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立冬 | 殘秋盡,冬未隆,正是相思漸盛時

立冬 | 殘秋盡,冬未隆,正是相思漸盛時







立冬至,天漸寒,


又到火鍋圍爐時。


——國館君按




冬,是孤寂的:




疏忽一陣寒風吹起,時在北京的沈從文也難免觸景生情,感慨了一句「我要用我這手抓住冬天給我的憂鬱」。




冬,卻又是溫情的:



「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史湘雲和賈寶玉在雪天烤鹿肉,那般場景,看得叫人垂涎三尺,完全忘卻了冬的刺骨之寒。




立冬此時十一月,寒風乍起,西北風著地而行,吼地生寒。北方的人們,早已裹起了棉袍大衣,正靜候一場瑞雪;而在南方,雖然不時有艷陽溫風,可惜卻缺少了雪的景緻,大概這就是南方人對冬季最長情的抱憾。










立冬風俗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是最重要的幾個節氣之一。




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古時立冬這一天都要休息,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而許多地方這時候就會吃餃子,餃子有「交子」之意,如新年新舊之交時要吃,此時秋冬之交,故也有吃餃子的習俗。




古時此日還有天子出郊迎冬的禮儀,還有賜群臣冬衣、祭祀亡靈、矜恤孤寡之制,祈求來歲的豐年。清代時還有「拜冬」習俗,這天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如同新年。民國以來漸漸簡化,直至今日已少有人知曉。









立冬養生




古人說,冬天養生,最要順應避藏,早卧晚起,固護陽氣。「冬夜伸足卧,一身俱暖」,暖被中,溫柔鄉。




飲食方面,北方地區可以大溫大補,抵禦嚴寒,羊肉、牛肉、蝦、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禦寒效果最好。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西北地區要溫和的多,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




另外,溫陽之餘也要滋陰,此時養陰還可以起到中和溫補之燥的作用。此時可以適當吃些苦味的食物,用以養心。









很多時候,之所以我們每個人會如此期盼一個新季節的到來,不過是想重溫當季的食譜。畢竟食物賦予人的期待,並非食物本身,而是當下的氣場與氛圍。




越是到了現代,我們漸漸失去了舊時光里的那份廚房溫情,也不再有那份閑心去體驗親自下廚的樂趣。我們踏入家裡的第一步,是立馬卸去晨起時靜心創造的光鮮,然後陷入沙發成為一灘爛泥。至於吃的方面,索性一包泡麵,或者叫一份沒有溫度的外賣了事,生活的無奈,大抵如此。




趁這個殘秋盡,冬未隆的日子裡,不如與三五好友,或者回一趟老家,和思念已久的人圍爐煮酒,在騰起的水汽中暢食暢飲,忘卻拖沓了幾個季度的疲憊。




就算此時屋外暴雪橫虐,那也是時光恰好。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


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仇遠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李白








吟行不憚遙,風景盡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


飲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歸去須乘月,松門許夜敲。


——宋·釋文珦








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里過。


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


——明·王稚登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國館編撰出品,轉載請註明






2017 · 國館月令正式發售


配有12色彩色鉛筆一套


一頁一頁,帶你過最中國的生活




*長按識別二維碼,立即購買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購買,用文化溫暖2017。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殘秋盡,冬未隆,正是相思漸盛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