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萬瑪尖措:舞蹈能幫助迷失的人找到自我

萬瑪尖措:舞蹈能幫助迷失的人找到自我

萬瑪尖措:舞蹈能幫助迷失的人找到自我



舞劇《香巴拉》的舞蹈動作很簡潔,大多是模擬傳統藏族舞蹈

近兩年,一部名為《香巴拉》的原生態現代舞劇如同一匹黑馬,騰躍在國內舞蹈圈,令業界驚嘆。創作這部舞劇的是藏族舞蹈家萬瑪尖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萬瑪舞蹈劇團是這部舞劇的表演機構。舞蹈對於萬瑪來說,是他與世界連接的溝通手段。在他看來,舞蹈能幫助迷失的人找到自我。而作為中國第一個以民族舞劇創作及表演為主的民營舞團,萬瑪舞蹈劇團也在艱難與希望之中生存發展著。


為舞劇而生的舞團


可以說,萬瑪舞蹈劇團成立的直接原因就是《香巴拉》這部舞劇。2012年,萬瑪尖措接到國家大劇院的委託,提交了兩部劇本參加「中國舞蹈十二天」演出季,其中一部就是醞釀多年的《香巴拉》。最終,《香巴拉》成功入選。很快,萬瑪尖措組建起自己的團隊,用他的話說,團隊里「多半都是朋友」,還有一些漂在北京的自由職業者,以及一些有潛質的學生和藝術家。最初的12個人里,有漢族、藏族、蒙古族、滿族和回族,他們按照自己的理解嘗試表現心中的「香巴拉」。


這些成員在舞蹈專業方面都可稱得上優秀,然而,萬瑪尖措認為,《香巴拉》並不同於其他的現代舞,它關乎生死,表現輪迴,「我始終覺得藝術形式如果要關注人的內心感受、涉及生死這樣的課題,它必定是靜靜的,默默的。」因此,萬瑪尖措在《香巴拉》的表述方式和演員語態都設置得相對平緩和安靜。

萬瑪尖措:舞蹈能幫助迷失的人找到自我



舞劇《香巴拉》排練現場。


而這,對於習慣使用外化情緒的現代舞演員來說,還是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排練初期的兩個月里,萬瑪尖措有一半的時間是用來幫助演員們改變以往的舞蹈動態,帶著他們用心去領會藏族人心目中嚮往的香巴拉。他們一起去雍和宮做儀式祈願;一起在排練廳點起藏香,伴著輕柔的音樂,聽風聽雨。儘管,在萬瑪尖措看來這些形式還是有些流於表面,但效果還是有的,演員們已經能夠漸漸平靜下來,更和諧地融入這部舞劇之中。


2012年8月,舞劇《香巴拉》在國家大劇院成功首演。

一篇名為《Made in Shambhala》的日記


「香巴拉」是藏語的音譯,又稱「香格里拉」,意為自由凈土、極樂天堂。萬瑪尖措表示,在每一個藏族人的心目中都有一個香巴拉。而他從小就對這一概念有著自己的專屬記憶。


萬瑪尖措出生在青藏高原青海省黃河岸邊一個名叫卡里崗的小村莊,那裡民風淳樸。由於父親是鎮上文工團的團長,萬瑪尖措從小就在文藝大院里生長。大院里的生活氛圍在原本就民風淳樸的家鄉顯得更加單純。每個家庭的父母都是同事,每個家庭的孩子都好像是所有家庭的孩子。在萬瑪尖措最初的記憶里,自己可以隨意到大院里任何一家去蹭飯,甚至住上一個星期再換一家去住,許久不回家父母也不會擔心。


在大院里,人們都管萬瑪尖措叫「老天爺的兒子」,五歲時,他問父親為什麼人們要這麼叫他,父親只說了一句「因為你生活在香巴拉里,你就是老天爺的兒子。」那是萬瑪尖措有生以來第一次聽到「香巴拉」這個詞,儘管對它的概念很是懵懂,但吃百家飯被眾人寵的感覺讓他直觀地明白,「香巴拉」代表著幸福。

萬瑪尖措:舞蹈能幫助迷失的人找到自我


舞劇中演員服裝都是棉麻質地的素色藏服。


10歲那年,萬瑪尖措在父母的帶領下參加了一場天葬儀式。剛剛上小學三年級的他親眼目睹了一個人從有到無消亡的過程,那場景對於年幼的萬瑪尖措來說,算不上是觸動,只是純粹覺得恐怖。回家的路上,媽媽的一句話安撫了受到驚嚇的小萬瑪——「剛才那個被天葬的人其實很幸福,因為他去了香巴拉。」對於「香巴拉」的憧憬,讓之前經歷的恐懼瞬間籠罩上一層美好。


最終,高中時代的一篇日記成為創作舞劇《香巴拉》的靈感來源。「那篇日記名為《Made in Shambhala》,記錄了當時我的一些小情緒,其中涵蓋了自己的民族身份認同和責任感。」萬瑪尖措回憶道,在2001年已經上大學開始進行舞蹈創作的他,偶然翻出了那篇日記,備受啟發,於是,將自己對香巴拉意象的理解和那些小情緒整理成一個小文本。

從此,要創作一部有關香巴拉的舞劇就成為萬瑪尖措的願望。大學時代創作的小文本被他不斷添加內容,擴充元素。「我一直覺得自己的人生閱歷和生命體驗還不足以去觸碰如此宏大的主題。」因此,萬瑪尖措遲遲沒有將自己的願望付諸實踐,他認為自己還需要更多的積累與沉澱。


直到十一年後的2012年,在國家大劇院,萬瑪尖措的夙願總算得以了卻。


回歸 「大地的舞者」


其實舞劇《香巴拉》的排練並非事事順利。中途,萬瑪尖措和演員們都陷入了追求表面平靜的誤區,每天通過各種形式去營造安寧氛圍,這對習慣誇張表達、情緒外露的演員們來說已近乎一種枯燥的折磨。而那時的萬瑪尖措甚至開始質疑自己最初想要表達的主題,擔心觀眾是否能接受。這樣的狀態讓他果斷停下了排練,回到家鄉。或許,人在迷茫焦慮的時刻首先想到的都是回家,那裡可能並不一定會為你提供解決方案,至少,能讓你覺得踏實,有安全感。


回到家鄉的萬瑪尖措正好趕上一年一度的青海湖轉湖祭,他開著車帶著父親沿著聖湖行駛。一路上,父子倆默默無言,父親當然知道兒子一定是遇到困惑了,然而他也知道,跟自己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兒子同樣固執倔強。父子倆每次就舞蹈創作進行探討的最終結果,必然是大吵一架,不歡而散。他明白,自己和兒子此刻需要的只是彼此的陪伴。

萬瑪尖措:舞蹈能幫助迷失的人找到自我



穿白衣的小沙彌是舞劇《香巴拉》唯一的隱性線索。


轉湖的路程開了一半,萬瑪父子遇到了另外一對轉湖的父子——父親一步一叩首地磕著長頭,兒子拉著裝滿家用的板車。不管身旁的汽車如何飛馳而過,這位父親始終平靜地延續著自己的行為,兒子則快樂地賞花聽鳥。他告訴萬瑪,他們已經磕長頭轉湖兩個多月了。問他一路上苦不苦,答不苦,很開心很充實;問最怕什麼,答就怕不能繼續。一問一答間,萬瑪尖措彷彿開悟了,他感覺自己看到了舞者的內心,看到了一種真正的平靜祥和,那是信仰的力量。


這次的偶遇讓萬瑪尖措恍然大悟,什麼是舞者?在他看來,這位磕長頭的父親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舞者。因為他心裡有愛和信仰,而且他還有兒子和一路上幫助他們的人的愛跟隨。從技術層面來講,他的舞台就是這片大地,他的背景就是藍天白雲,而他的燈光就是太陽、月亮和星星。


萬瑪尖措終於明白,只是從表面上要求演員動作要慢下來靜下來,是治標不治本的。最關鍵的是人的內心,你的心到底有沒有真正平靜下來,舞蹈是不會騙人的。他把自己在青海湖邊拍攝的那對父子的素材剪輯成一個短片,放給演員看過之後,那位「大地舞者」的身體力行遠勝過萬瑪尖措一遍一遍的指導。內心受到震撼,接下來的排練就順暢了。


如抽象畫派的靜默舞蹈


在這部返璞歸真的舞劇中,沒有主角,甚至沒有明確的主題。唯一的隱性線索就是一位穿白衣的小沙彌,這個有著與生俱來善心的孩子成為串聯著整部舞劇,而這條線索也是若隱若現的。


舞劇中有著這樣的情節:小沙彌用自己化緣得來的盤纏換回一條魚,他想要將這條魚放生,結果魚卻死在了半路上。從此,小沙彌便走上救贖之路。萬瑪尖措說這段情節的設置靈感來源於自己的親身經歷。從小他都要跟隨父母把魚放生,小時候是放生在家附近清澈見底的河流里,如今退休的父母搬到西寧去住了,每年放生的環節還是不能遺漏的,只是,面對城市中被污染的河流,萬瑪尖措實在想不通這究竟是對魚的救贖還是對它們在造孽。這樣的思考被引入舞劇《香巴拉》,在人生路上類似的困惑讓我們每個人都是那個小沙彌,永遠走在探尋與思索的路上。


「《香巴拉》並不是一部傳統的敘事性舞劇。它要表達的是一種深刻的信仰文化和生死觀,傳遞的是人性共通的東西。」萬瑪尖措希望與受眾建立一種平等的觀演關係,以開放式的結構引發受眾自己的理解,從而完成對作品的解構。「這部舞劇就像一幅抽象派繪畫,你能看到濃烈的色彩和飽滿的情緒,但它要表達什麼,完全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萬瑪尖措:舞蹈能幫助迷失的人找到自我



在舞劇中由演員扮演的禿鷲。


在這部有別於傳統藏族舞劇的《香巴拉》中,你看不到印象中誇張的動作、喧囂的音樂、華美的服飾以及絢麗的布景,只有模擬傳統藏族舞蹈的簡潔動作、棉麻質地的素色藏服和直接取自牧區的道具,配樂也都是采自民間的音樂片段,很多時候音樂褪去,只聽到舞者沉重的呼吸聲和細碎的腳步聲。靜靜默默地,於無聲處將人帶入一種思索的情境。舞台上最炫目的也就是在舞蹈之前就在繪製並貫穿舞蹈始終的沙畫壇城,最終舞者在沙畫上翻滾騰挪,將其毀壞殆盡,令人唏噓不已。


「其實,藏族老百姓在田間地頭跳的舞蹈並不像之前舞台上呈現的那麼花哨,穿得也沒有那麼鮮艷。」對此,萬瑪尖措解釋說,「我只是把最單純的藏族舞蹈帶回它的本源。」於是,西藏傳統的弦子舞、金剛舞都能在《香巴拉》中覓到蹤影。而舅爺親手做的面具、從藏地牧區收集來的生活用品、民間藝人提供的鷹笛都成為《香巴拉》的質樸道具。


民營舞團的尷尬


《香巴拉》繼2012年應邀首演於國家大劇院,隨即先後應邀參加美國紐約與芝加哥藝術節、香港國際藝術節、上海國際藝術節等國際藝術活動,2014年8月還亮相韓國國立劇場。目前,該劇已在國內外多地演出近30場,觀眾反響熱烈。這讓萬瑪尖措既驕傲又欣慰,然而舞檯面臨的困境還是不可迴避的。


對於民營舞團來說,資金缺乏簡直成為胸口永遠的痛。萬瑪舞蹈劇團在創辦之初也時常為此焦慮。即便發展至今,舞團已經積累了一些固定的受眾群體,並且也有相關贊助扶持,萬瑪尖措和舞團其他成員依然發揚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無論是演出道具還是各項支出,一律能省則省。


現代舞劇《香巴拉》藉由萬物生靈探討生死輪迴,通過樸素至極的本體表達,極美的舞台呈現和視覺衝擊,在傳統與現代的對比和對話中,傳達深刻的藏傳佛教哲學思辨。劇中使用的很多道具都是萬瑪尖措直接從牧區收集來的,這些極富生活氣息的道具不僅讓宏大深刻的主題接足了地氣,也節省了一筆開支。此外,萬瑪舞蹈劇團的12名演員全部都採用項目簽約制,既節省成本又提高效率。


舞劇中最經典的一個道具就是高大的九頭神面具,萬瑪尖措說那是他80多歲的舅爺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親手製作的。萬瑪尖措也經常尋摸可以利用的物件自己做道具,他笑稱這樣:「既省錢效果也好。」整部舞劇中最大的成本就是貫穿全場演出的沙畫壇城繪製,「那些彩砂每場都需要一兩千的成本。」


儘管動動腦筋也能適應資金缺乏的現狀,然而萬瑪尖措的一些想要讓《香巴拉》給觀眾留下更深刻印象的細節創意,卻無力實施。2013年3月舞劇《香巴拉》在北京保利劇院演出時,工作人員為每一位觀眾發放了用傳統藏紙印製的精美節目單,原本想將這一創意延續到以後的每一場演出,終因成本太高只得作罷。

萬瑪尖措:舞蹈能幫助迷失的人找到自我



舞劇中的很多道具都是導演萬瑪尖措從牧區收集上來的。


萬瑪舞蹈劇團目前的主要收入是到各地商演收取的門票錢,用萬瑪尖措的話來說,「只能算少有盈餘」。2013年,舞劇《香巴拉》在上海、廣州、香港等多個城市進行了南中國巡演,總共25場演出,觀眾反響熱烈。正是這些觀眾對《香巴拉》的熱情支持,也讓一些商家有興趣對這部舞劇進行贊助。


儘管缺錢,萬瑪尖措對於贊助商的篩選還是有自己的原則,「我願意和跟藏文化相關的企業合作,或者至少它的負責人要對藏文化有基本的了解。」萬瑪尖措認為,這樣的企業才會對這部具有西藏元素的舞劇懷有尊重之意。否則,他寧可自己東籌西湊,也不願放棄原則接受贊助。


2014年8月,舞劇《香巴拉》赴韓國交流與演出,通過了韓國國立劇院嚴格審核,獲取在該劇院演出交流的寶貴機會,這意味著可以免除幾十萬人民幣的場租費,讓《香巴拉》在這座全亞洲最早的國立劇院上演。這既讓萬瑪尖措興奮也讓他犯愁,因為,場租費免除了,舞團里一大幫人往返韓國及在那裡停留幾日的費用還沒有著落。最終萬瑪尖措從幾位朋友那裡籌到了10萬元的個人贊助,才得以成行。「這些錢都是純幫忙的,不具任何商業回報。」萬瑪尖措對於朋友的慷慨解囊十分感謝。


作為中國第一個以民族舞劇創作及表演為主的民營舞團,萬瑪舞蹈劇團就是在這樣的艱難之中生存發展著。


《香巴拉》必須要歸根


好在,舞劇《香巴拉》的大獲成功讓萬瑪和他的舞團看到了希望。老實說,一開始,對於這樣一部以原生態藏族文化元素結合現代舞藝術表現形式的舞劇,能夠受到觀眾的認可,連萬瑪尖措自己心裡都沒底,他尤其擔心自己的藏族同胞接受不了。


然而,無論是在美國紐約、芝加哥,還是在韓國首爾,抑或是2013年《香巴拉》所進行的「南中國巡演」,觀眾的高度認同讓萬瑪尖措倍感意外,也消除了他之前的顧慮。


此前,生長於青海的萬瑪尖措曾兩次來到過西藏。一次是2007年參與大型民族歌舞劇《幸福在路上》的創作,另一次是2010年到拉薩拍婚紗照。萬瑪尖措說他要將人生大事完成在心中的精神高地。


在萬瑪尖措看來,每個藏族人心中,西藏,拉薩,都是香巴拉的具象呈現。那裡是心中的聖城,是幸福的所在。

萬瑪尖措:舞蹈能幫助迷失的人找到自我



「《香巴拉》也一定要到西藏去演出。」2014年下半年,萬瑪尖措的工作重點是創作籌備參加上海國際藝術節的一部劇目。此外年底到法國的演出也在洽談中。萬瑪尖措透露,《香巴拉》來西藏演出的計劃定在明年,同時,還將在西藏、青海、雲南等地拍攝這部舞劇的微電影。他表示,如果條件允許,他打算將《香巴拉》在拉薩長期駐場演出。


儘管目前舞團還面臨著很多艱難,但萬瑪尖措從來沒有放棄過弘揚藏族文化,傳承藏族文化遺產的想法。在他創作的舞劇《香巴拉》中,藏式面具和鷹笛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紛紛呈現。萬瑪尖措說他正在尋找合適的場地,準備在北京建一個非遺小劇場。


對於這個非遺小劇場,萬瑪尖措有著自己的設想,「白天用來做培訓,從西藏、青海等地請來與藏文化相關的非遺項目傳承人,來教對這些感興趣的人做藏式面具、鷹笛、藏紙等,還可以學唱格薩爾說唱,學畫唐卡。」晚上會有一小時左右的舞蹈及非遺項目展示的演出,演出之後還要開設小論壇,為觀眾提供交流平台。


萬瑪尖措說這只是他自己的一個想法,操作起來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首先就是資金的籌集,他打算採用申請藝術基金和眾籌兩種方式來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而請來西藏等地的老藝人,萬瑪尖措倒不覺得不好操作,「即便他們不習慣長期在內地生活,隔段時間請他們過來進行一次培訓或演出還是可行的。」


未來在萬瑪尖措心中始終還是充滿希望的,《香巴拉》已經在那裡了,慢慢將會打造成一個品牌力作,而心中的香巴拉永遠都在指引著他向著夢想進發。況且,目前在國際文化藝術領域,對非體制院團創作和演出的扶持已成為大國文化姿態,同時也是國家文化關懷和民族復興的新趨勢。萬瑪尖措相信,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


(本文摘自《西藏人文地理》2014年11月刊,原文有改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民族宗教網 的精彩文章:

雲南彝族的煙盒舞
西藏迎接「神降節」 宮殿寺廟粉刷一新
秋冬吃素食增強抵抗力
知禮與宋代「三教合一」之思潮
手持葯缽、醫治疾病——藥師佛的來歷

TAG:中國民族宗教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女人的這6個表現,她愛你愛到迷失了自我」
當你人生迷失了,這10大佳片也許能拯救你
「女人的6個表現說明,她愛你愛到迷失了自我」
有了你,我迷失了自我
送給在情感中迷失的女人的10句話:除了自己沒有人會心疼你!
千萬別把狗和貓養在一起,否則它會迷失了自己!
道是拯救你迷失靈魂的良師!
人生最可怕的經歷是迷失自我
是他騙婚,還是你迷失了自己?
疾病與情感,從迷失到自我接納
塔羅牌占卜:在你的愛情中你是否會迷失自己?
如果你視某個人為你的老師,那麼你就迷失了
無論和誰在一起,女人要保持這幾樣才不會迷失自我
我不想再為你迷失自我
有媽的兔子像個寶,迷失的孩子要自保,這裡看出來了人性
別盯著別人的腳步,迷失了自己的節奏!
感情要用在對的人身上 莫讓不甘心迷失了自己
塔羅牌占卜,看你是否在感情中迷失了自己?
你活在別人的眼神里,就會迷失在自己的心路上