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雅多維爾圍城戰:150名聯合國軍遭遇三千剛果大軍

雅多維爾圍城戰:150名聯合國軍遭遇三千剛果大軍

先聲明一下,此文不是技術普及貼,相關武器的具體數據資料就不浪費筆墨了,之於口徑、射速一類的基礎知識,自行「百度」或者翻書就好,筆者只談「觀感」。



雅多維爾圍城戰:150名聯合國軍遭遇三千剛果大軍


作為一名20多年的「老軍迷」(那時看的《兵器知識》和《坦克與裝甲車輛》只有封面是彩色的),一直將看國產戰爭「神劇」視作「自戳雙目」的自虐行為。因為目前市面上能找到的近30年的戰爭片,除了太偏門的基本都看過,所以一直對戰爭片格外「饑渴」。感謝無私的字幕組,最近又奉獻了一部比較「小眾」的片子——《雅多維爾圍城戰》。片子的劇情背景就不贅述了,因為上世紀60年代維和行動愛爾蘭部隊(以下簡稱「維和部隊」)和西方礦業公司在非洲的僱傭軍(以下簡稱「僱傭軍」)小打小鬧似得「戰爭」,比起同時代冷戰大背景下的中東戰爭、越南戰爭,簡直像是小孩子拿呲水槍在小區橫衝直闖——僅僅是很「猛」而已,也卻如影片所講的,打了滿地的子彈殼黑叔叔死一地,維和部隊「零死亡」……同樣是拿著M2、卡爾古斯塔夫、德什卡重機槍、FN-FAL在世界各熱點地區駁火的勞動人民,再怎麼也得是殺敵1000,自損800吧,畢竟,離海灣戰爭聯合國軍的全盛時期還差幾十年。



雅多維爾圍城戰:150名聯合國軍遭遇三千剛果大軍



言歸正傳,回歸影片。片子由愛爾蘭和南非共同出品,愛爾蘭暫且不說,先說說南非。作為出品過《第九區》這樣小成本科幻神作,以及最熟悉非洲戰爭的非洲國家,南非涉及這個題材必然是品質保證,至少在武器細節方面,無論是愛爾蘭維和部隊還是私人僱傭軍,雙方的裝備都是可圈可點的,很有時代的特色,完全沒有「跨時代」的「黑科技」出現。雖然好些「老槍」性能好到令我等「老軍迷」嘆為觀止,但細想也不是太過分,畢竟豆瓣7.2分,群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

舊殖民時代的輓歌:二戰「老炮」


步槍:片中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雙方的老式步槍唱主角,估計讓不太了解歷史的「偽軍迷」看來,還以為是隆美爾的非洲軍和蒙哥馬利的英國兵「死磕」呢。片中維和部隊無論是有很多「戲份」的狙擊手還是普通步兵,李-恩菲爾德步槍都耍的 「歡實」。對面的僱傭軍則是毛瑟98K黑叔叔一會端著衝鋒,白人精銳一會當SVD狙擊用,相當的百變。一般給人的感覺,冷戰時期不是AK47和M16死磕么,怎麼還是幾十年前的「老炮」當道。其實這才符合當時的歷史背景。



雅多維爾圍城戰:150名聯合國軍遭遇三千剛果大軍



60年代早期在非洲地區,西方和蘇聯雖然有激烈的競爭,但還遠沒有到中東戰爭整團整師送裝備的程度,維護部隊和僱傭軍也沒有想像中那麼的富裕,經常把二戰時期的「老炮」拿著充門面,畢竟作為早年老殖民地國家,英、法、德從一戰撕扯到二戰,再加之二戰後大量的剩餘物資都傾銷到戰亂地區,非洲必須是重要「進口」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後旋拉單發」怎麼會少了皮實耐用、物美價廉、子彈遍地的李-恩菲爾德和98K呢?


雅多維爾圍城戰:150名聯合國軍遭遇三千剛果大軍



不過看不到春田M1903和「水連珠」莫辛納甘倒是正常,畢竟美蘇屠戮勤勞樸實非洲人民的「大殺器」不是單發步槍——此時AK47和M16還沒有展露「初始裝備」的真容,特別是AK47,第一次暴露在西方世界面前的時間是1956年底,在「匈牙利十月事件」的新聞照片中,西方才驚恐的發現蘇軍步兵分隊已經成建制的裝備了這樣「劃時代」的武器,而黑叔叔把AK當做圖騰和硬通貨,還至少要到十幾年後,此時蘇聯人還沒有把自己人的SKS換裝完,哪裡顧得上階級兄弟。至於M16,美軍都是在越戰中期才大規模裝備,哪裡輪得到英聯邦的維和部隊先使喚,所以60年代早期,非洲內戰沒有肆虐AK等冷戰標誌輕武器,才是符合歷史的。至於某大國的反侵略電視劇有大摩托搭配「施瓦辛格轉膛炮」的無敵組合,我只能說,期待我兒子能看到男足捧起大力神杯……



雅多維爾圍城戰:150名聯合國軍遭遇三千剛果大軍


機槍:影片中給人影響最深的,就是那支「布倫」輕機槍。作為那個時代最經典的機槍,幾乎和李-恩菲爾德步槍一樣,成為那個時代英聯邦地區軍隊的標配。老軍迷一眼就能分清ZB—26和「布倫」,二者因為太像,稍微弄不好就穿幫,但這部影片,則反映的非常好。片中「布倫」最出彩的,是被當做「重型狙擊槍」用,還特寫拔下彈匣子,換上狙擊步槍子彈,用機械瞄準一槍幹掉僱傭軍的白西服老闆。插一句,那老闆也是缺心眼,迫擊炮都炸得昏天黑地,你一身一塵不染的白西服,哎……



雅多維爾圍城戰:150名聯合國軍遭遇三千剛果大軍



這組特寫非常好的反映了「布倫」的特點,在非洲惡劣的條件下,依舊保持準確度高、射程遠的優勢。也難怪,從印度在雪山上給我們「送人頭」,到80年代馬島之戰還「寶刀不老」,「布倫」卻是一代名槍的代表。可惜片子也暴露了「布倫」最大問題:作為步兵班最基本的火力壓制輕武器,因為彈夾供彈的原因,火力持續性在60年代初已經嚴重落伍了,也就造成了被僱傭軍火壓著打的問題。特別是劇中僱傭軍大口徑機槍皮卡不說,帶三腳架的M1914和獨眼龍端著打的FN MAG,隨便哪個彈鏈供彈的都能壓著「布倫」打,只是僱傭軍在片中的使用方式大有問題,後文再談。最主要的是,機槍當做遠程狙擊槍雖然不是個例,比如在朝鮮戰爭中,美軍為了彌補山地作戰M1狙擊的射程不足問題,就把M2當做遠程狙擊槍使用,但瞄準鏡還是要加的,片中「布倫」這機械瞄也太神奇了,難道兩腳架就可以提高視力?!


雅多維爾圍城戰:150名聯合國軍遭遇三千剛果大軍



除了「布倫」,就是那挺「下能上房打步兵,上能下車打飛機」的「維克斯」水冷機槍了。影片開篇就是一挺 「維克斯」如疲憊的蒼狼一般遠望廣袤的非洲草原,令人恍若隔世一般……此片堪稱「維克斯」使用教科書了,既有車載如SAS突襲德軍機場一般扭轉乾坤,也有上房下地橫掃雜兵,甚至在完全沒有對空瞄準環和角度很不利的的情況下,硬是把噴氣式戰鬥機打中了!真是厲害了我的「維克斯」哥。



雅多維爾圍城戰:150名聯合國軍遭遇三千剛果大軍



「維克斯」作為「馬克沁」的衍生品,確實是英聯邦國家自動武器的中堅力量,二戰功不可沒,不過影片最大的問題是,維克斯的機動性太強了。哪怕是維和部隊訓練有素,機槍手擁有麒麟臂力大無窮,可以抱著水冷機槍換幾個地方,但也沒見補充淡水或者槍管連個水罐啊,難道自行切換風冷了?有點「黑科技」了。想起經典美劇《太平洋兄弟連》中,瓜島之戰美軍英雄抱著M1903打了沒多會兒水就開鍋了還燙傷了手和胳膊,這次比較符合實際。



雅多維爾圍城戰:150名聯合國軍遭遇三千剛果大軍



衝鋒槍:聊完如今能進博物館的老傢伙兒,片中幾款「非主流」衝鋒槍更是非常的搶眼。其中瑞典M45式9mm衝鋒槍因其類似於MP28「花機關槍」等早期衝鋒槍的粗短散熱筒以及獨特的槍托設計,令人眼前一亮。該槍又名"塞德"衝鋒槍,因設計於二戰末期,被「波波沙」、「湯姆森」等老前輩的威名埋沒,實在比較小眾。但因出自瑞典兵工廠,而且設計生產時間比較晚,不是為了戰時應急設計的,整體工藝水平、耐用性、便攜性都比較好,因此出口量大,並裝備愛爾蘭軍隊。根據相關資料,越戰美軍還曾在叢林使用,以代替「M3」黃油槍。所以影片中維和部隊拿著M45很講究,如果換上「司登」衝鋒槍,雖然能夠湊齊二戰英軍步兵「三件套」,但就穿幫了。



雅多維爾圍城戰:150名聯合國軍遭遇三千剛果大軍



而僱傭軍手中的法國MAT49式9mm衝鋒槍,也屬於同時期的產物,算是「民族自尊心」似得產品,主要用以替代二戰法軍五花八門的各式武器。影片開頭酒吧 「嘴炮」的橋段就說明了僱傭軍是有法軍背景的,所以僱傭軍軍官和教官拿著MAT49特別合適。其中編劇又拿隆美爾揶揄了一把法國,實在是太尷尬了,感覺這個梗可以玩到第三次世界大戰後。



雅多維爾圍城戰:150名聯合國軍遭遇三千剛果大軍



片中雙方衝鋒槍的使用很符合史實,但打起來動作都過於「酷炫」,許多鏡頭都是「腰射」或是邊跑邊打,兩種衝鋒槍即使拉開槍托有效射程也就100米,在非洲廣袤平坦的大草原上,實在不是合適的武器,還是在巷戰或叢林戰比較合適,所以雙方的軍官拿衝鋒槍「閃轉騰挪」扮酷炫,基本也就是耍帥而已。至於手槍,停戰前僱傭軍軍官的「盧格」比較顯眼,實戰中手槍的意義遠大於射殺對手,片子手槍也是打的「乒乒乓乓」,實際上只是凸顯氣氛罷了。


機槍、迫擊炮等重裝備:片中的大口徑機槍和通用機槍都是僱傭軍的「傢伙」,大家無論看片兒、還是玩遊戲相比也是非常熟悉性能的,就不一一介紹了。片中機槍使用起來都非常的有特點——無論是30機槍(M1914)、M2、「德什卡」或者FN MAG,都往吉普車或者皮卡上面架,分分鐘讓你來到身臨利比亞或者敘利亞戰場,而且都是沖著打,怪不得在火力佔盡優勢的情況下,一個維和部隊都沒打死。足見僱傭軍的戰術和訓練是有「多虎」(多爛),不過事實並不是這樣。



雅多維爾圍城戰:150名聯合國軍遭遇三千剛果大軍



在當時的地理環境下,維和部隊完全無險可守,只能挖幾個戰壕。幾棟破房子在12.7mm子彈面前完全紙糊一般(這點片子的後面描述比較準確,M2重機槍直接把屋頂的「維克斯」死死壓制,打的磚頭瓦塊亂飛),這種情況下,稍微有點經驗的進攻者,都會把大口徑機槍在中遠距離穩住了打,反正一馬平川,對方的老式步槍基本夠不著,完全可以輕鬆壓制住對方火力。架在無防護的吉普皮卡上沖,模仿二戰SAS突襲德軍機場,在對方陣地面前實在是「送經驗」。特別是最令人無語的是,為了最求大場面,在60年代初雙方步兵火力密度都很可觀的背景下,僱傭軍仗著人多還採取拿破崙時期「排隊槍斃」式的密集衝鋒隊形,簡直媲美某國神劇,怪不多死那麼多。要說這方面國內拍的最好的,還是《集結號》,國軍衝鋒至少拉散兵線了,雖然為了效果有點密,不過算是戰爭片中的「寫實了」,只可惜,過了這麼多年,越拍越回去。



雅多維爾圍城戰:150名聯合國軍遭遇三千剛果大軍



有意思的是一個片段,為了凸顯僱傭軍的「狡詐」,片中描寫僱傭軍以清理屍體為掩護,通過路虎救護車將一組M1914偷偷布置到離守軍陣地很近的草叢裡,然後突然開火,可惜因為太近又沒有遮掩,被狙擊手幹掉。其實我看後的想法是,這到底是為了凸顯僱傭軍的奸詐,還是凸顯他們的技戰術素養太「奇葩」?M1914雖然老點,畢竟配上三角架射程和精確度不亞於「布倫「和」維克斯」,好好地找個位置穩穩的打,何苦放那麼近,黑叔叔準頭再差,也不至於放那麼近放個三腳架找死啊!最後帶著疑問搜了一下導演和編劇,缺乏資料,名不見經傳,估計不是什麼老手,設計成這樣也就可以理解了。



雅多維爾圍城戰:150名聯合國軍遭遇三千剛果大軍



片中最勁爆的場景算是法國富加CM.170"教師"教練機擊落聯合國秘書長座機以及追擊聯合國UH-1"休伊"多用途直升機了。"教師"教練機服役於50年代末的法軍,造型比較獨特,類似F22的垂尾造型而且沒有後水平機翼,一出場就很有氣勢和特點,如果筆者不是喜歡模型,見過AMK出品的 1/48版,還真認不出來。教練機稍作改進用作對地支援不算新鮮,"教師"教練機的成名之戰就是1967年的六日戰爭,作為戰術支援機為以色列奪取制空權立下汗馬功勞,不過算不得一代名機,所以不太好認。這正是體現了劇組的功夫深,有法國軍方背景的僱傭軍用它來打維和部隊,雖然誇張,但符合歷史。但畢竟是教練機,火力比較弱,所以對付運輸機還可以,打UH-1竟然因為速度太快和機槍孔徑小,硬是沒揍下來,還被附了「魔法」的「維克斯」反咬一口。有資料稱愛爾蘭曾經裝備過"教師",用來拍片子剛合適。網上有爭論說此處應該是英制「神秘」戰鬥機甚至是F4鬼怪,我認為還是"教師"比較靠譜,畢竟是礦業公司僱傭軍,直接採用軍用現役戰鬥機有點過分。


至於焰火最絢爛的僱傭軍車載迫擊炮被殲滅,雖然大快人心,但也太離譜了,不說120口徑的車載高機動性、射程和火力壓制性能遠大於維和部隊的「60小炮」,黑叔叔為什麼要把幾輛炮車停的那麼近,難道是非洲大草原停車場有限嗎?就那門小60炮比手榴彈大不了多少的威力,一口氣團滅一個120車載炮兵排,看來應該用的是21世紀的火藥技術……



雅多維爾圍城戰:150名聯合國軍遭遇三千剛果大軍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問,為什麼沒提出鏡率最高的FN步槍,因為片中對這種武器的描述基本準確,也沒什麼特殊技能,鑒於資料太多,就不費筆墨了。總體上,雖然片子對於「民間專家級」軍迷來說槽點多多,但依然不失為一部好片子,特別是多種武器都是戰爭電影鮮見的,而且都符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和裝備情況,實在是大讚。最後推薦一部類似背景的老小說——英國著名小說家弗雷德里克.福賽斯的《戰爭猛犬》,同樣的背景,不同的故事,也是目前此類冷戰前中期非洲動蕩衝突的最好通俗小說。



雅多維爾圍城戰:150名聯合國軍遭遇三千剛果大軍



——————


【《軍武次位面Ⅲ》特別篇:不流血的殊死拼殺 揭秘首次大型戰爭重演拍攝】



雅多維爾圍城戰:150名聯合國軍遭遇三千剛果大軍



《軍武次位面》是中國最受年輕人歡迎的網路軍事節目之一,每周五在騰訊視頻、優酷、今日頭條、網易、愛奇藝、搜狐視頻、鳳凰網、樂視、秒拍、小米、A站、B站、風行等二十多家網站同步更新,在年輕一代軍迷中有著很高的人氣,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節目更新。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次位面 的精彩文章:

中國的「山貓空騎旅」:將全地形車火力發揮到極致
軍武使命61-人工智慧戰勝人類往往使用的是人類的手段
國外電影中的「鬼子專業戶」!托馬斯·克萊舒曼為啥總扮演德軍?

TAG:軍武次位面 |

您可能感興趣

1945美國上尉參觀八路軍地道戰,遭遇掃蕩日軍!
唐斯40+21維金斯41分,拉塞爾三分絕殺湖人遭遇四連勝
「GOT7」「分享」170408 王嘉爾變身亞洲醋王?何爾萌遭遇重大挑戰
二戰美軍在歐洲遭遇最慘的失敗,7000人向德軍投降
日本在東南亞戰爭遭遇的第一場失利 美軍損失1人擊斃500多名日軍
2017中超:施密特接帥印國安開啟新篇章 首戰遭遇恆大迎挑戰
中國女排1-3負俄羅斯隊 遭遇大獎賽香港站首敗
意甲第4輪 克羅托內0:2國際米蘭 遭遇敗績
敘利亞遭遇以色列空襲:俄羅斯S400防不住美軍F35?
城皇廟遭遇戰|二野勁旅·強軍故事(37)
掘金負黃蜂遭遇三連敗 約基奇26+13+10沃克31分
日本士兵回憶60萬關東軍俘虜在蘇聯的遭遇
日本發動東南亞戰爭遭遇的第一場失利 美軍損失1人擊斃500多名日軍
170816 迪麗熱巴拍攝封面外景大片遭遇「小意外」?
1943年盟軍登陸西西里島 只遭遇很微弱抵抗
省隊隊員出戰中國女排2-3憾負泰國 遭遇亞錦賽第二場失利
1967年,美軍第173空降旅遭遇最血腥戰鬥
2017溫網遭遇「內褲門」的中國18歲網球選手吳易昺
2017年,農村遭遇的三大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