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太極拳之太極運氣法的具體功法

太極拳之太極運氣法的具體功法

太極「運氣法」屬動功,是以運氣為基礎,把太極拳的意識、動作、呼吸三者融為一體,以內外統一為其指導思想,以「動靜相兼,陰陽開合、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為基本要領。



太極拳之太極運氣法的具體功法


太極運氣法練功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站樁功為主,以松靜為基礎。


第二階段以調節呼吸為主,掌握腹式呼吸,配合意識守三線,做到氣沉丹田。


第三階段為意識、呼吸、動作三者相互協調,做到「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內外合一,完整一氣」。

太極運氣法的鍛煉要領


1、入靜。練功時,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過程,都要求在入靜的狀態下進行,動作包括外形動作的「外功」和意識引導的「內功」。動靜相兼的入靜,指的是摒除雜念,處於無思無慮而又覺醒的一種特殊安靜的狀態,從而專心一致地貫徹練功的全部內容,而決不是迷迷糊糊、閉眼欲睡的狀態,也不是萬念俱息、寂然無物的境界。


2、放鬆。松和靜是相互協調的,先松而後靜,入靜又是放鬆的必要條件,兩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練功所要求的放鬆,首先是在意識指導下,四肢肌肉要放鬆,更主要的是思想精神上放鬆。只有經過長期認真的鍛煉,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身心全面放鬆。通過全身肌肉放鬆,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擴張,肌肉電位活動明顯降低,可以使交感神經興奮性減低,從中樞走向周圍的張力性衝動減少,副交感神經活動相對增強,因此對許多慢性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3、下沉。下沉一定要在松、靜的基礎上進行,這樣意識才能引導氣血下降,達到上虛下實。上虛是指上體(臍以上)虛靈;下實是指下體(臍以下)充實。並要注意氣沉丹田,再進一步從丹田沉到湧泉。氣沉丹田是在松靜的基礎上,通過沉肩、含胸、斂腹、松腰、收胯等動作在意識的引導下,有機地聯繫起來,以引導氣息下降為實現的,在意守丹田或湧泉時,會感到頭腦清醒;相反,意守上半身則有時會感到氣上沖,出現頭腦昏脹或胸悶等現象。患有慢性病,平時又缺乏鍛煉的病人,往往會出現頭重腳輕,步履不穩,或上盛下虛、心情容易衝動等情況。通過練功,即可獲得改善。


4、調息。古今的氣功都很重視內氣的鍛煉,調息是在意識引導下的一種呼吸方法,結合練功的升、降、開、合,達到勻、細、深、長的呼吸,而吸短呼長更有利於治病。太極運氣法的呼吸強調不聲不滯,出入綿綿,若存右止、神氣相依。初始練功則先以自然呼吸為宜,隨著功夫的逐步深入,達到結合動作的逆腹式呼吸,並且強調意守「吸氣由丹田,呼氣歸湧泉」,這樣不但容易與入靜相配合,而且還可避免練功者腹圍增粗的弊病。

5、運氣。「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是太極運氣法鍛煉的一個特點,以心行氣是心為發令者,氣是奉命而行的「傳旗」;先意動而後形動,主要是將內存意識貫注於外部動作之中。練功時要把意念注於動作之中,而不要存想氣在體內如何運行,即是「全身意在神,不在氣,在氣則滯」。顯於外部動作的神態是內氣活動顯露於外的表現,所以內意和外神是一定要緊密配合,緊密配合以後就會有得氣感,只有經過實踐獲得「氣感」後,才會理解氣的存在。得氣感不可強求,如果強求則會使意氣兩者俱蒙其害。


6、協調。太極運氣法最終的目的,要求做到意識、呼吸和動作三者緊密結合,達到練意、練氣、練身的目的。首先是呼吸與動作協調,然後在意識指導下,三者融為一體。初學時先注重姿勢,鍛煉一個時期然後注意意識引導,這樣可以做到先由外帶內,然後再由內帶外。太極運氣法動作比較簡單,容易在短時期內做到協調。


太極運氣法的具體功法


1、無極式:身樁端正,無所偏倚,虛靈內含,一氣貫通。兩足站立與肩同寬,腳跟微向外撇,略成內八字形。身體端正,自頭頂、軀幹至會陰始終要成一條直線,兩眼平視前方,頭頂要虛虛領起。要含胸拔背,小腹部要微向里收,叫做斂腹。尾閭要收起使會陰穴緊閉,命門穴要飽滿,從湧泉到百會穴上下一氣貫通。全身要放鬆,摒除雜念,意守丹田。站立時,應使腳掌腳趾貼地,腳趾無離地或抓地感覺,這樣全腳受力均衡,氣機也就自然地隨之發動。


2.純陰式:兩手並舉,升氣開脈,收胯曳肘,意達命門。迎身平肩,虛領頂勁,旋落丹田,歸於湧泉。由無極式站樁進入純陰式,身稍前傾,重心落於湧泉,勁起於足跟,帶動兩臂向前並舉,小臂不能有力,意識注於肘部的陰面上(屈肘)舉至肩平。然後沉肘坐腕舒指,把意識送至指尖。然後再收胯曳肘,身體前迎,意識由神闕透向命門,循督脈上行至肩,經肘腕合向丹田,停留片刻,然後由兩腿側落歸湧泉穴。

3.純陽式:兩手並舉,升氣開脈,沉肘收胯,上下相隨。氣貼脊背,神領百會,起沉開合,細細推求。承前式至坐腕舒指,將意識送至指尖,收胯,墜肘,將兩手曳回至胸前劃圓弧向前插出,插出時手背相對,至前方弧形向下抽回。再由懷中升起至胸前,向左右分開,兩肘下沉,手掌立起,掌心向外。此時氣由督脈下落至足底,然後再由足跟向上,氣沿督脈上行至肩、肘,經雙手向前按出。此時要拔背頂勁,氣貼背脊,使督脈氣機飽滿,少停片刻,然後再向兩側落歸湧泉穴。


4. 推雲捧沙式:兩手前起半陰陽,翻腕即成推雲式。開胸蹲腿捧河沙,徐徐立正至玉堂。起半陰半陽掌,由大拇指領先,舉至齊鼻尖高度,翻腕自懷裡向外推出成推雲式;然後開胸使兩手分開,抱圈下蹲作捧河沙狀,虛領頂勁,緩緩起立,兩手棒至齊玉堂穴高度,再翻腕成推雲式,如此重複數遍。緩緩上升時關鍵在虛領頂勁,這樣不但能感到整個身軀有一股力量輕輕地往上提,而且是導引任脈和沖脈氣機上升的訣法。


5.大鵬展翅式:起勢承前式,揮圓落腰間,兩掌如飛瀑,展翅成大鵬。起半陰半陽掌至胸前,揮圓向雙耳邊下落,同時蹲腿,雙掌朝身後下插,如飛瀑入池之勢,身要正直,不可前俯,意入地後,雙足向上緩緩立起,雙手向兩側展開,成大鵬展翅式,合至胸前復原,動作要身、手、腿、意、氣協調,忌參差。本式主要發動少陽脈的氣機和帶脈的氣機,少陽脈主要練膽臟,帶脈總束諸脈,能調節正經的氣血。


6.雲手式:兩手揮圓,連環糾行,一上一下,陰陽互用。轉身盪臂,勁在腰間,圈小極圓,合歸丹田。身體右轉,左臂亦隨之轉動,手心朝里,自左向右劃圈上移至額前,右手掌心向下,隨腰自右向左轉去,至左前側時,左掌心向外翻轉,掌心向前往下落去,同時右掌掌心向里,由下向上劃圈移至額前,再向右轉腰,至右前側(此時左手掌心向下),右掌心向外翻轉,向前往下落去,如此重複三、四次後,將圈以丹田為中心逐漸收小,為下一式的動作,作為準備。雲手式的動作,充分表現出腰脊合一的運動特點,把腰練成球形車軸的作用。拳論說:「命意源頭在腰隙」,腰隙指的是兩腎,古人認為腎是體內陽氣的源頭,是先天之本,腎壯則精足、充氣、身強。

7.合太極:太極分陰陽,神龍變無方,生生原不已,奇正不尋常,至終復自始,一氣運馳張,有形歸無跡,物我兩相忘。合太極的架式,先是運動橫隔膜呼吸,也稱丹田滾翻,由外形的動作帶動丹田,作左右旋轉和前後滾翻,運動橫膈膜使內臟獲得按摩的作用,運動由大逐漸收小,然後把真氣合歸丹田,即由動到靜,歸至無極的境界,守功10至20分鐘。守功時要做到「有形歸無跡,物我兩相忘」的虛無階段,這是太極運氣法的精華所在,必須持之以恆,才能獲得祛病延年的功效。


丹田的概念:


1、認為丹田為內功修鍊產生內丹的部位;


2、認為丹田為意念注處;


3、認為丹田為內氣轉換的核心處等。


丹田的部位:


對於丹田的位置有不同層次的幾種說法,


1、定位說法:即認為丹田處於小腹部位,有的指其為臍下一寸三分,有的指其為臍下三寸。(丹田正常的位置是: 位於臍下1.5寸。)


2、三丹田說法:認為丹田有三,上丹田位於腦部,乃藏氣之府;中丹田位於胸部,為藏神之府;下丹田位於腹部,為藏精之府。


3、多部位說法:認為處處皆丹田,只要是人練意所在,無論體內體外,均為丹田,此為天人合一的具體體現之


丹田的功用:


1、精、氣、神的匯聚之所,為人生之本。


2、氣機升降之樞紐,即氣上升起于丹田,下降歸於丹田。


3、男子生精、女子養胎之處,為生命的動力源。


4、為呼吸之根,太極拳中通過丹田內轉來調整呼吸即根於此。


丹田的練法:


1、意守:意守丹田是最為常用的練習方法,將意念緩緩存入丹田處。


2、溫養:通過細均的呼吸調節或針對性的形體運動來逐漸積蓄丹田能量。


3、開合:以意念引導及肢體旋轉帶動丹田的開合,來啟發生機。


4、內固:通過站樁或其他靜態練習來固神、固精、平衡內氣,「實其腹」,「明其心」。


5、循轉:把丹田作為一個重要樞紐,引導內氣在體內循環旋動,如一些丹田練習法等。


百匯穴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廓之間連線交會處。


人體經絡穴位:


印堂穴,又稱上丹田:位於兩眉之間,主元神。


勞宮穴:在兩手掌心。


中丹田,通稱丹田,即氣海穴:位於臍下一寸半體表內,主元氣。


會陰穴,又稱下丹田:位於外生殖器與肛門中間點體表內,主元精。 命門穴,也稱後丹田:位於第二腰椎,是煉精化氣之所。


湧泉穴:位於兩腳心。


足三陽:行走於腿部外側。


足三陰:行走於腿部內側。


任脈:起於會陰,止於唇下,居胸腹中央。通過」舌貼上齶」和會陰穴與督脈上下相連。


督脈:起於會陰,止於銀交,居脊中央。通過」舌貼上齶」和會陰穴與任脈上下相連。


鵲橋:鵲橋是一種形容,是指舌貼上齶的動作,從而在頂部接通任督兩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修鍊探索 的精彩文章:

快速增長功力秘術:太極十三勢之逍遙遊功!
她因撞臉半個娛樂圈被指整容,但事實卻只是因為
漫話《悟真篇》、育丹功、傳統採氣法
揭秘:五台山前世今生,全世界多少人為之動容!菩薩道場,轉發功德無量!
修持密教咒語的基本方法。為何念咒、佛經不能得利益、感應?

TAG:修鍊探索 |

您可能感興趣

五田運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