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劉備如何面試諸葛亮?

劉備如何面試諸葛亮?

劉備三顧茅廬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它比喻誠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才,流傳至今,成為世間美談。故事發生在公元207年,劉備生於公元161年,所以他是60後,當時47歲,而諸葛亮生於181年,是80後,當時27歲,兩人相差20歲。

劉備如何面試諸葛亮?


三顧茅廬


劉備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與曹操相比,劉備自身的業務能力並不強。劉備意識到了智謀之士的重要性,他心裡非常清楚,他要取得快速發展,擴大自己的地盤,急需一位職業經理人來輔佐他。


這位職業經理人必須要具備劉備及身邊人所沒有的條件:有較強的戰略眼光;有較強的分析思維;有較強的求職動機;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有工作經驗者優先考慮。

劉備通過什麼方式招聘?


三國時期不像現在手機、網路什麼的這麼發達,所以招聘的渠道和手段相對較少。像劉備這樣的初創公司,典型的三無企業(一無資金,二無市場,三無品牌),內部培養來不及,外部招聘找不到,因此選人必須另闢蹊徑,而他的招聘定位也十分準確:


1、打著劉皇叔的旗號


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月,要成大業,必須要有一塊像模像樣的牌子。


2、主動出擊

定點搜尋像劉備這種創業型公司,如果守株待兔,人才主動找上門來的機率是很低的。所以他就採取熟人推薦、挖別人牆角兩種方式來主動網羅人才。


3、樹立僱主品牌


劉備三顧茅廬中的種種細節,體現了他對人才的尊重。


劉備為什麼看中諸葛亮?


1、看學歷

這得從他的老師說起。諸葛亮的老師到底是誰,眾說紛壇。但是,與劉備的老師盧植(官至尚書)、曹操的老師喬玄(官至太尉)、許劭(著名人物評論家)等官方名士相比,無論是學術水平還是知名度,都有一定的差距。此,如果說劉備、曹操是985高校畢業的,諸葛亮只能算二本畢業。在學歷上,諸葛亮沒有太多的優勢。


2、看出身


諸葛氏在荊襄地區是望族,諸葛亮根本不是布衣,他是名副其實的官二代。


3、看氣質

陳壽《進(諸葛亮集)表》寫道: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翻譯成現代的話就是,小諸同志顏值爆表,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他有自己的土地,有自己的助理。綜合來看,諸葛亮就是一個高富帥。


4、看才學


認識諸葛亮的人對他的評價都非常高。他的老師司馬徽評價他:可比興周入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


5、看志向


諸葛亮每嘗自比管仲樂毅,說明他志向遠大,是有意要出來當官的。


通過以上分析,諸葛亮雖然是個沒有工作經驗的待業青年,但卻是一個高潛質人才,既有才學,又有人脈,求職動機又強,符合劉備招聘條件中的前四條,所以劉備要選他。


劉備哪些地方吸引諸葛亮?


1、有遠大抱負


對於老闆來說,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老闆有抱負,下屬跟著你才會有肉吃。


2、發展空間大


像曹操、劉權、袁紹集團人才濟濟,諸葛亮這樣的沒有經驗的應屆畢業生,根本不會受到重視。但在劉備這裡,他就能得到重用,有施展才華的空間。


3、劉備有誠意


不光是上門拜訪三次這麼簡單,就是在今天來看,讓一個60後的老闆去找一個80後的應屆畢業生,都是非常難得的事情,而且每次上門,關羽、張飛都不耐煩,而劉備總是很沉得住氣。特別是最後一次,劉備見諸葛亮之前還特地吃了三天素,簡直就是把諸葛亮當男神的節奏。


劉備是怎樣測評諸葛亮的?


1、是面試方法恰當


劉備在面試諸葛亮時,問了一個問題:「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迄無所就。惟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為萬幸!」表面上看是在向諸葛亮請救,實際上是在考察諸葛亮的戰略思維。


2、是面試流程嚴謹


在面試前劉備做了背景調查。面試時,劉備先考察諸葛亮的能力,之後再談入職一事。這樣一整套流程,步步為營,環環相扣,銜接順暢,在我們今天看來也是非常恰到好處的。


3、是注重試用期的管理


劉備把諸葛亮招聘進來之後,沒有不聞不問,而是「待孔明如師,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之事。」這是一舉三得,一來討論了業務問題,二來進一步考察了諸葛亮的能力,三來讓諸葛亮覺得自己受到重視,起到了激勵作用。


一代謀聖諸葛亮,運籌帷幄,算無遺策,是智慧的神話。無論是在行軍打仗,還是處理國政時,他都要起用大量人才,因此,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他早已發展處一套自己的識人之法。


他在《知人》一文中,正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


志、變、識、勇、性、廉、信


一、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


《莊子?齊物論》中有言:「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人我彼此,各有是非,對世界的看法總是不一樣的。


一個無志之人,要麼是一個庸碌的人,要麼是一個騎牆的小人。這樣的人對世界形不成自己的看法,只能人云亦云,甚至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因此,探問一個人的是非觀,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志向。對是非的態度越強烈,越能看出一個人志向之堅強。


二、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


「變」指的是應變能力。要認識一個人一定要與他多說話。將他逼到詞窮的地步,看他如何應對。諸葛亮認為能言善辯者一定頭腦靈活,思維敏捷。


內心有堅持的人,辭辯雖繁,但萬變不離其宗。而沒有底線的小人,雖然說話五花八門,但是言之無物,空洞乏味。


三、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


「識」指的是見識。臨事對策,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見識水平。一個人即使心地再好,品格再高,如果不會做事,終究不過是個對社會無害的人。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一定是能夠為改善社會、改善身邊環境出謀劃策的人。


但我們又應該仔細鑒別哪些人真正是見識不凡,哪些人卻只是紙上談兵。一個人實際歷練多了,提出的意見容易切中要害,就叫見識不凡;如果只是書獃子,他們的想法雖然天馬行空,但百無一用,那是紙上談兵。


四、告之以難而觀其勇


遇到困難的事,這正是考驗對方的勇氣的時候。


沒有勇氣的人,在困難面前怨天尤人,因循守舊不知道如何破解難關。而真正有勇的人,遇事剛柔並濟,曲折迂迴,迎難而上,往往都可以解決掉難題。


五、醉之以酒而觀其性


人的本性往往藏得很深,這時可以用酒打開對方心扉,使他傾吐內心最真實的自我。


庸俗之人,喝酒以後胡言亂語,甚至耍酒瘋,鬧得場面尷尬。而能夠自我剋制的人,有時會在此時流露心底的感慨,或談理想,或談挫折。因此識人的伯樂,最應該在酒桌上考察人的品性。


六、臨之以利而觀其廉


觀察對方面對利益的態度,可以看出他的節操。節操高潔之人,對不義之財絕不享用。《孟子》有云:「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不義之財,數額再大,終究逃不過清空的一天。


相反,如果以自己清廉的節操辛苦獲利,則利雖小,也是可以久享的。


七、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在拜託對方辦事時,還可以由此觀察對方是否能如約辦到。晁說之有名言:「不信不立,不誠不行。」一個人能否在社會立穩腳跟,就看他能否信守諾言。


如果一個人答應對方的事辦不到,他會誠意向人道歉,有時甚至會推薦能辦好事的人。雖然此時他失信了,但反而彰顯出他的品質。


現代社會社交網路發達,每個人每天都要面對大量陌生人。因此,雖然諸葛亮的識人之法已經提出了一千多年,但對於現代社會依然意義巨大。


結交好的朋友,任用適當的人才,當學劉備!


來源:哈佛經典


END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國藩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這樣的家長永遠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錢穆:對於人生三種境界的感悟
秋風:從讀一本完整的書開始
傅國涌:重溫民國中小學教育
立冬詩詞精選:萬物收藏,歸避寒冷

TAG:曾國藩讀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到底如何呢?
諸葛亮為什麼不阻止劉備伐吳呢?
劉備臨終為何將諸葛亮比作曹丕?諸葛亮日後道出真相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究竟為何與李嚴反目?
諸葛亮為何選擇劉備而不是曹操?
諸葛亮為什麼不救關羽?劉備對諸葛亮不滿!
猇亭之戰:為什麼劉備不帶諸葛亮?
劉備為何如此器重法正?這點甩諸葛亮十條街
如果劉備不三顧茅廬,諸葛亮會出山嗎?
知道為什麼諸葛亮選擇劉備,放棄曹孫嗎?
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出諸葛亮,諸葛亮這麼做有何深意?
劉備防諸葛亮,就像諸葛亮防魏延…
諸葛亮是何人推薦給劉備?
諸葛亮為何不顧劉備遺囑,重用馬謖?
劉備防諸葛亮,就像諸葛亮防魏延
諸葛亮為什麼建議劉備賜死劉封?
劉備諸葛亮為何都不重用武神趙子龍?
劉備東征為何沒帶上諸葛亮?背後有何原因
魚水之歡——劉備真的信任諸葛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