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解析《姨母帖》

解析《姨母帖》

中國書法第一互動媒體——書藝公社官方微信公眾平台。


中國畫藝術門戶——中國畫壇網官方微信公眾平台。


>>書藝公社官方微信公眾號:shufaorg

解析《姨母帖》



《姨母帖》,行楷,載原裁於唐人摹《萬歲通天帖》。硬黃紙本。縱26.3厘米,橫53.8厘米, 藏遼寧博物館。《萬歲通天帖》又名《王氏一門書翰》、《王氏寶章集》,是王羲之後裔王方慶家物,內收王氏家族二十八人法書。王方慶於唐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696)上進武則天,武命人臨摹後將原本又賜還王方慶。現存《萬歲通天帖》為摹本,包括王羲之、王薈、王徽之、王獻之、王慈、王志等七人共十帖。此帖鉤填技術極其精妙,可謂「下真跡一等。」董其昌曾稱此帖「奕奕生動,並其用墨之意一一備具,王氏家風漏泄殆盡」。


此帖曾摹刻於《戲魚堂》、《真賞齋》等叢貼。現存王羲之的字面貌不盡相同,大凡有流便和古質兩種,《姨母帖》屬於後者.楊守敏說:「觀此一帖,右軍亦以古拙勝,知不專尚姿致。」此類作品可能是他早期所寫,其結字和用筆都還存有較濃厚的隸書筆意,和現在出土的晉代簡牘帛書有相近之處。如「一」「十」「痛」等字中的橫畫,隸書的筆意都很明顯;「痛」「日」「何」等字的轉折處都較生拗峭拔,並殘存橫式。這些都是隸書筆勢孑遺。另外筆畫質樸凝重,出筆入筆比較自然,不像唐以後那樣強調一筆三折。這些都使此幅作品具有一種古樸高華的藝術魅力。還有一幅《行穰帖》和此帖比較接近。

筆法新變端倪——《姨母帖》


作為千古書聖的王羲之,其不朽的地位往往與《蘭亭序》相關。但《蘭亭序》已是新變後的體式,其實並不能反映王書「承古開新」的創變軌跡。在幾乎所有右軍遺迹(摹本或刻本)中,《姨母帖》要數最能表明右軍創變過程的書作了。


一、古意猶存 王羲之生活在東晉時代。


雖然史書記載,漢張芝、魏鍾繇等前代書家已在書法創新方面取得成就(如傳張芝《冠軍帖》已為新體草書),但值得可信的手跡流傳微乎其微,而且,考古發現的大量的樓蘭文書讓我們明白東晉書體大多依然舊意濃重,與右軍新體在體貌上迥然有別。我們固不能否認當時的書家已在有意無意地作著新變的嘗試,但要說真正成功者,當首推王羲之。


《姨母帖》作為王書早期的代表作,其古意自然十分明顯。我們姑且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姨母帖》的古意。 一是用筆、體式存有舊體筆意。所謂舊體筆意,指自秦漢(甚或更早)以來日常所寫隸或草書所有隨筆而出的書寫習慣,少提按,但不乏力感,尤以漢簡書最明顯。後來的草書或楷書以保存隸書筆意為古意。這是從形式上對古意的理解。

二是透過這種舊體筆意而有的純樸、自然、真率的審美特性。


孫過庭《書譜》有「古質而今妍」語,雖語對鍾張與羲獻而言,但其中含義之別,不難理解。


而把這句話用在《姨母帖》與《蘭亭序》上,筆者以為也極為貼切。 《姨母帖》遺存率意的舊體用筆見有多處,如首行「十一月十」、「日」、「之」字捺腳、「頓」左部;第二行「頓」、「頃」、「通」底捺;第三行「姨」、「痛」左豎,「摧」左豎及右「佳」、「剝」末筆、「情」字「月」部;第四行「何」等;第五行「羲」字「」筆,等等。其結字寬博,字與字之間連帶不多,這些都是舊體所有的特性,尤為隸意所有的特性。


不過,《姨母帖》所有的古意,與逸筆草草的漢簡或樓蘭文書等已有明顯不同。王羲之在率意之中間,有含蓄、凝重的感覺,使此作在格調上高出了許多。二、新法伊始 何以《姨母帖》率意之中得凝重,或許與其嘗始新的用筆法有關。 我們先來作一些對比:首行「一」、「十」、「三」,第二行「首」,第三行「痛」橫畫寫法各不相同,有以舊法者,有以新法入舊法者,有較完整的新法者。「十」橫為完全的舊法,但以率筆為之;「一」、「首」橫為隸法,起筆藏鋒且先左下後回鋒向右;「三」底橫也用藏鋒,但似有新意;「痛」橫則為較明顯的新法。以舊法率意者線質雖實卻平(「十」),若不以羲之的功力,或可能流於輕滑;以舊法隸意者線質溫厚圓實,較耐看;以新法入舊法者既得形態之美,又不乏蘊實;純粹新法者易流於形式。從意識上看,東晉時代文札多率意,羲之能在率意中間入有意,以致線質不趨流俗,故爾有凝重感。倘使不具備藏逆而任筆為體,《姨母帖》恐怕難有這種深沉的魅力。


三、結字寬和、章法自然

《姨母帖》在王書中顯得特別,最直接的原因是其結字的外拓。倘我們不知此為王書,則極有可能與顏書相混淆(或許顏真卿從此書中獲得啟示?)。此作首行「日」、「羲」、「頓」;第二行「首」、「頃」;第三行「衣」,第四行「何」,第五行「次」體態幾與顏書無異。惟用筆有所不同,故《姨母帖》比顏書更見古意。 早期王書的這種寬博或與隸書有一定關聯。隸變使篆之修長為扁方,其勢變縱勢為橫勢,故隸字多得寬博之態。東晉時刻石文字仍為粗實寬厚一路的隸楷(如《王興之墓誌》、《王閩之夫婦墓誌》等),可以想見當時手書的體勢也一定帶有隸書痕迹(事實上確實如此)。《姨母帖》作為王書早期作品,存遺隸書體勢也當屬自然中事。


不過,與一般的文札不同的是,王書此作的寬博已然具有了某種關係———字與字之間並非只是簡單的排列。從一般意義上講,隸書多關注單字結構,其上下字的關係不作更多考慮;一般從隸變入的手書也多屬隨意列帶,較少理論的思考。《姨母帖》則無論從行的關係或字的關係都恰到好處:既非緊張的咬合,又不是散落無序。每字大小看似相似,實則各有所變。如首行「之」字成分裂狀,恰好給「羲」及「頓」之茂密提供了空隙;第三行「哀」字重寫符號「∶」的空白則由第四行「奈何」之間的連帶補實。


從行勢上看,王書後來的跌宕轉接已在此作中見出端倪,主要表現在第五行:「塞」、「不」勢斜向右,「次」之「ノ」使其扭向左,「王」接上勢,「羲」「」筆又側向右,「之」又迴向左。


《姨母帖》線質的凝重、結字的寬和、章法的自然而有序及新法的始萌使其既超然於時代之上,而又不失時代所有的古質與純樸,這或許正是此作作為承古開新的價值與意義之所在。

四、新、舊交變的書寫技巧


儘管從王羲之的角度講,新、舊筆法的交替是自然而然的事,其間並沒有「夾生」的感覺,但對於後人,若想得到他這種有意無意的轉接,卻並非是件易事。


其中相關的技巧有幾個方面:


一是必須對舊體筆法與結字有基本的了解與實踐。


如對隸書筆法與結構的體會,對章草筆法與結構的體會及對俗體書的體會等等。


二是對新變後的筆法的認識。


王書新變後的筆法,在其後幾帖中已見完整,但因手札多行間帶草,所以要體會羲之新法,最好莫過《蘭亭序》、《集王書聖教序》及《何如帖》等行書。新法比於舊法,最明顯處,是提按分明,節奏外顯,轉帶起迄明朗,尤多牽絲細筆,筆畫粗細變化豐富。試比較同字新舊筆法的不同表現。


三是對新、舊筆法的融合。


既得新筆法的體念,又懂得舊筆法,才能有將新舊筆法融合的可能。但這種可能性仍舊築基在熟能生巧上,若僅僅只是兩種筆法的湊合,無疑會使線條及結構變得生硬。而且,懂得新筆法者往往排斥舊法,善用舊法者又難於體驗新筆法的精緻。所謂古樸而精微,便是新舊法交合而生的一種美感。譬如說:《姨母帖》「十」字以舊法,但行筆的穩實卻有一種走向精微的趨勢;首行「之」字末筆,爽而緩,既似舊法,也似新法;「塞」看似用新法,但古意綿綿……依筆者體會,以新法而不尖刻,以舊法而不荒率,入筆藏露相生,用筆遲速得宜,收筆穩而自然,方為新舊筆法融合的妙策。


書藝公社是2002年創立的中國書法專業門戶網站。書藝公社創建至今已有註冊會員逾十萬人;全站帖子量級達至二百萬級;高清海量資料珍貴圖片逾千萬幅。推介傳播歷代及當代書畫名家及中青年書畫家近萬人;紀錄了從2002年以來業界幾乎所有重要的人物、事件、展覽、活動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上永不落幕的 展館、「當代書畫史資料庫」!


書藝公社新版APP強勢歸來~~~


書法課堂、名師點評、


視頻直播、熱點話題——


從「此」進入語音發帖時代~~~


為方便廣大書法愛好者網路學習書法


特別是用手機就能學習書法


書藝公社2016年6月全新推出的APP


特邀名師免費為網友開設書法門診室


裡面已經推出了數以千計的書法家


網友們可以直接聯繫或者通過網站聯繫自己喜愛的名師


而且還能語音交流哦~


免除打字的麻煩!


掌上就能得到名師點評學習書法


去下載一個吧!


蘋果iOS下載


https://itunes.apple.com/cn/app/shu-yi-gong-she/id1117361180?mt=8


安卓(騰迅應用寶)下載


http://a.app.qq.com/o/simple.jsp?pkgname=com.appbyme.app204770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藝公社 的精彩文章:

傅山《傅眉書冊》
東漢《王舍人碑拓》
明代館閣體的「始作俑」者——沈度
張瑞圖《詩書三卷》
崔偉書法習作彙報展之——《千字文》

TAG:書藝公社 |

您可能感興趣

《六親賦》斷語解析
周公解夢之夢見祖父母責罵母親的解析
挽回男朋友 經典案例解析!
《奇葩說》之奇葩廣告全解析
英國申請文書解析
周慧珺 李靜解析米芾《蜀素帖》
周公解夢之夢見父母離婚的解析
《心經》單字解析之「般」
周公解夢之夢見文章的解析
經典漢印解析
周公解夢之夢見被母親疼愛的解析
周公解夢之夢見雲母的解析
情感專家教你挽回男友案例解析
周公解夢之夢見對父母下手的解析
周公解夢之夢見電話亭:渴望友誼的解析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要點解析
周公解夢之夢見母雞的解析
草書系列課——《書譜》解析
周公解夢之夢見聖母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