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又被新聞報道里的「重大醫學突破」騙了?本來就不靠譜好嗎!

又被新聞報道里的「重大醫學突破」騙了?本來就不靠譜好嗎!

作者:Julia Belluz


翻譯:橡膠萬歲


編輯:窗敲雨

單個研究無法提供全部答案,早期的、前沿的研究需要更多後續工作才能驗證。那些新聞報道中的「最新突破」更適合交給科學家們交流討論,而不是立即拿來指導實踐。


2003年,一群研究者在《美國醫學期刊》上發表論文,他們的發現會改變你對醫學報道的態度。


他們回顧了從1979年到1983年間發表於頂級科學期刊的101項研究,這些研究都聲稱其中的新療法或新醫療技術「前途無量」。結果,他們發現,其中只有五項技術在十年內成功上市。在論文發表時,只有一項技術仍被廣泛使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一種降壓藥)。


只有一項

但是,你永遠不會從醫學報道里知道這一點。舉個多發性硬化症「神奇療法」的例子吧。多發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是一種無法治癒的退行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神經細胞的保護層,阻斷大腦和身體的聯絡,從而導致一系列可怕的癥狀:肌肉顫抖,失明,大小便失禁,最終甚至導致早逝。


然而在2009年,情況出現了突破:義大利研究者保羅?贊邦尼(Paolo Zamboni)博士宣稱,他通過「疏通」頸部靜脈治癒了自己妻子的多發性硬化症。他的理論認為,多發性硬化是血管疾病而非免疫問題。這項研究顛覆了人們的常識,它給患病的人帶來了希望,它背後還有個拯救妻子的迷人故事。這簡直是讓報道者興奮的「貓薄荷」,聞風而至的健康記者們盛讚這種療法是愛情推動醫學的偉大勝利。

又被新聞報道里的「重大醫學突破」騙了?本來就不靠譜好嗎!



號稱自己可以「輕鬆治癒」多發性硬化的保羅?贊邦尼。圖片來自:Nathan Denette

然而不幸的是,贊邦尼的研究更多是炒作而非突破。他的實驗樣本量太小而且設計糟糕,但這一點遠不像他的愛情故事那樣得到關注。其他嘗試重複實驗的研究者都失敗了。很快,出現了各種病人複發和產生併發症的事件。


這種循環一直在重複出現:最初的研究承諾了一個「奇蹟」,媒體對它大加炒作,而研究者們最終證明,「奇蹟」並不存在。內奧米?奧利斯克斯(Naomi Oreskes)是哈佛大學的科學史教授,她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對我說:「媒體與科學工作者對於新聞的理解存在很大很大差異。對你們而言,新聞的要點在於新,這使得媒體總是關注最新結果。而我的觀點是,那些嶄新的結論最有可能是錯的。


單個研究不可輕信


所有研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偏倚和缺陷。真相通常隱藏在同一主題的紛亂研究當中。這意味著,真正的洞見不大可能來自奇蹟般的、偶然一次的發現或是靈光乍現。漫長的審查、重複實驗以及同行討論才更可靠。這樣才能確保結果是準確的,不是單個實驗中出現的異常值,也不是個別研究者的偏見。


記者和觀眾總是樂於關注科學發現中「前途無量」的那部分。聽到可能產生革命性影響、終結疾病之苦的新概念十分激動人心——但這僅僅是「可能」。我們經常會受到贊邦尼這樣愛炒作的科學家的煽動,而他們自己也面臨著吸引研究資金和發論文的壓力。

又被新聞報道里的「重大醫學突破」騙了?本來就不靠譜好嗎!



圖片來源:Healthline


我們報道得太早,來不及等待科學共同體的驗證。這往往將患者和政策制定者引上了浪費、有害或是多餘的道路,以希望破滅和失敗的醫療告終。

相當多數的醫學研究最終以失敗告終,如果我們記住這一點,就能夠最大限度地改變這種趨勢。


福布斯的健康作者馬修?哈珀(Matthew Herper)前段時間剖析了一段關於治癒癌症的「奇蹟療法」的紀錄片。儘管影片中的試驗療法看來確有希望,但它也是一長串似乎具有「革命性」的療法中的一員。根據哈珀的一項信源,事實上近年來有超過200項「癌症突破」遭遇了失敗。


一項受到高度認可的循證醫學服務為臨床醫生評估各種新研究,他們發現,每年新發表的五萬篇論文中,大約只有三千篇實驗設計良好且有足夠的臨床意義,這隻佔總數的6%。


很多時候,單個的研究之間會出現彼此矛盾的結果。例如那些有關食物「防癌」或「致癌」的研究。匯總所有研究可以得到真相,但我們卻總是把每個研究單獨報道,新聞標題一會兒一變——紅酒這周還「延年益壽」,下周就會「讓你死的更快」了。


在一項食物與癌症關聯性的研究中,研究者從《波士頓烹飪學校食譜》中隨機選取了50種食材。結果,其中多數食物背後都能找到正反兩面的結果。

又被新聞報道里的「重大醫學突破」騙了?本來就不靠譜好嗎!



對於很多食物,既有研究發現它們降低癌症風險,也有的發現風險升高。匯總分析的整體趨勢更可靠,但只看單個研究就容易出現偏差了。圖片來自:Vox


研究者並不是總能重複出其他人的發現,而且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很多實驗根本就沒有進行過重複。據估計,每年約有85%(2000億美元)的研究經費浪費在了設計不當或者冗餘的研究上。


這意味著,初期的醫學研究很有可能是錯的。更明白地說,只有很小一部分的「新科學」能夠最終為人類所用。


炒作成癮


我們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科學大發現時代。互聯網使得知識觸手可及,但是更多的信息也意味著更多的糟糕信息,所以審慎的態度也變得前所未有地重要。


我常常懷疑,對那些非常初期的研究進行報道是否有任何價值。如今,期刊發表最新發現,然後公眾一擁而上。但事情不該是這樣:學術期刊本是用作同行交流,而不是大眾消費品。

又被新聞報道里的「重大醫學突破」騙了?本來就不靠譜好嗎!



學術期刊上的新論文,還是更適合用作同行交流。


在當前的機制下,報道者依靠期刊新聞稿汲取內容,很難抵制「耀眼新發現」的誘惑。我們被鼓勵去尋找新奇的主題來寫,正如科學家和研究機構需要吸引別人關注他們的工作。而患者,自然想要更好的藥物,更好的療法——以及更多希望。


但是這樣的循環傷害著我們,並且掩蓋了研究本應提供的真相。(儘管所謂「神奇療法」背後的科學基礎非常薄弱,多發性硬化患者仍然會不遠萬里去尋求治療,並通過推動政治運動,為這些研究謀求更多資源。)


對我而言,我已經在嘗試帶上上下文進行報道,並儘可能運用高質量研究的系統評價。當科學家或其他媒體同行過早地吹捧某個新突破時,我嘗試去傳達它可能並不美好的真相。做這些工作越多,我就越意識到很多令人尊敬的研究者反覆重申的觀點:我們需要略過最新研究,關注那些已經積澱下來的知識。在那裡,我們會獲得改善自身和社會健康的洞見。


我想,當我們遠離「神奇藥片」和「奇蹟療法」時,我們才能更多地關注真正與健康息息相關的事情——例如教育,平等和環境。


這並不容易,將我們推向前沿的力量也是巨大的。但我會嘗試謹慎行事,提醒自己今天我所看到的東西大多都存在缺陷,以及進行回顧的價值。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網 的精彩文章:

汽車養成遊戲,你的車能評幾級?
有一首詩叫大拌菜,有一種菜叫Rocket
怎樣掙脫「非酋」宿命,變得「歐氣滿滿」?有種食物能做到!
想從志玲姐姐身上搶衣服?有人真的能做到!
能做成蜂窩狀的,除了蜂窩煤,還有——輪胎!

TAG:果殼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早啊!新聞來了
新聞不斷的崖柏,又出來搞事情來啦
這些重大新聞你肯定不知道!
又見假新聞!「裸印雙乳被燙傷」這樣的新聞,我們居然相信了!
重大突破!一滴血測癌症!等等,這個新聞到底說了啥?
出大新聞了,沒錯,就是浙江大學!
速看!發生在巫溪的這件事刷爆了朋友圈,連重慶新聞都報道了!
這就是爆炸性新聞?懵逼了
就是這位越南女網紅,最近霸佔了國際新聞頭條!完全看不出來呀!
昨晚育碧都搞了哪些大新聞 你需要知道的都在這裡!
本是揚我國威的一條新聞,撞上了蘋果8上市,不幸被淹沒該怪誰?
不能讓它再轉下去!這是今天最可惡的一條假新聞!
一條誤傳的新聞,卻讓日本網友驚呼「輸了,還是中國製造厲害」
讓人跌破了眼鏡的新聞,宋喆被抓了!
特大新聞,不看會後悔!!
學渣的逆襲:他叛逆狂妄,卻搞出不少大新聞
快看! 這幾天你錯過的「大新聞」!
我們回來了!老闆要送土特產啦!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聞!
拒絕活在媒體新聞里!聽得再多,不如自己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