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全球史研究方法新探:互動、比較、建構

全球史研究方法新探:互動、比較、建構

原文作者:夏繼果


原文標題:全球史研究: 互動、比較、建構


原文出處:《史學理論研究》2016年第3期

近年來,全球史教學與研究快速發展,尤其是在美國、歐洲和東亞地區。全球史於20世紀中葉在美國興起時主要是作為一個「教學領域」而存在的,如何開展全球史研究,把全球史變成一個「研究領域」,是20世紀下半葉以來全球史學者所面臨的共同問題。近來,筆者發現西方學界出版了一些探討全球史研究方法的著作,本文主要根據美國匹茲堡大學迪戈?奧爾斯坦於2015年出版的《全球性地思考歷史》等三部著作,結合筆者自己的思考,談談全球史的研究方法。


一、互動


近年來,西方史學界對全球史的「互動」研究進行了諸多總結和反思。奧爾斯坦認為,作為研究方法的互動,大致有三種類型。


第一,擴大研究單位的地理規模。建立聯繫的最簡單的辦法是構建更大的分析單位。通過擴大空間規模、重新定義空間單位的方式,我們可以構建起文明、海洋盆地、半球和全球這樣一些不同層次的研究單位,並且較為便利地挖掘它們各自內部存在的相互聯繫。

第二,關注研究單位之間的歷史聯繫。如果說第一種聯繫是概念性的,即先建構一個歷史的大單元,然後再挖掘其中的聯繫,那麼第二種聯繫則是歷史性的,即首先從挖掘歷史上確實存在過的聯繫入手,進而把一些所謂的獨立單位聯結在一起。第二種研究方式的關鍵在於相連單位的互相影響力和接觸頻度,而不是規模大小。


第三,研究那些本身就跨越邊界的單位或主題。其一是社會網路;其二是跨國、跨邊界的組織;其三是跨國、跨邊界的主題。奧爾斯坦強調,分類只是為了提供一個簡明的方法論清單,在實踐中,它們並非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交錯重疊,並且擁有一些共同的特徵,很多時候是很難區分的。


奧爾斯坦列舉了互動研究的共同特徵:一、共時性的視角。從這一視角出發,重要的時間維度是各單位間互動的真正時間,而不再是每一單位內前後相繼的階段。二、重視外部的因果聯繫。只要地理範圍是圈定的,時間是垂直的,因果關係就只能在圈定的單位中發現。一旦邊界被打破,共時性的時間視角就會出現,就有可能思考很多區域同時發生的進程的共同原因。三、有時更多地使用第二手資料。奧爾斯坦對此充滿自信,認為專業歷史學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已經積累起大量的第二手資料,可用於探尋聯繫和進行綜合。


瀏覽中文出版物中的各種「互動研究」,筆者深切感到這類研究目前已陷入瓶頸。第一,這類研究過於集中關注奧爾斯坦所說的「具有流動性的主題」,而且往往滿足於對現象的描述,特別是對流動兩端的描述,缺乏對產生流動的大背景和流動機制的深入分析,難以構建起「體系」。第二,這類研究對歷史上曾經存在的「聯繫」缺乏鑒別。其實,「聯繫」的種類千差萬別,有的聯繫非常短暫甚至是曇花一現,而有的聯繫則是不斷重複發生的;有的聯繫是地方性的,而有的聯繫則在更大規模上發生。這樣,不同類型的聯繫對歷史發展的影響存在巨大差異。上述問題的出現與過份拘泥於互動並把互動狹隘化有關。全球史學者應當像重視互動研究一樣,同等地重視「比較」和「建構」的方法,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互動研究目前存在的不足,把全球史研究引向深入。


二、比較

隨著全球史的興起以及學者們對互動的關注,20世紀90年代以來,比較史日益受到非議,批評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比較是在兩個或幾個單位間進行的,它把每個單位都當成一個實體或者「密閉單位」,忽視單位內部存在的差別。第二,忽視研究單位(帝國、民族國家、城市)間的互動,沒有把它們放入交通、貿易和文化交流的網路中,甚至有意迴避這種互動,因為太多的聯繫會使比較變得複雜化。第三,比較有時是為了有意識地證明什麼而進行的,比較框架的設計往往帶有很強的目的性,把其中一方視為標準的,而把另一方視為異常的。


奧爾斯坦分析了比較方法對於史學發展的獨特貢獻,認為恰恰是比較史推動了從「密閉單位」內的民族國家史向跨越邊界的史學研究的轉變,或者說,在研究密閉單位的史學與研究跨邊界的史學之間,比較史對研究單位的改變是一個過渡階段。不僅如此,比較研究與互動研究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進入21世紀以來,比較研究也日益出現轉向全球史的趨勢,互動研究與比較研究逐漸有機地結合起來。兩者的結合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第一,把被比較的單位放入各自的大背景中,注重它們同各自環境的互動。第二,被比較的對象至少有一定程度的直接聯繫。第三,比較不同國家和地區對於同樣大背景的反應有何異同。第四,比較跨文化傳播過程中,同一主體(包括物品和思想文化)傳播到不同地區後與當地社會的具體結合及其所發生的影響。從上述四種結合方式來看,前兩者體現了互動研究對比較研究的貢獻,後兩者則是比較研究對互動研究的提升。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英國脫歐計劃陷入混亂 梅首相遭遇「恥辱一天」
英國篝火節上 一座高11米的特朗普雕像被燒
美國否認東南亞「棄美投中」:美國仍受重視
美國大選迎最後一個周末 希拉里嗓音嘶啞忙拉票
金陵刻經處與金陵刻經印刷技藝保護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全球大地構造的最新觀察和研究成果:全球中、新生代大地構造圖
新媒體科學傳播親和力的話語建構研究
姜濤:「重新研究」的方法和意義
擬表皮與組織工程化皮膚模型構建的關鍵技術研究尋合作
經合組織建議芬蘭研究創新需要綜合方法
中國美術史研究的方法
佛教義學研究新局的啟動
構建社區商業的利益共同體系統:新加坡模式研究
新書︱體力活動研究方法
劍靈法器研究所普通模式攻略 萌新向教學
科學研究的方法(七)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創新運用科研新方法
孫友師:美空軍開展支持兆瓦級飛機的推進、動力與熱管理綜合技術研究
當代西方論證結構研究的新進展
美歐合作建立新癌症模型庫加速研究
美古關係緩和或推動古巴研究人員融入全球科學界
中英研究機構聯合研製出新型超級透鏡
鄭耀:專註於推進理論與工程、飛行器設計、數值模擬、計算力學的研究
中藥組效學研究的常用方法與技術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