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藥不傳之秘:仲景藥量索隱!

中藥不傳之秘:仲景藥量索隱!

中藥不傳之秘:仲景藥量索隱!



小編導讀

熟讀《傷寒論》,用好仲景方,是不少中醫人士的追求,但要悟透《傷寒論》這部經典著作,又豈是駕輕就熟的事情!尤其是關於藥物劑量的把握,自古就有「中醫不傳之秘在於量」的說法,要想悟透仲景用藥的玄機,實在不易!今天就一起來品讀仲景用藥的規律,純乾貨,光看不收藏,豈不可惜!


PS: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山西五寨「百社千校」贈書活動將於11月8日在山西五寨舉行,我們的副社長、《大道至簡——有尊嚴地活過一百歲》作者林超岱,著名博物學家、《採藥去——在博物王國遇見中藥》一書作者段煦,以及我們其他工作人員已經整裝待發啦!小小的公益活動,從火車站開始!


藥物用量,是組方用藥的重要方面,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因涉及面廣、靈活性大,故頗難用的妥帖得當,尤其初學者為最。古人有「中醫不傳之秘在量上」之說。所謂「不傳」,言其傳授之難矣!古今醫家,惟仲景藥量稱絕,欲探賾索隱,乃成斯文。


大凡臨證用藥,病情深重者量宜大,病情輕淺者量宜小。以生薑為例,同是溫中散寒,治血虛寒厥,其人內有久寒,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中生薑用至半斤,而治「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的小建中湯中生薑用三兩;同是發汗解表,風寒外束,內有鬱熱,頭痛身重的大青龍湯證,病情較重,故用生薑三兩,而治療太陽輕症的麻黃桂枝各半湯卻用生薑一兩。似此皆以病情輕重為據耳。


但若統觀仲景全書則又不盡然。以附子為例,在治療風濕留著肌肉的桂枝附子湯、去桂枝加白朮湯中附子用三枚,而在四逆湯、真武湯、白通湯等治療危重症之方劑中附子僅用一枚。這是輾轉傳抄之誤呢?還是仲景之疏忽呢?曰:非也,妙理正在於此。試想,病入少陰,水火兩衰,心腎交憊,陽氣虛故宜急救,陰液損焉可忽乎?對辛熱燥烈的附子只用一枚,使其具回陽之力,而無傷陰之弊。即使在陰盛格陽,陰陽離決的危急關頭,仲景才於通脈四逆湯中用附子大者一枚,拯救萬一。


若大量投之,致真陰虧竭,陽何附焉?而在風濕留著肌肉證中,因其邪盛正尚不衰,故用剽悍力強的附子三枚,取其速效。若風濕留著關節,難以速去,則在甘草附子湯中減附子為二枚,以免諸伐無過。當然,少陰病亦有附子用至二枚者,如附子湯。這是因為此證屬陽氣虛衰,寒濕較甚,而真陰尚無大虧,況伍以人蔘、芍藥,故用附子二枚。所謂常中有變,變中有常。



五苓散以化氣行水為主要功效,然其中助陽化氣的桂枝卻在方中用量最小;腎氣丸以溫腎氣著稱,而方中熟地黃八兩,山藥、山萸肉各四兩,澤瀉、茯苓、牡丹皮各三兩,具有助陽化氣的附子、桂枝卻僅各用一兩;通陽復脈滋陰養血的炙甘草湯中,通陽的桂枝、生薑各用三兩,而滋陰養血的生地黃竟達一斤。這些方劑劑量確非比尋常。究其機理,除依據陰陽互根的原理外,更重要的是以「少火生氣」做為指導思想。考諸臨床,按仲景藥量比例應用,則每多顯效。我校杜新農老師患口瘡延年不愈,屢更名醫,遍服百葯,有效,有不效,終難持久,輒即複發。無奈,將其病情寫明,託人到陝西中醫學院王正宇副教授處求方,王處下方:

熟地黃24克,山藥12克,山萸肉12克,牡丹皮6克,茯苓9克,澤瀉9克,元參12克,白芍12克,炮附子6克,肉桂6克,開水煎,涼服。


服藥即效,數劑已將告愈。因教務繁忙,無暇煎藥,就自服金匱腎氣丸加元參12克、白芍12克二味為末沖服。不料竟無效果,病情又見反覆。


乃改用原方,斷續服用二十餘劑,終至痊癒。至今兩年,並未複發。觀其方,除加用元參、芍藥各12克外,皆腎氣丸原葯,只因加用滋陰之葯,故在原方比例基礎上加重助陽葯附子、肉桂的用量。雖有變更,仍不失仲景精義,使「陰平陽秘」而獲痊癒。


現代著名中醫岳美中有案曰:「一醫者治一脈結代,心動悸患者,與炙甘草湯,未宗仲景藥量,而是任予6克、9克,雖服良久,無效,問於吾,囑按仲景原方藥量再服(古今衡量不一),四劑而瘥。」


中藥研究所曾對五苓散之利尿作用進行研究,按仲景方劑量,利尿效果最佳,若各葯等量投與,利尿效果明顯減低。


藥物用量,與其質地亦有關。一般來說,質輕者量宜小,質重者量宜大。如生石膏、赤石脂等用量較大,而花葉之類用量較小,但亦有例外,如旋覆代赭湯中,旋覆花三兩、人蔘二兩、生薑五兩、代赭石一兩、甘草三兩、半夏半升、大棗十二枚。其中代赭石僅用一兩,而生薑卻用至五兩,就比較特殊。這種比例是否經得起臨床驗證呢?劉渡舟教授說,「我帶同學在門診實習,有一個同學給病人開了一張旋覆代赭湯,可是吃後並不見效,仍是心下痞,打嗝不止。我看過後,把前方的生薑三片改成15克,代赭石30克減成6克,沒加他葯,吃後病就好了」。可見古方劑量大小,也有一定的科學性在內,不是無根據的任意施為。究其理,本方主治胃虛痰阻,噫氣不除證,虛實雜爽,故人蔘補虛,旋覆花降逆,重用生薑以散痰飲之痞結,少佐代赭石取其鎮肝降逆於中焦之功,若大量恐入下焦。今日臨床,雖有用代赭石30克而收效者,則著重則之於肝,若屬胃虛痰阻,總當以此方為繩。



藥物用量,每因劑型、配伍,及本身毒性大小與用量的不同而異。散劑、丸劑用量小,如三物白散強人半錢匕,羸者減之。五苓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一錢匕摺合6克至9克。湯劑、洗劑用量大;劇毒者量要小,如巴豆《傷寒論》中用一分。而無毒者量可大,如熟地黃、山藥等。有他葯製藥其毒性者量可稍大,如半夏與生薑相配伍則半夏量可稍大,無生薑則量要小。

當然,這裡說的量大量小是在常用量的基礎上而言的。要準確地掌握劑量,要做到恰如其分,克克計較,除跟老師學習及在實踐中摸索外,認真學習研究醫學經典著作及古今醫學的用量實屬必要。如十棗湯中用大棗肥者十枚,有人證明:「嘗見服十棗湯者,減用大棗5枚,服後二時許,即覺胃中枯燥,聲啞乾嘔。」用量之重要,可見一斑。


用藥劑量亦要因人因地因時制宜,探討仲景藥物用量規律,我們就會發現,「謹守病機」是其用藥心法。


新媒體編輯:王丹


版權聲明:本文選自《經方人生》(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王三虎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冬令進補,這些方葯不用就太可惜了!
舌診也能看出婦科病?是不是真的?
醫生們養生的終極目標,原來是這個!
一定要知道:治療高脂血症的妙招!
上火了,咽炎、咽喉疼痛,簡單的3味葯功效卻很好!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李可先生用藥大膽,卻不離仲景用藥法度
張仲景兩味中藥完爆鈣片
山藥為何可以散寒發汗?醫聖張仲景這樣說……
仲景處理「發熱惡寒」之證的方法,細讀~
中醫 | 跟張仲景學治肝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大棗 仲景藥物學
仲景有三湯,可解你腸道之憂
張仲景大藥房走進廣譽遠探秘養生文化之旅
醫家皆修的「仲景之學」,偉大之處究竟在哪兒?
謎之探索:仲景方所用的「人蔘」,到底為何物?
中藥 | 仲景如此喜用附子,你發現他配伍的規律了嗎?
小腿抽筋補鈣也無濟於事?張仲景兩味中藥完爆鈣片
1種流感,寒熱並存,總好不了,醫聖張仲景只用4味中藥
他,用中醫破解了皮膚頑症密碼,記仲景堂醫院中醫皮膚科專家陳富春
醫聖張仲景治療失眠、抑鬱的「神奇良方」
这样解释仲景「以胃气为中心」很生动
寒熱錯雜的慢性腹瀉,中醫名家張仲景早有良方!
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用「仲景瀉心湯」二:熱邪內陷正虛邪留
國棟解傷寒:仲景為何不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