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林语堂:论孔子的幽默

林语堂:论孔子的幽默

孔子自然是幽默的。《论语》一书,有很多他的幽默语,因为他脚踏实地,说很多入情入理的话。可惜前人理学气太厚,不曾懂得。

林语堂:论孔子的幽默


他十四年间,游于宋、卫、陈、蔡之间,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总是泰然处之。他有伤世感时的话,在鲁国碰到了季桓子、阳货这些人,想到晋国去,又去不成,到了黄河岸上,而有水哉水哉之叹。桓魋一类人,想要害他,孔子「恒其如予何」的话,虽然表示自信力甚强,总也是自得自适、君子不忧不惧的一种气派。


为什么他在陈、蔡、汝、颖之间,住得特别久,我就不得而知了。他那安详自适的态度,最明显的例子,是在陈绝粮一段。门人都已出怨言了,孔子独弦歌不衰,不改那种安详幽默的态度。

林语堂:论孔子的幽默


他三次问门人:「我们一班人,不三不四,非牛非虎,流落到这田地,为什么呢!」这是我所最爱的一段,也是使我们最佩服孔子的一段。有一次,孔子与门人相失于路上。后来有人在东门找到孔子,说他的相貌,并说他像一条「丧家犬」。孔子听见说:「别的我不知道。至于像一条丧家狗,倒有点。」


须知孔子是最近人情的,他是恭而安,威而不猛,并不是道貌岸然,冷酷拒人于千里之外,但是到了程朱诸宋儒的手中,孔子的面目就改了。以道学面孔论孔子,必失了孔子原来的面目。仿佛说,常人所为,圣人必不敢为。殊不知道宋儒所不敢为,孔子偏偏敢为。如孺悲欲见孔子,孔子假托病不见,或使门房告诉来客说不在家。这也就够了,何以在孺悲犹在门口之时,故意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这不是太恶作剧吗?这就是活泼泼的孔丘。

林语堂:论孔子的幽默



但这一节,道学家就难以解释。朱熹犹能了解,这是孔子深恶而痛绝乡愿的表示。到了崔东壁(述)便不行了。有人盛赞崔东壁的「洙泗考信录」,我读起来,就觉得赞道之心有余,而考证的标准太差。他以为这段必是后人所附会,圣人必不出此。这种看法,离了现代人传记文学的功夫(若Lytton。Strochey「维多利亚女王传」那种体会人情的看法),离得太远了。

凡遇到孔子活泼泼所为示能完全与道不定时相符合,或言宋儒之所不敢言(「老而不死是为贼」),或为宋儒之所不敢为(「举杖叩其胫」,「取瑟而歌,使之闻之」),崔东壁就断定是「圣人必不如此」,而斥为伪作,或后人附会。顾颉刚也曾表示对崔东壁不满处。「他信仰经书和孔孟的气味都嫌太重,糅杂了许多先入为主的成见」。(「古史辨」第一册的长序)


谈《论语》,不应该这样读法。《论语》一书,有很多孔子的人情味。要明白《论语》的意味,须先明白孔子对门人说的话,很多是燕居闲适的,脱口而出的话,幽默自得的话,甚至开玩笑的话,及破口骂人的话。

林语堂:论孔子的幽默



总而言之,是孔子与门人私下对谈的实录。最可宝贵的,使我们复见孔子的真面目,就是这些半真半假,雍容自得的实录,由这些闲谈实录,可以想见孔子的真性格。

孔子对他门人,全无架子。不像程颐对哲宗讲学,还要执师生之礼那种架子。他一定要坐着讲。孔子说:「你们两三位,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不好说的吗?我对你们老实没有?我没有一件事不让你们两三位知道。那就是我。」这亲密的情形,就可想见。所以有一次他承认是说笑而已。


孔子到武城,是他的门人子游当城宰。听见家家有念书弦诵的声音,夫子莞尔而笑说:「割鸡焉用牛刀。」子游驳他说,夫子所教是如此,「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孔子说:「你们两三位听,阿偃是对的。我刚才说的,是和他开玩笑而已。」(「前言戏之耳。」)


这是孔子燕居门人对谈的腔调。若做岸然道貌的考证文章,便可说「岂有圣人而戏言乎……不信也……不义也……圣人必不如此,可知其伪也。」你看见过哪一位道学老师,肯对学生说笑话没有?

林语堂:论孔子的幽默


《论语》通盘这类的口调居多。要这样看才行。随举几例:言志之篇,「吾与点也」,大家很喜欢,就是因为孔子作近情语,不作门面语。别人说完了,曾晳以为他的「志愿」不在做官,危立于朝廷宗庙之间,他先不好意思说。夫子说:「没有关系,我要听听各人言其志愿而已。」于是曾晳砰訇一声,把瑟放下,立起来说他的志愿。


大约以今人的话说来,他说:「三四月间,穿了新衣服到阳明山中正公园。五六个大人,带了六七个小孩子,在公共游泳池游一下,再到附近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吐一口气说,「阿点,我就要陪你去」或作「我最同意你的话」,在冉有、公西华说正经话之后,曾晳这么一来放松,就是幽默作用。孔子居然很赏识。


有许多《论语》读者,是能体会这种语调的。必须先明白他们师生闲谈的语调。读去才有意思。


「御乎射乎?」章——有人批评孔子说「孔子真伟大,博学而无所专长」。孔子听见这话说:「教我专长什么?专骑马呢?或专射箭呢?还是专骑马好。」这话真是幽默的口气。我们也只好用幽默假痴假呆的口气读它。这哪里是正经话?或以为圣人这话未免煞风景。但是孔子幽默口气,你当真,煞风景是你,不是孔夫子。


「其然,岂其然乎?」章——孔子问公明贾关于公叔文子这个人怎样,听见说这位先生不言、不笑、不贪。公明贾说,「这是说的人张大其辞。他也有说有笑,只是说笑的正肯合时,人家不讨厌。」孔子说,「这样?真真这样吗?」这种重叠,是《论语》写会话的笔法。

林语堂:论孔子的幽默



「赐也,非尔所及也」章——子贡很会说话。他说:「我不要人家怎样待我,我就这样待人。」孔子说:「阿赐,(你说的好容易。)我看你做不到。」这又是何等熟人口中的语气。


「空空如也」章——孔子说:「你们以为我什么都懂了。我哪里懂什么。有乡下人问我一句话,我就空空洞洞,了无一句话作回答。这边说说,再说说不下去了。」


「三嗅而作」章——这章最费解,崔东壁以为伪。其实没有什么。只是孔子嗅到臭雉鸡作呕不肯吃。这篇见乡党,专讲孔子讲究食。有飞鸟在天空翱翔,飞来飞去,又停下来。子路见机说,「这只母野鸡,来的正巧。」打下来献给孔夫子,孔夫子嗅了三嗅,嫌野鸡的气味太腥,就站起来,不吃也罢。原来野鸡要挂起来两、三天,才好吃。我们不必在这里寻出什么大道理。


「群居终日」章——孔子说:「有些人一天聚在一起,不说一句正经话,又好行小恩惠——真难为他们。」「难矣哉」是说亏得他们做得出来。朱熹误解为「将有患难」,就是不懂这「亏得他们」的闲谈语调。因为还有一条,也是一样语调,也是用「难矣哉」,更清楚。「一天吃饱饭,什么也不用心。真亏得他们。不是还可以下棋吗?下棋用心思,总比那样无所用心好。」


幽默是这样的,自自然然,在静室对至友闲谈,一点不肯装腔作势。这是孔子的《论语》。有一次,他说,「我总应该找个差事做。吾岂能像一个墙上葫芦,挂着不吃饭?」有一次他说,「出卖啊!出卖啊!我等着有人来买我。(沽之哉,沽哉,我等贾者也。)」意思在求贤君能用他,话却不择言而出,不是预备给人听的。但在熟友闲谈中,不至于误会。若认真读它,便失了气味。

林语堂:论孔子的幽默



孔子骂人也真不少。今之从政者何如,孔子说:「噫,斗筲」是盛米器,就是说:「那些饭桶,算什么!」骂原壤「老而不死是为贼」。骂了不足,还举起棍子,打那蹲在地上的原壤的腿。骂冉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真真不客气,对门人表示他非常生气,不赞成冉求替季氏聚敛。「由也不得其死然」,骂子路不得好死。这些都是例子。


孔子真正属于机警(Wit)的话,平常读者不注意。最好的,我想是见于孔子家语一段。子贡问死者有知乎。孔子说,「等你死了,就知道。」这句话,比答子路「未知生,焉知死。」更属于机警一类。


「一个人不对自己说,怎么办?怎么办?我对这种人,真不知道怎么办。(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是这一类。「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相同。「不患人之不己知,求为可知也。」——这句话非常好。就在知字做文章,所以为机警动人的句子。


总而言之,孔子是个通人,随口应对,都有道理。他脚踏实地,而又出以平淡浅近之语。教人事父母,不但养,还要敬,却说「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这不是很唐突吗?「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这是说「如果成富是求得来的,叫我做马夫赶马车,我也愿意。」都是这派不加修饰的言辞。


好在他脚踏实地,所以常有幽默的成分,在其口语中。美国大文豪Carl·Van·Doren对我说,他最欣赏孔子一句话,就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说:「再,斯可矣。」这真正是自然流露的幽默。有点煞风景,想来却是实话。


亲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明德读经群:227656451


投稿或合作请联系:3210187736@qq.com


微信号:ruxue_qq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腾讯儒学 的精彩文章:

红楼梦残,十二菊花诗香,片语诉尽人世悲欢
问鼎中原 三令五申 甘拜下风都出自于这里 你知道吗?
许嘉璐:阳明心学是治疗当今社会癌症的一剂良药
左宗棠:身无半亩 心忧天下
刘备遗诏:爱子心切 劝善劝学

TAG:腾讯儒学 |

您可能感興趣

林语堂书法——有文化的书法
为什么苏东坡与林语堂都如此高度称赞欧阳修?
林语堂这10句话,足以温暖凉薄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