究一種床旁嬰兒床。這種搖籃車可以搭建在新生兒母親的病床旁,當她睏乏時,不用下床或者叫護士幫忙,就可以把懷裡的寶寶放到床上。


今年8月,美國兒科學會就促進「母嬰同室」的安全性提出建議說,醫護人員可以對帶著嬰兒住院的母親進行風險評估,看她們抱著孩子時不小心睡著的風險有多高,並對那些高風險媽媽進行更密切的看護。該機構還說,如果有床旁嬰兒車可以使用,醫院應考慮使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爾街日報·派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人類的耳朵長成這樣?

TAG:華爾街日報·派 |

您可能感興趣

奶奶帶娃和母親帶娃,差別巨大,哪種好?
大樹母親,母親大壽!
無論在哪裡了,母親都是你守護者,海賊里最偉大的母愛!大媽排除
大嫂總嫌棄母親不衛生,大哥說這話讓我和他大吵一架
遺傳因素太強大,這些寵物寶寶和母親們太過相似!
女孩剛出生母親病逝,爺爺沒錢買奶粉竟這樣把她喂大
荷蘭寶寶沒有大腦依然頑強生存,偉大母親不放棄孩子生命
今天是母親節!大家是不是要感謝詹姆斯母親 生出這麼偉大兒子!
澳大利亞母親為白血病女兒代孕生娃:是兒子也是孫子
母親怒砸瑪莎拉蒂原因太狗血,女兒做小三引大戰
村裡有個傻子卻很孝順 當母親病重時傻子得善緣救母親還大富大貴
大地母親
小智母親和大木博士總是同台出現 原因居然是這個
孔雀大明王菩薩不僅是如來的母親,也是無天佛祖的母親
孩子對母親的依賴究竟有多大?
我的奶水很足,可是女兒卻是喝牛奶長大的,為人母親確實很麻煩
田亮一家現身,森碟大長腿直逼母親,從小挎壕包穿壕鞋弟弟呆萌!
大兒子把母親接家裡看孩子,老父親想念老伴差點犯大錯
母親是偉大的,數學家的母親更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